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說起皇帝,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精英。皇帝因為擁有整個國家的優質資源,所以對於繼承人的培養,一般都是特別注重的。所以一般情況下,皇帝對於文韜武略,騎射禮樂,這些都是非常精通的。而且他們的才能,我們根本想像不到。
有些皇帝非常喜歡寫詩,我們熟知的乾隆皇帝,就是一個非常喜歡寫詩的人。他的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但是好像並沒有什麼用,他的詩作中,很少有精華部分,值得人們閱讀傳閱的。不說比起唐宋八大家,就是隨便一個沒怎麼讀過書的人,他的詩都遠超乾隆皇帝。可能是因為乾隆皇帝,他一出生就是天子驕子,他的一生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所以他的詩沒有什麼意境。
就好像乾隆皇帝身在雲端,可是生而為人,沒有低到塵埃裡面的那一刻,又怎麼會知道「愛」為何物?對的,乾隆皇帝不知道,他沒有過失意,自然不知道失意人生中的悲苦;對於金錢、財富、女人,他揮之則來呼之則去,從來不需要費勁去得到的東西自然不會學會珍惜;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卻也失去了最平凡可貴的幸福。
而寫詩只是他的愛好,他從來不靠寫詩得到什麼,他高坐廟堂之上,自然也看不見人間疾苦,不懂平凡之「愛」。所以即使他寫了4萬多首詩,仍然不如人家一個「文盲」皇帝充滿豪情的隨手兩首詩,畢竟,豪情也是情。
這位「文盲皇帝」就是漢高祖劉邦,眾所周知,劉邦出身不高,只是一個泗水亭的亭長。在沒有做皇帝之前,他在民間只是一個混混的角色,沒有像乾隆一樣從小接受什麼高等教育。
相反,劉邦出生在秦末亂世,他不僅看盡了人間疾苦,也親身體驗了人間疾苦。劉邦的所有一切,都是他經過艱苦奮鬥得來的,這其中有多麼困難,得到的時候就有多麼的珍惜。
而劉邦作為一個文人士子中的「大老粗」,對待文人士子經常是口出粗言,態度惡劣不堪。這一切都得源於劉邦知識文化不夠,但就是這麼一位知識文化不夠的皇帝,卻做了兩首辭賦《大風歌》和《鴻鵠歌》,這兩首歌的豪邁與意境使其廣為流傳,至今都會傳為千古絕唱。
在《大風歌》中,劉邦寫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讀來就有一種豪邁之氣,使人讀來就有很深的共鳴,瞬間就感受到這個開國皇帝心中的豪邁得意。不像乾隆,讀來只是太過平淡,除了平仄,實在讀不出什麼意境。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乾隆真的很努力地在寫詩,平均下來一天大概都要寫兩首,只不過確實是有點寧濫勿缺的意思。對此,我們只能說一句勇氣可嘉。而且,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乾隆對於自己的文成武功是非常驕傲自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