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5000港籍學生悉數返校 期待融入大灣區發展

2020-12-15 中國僑網

暨南大學5000港籍學生悉數返校,期待融入大灣區發展

8月26日,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暨南大學迎來了開學返校季。12000多名港澳臺僑生,與內地學生一道,走進這所以「華僑最高學府」聞名中外的高校,開啟他們的嶄新學年。

其中,5000多名返校報到的港籍學生,佔據港澳臺僑生中的大頭。據校方介紹,除了個別學生因實習、生病等原因請假之外,港籍學生已悉數返校。

港籍學生在內地生活得如何,在學校有什麼收穫,對新學年有什麼期待?日前,南方南走進暨南大學,採訪了部分香港學生。他們表示,在內地學習的過程中,他們融入了集體、增長了見識、探索了新方向,期待跟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步伐,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社團活動多姿多彩 輕鬆融入內地生活

組織社團迎新、策劃新一屆「僑生杯」比賽……還沒開學,暨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鄧子盛就已經在線上線下忙個不停。

和許多香港人一樣,高中畢業時,鄧子盛也面臨著在港升學的激烈競爭。中學期間對內地的探訪,以及內地高校的招生政策,讓鄧子盛找到了「另一條道路」。

「讀高中時,我到北京參加了一個港澳學生交流團,感受到內地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讓我萌生了來內地讀書的想法。」鄧子盛發現,廣州離家不遠,學費相對香港優惠,「來這裡讀書是一條很好的出路」。一番考慮下,鄧子盛決定開啟他的內地升學之旅,進入暨南大學學習。

入學之後,鄧子盛很快就融入了校園生活,加入了社團聯合會和學生會等組織,為港澳臺僑學生提供服務。組織節慶、籌辦比賽、向學校建言獻策……盡心盡責的工作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今年5月,鄧子盛順利當選為暨南大學新一屆學生會副主席。

回味起大學經歷,2019屆港籍畢業生陳童也覺得收穫甚豐:「大一時我是班長,班裡有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的同學,一開始覺得『有點難辦』。後來我們組織大家一起穿班服、包餃子,就這樣慢慢變成了一個集體。我這個班長,也當得很有成就感。」

在暨南大學裡,還有許許多多像鄧子盛、陳童這樣的港生,在校方、學院和社團等營造的良好氛圍下,迅速地融入了這個大家庭。

「學生從入校第一天,到畢業的那一天,都可以享受到學校全方位的培養和服務。」暨南大學學生處處長區向麗介紹,港澳臺僑新生入校之後,將通過武術教學、素質拓展、電影之夜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融入校園;學校還推出了學生領袖培養計劃、宿舍結伴成長計劃等一系列項目,助力港澳臺僑學生們健康成長。

「最近我還在想,怎麼能讓更多的內地學生,參加到我們港澳臺僑學生組織的活動裡來,」鄧子盛說,圍繞內地生和外招生之間的融合,他這個學生會副主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學生之間,應該更多地融通合作,這樣社團氛圍會更好,迸發出的創意也會更多。」

深耕專業開闊眼界 全面認識祖國發展

港籍學生謝彬華,剛剛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暑假。

謝彬華是暨南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學生,今年升入大四。暑假期間,他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學習團,到延安革命根據地和西安古城進行了為期七天的考察學習。

參訪革命聖地歸來之後,謝彬華感慨良多。「以前我對中國歷史的了解還是過於片面。『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我們青年學生應該多了解國情,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

和謝彬華一樣,鄧子盛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許多社會實踐活動。過去的幾個假期裡,鄧子盛已經跟團走過了延安、紅旗渠、井岡山。「在參加行程之前,我曾經疑惑這些旅行會不會『又紅又專』。但實地參訪才發現,這些旅行讓我們觸摸到了祖國的傳統和根本。前輩們的精神不僅值得所有人學習,而且鼓舞著我們向未來進發。」

「我們面向港澳臺僑學生的『中國文化之旅』活動已經形成品牌,今年暑假有500多人成團出行。」區向麗介紹,暨南大學在港澳臺僑學生中,分別開設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近代中國綱要、當代中國概論等國情教育課和通識教育課,用多種方式增進港澳臺僑青年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了解國情之餘,港籍學生們還在高校裡獲得了深耕專業的機會。

2018年6月,暨南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港澳臺僑學生「未來工程師」國際CDIO培養計劃啟動,謝彬華加入了碩士階段的課題攻堅團隊。在這個過程中,他接觸到了在工程建模中的諸多領域,並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方向。

「我們作為本科生,能夠加入研究生的課題組,我的收穫不是一般的大。」謝彬華感嘆,內地建築行業有市場、有前景,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大有可為。「我打算以後留在內地發展,全方面鍛鍊自己的能力。」

在收穫知識的同時,港籍學生體現出的創造力,也得到了內地學生的好評。

「記得剛入學時,我和幾名香港同學分在同一個創業小組,我聽不懂粵語,他們就主動講普通話,或者幫我翻譯。他們的友好,他們的創意,都讓我印象深刻。」暨南大學廣告學專業內地學生薛可懿說。

剛開學一個星期,薛可懿又在一堂市場調查與分析課上,主動和幾名港澳學生結成研究小分隊。「港澳學生來內地學習,增強了我們內地學生的學習動力。相信我們可以一起努力,把合作項目做得更出色。」

就業創業路途豐富 建設灣區大有可為

今年6月底剛剛走過畢業紅毯的「95後」港籍學生施嘉祖,現在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業青年中的一員。

讀書期間,施嘉祖經常在粵港澳三地奔走,從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創業機會。「我發現,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加速推進,很多港澳同學願意留在內地。很多內地企業對港澳求職者也有需求,這就是我們創業的空間。」

今年4月,施嘉祖正式註冊了屬於自己的公司,和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同學一起向港澳求職者和企業提供人才輸送方案,目前已服務了不少港澳青年。

像施嘉祖這樣在大灣區創業的學生,在暨南大學不是個例。「90後」港籍畢業生陳嘉瑞,也已經把自己的文創事業做得小有成就。

大二那年,陳嘉瑞與幾名同學成立了「時光機影視團隊」。一開始只是做課堂作業,後來開始拍一些短視頻、小短劇,大三的時候,團隊已經壯大到差不多20人。

與隊員一起熬夜奮戰的經歷,讓陳嘉瑞決定,要為團隊創造一個真正的家。於是,陳嘉瑞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傳播公司,並在學校的「WE創空間」創業孵化器安家落戶。目前,公司業務已經覆蓋到粵港澳各地。

「香港有一部分人對內地有看法,覺得在內地讀書很枯燥、很受限制。但其實暨南大學氛圍很自由,學校還出臺了很多政策鼓勵學生創業。是學校的各種扶持,讓我們團隊可以走到現在。」陳嘉瑞說。

暨南大學招生辦公室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共有3976名香港學生報讀暨大,同比增長12%,學校今年錄取香港學生數,也較去年增加100多人。

區向麗介紹,曾在暨南大學就讀的港澳臺僑畢業生,一部分選擇在國內外讀書深造,一部分回到生源地就業創業,「隨著大灣區的建設推進,選擇和考慮在大灣區、在內地發展的學生越來越多。」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香港的經濟離不開祖國,香港的文化也離不開祖國。」鄧子盛表示,「一些香港人心裡對內地多少還有偏見。我想說的是,百聞不如一見,香港學生可以把握機會,多多到內地來看一看。」

「我覺得自己來內地學習,來內地創業,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內地社會很包容、很友好,也給予了我們這些創業的年輕人很多機會。」施嘉祖說,「歡迎大家到內地來,到大灣區來,相信這裡會給你們帶來精彩又難忘的體驗。」

相關焦點

  • 暨南大學3000多名港籍大學生悉數返校
    在國旗護衛隊中,法律系二年級學生楊瑩婷來自香港。「剛到暨南大學讀書時,趕上社團招新,國旗護衛隊那面很大的國旗一下子吸引了我,讓我有了一種敬仰之情,我就報名加入護衛隊。」楊瑩婷告訴記者。2018年,楊瑩婷考入暨南大學法律系,剛剛入學時,這個連簡體字都不太會寫的香港女孩,有點擔心自己不能適應內地大學生活,然而,一年下來,她已經和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們成了「一家人」。
  • 三千多名港籍大學生悉數返校 暨南大學舉行新學期第一次升旗儀式
    和楊瑩婷一樣,這個開學季,暨南大學3千多名港籍在校學生除個別因實習、生病請假外,已悉數返校,開啟了新學年的校園生活。位於廣州市的暨南大學是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目前,該校有來自123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華僑、港澳臺和外國留學生近1.2萬人,其中港籍學生有3千多名。
  • 暨南大學首批學生今返校:宿舍比離開時還乾淨
    暨大為返校學生設專用通道肩上一個雙肩包,左手拎著行李包,右手掛著學校贈送的「愛心禮包」。11日上午10時許,暨南大學博士三年級學生陳旭走進校園,回到久違的宿舍中。前幾天,他從湖南郴州的老家出發,搭乘高鐵回到廣州,成為首批回到校園的暨大學生。
  • 青蔥新媒體CEO桑兮兮捐贈防疫物資 助力暨南大學藝術學院學生返校
    2020年5月15日,青蔥新媒體(全稱:廣州青蔥傳媒科技有限公司)向暨南大學捐贈防疫物資儀式,在暨南大學藝術學院舉行。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李學武、學院黨總支書記黃躍雄代表學院接受捐贈,並向青蔥新媒體創始人兼CEO桑兮兮頒發捐贈證書。
  •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暨南大學在師生和校友
    同向融合:堅持立德樹人 培養更多更好高素質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特別強調對青年人才的培養,勉勵他們好好學習、早日成才,為社會作出貢獻,同時勉勵內地學生和港澳臺僑學生加強融合,一起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貢獻力量。
  • 暨南大學「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珠海分院及橫琴研究...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李少輝、記者羅勉報導 7月13日,暨南大學 「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珠海)、暨南大學「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橫琴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珠海校區隆重舉行。珠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袁學東,暨南大學「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胡軍,暨南大學副校長、珠海校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宏,暨南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顧乃華、社會科學研究處處長潘啟亮、對外聯絡處處長梁燕、「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副院長陳亦斌等出席活動,並為研究院珠海分院及橫琴研究中心揭牌。
  •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澳門大有可為——訪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
    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鍾韻近日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國兩制」之所以能夠在澳門成功實踐,離不開澳門特區政府的積極作為和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澳門自回歸開始,特區政府就將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與保持特區長期繁榮穩定有機結合,作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的核心工作。」
  • 暨南大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大陸高校
    傅崐萁等人在會議上發言呼籲,兩岸民眾是兩岸關係發展最有力的推動者,應當大力加強兩岸民眾交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54歲的傅崐萁是臺灣知名政治人物,也是暨南大學校友,2005年專程來暨大攻讀國際關係博士研究生,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在海峽兩岸經貿文化友好往來中,活躍著一批「暨南人」。
  • 暨南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
    林如鵬書記、宋獻中校長發表暨南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時序推移,物華更新,值此2021新年來臨之際,我們謹向全校師生員工、離退休同志以及海內外校董、校友致以誠摯的問候和新年的祝福!向過去一年關心和支持學校發展的海內外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 暨南大學攜手深圳前海 共同打造四大平臺促進青年成長
    前海將與暨南大學密切合作、緊密聯動,按照「臺帳化、項目化、數位化、責任化」工作方法推進四大平臺15個項目落地,努力創造有利於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最佳環境,把前海打造成為港澳臺僑青年學習就業生活、創新創業創造的首選地、第一站,努力當好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橋頭堡。
  • 全程記錄暨大學子返校:學校仔細認定返校名單,分批返校
    今天,暨南大學迎來第一批學生返校。 @藥學院的博士生楊偉群:本來以為春天能回來 下午三點二十,來自藥學院的博士生楊偉群提著兩袋行李回校。據介紹,南校門是今天學生返校的必經唯一通道,她經過了消毒,確定個人信息,測體溫,再確定個人行程信息等多道程序。
  • 富力地產冠名暨南大學教學樓引發學生不滿
    (網絡供圖)■新快報記者劉子瑜2011年5月19日,一場風波席捲百年名校暨南大學;無獨有偶,5月23日百年名校清華大學也遭遇了同樣的風波——企業冠名風波。5月19日,暨南大學將學校標誌性建築教學樓更名為「富力教學大樓」,引發學生不滿,校長胡軍與學生面談交流。
  • 暨南大學:「三全五進」 把十九大精神融入到校園日常生活中
    新華網北京1月30日電 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推動十九大精神進校園,新華網特推出系列訪談。
  • 「特區港澳經濟研究高峰論壇(2020)」在暨南大學舉辦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暨南企業發展智庫聯合承辦的「特區港澳經濟研究高峰論壇(2020)」在廣州舉行。來自南開大學、天津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暨南大學、上海社科院、廣東省社科院、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等研究機構的學者圍繞「特區40周年發展」的主題開展研討。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孫彧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並介紹了暨南大學和經濟學院的概況。
  • 暨南大學:為兩岸交流合作「添磚加瓦」(圖)
    傅崐萁等人在會議上發言呼籲,兩岸民眾是兩岸關係發展最有力的推動者,應當大力加強兩岸民眾交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54歲的傅崐萁是臺灣知名政治人物,也是暨南大學校友,2005年專程來暨大攻讀國際關係博士研究生,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在海峽兩岸經貿文化友好往來中,活躍著一批「暨南人」。
  • 這些廣東高校已宣布返校安排!中大11日起返校,暨大非畢業班不返校
    &nbsp&nbsp&nbsp&nbsp根據廣東省教育廳4月9日發布的分期、分批、錯峰返校安排,5月11日後,具備條件的大專院校可安排畢業班學生返校;5月18日後,大專院校其他年級可根據生源特點、疫情防控情況、防控物資準備情況,安排學生分期、分批、錯峰返校。
  • 暨南大學:浸潤中國風 盛載華夏情
    暨南大學中國文化節上學生藝術團民樂團(華音社)表演《山鄉新歌》。 資料圖片「上庠百載,聲教流芳。忠信篤敬,恭儉溫良。尊師愛校,志在興邦。」近日,在暨南園,5000多名新生齊誦《暨南大學學子銘》,在古典莊重的氛圍中正式成為新一屆暨南人。在為期10天的新生訓練營裡,新生武術訓練、民族音樂和舞蹈會演、用毛筆臨摹校訓等活動,讓新生們充分感受暨南園裡的中國風,領略暨南園百年來積澱的厚重的校史。「大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建設,培養社會責任感,養成優秀人格等都有重要作用。
  • 暨南大學明確了!7月底前分批退回!
    5月22日,暨南大學發布《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學生住宿費退費的通知》明確了相關退費細節。各位同學:根據《廣東省教育廳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學校收費有關工作的通知》粵教財函[2020]4號文件精神,我校以2020年春季學期學生返校日至學期結束日的累計自然日計收住宿費,多出部分給予清退。
  • 又有一批高校確定本學期不返校,學生:那學費和住宿怎麼算呢?
    這是多少家長和學生的新生,可是就在此時,有一個消息公布,讓很多家長和學生期望開學的心給「破碎了」,近期有多所院校確定本學期不返校。在此之前已經有多所院校公布本學期不返校,這次又有多所院校公布除了畢業年級開學,其他年級本學期不返校,下面一起看看有哪些院校,看看有你所在院校沒有。
  • 加拿大華僑捐資兩千萬 支持暨南大學學生宿舍樓建設
    (圖片來源:暨南大學網站)中國僑網10月22日電 據暨南大學網站消息,10月18日下午,暨南大學「麥彥桐樓」捐贈暨揭幕儀式在學校番禺校區T1宿舍樓前舉行。暨南大學86級食品化學專業傑出校友、廣東鴻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麥照平先生捐贈2000萬元支持番禺校區學生宿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