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一篇抒寫人生感悟的優美散文。它以自己和母親為對象,以「我」的肢殘為緣起,將個人的痛苦寫得淋漓盡致,將母親的艱難展示得極為充分。在表現這一內容時,作者大量地運用了懇切優美的文字,因而富有哲理的警言佳句甚多,茲引幾例賞析:
1.在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
賞析:作者殘疾之後,地壇公園是他較長時間活動的場所,是這一獨特「沉靜」的環境,使他活過來,使他感悟到人生的艱難,從而產生了質的飛躍和超越。這種環境「瀰漫」著沉靜的「光芒」,是培養他飛躍超越的土壤。他感受到了「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更看到了自己殘疾的「身影」。可見,這句話將環境、時間和個人的遭遇緊緊聯在一起,揭示了時間的無情和現實的殘酷,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逃避、不懦弱、勇敢面對現實的堅強意志。
2.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賞析:這句話先說自己「不幸」,後說母親「不幸」。前者是說肢體的殘疾,後者是說心靈的苦難。它將兩個人兩種不同的不幸聯在一起,以自己的不幸來襯託母親的更不幸,既表現了母親對兒子不幸的無奈和痛苦,更突出了作者對母親痛苦心理的感受,是對母親深沉的愛,是對母親深切的理解,以此來揭示母子之間各以對方為重的純真感人的深情厚意,極具震撼力。
3.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賞析:這句話是作者對母親多年來深切關愛自己的總結,是對母親堅強生活的綜合評贊。母親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憂慮之中,她是世上「活得最苦的母親」,她的命運多麼「艱難」啊!可是,她從來不向苦難低頭,默默地承受著,默默地關注著「我」的生活、變化和命運,直至猝然去世,這是無人知道的,只有「我」才能體會得最深最切,尤其是當「我」撞開了一條人生之路。母親離世之後,這種體會就更加「鮮明深刻」了,這是對母親的懷念、感激和深情讚美,是母親和母愛偉大的集中體現。
4.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賞析:這句話將「我」的「車轍」和母親的「腳印」聯繫在一起,一方面勾勒了「我」與公園的密切關係,表現了自己與地壇的特殊情緣;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母親來公園尋找「我」的艱難歷程。「我」的殘疾給母親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她不得不以「我」的行蹤為她魂牽夢繞的線索,為她全部生活的焦點,這是一曲母子相依相憐、共度患難、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人間頌歌。
來源:搜狐教育社區
(責任編輯: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