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瑾華 通訊員 張夢楠
陽春三月,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指導,錢江晚報、浙江省新華書店共同主辦的「博庫·錢江晚報2019春風悅讀盛典」活動,如約啟動。
2019年,是春風悅讀的第七個年頭。七年來,寫作者在變,閱讀者也在變,但春風悅讀遴選好書的水準從未改變。
本周,在各大出版社掌門人、書店人、讀者的共同參與下,「60好書」出爐,2019春風悅讀榜「60好書」PK賽在浙江24小時APP上正式啟動。
請點擊,為好書60投票
同時,「60好書」書單也抵達李敬澤、畢飛宇、艾偉、劉醒龍、毛尖、蔣方舟六大評委手中。
面對這樣一份榜單,評委怎麼看?
李敬澤只想站在閱讀者的角度上評價,而把作為評委的選擇放在投票中;
畢飛宇驚喜於這份榜單的跨度——無論是作家們的年齡,還是寫作的內容;
艾偉感受到了這些圖書龐雜的趣味,而且,它們都「統一」於經典與思想之中;
劉醒龍想聽見不一樣的聲音,讓沿海和內陸的作品都發聲;
毛尖覺得這是茅盾文學獎的一次預演;
蔣方舟看到了年輕的力量。
看到這份書單,你讀出了什麼?
李敬澤(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李敬澤是悅讀盛典的老朋友了。從第一屆到第七屆,他一次不落的參與了所有獎項的評選,親眼見證了每年不同的榜單和閱讀潮流的變化。
拿到今年的榜單,李敬澤形容「有些眼花繚亂」。
「今年的作品,明顯比去年或者比往年要強大。無論是作者的陣容還是內容,整個作品的面貌和分量,都給人深刻的印象。」
李敬澤對榜單的評價反映出了「作品的種類多了,讀者的選擇廣了」的圖書市場現狀。但作為評委,他有點犯難——該怎樣給這些作品打分。
「往年,我們可能會常常為某些類別的作品比較弱而感到困擾。但今年我們面對的是那麼多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中做出選擇的困難。」
優中選優,好作品中李敬澤有偏愛。但作為評委,他賣了個關子。
「當然有,但是我不說。我會在投票時,用投票的方式來表達我的喜愛。」看來,在正式投票之前,李敬澤想把「神秘感」保留到最後。
不過,卸下「評委」的身份,他想把自己當成普通的「讀者」,以讀者的身份講講對於這份榜單的印象和期待。
「就我個人的趣味來講,我會對有些書抱有特別的期待。也就是說如果我現在還沒讀,我會特別找來讀一下。比如,翻譯類裡的《生命3.0》和《魚翅與花椒》。」
翻譯類別裡的《生命3.0》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終身教授邁克斯·泰格馬克歷時5年,集結近1000位人工智慧界大佬的智慧,內容覆蓋了迄今為止人工智慧最大範圍內的所有命題。
儘管李敬澤是傳統的文學作家,但對於這本書中的科學腦洞他很有興趣。
「這本書涉及到我現在比較感興趣的人工智慧問題。對我們來說,人工智慧已經不僅僅是未來,而是擺在眼前的事情了,我非常想了解這些時髦的事。」
李敬澤提到的另一本書《魚翅與花椒》。這本光看書名就讓人垂涎欲滴的書,囊括了英國姑娘扶霞·鄧洛普對中國美食的熱愛和她的「中國曆險記」。
看完書目介紹,李敬澤就已經敲定要儘快把這本書讀掉。
「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玩。既談美食,又有國際視野。」
如此「偏愛」翻譯類也和他個人對翻譯作品的態度有關係:「在考量翻譯作品的時候,除了考慮我們這種大眾閱讀的影響力之外,還要較多地考慮一下文化積累和文化建設的角度,同時也要考慮到翻譯本身作為一門技藝,乃至於一種創造的價值。」
如果說《生命3.0》和《魚翅與花椒》講的是文化積累,那麼翻譯類榜單中的另外一部作品——阿里奧斯託的《瘋狂的羅蘭》就是李敬澤認為的「翻譯作為一門技藝」的範例。
「阿里奧斯託的《瘋狂的羅蘭》,可能不是大眾閱讀市場上非常受關注的作品。但它確實是一個有著極高翻譯難度的,同時自身在西方古典文學中有著非常重要地位的作品。」李敬澤的話,是對譯者的褒獎。
如果說有遺憾,李敬澤覺得今年的非虛構作品,反映我們的生活,反映我們在現實、在這個時代的複雜實驗的作品少了些。他說:「一定程度上說,這可能會有更大的難度,這方面的書,幾年的榜單上相應的比較少,還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