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詞通俗易懂、雅俗共賞,在當時,就連蘇軾的詞都比不上

2020-11-26 百家號

中國詩詞史上有一個人,即便是蘇軾也繞不過去,他就是柳永。蘇軾在翰林院當官時,有天特意問一個會唱歌的侍衛:「我的詞與柳永的詞相比怎樣啊?」侍衛沒有直接回答蘇軾,而是形象委婉地說:柳永的詞,就適合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拿著紅檀木的拍板,一邊打著節拍,一邊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而學士的詞適合關西大漢,手裡拿著鐵拍板,懷裡兜著銅琵琶,唱「大江東去」。東坡當場為之絕倒。(俞文豹《吹劍錄》)

雖然侍衛並沒有直接給出誰優誰劣的答案,但是仔細玩味他的話,還是隱含有高下的評判。在宋代,詞就是歌詞,是在酒樓歌榭中供大眾消遣娛樂的藝術,多半由年輕歌伎演唱,哪能讓關西大漢的重金屬驚擾四座呢?侍衛婉轉地告訴蘇軾:你的詞雖然比柳永的詞有氣勢,但不適合演唱。如果我們再細做分析,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不適合唱的歌詞,那就根本不能稱為詞。

大詞人李清照也說過這樣的話:蘇軾博學多才,寫歌詞對他來講就是雕蟲小技,但是實際上他寫出來的都是字句長短不齊的詩。(李清照《詞論》)蘇軾的學生陳師道這樣說:蘇軾用寫詩的辦法寫詞,就好像一個男人的舞蹈,跳得再好也終究不地道。(陳師道《後山詩話》)在宋人看來,地道的詞還是柳永這一派的婉約詞。蘇軾對自己的詞總是有一點不自信的。當他寫完《江城子·密州出獵》後,給朋友信中說:近來常寫詞,雖然沒有柳永詞的風味,也算是自成一家。幾天前寫了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獵》讓東州的將士踏足而歌,很是壯觀。(蘇軾《與鮮于子駿書》

這段話透露了兩個信息:一,柳永的詞在當時影響很大,這是蘇軾無法迴避的存在;二,蘇軾希望自己的詞能夠像柳永的詞一樣唱起來,成為名副其實的詞。講了半天,柳永到底是誰呢?為什麼連大文豪蘇軾都繞不過去呢?柳永,初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卒年不詳,《宋史》無傳。據今人研究,柳永一生經歷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早年屢試不中,還寫了一首《鶴沖天》大發牢騷,其中有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一句傳到了宋仁宗的耳朵裡,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吳曾《能改齋漫錄》)功名無望,柳永於是浪跡於汴京的青樓倡館,為樂工歌伎寫詞,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有一種破罐子破摔的逍遙。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年過半百的柳永終於在朝廷特設的恩科考試中中了進士。但是官場不同情場,在情場中如魚得水、聲名遠播的柳永,在官場中屢屢失意。他當過幾處縣令,官終「屯田員外郎」。據說,柳永死後沒錢安葬,棺木擱置在鎮江的寺廟中,二十多年後才入土為安。就是這樣一位官位不顯、一生潦倒的柳永,他的詞在宋代的影響巨大,甚至掩蓋了作者本身的光芒。柳永喜歡寫男女豔詞,語言又通俗淺易,在民間大受歡迎,即便是在西夏國,「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金主完顏亮聽到柳永《望海潮》中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的美景,於是就有了投鞭南下的企圖。(羅大經《鶴林玉露》)

柳詞並不一味地靠通俗淺易取勝,他的詞雅俗共賞。蘇軾稱讚其《八聲甘州》中「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不減唐人高處」。(趙令畤《侯鯖錄》)他還突破了傳統小詞篇幅短小的局限,用層層鋪敘的長調慢詞,寫內心深處隱微的情感。在委婉曲折的一唱三嘆中,自有一種瀟灑不羈的風流。《雨霖鈴》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雨霖鈴》這個詞牌有一段來歷。唐明皇在入蜀地道中,遇到連綿大雨,聽到了風中鈴鐺響起,於是編成了一首《雨霖鈴》來悼念楊貴妃。這首曲子是為離別而作,柳永便把自己的一段離別相思填入曲中秋後的寒蟬叫得悽涼而急促,聲聲切入離別的愁 腸,就像傍晚長亭外那場剛剛停下、又落入心頭的雨。當時正是:

設帳餞別,任由思緒亂翻湧。戀戀不捨,怎奈船兒將要發。拉著手兒,千言萬語難叮囑。淚眼相望,一臉嬌羞卻回頭。此番離別,山高水長煙波裡。獨立寒秋,楚天千裡霧沉沉。何處落寞,曉風殘月楊柳岸。多情易老,飄零又逢清秋節。斯人憔悴,良辰美景只虛設。黯然銷魂,伊人歸去待何人。

柳永的這首詞寫得美,但是並不感人。因為浪跡於胭脂堆裡的柳永,會把同樣的話說上千百遍,送給他的那些鶯鶯燕燕。離別感傷,只不過是柳永生命中一次次逢場作戲式的應酬,即便有真感情在,也很快被下一個美麗的出現而衝淡。當感情稀釋到只剩下美麗詞句的時候,即便是你讀到「執手相看淚眼」,你一點也不覺得其中深沉的痛苦。

柳永的詞美麗而無深情,正適合了宋初那個繁華的市井社會。一般的市井小民在遊樂消遣之餘,聽聽這些不緊不慢、不痛不癢、不觸動大腦神經的情歌,也會是一種世俗的快樂。如果在宴席上,一個歌伎唱一段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或者「大江東去浪淘盡」(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估計會讓在座客人的心情大受影響。一個文明的社會既要容得下陽春白雪,也要看得起下裡巴人。柳永的詞相比蘇軾的詞顯然是通俗的,更適合一般人接受。正是這種通俗,讓市井小民找到了凡間的快樂。所以,不要嘲笑通俗,嘲笑通俗的實質是對大眾審美的輕視。另外,柳詞的俗處和能被歌唱的特點,正是詞作為詞最原汁原味的地方。

參考資料

《雨霖鈴》

相關焦點

  • 一直被人瞧不起的柳永,終於以一首詞震驚了當時詞壇
    北宋著名詞人柳永,以畢生精力填詞,成為婉約詞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為宋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柳永的詞只是在民間很受歡迎,在上流社會卻不被看好。尤其是在當時詞壇,很多詩詞大家都瞧不起他。柳永的科考之路也很不順利,先是因《醉蓬萊 慶老人星現》一詞中的「太液波翻」一句,莫名其妙觸犯了皇帝。醉蓬萊 慶老人星現柳永漸亭皋葉下,隴首雲飛,素秋新霽。華闕中天,鎖蔥蔥佳氣。嫩菊黃深,拒霜紅淺,近寶階香砌。玉宇無塵,金莖有露,碧天如水。正值昇平,萬幾多暇,夜色澄鮮,漏聲迢遞。南極星中,有老人呈瑞。
  • 解讀柳永(3):在宋朝比閱讀量,蘇東坡的詞為什麼難超柳永?
    蘇軾是宋朝最傑出的全才式的文化名人,它的詩歌、書法都是宋朝第一,文章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還精通醫藥、養生、繪畫、烹飪等多項技能。在宋詞創作上,他不僅是宋代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還以《江城子·密州出獵》《念奴嬌·赤壁懷古》等一系列名垂千古的豪放詞為宋詞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 蘇軾這首詞化用了柳永的名句,但用得很巧妙,推陳出新寫出了新意
    蘇軾和柳永都是北宋詞壇的大詞人,不過兩個人的風格不太一樣,一個是屬於豪放派,另一個是婉約派。兩個人才華相當,不過在當時很顯然柳永的名氣要大一些,凡人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可見柳永的詞深入人心,流傳的非常廣泛。那蘇軾對於柳永也是極為欣賞,宋朝文人俞文豹在《吹劍錄》裡記載,蘇軾有一天問身邊的朋友,自己與柳永誰更有才華,誰的詞寫得更好?
  • 嬌滴滴的李清照嘴很「毒」,懟的蘇軾寫的不是詞,後人:霸氣
    而且,她的眼界、勇氣也是很多男人都比不上的。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能夠寫出這樣的詩句,就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何等的霸氣了。而李清照對於宋詞,有著嚴苛的標準,對於當時寫詞的蘇軾、歐陽修、柳永等人都做出了批判。
  • 柳永此詞,受到蘇軾盛讚,被稱為詞史上的一座豐碑,傳頌千古
    在宋代詞壇,柳永的詞雖然非常流行,受到很多普通老百姓的喜愛。可是,對上流文壇的人來說,他的詞是非常鄙俗的,是難登大雅之堂的。然而,蘇軾卻非常欣賞他。其中,有一首詞不僅受到蘇軾盛讚,還被稱為詞史上的一座豐碑,傳頌千古。這首詞就是詞壇的一首千古名篇《八聲甘州》。
  • 柳永此詞傳頌千古,被稱為詞史上的一座豐碑,受到蘇軾盛讚
    就比如唐代的李白和杜甫,宋代的蘇軾和辛棄疾,你能說誰好誰不好呢?實際上,真正一流的文人之間,很少相輕,反而惺惺相惜,就像元稹和白居易,王安石和蘇軾。這些一流的文人,往往天賦很高,因此常常表現得很自信,很有包容心,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在宋代詞壇,柳永的詞雖然非常流行,受到很多普通老百姓的喜愛。
  • 蘇軾和柳永這兩首詞千古流傳,但是放在一起,就很搞笑!
    蘇軾和柳永這兩個人都是宋詞的代表作家,兩人對宋詞的發展都有著突出貢獻。蘇軾是豪放詞派鼻祖,在風格上,他讓豪放詞風與婉約詞風並列爭衡,是一大家。柳永是第一個大量創製慢詞的人,他改變了詞壇原本以小令一大獨大的局面,在體式上,使慢詞與小令平分秋色。
  • 解讀柳永(2):如果比閱讀量,蘇東坡的詞能超過柳永嗎?
    婉約詞意境今天的文學史多肯定豪放詞,而對婉約性質的詩詞泛濫表示不滿,其理由往往在於:婉約詞在內容上多集中在男歡女愛,離愁別緒,過於狹窄;婉約詞在風格上,缺乏陽剛之力,格調低沉,太軟媚了。但是,在蘇軾生活的年代,婉約詞最為盛行,尤其以柳永的詞為最,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說法。在這種背景下,蘇軾開始大力寫作豪放詞。
  • 柳永這首詞既雅俗共賞,又孤獨悽涼,斷鴻聲裡立盡斜陽
    柳永是北宋仁宗時代的著名詞人,千百年來深受大家喜愛,宋代時就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之說。柳永的詞層次分明,結構完整,能有效地傳達詩人感情的律動。修辭上既不雕琢,又不輕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見奇。下面這首詞雋永有味,雅俗共賞。
  • 一篇《詞論》罵遍詞壇,柳永蘇軾均在鄙夷之列
    宋朝被稱為「詞的朝代」,誕生了無數影響深遠的偉大詞人,諸如:柳永、晏殊、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晏幾道、秦觀、黃庭堅……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名字,那就是李清照。在才子輩出的兩宋時期,李清照恰似那萬綠叢中一點紅,是唯一躋身其中的天才女詞人。李清照不僅是宋朝著名女詞人,同時也是公認的「千古第一才女」。
  • 柳永的婉約詞和蘇軾的豪放詞,各有哪些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
    婉約詞在兩宋時期的文壇,大部分時間內作為主流而存在,幾乎每個詞人都寫作過婉約詞,這根宋代的國家氣質在整體上偏向於陰柔、秀氣、溫和,有很大關係。柳永一生創作了87首慢詞,125首調子,都屬於婉約詞。在柳永之前的五代十國和唐代,詞人們的創作都以小令為主,小令節奏明快,篇幅較短,字數限制在58字以內,創作起來相對要容易一些。如果打一個比方來說,小令如同唐詩裡的絕句,慢詞如同唐詩裡的律詩,從內容的豐富性和創作難度來講,慢詞都要難於小令不少。
  • 柳永是詞壇上卓越的開拓者和革新家,拓展了宋詞的表現領域
    可以說,柳永的誕生是歷史的選擇,是市民文藝需要的選擇。當貴族文人還在邁著蹣跚的步履時,柳永帶著民間文學的熱情和奔放來到市民中間,贏得了歡聲與笑語,他的歌聲代表的是另一種聲音,代表的是另一種審美意識。詞這種年輕的藝術,在柳永的手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它需要有熱情、有開拓精神的詞人,因此,詞體也選擇了柳永。就是在這種歷史文化背景下,北宋詞壇第一位富有改革精神的詞人——柳永應時而生了。
  • 蘇軾——對詞的拓展,突破了詞的傳統,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
    蘇軾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一位詩人,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膾炙人口的名篇和東坡肉,蘇軾在詞的創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詞的歷史性貢就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自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
  • 罵柳永的詞低俗,順便批評蘇軾歐陽修,李清照年輕時到底有多狂?
    罵柳永的詞低俗如果要問哪個詞人最能代表宋朝,柳永絕對是一個標誌性的詞人,一首《望海潮》讓年輕的柳永名噪一時,同時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人,他的存在影響了後世的無數詞人,即使是大名鼎鼎的蘇軾也受到他的恩惠。但即使是像柳永這樣的大神級別的人物,李清照也看不上。
  • 蘇軾最「婉約」的一首詞,就算是柳永,也未必能超過
    蘇軾是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他那些流傳千古的經典名篇,多是豪放詞。不過,蘇軾長於豪放,亦擅婉約,他的婉約詞,也有許多經典名篇。比如《蝶戀花·春景》,就是蘇軾婉約詞中的精品,詞中「天涯何處無芳草」一句,已成我們常用的習語之一。
  • 一向看不順眼柳永的蘇軾,卻因這首詞對其刮目相看,開篇驚豔世人
    相信說起柳永大家都不陌生,婉約詞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詞悽美清麗,無論是《雨霖鈴》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還是《蝶戀花》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都是流傳千年的佳句。柳永的詞在當時很受歡迎,宋人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說道:「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可見他的風靡。但或許是因為他的詞多是描寫情情愛愛,而且多是為歌女所填,所以在當時詞壇一直被認為是上不了臺面的。特別是比他小53歲的蘇軾,更是一直都瞧不上這位前輩,畢竟蘇軾的詞風基本以豪放為主,見不得柳永天天的哀怨也是正常。
  • 柳永對詞壇的兩大貢獻究竟是什麼,文中解答
    柳永多用民間流行篇幅較長的慢詞創作,不限於士大夫常用的小令,拓展了宋詞的形式,並擴大詞的視野,其詞主要描寫男女之情與羈旅行役,坦率生動,直言無隱,不避口語,善於融情入景和運用鋪敘手法,技巧高妙,影響了其後詞人如蘇軾和周邦彥的作品,後世通俗文學亦推崇柳永的地位。柳永作品輯為《樂章集》,現存詞200餘首,對宋詞的發展甚有貢獻。
  • 宋詞故事:蘇東坡PK柳永,誰更勝一籌?王和尚解讀最美蘇軾詞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當時,柳永已經名滿天下,是影響力最大的流行歌曲製作天王,在民間有相當大的市場和「粉絲」。於是,蘇軾也未能免俗,他在《與鮮于子駿書》中寫道:「近頗做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成一家」。就是說,蘇軾年少時也曾以柳永為偶像,偷師其作詞風格,算是柳永的「粉絲」。
  • 柳永為歌妓寫的一首詞,被晏殊嘲笑,卻入選《宋詞三百首》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足見柳永的詞在當時有多大的影響力。他是第一個專業填詞的文人,也是第一個大量創作慢詞的作者。在他之前,詞壇是小令的天下,因為他慢詞才漸漸和小令平分天下。常年混跡市井的他,常以俗語入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底層人民發聲,使得詞漸漸走向市井。這些貢獻,奠定了他在詞壇上的貢獻,成了很多詞人想要逾越的高峰。就連大文豪蘇軾在填完詞後,也常常問門人「我詞何如柳七」。
  • 王勃,李白,柳永,蘇軾,在詩詞領域哪個人實力最強?
    再說柳永。柳永是在正史裡面沒有傳記的人,雖然古往今來有那麼多的人不可能全都寫在史書上,可以是柳永的知名度而沒有為他寫傳記,只能說明寫宋史的人是故意的。詞興起於隋唐五代,到了宋代,柳永為他進行了革新。詞被稱為長短句或者詩餘,從名字上可以看出,寫詩留下的邊角料才有可能用來寫詞,而詞本是是用來唱的,寫的時候多是在酒席宴會之中,所以此不免受困於題材,不能表達更多。但是到了柳永這裡,他開始發掘詞的新形勢,詞在他的手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柳永雖然也寫豔情,但是並非一味地去描寫女人的容貌和嬌羞,而是用詞來書寫女人的心理活動,最受歡迎的柳詞就是他大量的羈旅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