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課堂]<我與地壇>哲理警句賞析

2020-12-11 搜狐網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一篇抒寫人生感悟的優美散文。它以自己和母親為對象,以「我」的肢殘為緣起,將個人的痛苦寫得淋漓盡致,將母親的艱難展示得極為充分。在表現這一內容時,作者大量地運用了懇切優美的文字,因而富有哲理的警言佳句甚多,茲引幾例賞析:

   1.在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

  賞析:作者殘疾之後,地壇公園是他較長時間活動的場所,是這一獨特「沉靜」的環境,使他活過來,使他感悟到人生的艱難,從而產生了質的飛躍和超越。這種環境「瀰漫」著沉靜的「光芒」,是培養他飛躍超越的土壤。他感受到了「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更看到了自己殘疾的「身影」。可見,這句話將環境、時間和個人的遭遇緊緊聯在一起,揭示了時間的無情和現實的殘酷,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逃避、不懦弱、勇敢面對現實的堅強意志。

   2.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賞析:這句話先說自己「不幸」,後說母親「不幸」。前者是說肢體的殘疾,後者是說心靈的苦難。它將兩個人兩種不同的不幸聯在一起,以自己的不幸來襯託母親的更不幸,既表現了母親對兒子不幸的無奈和痛苦,更突出了作者對母親痛苦心理的感受,是對母親深沉的愛,是對母親深切的理解,以此來揭示母子之間各以對方為重的純真感人的深情厚意,極具震撼力。

   3.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賞析:這句話是作者對母親多年來深切關愛自己的總結,是對母親堅強生活的綜合評贊。母親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憂慮之中,她是世上「活得最苦的母親」,她的命運多麼「艱難」啊!可是,她從來不向苦難低頭,默默地承受著,默默地關注著「我」的生活、變化和命運,直至猝然去世,這是無人知道的,只有「我」才能體會得最深最切,尤其是當「我」撞開了一條人生之路。母親離世之後,這種體會就更加「鮮明深刻」了,這是對母親的懷念、感激和深情讚美,是母親和母愛偉大的集中體現。

  4.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賞析:這句話將「我」的「車轍」和母親的「腳印」聯繫在一起,一方面勾勒了「我」與公園的密切關係,表現了自己與地壇的特殊情緣;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母親來公園尋找「我」的艱難歷程。「我」的殘疾給母親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她不得不以「我」的行蹤為她魂牽夢繞的線索,為她全部生活的焦點,這是一曲母子相依相憐、共度患難、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人間頌歌。

  

 

 

來源:搜狐教育社區

  

(責任編輯:汪春)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母親",共找到 14,110,485 個相關網頁

相關焦點

  • [同步課堂]《我與地壇》的語言特色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是至情之文,至理之文。該文對靈魂、生命、情感直至死亡,都寫到了極致。他以全新的語言闡述了全新的思考,以獨特的語言抒發了濃濃的深情。所以,我們在品賞本文新鮮奇崛的語言時,必須緊緊聯繫本文的情與理。
  • 此岸永遠是殘缺的 讀《我與地壇》
    導讀當代文學大家史鐵生的散文質樸通透,蘊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譽為中國文壇最美的收穫。這部散文集選取了《我與地壇》《記憶與印象》《秋天的懷念》《合歡樹》《黃土地情歌》等史鐵生最為經典的散文。其中《我與地壇》是史鐵生最為經典的散文之一,全文感情深厚雋永,哲理含蓄,感人至深,是史鐵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敘述多年來他在地壇公園沉思流連所觀察到的人生百態和對命運的感悟。初讀這篇文章,我並沒有想像中的震動。相反,我甚至覺得它太過冗長而繁瑣,因而讀後不久便忘卻了它,認為它也不過是史鐵生十五年來的情感與思考的雜糅。
  • 各路名家話養生,地壇中醫藥健康文化節開幕
    2018年5月11日上午,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東城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一屆北京中醫藥文化宣傳周暨第十屆地壇中醫藥健康文化節開幕式在地壇公園舉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馬建中、北京市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雷海潮、東城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金暉、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國醫大師金世元以及北京市各相關單位的領導、專家等共計100餘人出席了開幕式。
  • 再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頭條品書團#記不清自己第一次拜讀史鐵生《我與地壇》這本書的具體年月了,只記得當時讀完後強烈的震撼感,特別是書中同名的這篇文章,讓我尤其感動,以至於讀完後久久不能從某種情緒中釋懷。史鐵生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我最為喜歡這篇《我與地壇》。
  • 2011年教師資格認定高中語文說課稿: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說課稿各位評委、同仁們: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感悟生命,品味生存》,把我對史鐵生《我與地壇》這篇散文的教學設計理念及其教學設計給大家談談,稚嫩與不足之處懇請各位批評指正。基於這樣的教學理念,我設計讓學生「感悟生命,品味生存」這一思想主題的同時,也落實把握文本「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寫作手法與語言的涵詠。解讀《我與地壇》《我與地壇》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國現當代散文、外國散文中的一篇,是一篇自讀課文。
  • 我與地壇課後思考
    《秋天的懷念》、《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技巧上其實並不出眾,但那一份真與切,是當代文壇少有的。史鐵生的作品在不同的時空裡遇見過很多次。聽課過許多次,每每都會會有新的感悟。不過,拿來上公開課,今天居然是第一次。腦子裡其實有很多聽過的精彩模版可以直接復刻,但還是很希望自己可以有對這個偉大靈魂的一個交代。
  • 因《我與地壇》,我走進了地壇
    作者/臨海憑風其實,北京的地壇我早就知道,但是一直沒有去。只是因為讀了著名作家史鐵生寫的長篇散文《我與地壇》以後,才萌生了去地壇的想法,想看看那裡的環境與風景。是啊,史鐵生《我與地壇》問世之後,立即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並獲得了來自各方面的好評。
  • 拾書|拉緊命運的琴弦——讀《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該書總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自己在地壇中得到的生命啟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寫自己對母親的後悔和無盡的思念;第三部分寫自己與地壇不可分割的情感。其實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我與地壇》是一本短小精簡的散文集,但論其內涵則是厚重無比,讀來回味無窮。
  • 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語文說課稿《我與地壇》
    【教材分析】《我與地壇》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國現當代散文、外國散文中的一篇,是一篇自讀課文。高中語文分別在第一冊和第三冊共安排了三個單元的散文教學,其中第一冊的散文教學要求要使學生在初中散文學習的基礎上對散文的欣賞能力有所提高。
  • 《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由中國當代作家史鐵生著的一篇長篇哲思抒情散文。這部作品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 我與地壇:逆境人生,史鐵生與地壇環環相扣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作者十八歲時去延安插隊,21歲雙腿癱瘓,23歲工廠做工,28歲開始發表文章,30歲在人生正是壯年時期卻因為病情原因只能回家養傷。《我與地壇》訴說的便是作者自己如何從青年癱瘓的陰影中走出,從新定義生命的意義。
  • 解讀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
    史鐵生以散文《我與地壇》述說他對於生命奧秘的探索與感悟,為我們透析生命存在的精神意蘊。在《我與地壇》中,他的拯救之道又有哪些?二、以古園窺看心魂散文開端便敘述了「我」與古園的「緣分」。這個古園,便是地壇。地壇不過是「一座廢棄的古園」,它「荒蕪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而且「很少被人憶起」。但就是這樣一座不起眼的古園,對於「我」卻有著不一般的意義。
  • 《我與地壇》:難道只有苦難才能讓人深邃?
    三、一座園、一個人如果提起地壇,想必很多小夥伴會第一時間想起史鐵生,這座園子,這個人,仿佛是一個精神家園,在人們心中矗立起一座豐碑。在《我與地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正如史鐵生所說,我也曾一次次突破自我局限,毅然決然地離開讓我渾渾噩噩的環境,進入心靈的地壇而得以重生。感念命運的眷顧,它讓我的每一次付出都得到了回報;感念生活的饋贈,它讓我的每一場苦難都隨時間煙消雲散;感念自己的堅持,它讓我的每一次挫折都成為成長的新起點。他也有迷茫,但是最後他打破了那層迷霧,讓一切變得明朗起來。
  • 我是這樣理解名言警句的
    最近,我讀到了許多名言警句,受益匪淺。深深感到,名言警句是對紛繁事務和繁雜學問,作了抽象與萃取的表述,都是乾貨、精華。然而,細細想來,對名言警句,心靈雞湯的理解也不能盲從,要全面辯證地學習理解。尤其是應依據不同的時代,把握住不同的勢,恰當確定相應的度。
  • 當你走投無路的時候,記得讀一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要是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別以為我忘了,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但卻又不能忘。」---------史鐵生《我與地壇》對於中國當代文學而言,史鐵生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對於生存於當下的我們而言,尤其顯得意味深長。
  • 再讀《我與地壇》:看史鐵生如何完成自我救贖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眾多作品中一部富有哲理思維、極具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記錄了他在遭遇不幸後的躁動和彷徨,以及他對去世的母親愧疚感和深深的懷念。經過幾番掙扎,他終於看透了人生的滄桑。整個過程在現實中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認識,他不屈的抗命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 我與地壇:靈魂缺席時代,不可不讀史鐵生
    內容簡介當代文學大家史鐵生的散文質樸通透,蘊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與豐富的人生況味,被譽為中國文壇"最美的收穫";他的詩歌充滿哲思與悲憫,想像奇特語言凝鍊,具有獨特的文學價值。這部散文詩歌集選取了《我與地壇》《記憶與印象》《秋天的懷念》《合歡樹》《黃土地情歌》等經典作品。
  • 2015公務員面試哲理題素材積累:名言警句(三)
    熟悉公務員面試題型的考生會發現在綜合分析能力的考察中,經常會遇到哲理題。就是給大家一句名人名言、一段話或一個小故事,問大家的看法、理解和啟示。
  • 我與地壇
    本文摘自《史鐵生代表作我與地壇》,史鐵生著,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一我在好幾篇小說中都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實際就是地壇。許多年前旅遊業還沒有開展,園子荒蕪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總之,只好認為這是緣分。
  • 《我與地壇》讀後感
    《我與地壇》是女兒大學老師推薦她們閱讀的眾多書中的一本,因為買了好幾本書,便在書寄到之時留下這本《我與地壇》在辦公室裡,想著在閒暇之時翻翻。文中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有樸實的文字,但就是這樣平淡的句子讓我仿佛也不知不覺就走進了那座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