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一霸氣複姓,史書上僅記載一次,今成普通單姓,是你的姓嗎

2020-12-21 騰訊網

作為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很久很久以前,中國人的「姓」和「氏」是分開的,氏,屬于姓的分支,而且還被貴族壟斷,「貴有氏,賤無氏」,這麼說吧,誰誰誰生了幾個兒子,兒子們可能同姓,但不同氏,甚至和父親不同氏。

現在我們經常用「家族」這個詞形容同姓的一大家子,這概念就源於上古時期,因為一大家子也有分支,就按不同的氏分,「別而稱之謂之氏,合而言之則為族」。夏商周三代貴族宗法制度是非常嚴格的,氏作為宗族的稱號存在,如果把某家族比作一棵樹,姓是主幹,氏就是枝幹。

但這個歷史呢,總是在不斷變化著,因為中國人非常重視姓氏,姓和氏就成了歷史絕佳見證者。公元前259年,一個嬴姓、趙氏、名政的男娃出生了,他改變了中國歷史走向,建立起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也改變了中國人姓、氏分開,以及很多平民無姓又無氏的狀況。

「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

從此,中國人的姓氏邁入了一個新階段,我們充滿了創造力的祖先,在原有姓氏的基礎上不斷增加新姓氏,比如被仇家追殺,好,改個姓;比如皇帝心血來潮賜姓,好,接受;比如我想紀念先人,好,就以他生前的字為姓;比如我獲得了某某官職,好,就以這個官職為姓。

類似的情況太多了,三天三夜也數說不完,但我們祖先的創造力還遠不止於此。他們根本不滿足於單姓,使勁兒堆字數,最誇張的居然堆出了17個字:魯納婁於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補啊喜。這是彝族姓氏,也是中國最長的複姓,因為沒資料查,我們現在已經猜不出這個姓當年怎麼冒出來的了。

相比之下,一些讀起來讓人感覺非常有言情氣息、貴族氣質,頻頻在小說影視劇中亮相的二字複姓,大夥就熟悉多了。什麼南宮、軒轅、慕容、東方、上官、拓跋、端木、皇甫,簡直熟得不能再熟,這些看多了也就沒什麼稀奇了,真正稀奇罕見的複姓你可能完全沒聽說過。

比如「屠門」這個複姓。屠姓大家都知道,畢竟當代就有著名歌唱家屠洪剛、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教授等名人,但「屠門」就少有人知了,這個姓氏乍一聽很霸氣,當然也有點嚇人,從字面也能猜出,這個姓氏和屠戶有關,在3000年前甚至更久以前就出現了以屠宰為職業的人群。

而且在先秦時代,古書記載還喜歡把人的職業加在名字前,「庖丁解牛」這個故事裡,宰牛的人根本不是姓庖名丁,「庖」的意思是廚工,「丁」是這位廚工的名字。既然職業能和人名混一起,那順手拿職業當姓也不奇怪了,屠門這個姓的來源一就是職業,二是源於居住地。

像巫、卜、陶、匠這些姓氏,情況也一樣。屠戶們創造出「屠門」這個姓本身邏輯是沒問題的,家門世代以屠宰為職業的意思嘛!但如果你去檢查下宋、元、明、清甚至現代版的《百家姓》就能發現,「屠門」根本就查無此姓,它已經在歷史長河中滅絕了,唯一能查到的資料只有《漢書》記載:

「秦時人屠門高,(漢)杜陵郡人屠門少。」

也就是說,秦漢時期屠門這個姓氏還存在著呢,可後來,也許是考慮到字義不美好,又或者什麼別的原因,「屠門」複姓不見了,留下來的只剩「屠」這個單姓,雖然人口不多,只佔漢族人口的0.015%,排第238位,但在全國範圍內分布還挺廣。

也不單單「屠」和「屠門」能聯繫起來,如果你是單姓的話,祖上也有可能是從複姓轉變而來,比如賀姓,以前可能是賀蘭;比如子姓,以前可能是子玉、子桑;比如歐姓,以前可能是歐陽;再比如王姓、孫姓,有好一部分原本是「王孫」,聽著就很貴氣;再像鍾離姓、鍾姓,也是血緣相同的一家人。

相關焦點

  • 我國一霸氣複姓,史書上僅記載一次,今成普通單姓,是你的姓嗎?
    她們對單姓根本不滿意,使勁堆字,最誇張的竟然堆出17個字:魯納婁是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多德補多喜。這個姓是彝族的姓,也是中國最長的一個複姓,由於沒有資料查,我們現在已經猜不到這個姓當年是如何出現的。與之相比,有些讀起來很有情趣,很有貴族氣質,頻繁出現在小說影視劇中的二字複姓,大夥都很熟悉。
  • 我國有一複姓,極為霸氣,史書上僅記載過一次,跟你的姓相關嗎?
    中國現在文獻記載的姓氏有5600多個,大部分都是幾千年代代相傳下來的。姓氏一般來說是分為單姓和複姓,單姓也就是只用一個字的姓,而複姓指的是兩個及以上漢字組成的姓氏。單姓根據統計來說有6931個,還有一些是沒有記載進文獻中的,單姓的人口也是比較多的。人口最多的四大姓王李張劉,都屬於單姓。
  • 我國古代有一複姓,史書上只記載過一次,極為霸氣,如今已經消失
    光是古文獻上的記載的,就有5662個。 這其中包含3484個單姓,2032個複姓,還有146個三字姓。雖然從數量上看,單姓並沒有比複姓多多少,但現實生活裡,複姓人數比單姓要少得多。再加上複姓大多念起來頗有古韻,十分動聽,譬如上官、司馬、慕容等。因此,複姓人氏總給旁人一種古代貴族的錯覺。
  • 中國有一霸氣複姓,百家姓沒有收錄,史書上只出現一次,現已滅絕
    姓分單姓和複姓,超過一個字的都是複姓,現在有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起名,取一個四字的名,別人看到四字的名就認為孩子是複姓,這種不是複姓,孩子的姓氏還是名字中的第一個字。#在《百家姓》中,有568個姓氏,其中複姓僅佔124個,還有許多是你們還沒有見過的,《第五言福,百家姓》這本書的末尾部分,有兩個複姓,「第五言福」和「」。第5個姓的雖然不多,只有8000多個,但總歸是滅絕了好,接下來這個姓就沒那麼幸運了,雖然聽起來很霸氣,但也免不了滅絕。
  • 因某些原因,歷史上有哪些複姓改為單姓?或許還有你的姓氏
    因某些原因,歷史上有哪些複姓改為單姓?或許還有你的姓氏姓氏是祖宗延續,上千年流傳下來的,為什麼有些複姓家族竟然輕易改了姓氏?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跟祖宗姓呢?這其中或許還有你的姓氏。上官複姓特別是在漢朝時出的名人最多,這其中就有大將軍上官桀。此人深得漢武帝的信任,被委以重任與霍光同為輔政大臣。後來因為與霍光爭奪權力,以失敗告終,最後被滿門抄斬。當然野火燒不盡,還是有一些上官氏族人逃了出來,為了躲避霍光的追殺,從此改姓為「官」。除了他以外,還有一位唐朝宰相上官儀,因反對武則天當皇帝,上官宰相據理力爭,連同朝臣上表反對。
  • 你姓侯嗎?你身邊有姓侯的人嗎?麻煩轉給他們看看!
    源流一出自姬姓。以爵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中國歷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晉國,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國。而侯氏正是出自晉國的公族。春秋時期晉國的公族晉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晉武公所殺,他們的子孫便遷居他國,而且以祖先的爵位為姓,是為侯姓。
  • 每個姓氏都有自己專屬的圖騰,你姓什麼?找到你的「保護神」了嗎
    在先秦以前,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出現以後,一般都比較穩定,很少會出現改姓的情況。而氏就不一樣了,氏會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產生變化。姓氏和人名連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人的姓名。中國的姓氏一般分為單姓和複姓,目前尚在使用的姓氏有6000餘種,其中單姓有4300餘個,複姓2200餘個。
  • 知名度最高的「十大複姓」,來看一看,有你的姓嗎
    無論是《百家姓》,還是《千家姓》,其中都不乏「複姓」的身影。所謂「複姓」,自然是相對於「單姓」來說的,「單姓」是一個字的姓,如「張」、「王」、「李」、「趙」等,而「複姓」顯然則是兩個字的姓,如「歐陽」、「慕容」等。
  • 這個複姓你見過嗎?「秦牛正威」姓秦還是秦牛?「
    這個很不瑪麗蘇的名字配上她嬌小的身形,讓人們產生恍如隔世的魔幻感,就像你聊了一年的女網友見面,懷著激動的心,伸出顫抖的手牽著她,叫一聲,「大壯,我們去看電影好嗎?」般總覺得有哪裡不對。複姓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據資料顯示,在我國歷史文獻的6363個姓氏中,複姓有2633個,現存複姓約有81個,大多數複姓詞都是專有名詞
  • 這4個複姓的朋友,常被認為是日本人,其實是正宗華夏姓
    不久前,一個姓「春秋」的小夥子在網絡上走紅。這一姓氏的產生,是有史以來的創新,或許今後我國的姓氏中就真的會有「春秋」這一族人的位置了。撇開這一新出現的姓氏不講,如今較為常見的姓氏是一般單字姓。在《百家姓》中一共收集了九百多個姓氏,其中光是單姓的姓氏就多達四百四十四個,而複姓的姓氏則只有屈指可數的六十個。由此可見,在我國的姓氏中,複姓是較為稀缺的,並且日常生活中也很難聽到一個複姓的名字。或許是因為接觸比較少。所以我們對於我國的複姓並不是很了解。因此,也會鬧出一些笑話來。比如,有一些原本產自我國本土的姓氏,卻被誤當成日本的姓氏。
  • 姓歐陽的與姓歐的共祖 西門「畏繁就簡」為西姓
    原標題:姓歐陽的與姓歐的共祖 西門「畏繁就簡」為西姓   前日《河南商報》A15版,介紹了華人姓氏中的複姓。「有人姓歐,有人姓歐陽;有人姓官,有人姓上官;有人姓令,有人姓令狐。這些姓之間有啥關係嗎?」有網友問。其實,歷史上的一些複姓,與如今的一些單姓確實有相關性。
  • 這個姓氏非常罕見,在古代還是霸氣的複姓!你身邊有嗎?
    中國姓氏歷史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中,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姓氏,雖然有「百家姓」一說,但這裡的百指的並不是一百或者幾百,中國姓氏絕不僅僅用百來形容!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族、滿族人譯改的漢字姓,還有邊疆少數民族譯成漢字的姓,中國人光是見於文獻的姓氏就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這些姓氏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滄桑,有些被流傳到了今天,有些則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嚴格來說「姓」與「氏」的意義不同,「姓」產生較早,「氏」產生較晚。
  • 這4個複姓的朋友,常被認為是日本人,其實是正宗華夏姓
    文丨華夏史譜(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久前,一個姓「春秋」的小夥子在網絡上走紅。這一姓氏的產生,是有史以來的創新,或許今後我國的姓氏中就真的會有「春秋」這一族人的位置了。在《百家姓》中一共收集了九百多個姓氏,其中光是單姓的姓氏就多達四百四十四個,而複姓的姓氏則只有屈指可數的六十個。由此可見,在我國的姓氏中,複姓是較為稀缺的,並且日常生活中也很難聽到一個複姓的名字。或許是因為接觸比較少。所以我們對於我國的複姓並不是很了解。因此,也會鬧出一些笑話來。
  • 我國三大「委屈」姓氏:淵源悠久傳承千年,卻常被誤會成日本姓
    ——《百家姓》姓氏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自古到今姓氏都是一個人,以及一個家族的標誌。我們常說百家姓,其實中國的姓氏遠遠不止100種,而是非常之多且各有寓意。姓氏作為一個家族的符號,對於家族文化的辨別、傳承和發展都具有很深的意義。它可以用來有效辨別一個種族,避免同族通婚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尋根問祖,增強家族歸屬感和凝聚力。
  • 我國最「神秘」的姓氏,既非單姓,也非複姓,全國只有一家姓此姓
    據《中華姓氏大辭典》中記載的姓氏多達11969個:其中單字姓5313個;雙字姓4311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71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1個。 而由于姓氏本身的不斷發展變化,據估計,我國大約有18000個姓氏。
  • 孔子弟子澹臺滅明原是兩姓先祖,你有可能也是有牌面的複姓人
    有人說「稱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這個人。個人認為人的姓名還是挺重要的,你的姓名從出生開始,伴隨你一生,直至死亡,他會成為你這個人的符號代表。前幾天寫了一文,涉及到姓氏。其中有一朋友私信,希望能寫一篇文介紹他的姓氏。本著交朋友的心態答應了,但僅此一例,還希望各位看官能理解一二。當然小編對此也只是略有涉及,可能會有錯誤。如果有什麼大家不認可的地方,還希望能予以指正。這文算是交流,朋友們可以在文下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當然髒話就算了,希望筆下留情。
  • 中國這3個姓氏,個個都很唯美,卻被誤認為是日本人,有你的姓嗎
    《通志·氏族略》記載:「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自古以來,姓氏的由來有很多種,國名、邑名、官職、職業等等都能做姓來使用,這也就導致了中國的姓氏繁多且複雜。
  • 我國各個姓氏的最牛代表人物,你的姓是誰你知道嗎?
    我國的姓氏不僅歷史悠久,姓氏數量也是非常龐大,至今都沒有一個 準確的數據記載我國一共有多少個姓氏存在,因為直到現在,姓氏本身還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目前據相關人口專家估計,大約有一萬八千多個姓氏存在,是不是很驚奇,那麼,在我國的主要姓氏中,都有哪些代表性的牛叉人物呢?
  • 姓氏文化:這是一個來源眾多的姓,你的祖先最初是什么姓?
    據《元和姓纂》載,周文王第八子康叔為衛國(故城位於今河南濮陽)國君,其九世孫惠孫的孫子名乙,字伍仲。伍仲以祖字命氏,叫孫乙,子孫世代沿用。出自羋姓,是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的後裔。據《世本》所載,孫叔敖本姓羋,字孫叔,政績深得楚人認可。其後世子孫以其為榮,故取其字為姓,也有取單字「孫」為姓者。
  • 中國姓氏由來趣談,屈原原來是以封地為姓!你的姓也是有來頭的嗎
    在我國上古時期姓與氏不是人人都有的,據記載,上古時期有八大姓,分別是:姬、姜、姚、嬴、姒、妘、媯、姞。古代從夏到周都是天子有姓無氏,貴族有姓有氏、一般老百姓沒有姓氏只有名。而戰國以前對於某個具體人來說,貴族則是女人稱姓,男人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