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鐵器時代古墓葬考古

2020-12-05 人民網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阿里甫江·尼亞孜說:「我們這次發掘的墓葬類型大部分都是石堆墓,石堆墓裡面類型比較豐富,出土的東西比較多,現在從出土的陶器類型來看,可以斷定是屬於早期鐵器時代的一些墓葬。這次考古發掘是在和布克賽爾縣境內的第一次考古發掘。因此,這次發掘的意義比較重大,對研究和布克賽爾縣的歷史文化有很大的意義。」 孟克其其格 努爾蘭提/文 孟克其其格/供圖

來源:

中國新聞網

  2017年06月20日14:04

相關焦點

  • 新疆早鐵器時代鐵器考古發現概述
    其早鐵器時代的文化類型也可以說兩種類型皆兼而有之。但前期以「草原遊牧文化」為主,定居農業文化為輔。目前在羅布淖爾地區孔雀河下遊發現的古墓溝文化屬「綠洲農業文化」類型,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2000年左右。古墓溝人的生產雖然以畜牧業為主,飼養牛羊,農業已利用灌溉之便,種植的小麥(59)。但此時尚處於青銅器時代,以至到古墓溝文化晚期也並未進入鐵器時代。
  • 新疆阜康白楊河流域首次發掘大規模古墓群
    發現大規模石棺墓群阜康白楊河流域位於新疆阜康市東南部,地處博格達峰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近年來,為配合阜康市基本建設,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這一區域古墓群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2017年,考古工作者在對白楊河中遊的十餘座石堆墓葬進行考古發掘時,在一座石堆墓附近發現了幾座位於地表下的石棺墓。
  • 「邊疆時空」新疆阜康白楊河流域首次發掘大規模古墓群
    近年來,為配合阜康市基本建設,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這一區域古墓群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2017年,考古工作者在對白楊河中遊的十餘座石堆墓葬進行考古發掘時,在一座石堆墓附近發現了幾座位於地表下的石棺墓。「有的墓葬露出了石棺,有的只堆有幾塊石頭。」
  • 文物新疆 | 風吹一夜滿關山:阜康白楊河流域考古
    近年,配合昌吉州阜康市基本建設,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白楊河上遊至下遊溝口地區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區域全長約20千米,共發掘墓葬560餘座,出土各類文物千餘件(組),其中在白楊河中遊和下遊地區均有重要發現。
  • 文物新疆|風吹一夜滿關山:阜康白楊河流域考古
    近年,配合昌吉州阜康市基本建設,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白楊河上遊至下遊溝口地區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區域全長約20千米,共發掘墓葬560餘座,出土各類文物千餘件(組),其中在白楊河中遊和下遊地區均有重要發現。
  • 2500年前新疆和靜已有人類 當時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
    2012-09-25 12:49:44    華夏經緯網
  • 三門峽發現600多座古墓葬現場圖 距離黃河大概有500米
    三門峽發現600多座古墓葬現場圖 距離黃河大概有500米時間:2020-06-05 21:54   來源:大河報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門峽發現600多座古墓葬現場圖 距離黃河大概有500米 近日,黃河邊古陝州城附近發現一片古墓群,到目前為止,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經挖掘出來六百多座墓葬,出土各類器物兩千餘件
  • 山西晉中發現27座古墓葬 出土240餘件器物(圖)
    M14出土銅布幣 圖片由晉中市考古研究所提供時代涉戰國至西漢初及明清,出土陶器瓷器銅器等240餘件本報訊>(記者孟苗)6月16日,晉中市考古研究所公布榆次區貓兒嶺墓群最新考古成果:經過兩個月的考古發掘,在貓兒嶺新發現了戰國至西漢初及明清古墓葬27座,墓葬形制有豎穴土坑墓、豎穴偏室墓和土洞室墓三種。
  • 青銅器和鐵器與石器伴行,新疆先祖是何情況,人們都用哪些器物?
    新疆遠古先祖在石器時代使用哪些器物,考古發現青銅器和早期鐵器【原創文章 切勿抄襲 全網監測 違者必究】(本文在《龍觀歷史》編號:1--3,文明曙色--新疆歷史--華夏五千年)歡迎朋友們來看《龍觀歷史》,上一期老龍帶領朋友們了解新疆史前石器時代的「細石器文化」,本期老龍和朋友們說一說和石器時代交會出現的青銅器和早期鐵器時代。
  • 稻鄉五常:鐵器時代
    鐵器時代遺址 五常境內目前關於鐵器時代遺址尚無定論,但關於東北進入鐵器時代的考古成果已有定論。自夫餘建國以後,由於跟西漢王朝形成了番屬關係,對鐵器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特別是在漢代漢族人的幫助下,夫餘人學會了對鐵胚進行鍛鍊加工,即能夠仿製或創造所需要的鐵器,便進入加工的階段。推測最遲到東漢初期,夫餘開始進入了鐵的冶煉階段。從榆樹老河深出土的東漢初期較為完整鐵甲冑,便是考古資料的證明。在廣大的中原以至其他邊遠地區均未曾發現過——部分甲片經金相檢測,認為屬低碳鋼品類。
  • 中山大學發現古墓葬是在哪裡?古墓葬涉及多個朝代
    中山大學發現古墓葬是在哪裡?古墓葬涉及多個朝代­  近日,中山大學一在建食堂發現古墓葬的新聞引發關注,當地考古部門已經介入勘探。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已發現的墓葬包括漢代、明清等多個時期,但受後期活動影響,破壞較為嚴重,目前考古工作者仍在現場進一步勘探。
  • 文化探秘:新疆鄯善縣洋海古墓,究竟反映了何時的文化
    要說新疆的古墓所反映的文化,那就不得不說吐魯番市鄯善縣的洋海古墓,畢竟這處的古墓群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後,時間跨度還是較長的。根據墓葬出土的文物,我們可以追溯古墓所反映的文化,讓大家了解更多的新疆歷史和人文。
  • 風吹一夜滿關山:阜康白楊河流域考古
    阜康白楊河流域位於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東南部,地處博格達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白楊河是阜康市第一大河流,全長約60千米,流經阜康市上戶溝鄉、滋泥泉子鄉,流域面積1272平方千米。近年,配合昌吉州阜康市基本建設,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白楊河上遊至下遊溝口地區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 吹一夜滿關山:阜康白楊河流域考古
    近年,配合昌吉州阜康市基本建設,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白楊河上遊至下遊溝口地區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區域全長約20千米,共發掘墓葬560餘座,出土各類文物千餘件(組),其中在白楊河中遊和下遊地區均有重要發現。
  • 千年古墓葬發現後,考古人員破門而入,裡面的景象讓人欣喜若狂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珍貴文物被埋在地下,但也有不少盜墓賊會破壞古墓葬,盜取裡面的貴重物品。所以有些人會選擇把自己的墳墓埋在偏僻的地方,但還是會有盜墓賊,所以會設置很多機關。中國古代有許多珍貴的文物。他們將與主人一起葬在墓中,而且會有許多與王室有關的人。自然,這些古墓葬將成為盜墓賊的首選。
  • 新疆上演新版「盜墓筆記」,盜掘的也是戰國古墓
    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分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檢察院訴謝某某等9人盜掘古墓葬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陝西省府谷縣檢察院督促保護明長城鎮羌堡行政公益訴訟案、甘肅省敦煌市檢察院督促保護敦煌莫高窟行政公益訴訟案等。謝某某等人盜掘古墓一案中,這夥人於去年10月,共同盜掘烏圖布拉格土墩墓(第六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 新疆文化發現:探秘伊犁鞏乃斯河谷大型青銅時代聚落遺址
    近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在鞏乃斯流域的新源縣南山,新發現一處青銅時代聚落遺址,距今約3500年歷史。報導內容為:這處青銅時代聚落遺址是考古專家在對鞏乃斯河流域哈勒哈西特古墓葬群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的,哈勒哈西特墓葬群是距今兩千年左右的漢代墓葬,由大約30多座單人墓葬組成。
  • 盜掘古墓葬不僅獲刑還得賠錢
    盜掘古墓葬致破壞被判修復  【辦案經過】2019年10月,謝某某等9人盜掘烏圖布拉格土墩墓(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因盜洞塌方滲水,盜掘行動被迫停止。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認定,盜洞深處已達墓葬封堆下中部位置,接近墓室,盜掘行為對墓葬本體造成嚴重破壞。
  • 考古證明新疆三千年前蒙古人種與歐羅巴人種混居
    華聲報烏魯木齊消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隊,在新疆于田縣流水墓地的最新研究中發現,在3000年前,新疆已經活著一定數量的蒙古人種,新疆地區的種族混雜程度已很高。此前考古界認為,在漢代以前的新疆,居民是單一的歐羅巴人種。  據大公報報導,這座在新疆崑崙山北麓首次發現的流水墓地,最近被評為中國考古發現05年的七大成果之一。
  • 中山大學現古墓葬 涉及多朝代
    原標題:中山大學現古墓葬 涉及多朝代大學校園內發現古墓!近日,「中山大學發現古墓」的新聞在網絡熱傳。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本次發現的墓葬包括漢代、明清等多個時期,但受晚期人類活動影響,該處墓葬破壞較為嚴重,目前考古工作者仍在現場進行考古挖掘。中山大學校園內一擬建食堂發現古墓1月6日,廣州中山大學南校區一擬建食堂發現一處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