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視正在熱播《鹿鼎記》,大家對張一山還是有著非常多的期待,當看過新版後的評價是:看耍猴,鞏漢林附體,不忍直視,毀三觀。也有說很有趣,是「劉星」的風格,很搞笑。

《鹿鼎記》的版本眾多,其實梁朝偉、周星馳、陳小春、張衛健等都飾演過韋小寶,當年黃曉明版韋小寶也被吐槽過。現在還有網友調侃:黃教主終於有墊背的了。

如果張一山演的不是《鹿鼎記》而是別的作品,可能你就不會覺得他演技浮誇了。金庸老爺子說過,沒有誰改編演出的最好,只有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的那個最壞。就像是看同一部小說,每個人理解的主人公都不同,因為大家在閱讀小說時還加入了自己的個性、經歷、情感、喜憎。而演員怎麼演也是導演和編劇來決定的,演員只有在限定的範圍內自己出彩。

張一山版本的韋小寶表情異常豐富,這是演技不足表情湊嗎?其實不是,韋小寶「學習」的時間就是在茶館裡聽書,所以韋小寶一講故事都是學著說書先生的樣子,一字一句都眉飛色舞。大概這也是導演所理解的韋小寶吧,導演讓你這樣演,你就得這樣演,主角也沒辦法。不過張一山飾演韋小寶還是有出彩的地方,他又是童星出道,人氣非常高。

很多人覺得張一山版的韋小寶太瘦小了,看過原著小說的讀者都知道,韋小寶是在青樓長大,他的母親也不知道的小寶的父親是誰,小寶是隨她的母親韋春花姓的。一位青樓女子養大的小孩,平常都是吃客人剩下的飯菜,還不能在桌上吃,只能端著碗坐在門檻上吃。可能營養也跟不上,導致小寶身材瘦小,也有可能小寶的親生父親本身就是一個瘦小的人,這個從遺傳學上也說得通,張一山的外在條件也適合這一角色。

周星馳版《鹿鼎記》1992年上映,他那無釐頭的風格,喜而不鬧,表演上也是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可否認他已成經典。在豆瓣看到一條這樣的評論:從此覺得韋小寶就是星爺那個樣子。而這條評論是2005年末寫的,已經是15年前的評價了。相信這條評論也是很多人心裡的想法。

再看張一山版的《鹿鼎記》,央視8套熱播,收視率在前5名,在眾多電視劇中能擠進前5確實不容小覷。網絡上吐槽一片,評分一路走低,收視怎麼卻一直上升?其實和觀眾群體有關,看過其他版本的觀眾會去對比,先入為主,總覺得這也不對,那也不行。而第一次看的觀眾,自然不會有太多的想法,反而覺得很搞笑。

《鹿鼎記》本身自帶流量,劇中眾多金牌配角助力,七位老婆也都是看點,唐藝昕(建寧公主),楊祺如(雙兒) 、劉穎倫( 小郡主)、王祉萱(方怡 )、鍾麗麗(曾柔) 、郭泱(阿珂) 、朱珠(蘇荃 ),還是比較喜歡唐藝昕飾演的建寧公主,張一山也是流量小王子,所以劇情反轉也不是不可能。
當年《大話西遊》出來時也是反映不佳,被眾多大佬抨擊,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又重新被觀眾所接受。有觀眾說《大話西遊》看一遍爛,二遍笑,三遍哭。這樣飽受爭議的新版《鹿鼎記》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大話西遊》呢?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