什麼是修行?修行究竟是修什麼?

2020-12-05 國學雜談

談到修行,很多人以為修行就是吃齋念佛、參禪打坐、誦經拜佛、做慈善工作,甚至是修一些神通、特異功能等等。其實所謂的修行,並不玄妙神秘,簡單來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身體、語言、行為、心念的偏差之處,無論通過任何方法,只要能達到這個最終目的,都是修行。

上面所述的吃齋念佛、參禪打坐、誦經拜佛等等,也能使我們達到身心清淨、正念正行,所以也是修行的方式之一,但這並不是修行的目的,只是手段,這點要搞清楚。

《金剛經》上講:「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不僅僅是上述列舉的這些方式,乃至整個佛法,釋迦牟尼佛七七四十九年所講一切經典,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為了幫助我們達到這個目標,都是幫助我們通往覺悟之路的工具,就像幫我們渡到大河彼岸的小船,只能使用,但不能把它當作最終目的,一旦到岸了,就應該把船放下,不要再背著走了。

很多人在道場裡誦經持咒做的很好,參禪打坐功夫也很好,對人也很和善,見人就合掌,張口就是阿彌陀佛。可是回到家裡呢,又恢復本來面目了,原先怎樣,現在還怎麼樣,家務活還是懶得幹,老婆說兩句,還是要吵架;工作上受點委屈,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不學佛還好,學了佛後,看身邊的人誰都不順眼,動不動就拿所學的佛法標準去評判別人,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喝,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幹,搞的家人煩的受不了,看見他就怕。這就是因為他在道場學的都是些表面功夫,對於修正自身習氣方面,還沒有絲毫的利益。

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修行是修正自己身上的習氣,而不是讓你去修理別人,那樣學佛就學反了。我們要把學習的這些佛法,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轉變自己的言行和觀念,把自己的貪、嗔、痴、慢、疑這些毛病逐漸糾正過來。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要用慈悲心、寬恕心、包容心,並且要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消除煩惱。這樣做才是利人利己,才是修菩薩行。

佛法是內學,作為一個修行人,要時時迴光返照,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只要一有不善的念頭,馬上就要覺察並改正,這就對了,所謂「不怕念起,就怕覺遲」。如果心還往外馳求,還是總盯著別人,盯著外境,那就不是修行了。

修行講究真功夫,要經得起考驗,所謂「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不是說誦經拜佛、參禪打坐就算有修行了,那只是形式,不是功夫。有沒有功夫平常時候看不出來,一遇到境界就顯現出來了。如果遇到煩惱還會發脾氣,別人無緣無故打你罵你,你還火冒三丈,還有貢高我慢,還有貪心妄想,這都是沒有修行功夫的表現。

所以,修行不在形式,而在實質,只有規規矩矩的依法修行,把佛法落實在生活實際當中,才是真修行。

相關焦點

  • 我們學佛修行到底是在修什麼?
    我們學佛修行到底是在修什麼?有的認為,念經、念佛是修行;有的認為,印經、放生是修行;有的認為,燒香、拜佛是修行;還有的人認為,做善事就是修行。其實,這些只是學佛修行的表面功夫,雖然可以積累一些功德,但還不算真正的修行。
  • 修行修什麼?日常之言行舉止,皆是修行!
    一言一行,皆是修行!一舉一動,皆是戒行!一個不在言行舉止上下功夫的人,他永遠都不能稱為修行人。修行修什麼?返貪嗔痴為戒定慧,就是修行。貪嗔痴在哪裡?貪嗔痴,就在你的日常言行舉止之中。許多人認知的修行,以為不是念經打坐,就是站樁練氣。
  • 修行修行,你的修行到底修在哪了……
    一人去深山找禪師問道禪師問:「你到這兒來是幹什麼的」那人說:「我是來修佛的」禪師答:「佛沒壞,不用修,先修你自己」修行,修行。一個個張口修行,閉口修行,說的都像是看破紅塵、剃度出家,但是,修行究竟是修什麼?《道德經》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 《唐探2》:神性、獸性還是人性,修行應該修什麼?
    」整部片的劇情或許有些扯,但是這兩段話卻不得不讓我們深思,我們修行到底是在修什麼?還記得前些日子去地方小廟拜訪,廟裡僅有一位老修行和跟他住廟修行了三年的小徒弟,吃過簡單的齋飯後,老修行回房午休了,我便和他小徒弟閒聊了一會兒。
  • 人生是一場修行,這四件事情告訴你如何修行修什麼
    《楞嚴經》說: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記得在2017年,演員胡歌在一次活動結束後,為鼓勵這位身患抑鬱症的粉絲,鄭重地寫下一句:「人生是一場修行,不要輕易交白卷。」我們經常說人生是一場修行,具體修什麼,如何修呢?具體來說,人生修行,需要修四件事:修言、修身、修心、修德。
  • 《論語》之君子「九思」,告訴我們修行修什麼
    這幾年開始走向自我學習和自我成長的道路之後,似乎因為吸引力的法則,結識了很多孜孜不倦學習的人們,於是也常常聽到「修行那麼,什麼是修行,修行修什麼呢?我從百度搜索了一下,百度百科中這樣定義了「修行」——修行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活動,包括:思維活動、心理活動、行為活動、社會活動,旨在達到與現階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個人修養水平。
  • 到底什麼是修行?修行是修什麼呢?怎麼修呢
    修行就是修心,我們要學會經常觀察這顆心,觀察這顆心的起心動念,從而去修正這些不正確的觀念。淨慧老和尚曾說過,「觀心」二字,可以概括佛教的一切修行法門。四者,不應問修行境界。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收斂自己的好奇心,等緣份成熟時,應該知道的都會得知。只有如理如法行持,尊師重道,做好弟子之道,依教奉行,方可得受法益,無明暗鈍苦之萌芽,幽暗一時開。
  • 佛家講的修行,修的是什麼?如何修?
    在中國文化中,人們自古就在講修行,道家修長生不老、修神仙道,儒家修聖賢等都是修, 但是,在佛教中,自性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既然這樣,為什麼還用修行呢?因此,同樣是修行,但佛家和道家、儒家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因為在佛家的觀念裡,本來一直都在那裡,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所以這個「本來」不用修行。如果一定要說修的話,那修的也是本來所產生的幻象。那麼,在佛家之中,什麼才是修呢?
  • 太師佛法九:怎樣修行才是究竟的解脫?
    他們修行超越了大梵天,到了二禪第二天無量光天,這個天有冷暖覺,就是火大。迦葉三兄弟的修行因未能超越該天,便認為火大便是宇宙中最根本的元素,因而拜火。直至後來遇到了佛陀,與佛陀比了很多神通後徹底拜服,正式皈依了佛陀。因此,思情是最初產生的苦情,那麼參思情便能參破一切苦情。而且,思情也是移居世界的直接原因,可以藉此移居至極樂世界。
  • 修行,究竟修的是什麼?
    念阿彌陀佛實際上就是念覺性,雖然說你修行了,會有瑞相,會有覺受,但是不要皈依瑞相,也不要皈依覺受,要皈依覺性。修行,究竟修的是什麼?所以修行是修心,體悟心的真相。心裏面沒有輪迴的資源了,我們皈依三寶,可以消除業障、積聚資糧,心靈就比較有力量了。有力量了,我們的心就能夠思維聖者的心,能趨向聖者的境界。那聖者也不舍眾生,攝受我們,那我們就「因入果海」,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 修行練功中的「火候」究竟是什麼?
    若言修行打坐練功,常有火候的說法。那麼修行中所說的「火候」到底是什麼呢?修行練功中的「火候」究竟是什麼?大家平時在做飯的時候會經常注意火候,什麼時候小火慢燉,什麼時候猛火爆炒,這就是做菜的火候。古時候的道士有煉外丹的習慣,他們為了能煉出自己想要的外丹,需要對丹爐的火候把控到位。而且古人用火沒有現在的灶臺這麼方便,他們需要恰當地把控抽添柴木的分量以及鼓風的力度等,所以在過去,掌握好火候是一門很微妙的技巧。
  • 回歸本源:究竟什麼是修行,怎樣生活中見性成佛?
    什麼是修行?很多人被問及這個問題時,常說:「因為我的日子過得不錯啊!有時間的話,就去行行善、做做好事,就是修行啊!」當然這是修行。但我們為什麼要修行?這個調整的過程,就是修行。有人會問:修行會很辛苦嗎?修什麼法門較容易獲得佛的加持呢?以下這個禪門公案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道謙禪師與好友宗圓結伴參訪行腳,途中宗圓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睏,因此三番兩次鬧著要回去。
  • 萬行大和尚開示:修行要修什麼——懂得即能修成
    為什麼你定力不足,修行就是在修財色名利古人有句話,「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同樣可以用在我們修行上,如果你坐禪一萬個小時,也要出去參學一萬個人。現在的修行人,世間上的財色名利想要,出世間的聖果也想要,兩隻手都想抓,結果一個也抓不到。弄到最後兩手空空,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當然就更不像佛了!要想知道自己學佛修道學得好不好,修得好不好,可以看看自己和周圍親朋好友的關係好不好,從這一點就可以知道你修行的等級。
  • 偉大的禪宗到底在修什麼?六祖如是說……
    但是,眾生業重福薄,非要一探究竟,殊不知探來探去,卻離所謂的「究竟」越來越遠。有一個據說是郭德綱張雲雷的水軍,自稱一天佛也沒有學過,就來和我辯論佛法。它認為佛教是有種種區別的!它問我:玄奘大師為什麼要西天取經,難道不是為了區別佛法嗎?大小乘佛法不是在區別佛法嗎?歐幾裡得幾何學和非歐幾裡得幾何學不是一種區別嗎?
  • 《天道》:敢問施主什麼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又修什麼呢?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什麼是真經?每個人依照天道,會有一套自我的解釋。至於管不管用,那可能只有自己知道。1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這首《悟》是丁元英寫的。如若單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好像我們並不難。
  • 修行不在嘴,參禪不在腿,修心才是修行!
    很多人學佛修行,其實並不明白修行是修什麼?有人幾個小時打坐,甚至幾天打坐,什麼冥想了,靜心了,禪定了,那不叫修行,叫修腿。也有人刻意遠離人群,吃齋念經,燒香拜佛。長年累月堅持不懈,精神固然可嘉,但依舊稱不上修行,不過是執著於形式而已。
  • 修行的意義是什麼?
    二、修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日復一日做著修行的功課,我們是否已慢慢被修行的形式所麻醉,而忘失了修行的本義?是的,我們學了很多佛理,會念長長的經文,會持誦複雜的梵文咒語,會雙盤打坐,長期素食……我們很辛苦地做到這些,得到別人的讚嘆,於是認為自己修得很到位了,我們漸漸把這些「外相」當成修行的本身而不自知,似乎只要每天完成這些「功課」,就是在精進,就又向著解脫近了一步。
  • 道家修行的終極成就,究竟是指什麼?
    太易先生:首先,我們澄清一個概念或者說普及一個概念,道家修行的終極成就,是指什麼?籠統來說可以分為兩種:第一是陽神成就,就是羽化。但如果我們要求得比較高層次的,觸動到生命性命的本質的,能達到前輩們所說的強化性命,乃至掌握性命的地步,那麼我們需要花的時間就要多很多,需要注意的各種事項也要多很多,甚至在這個層面,我們認為終生修行是很有必要的。
  • 什麼是「修行」?「修行」是什麼意思?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六祖慧能佛教常說「修行」,可是到底什麼是修行呢?修行是不是就誦經、念佛或者打坐。?這些的確是修行的一些方法,但修行不等於就是這些。那修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修行,就是依照佛法修正自己的行為。
  • 大乘佛法的根本修行就是「六度」,但離開般若統攝,不是修行
    什麼是大乘佛法的修行?念佛、參禪打坐、磕大頭,是不是修行?當然是修行!但這些只是大乘佛法具體的修行方式。在我們今天討論的這個法義的層次上——這個「無我」的法義的層次上,大乘佛法的修行最一般意義上的定義是什麼?佛陀說,凡夫的特點是執「我」為實有,而走向解脫第一步,就要證得我們凡夫境界的「存在」是「無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