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黃紅豔/孫強/王小寧/崔培林團隊發現異質性cell-in...

2020-12-17 澎湃新聞

胰腺導管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胰腺癌最常見的病理類型,預後較差,5年生存率不足10%。研究探索與其不良預後相關的新的分子及細胞機制具有重要意義。Cell-in-cell結構(cell-in-cell structures,CICs)是胰腺導管癌組織中常見的一種獨特病理學結構【1】,但是其中CICs的病理學分型,以及不同CICs亞型對於腫瘤病人生存預後的影響完全不清楚。

2020年10月20號,首都醫科大學黃紅豔教授研究團隊與軍事醫學研究院孫強研究員、解放軍總醫院王小寧教授和首都醫科大學崔培林教授合作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發表了題為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heterotypic cell-in-cell structure as an adverse prognostic predictor for young patients of resectabl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的文章【2】,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基於螢光多標技術的PDAC中CICs亞型的定量分析,發現由腫瘤細胞內化免疫細胞形成的異質性CICs是人PDAC不良預後相關的獨立預測因素,尤其是對年輕的女性病人預測效力最強,優於傳統的組織學分級和TNM分期。該研究是目前國際上腫瘤研究中首個多中心、樣本量最大的CIC分型分析研究,為CICs分型定量輔助腫瘤預後診斷提供了新的病理學指標,為其他腫瘤中的研究提供了參考範式。

研究人員首先採用團隊此前所建立的「EML」多重免疫螢光染色方法【3】對125例來自腫瘤組織晶片的胰腺癌組織(發現集)進行染色,標記並鑑定了胰腺癌組織中存在4種不同亞型的CICs結構,進一步分析發現由腫瘤細胞內化免疫細胞形成的異質性CICs與患者預後相關,是胰腺癌不良預後的獨立因素,並且其對於預後的預測價值(HR=1.850,95%CI:1.175-2.915)與經典的TNM分期(HR=1.642,95%CI:0.897-3.006)相比更有優勢。

隨後,研究人員又收集了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110例胰腺癌術後標本作為驗證集,對上述研究結果進行驗證。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在發現集、驗證集,還是在匯總數據中異質性CICs數目均為與預後相關的獨立因素。亞組分析結果顯示,異質性CICs的預後預測價值在年輕患者(HR=11.61,95%CI: 3.872-34.81,p<0.0001)以及TNM分期I-II期(HR=2.369,95%CI: 1.642-3.481,p<0.0001)的PDCA患者中更為顯著。

本研究是首都醫科大學黃紅豔教授及其合作研究團隊在CICs研究領域的另一項重要發現。2015年,該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建立了用於腫瘤組織中CICs分型的「EML」螢光多標技術【3】;2019年,該團隊在Frontiers in Oncology雜誌發表了題為Subtype-Based Prognostic Analysis of Cell-in-Cell Structures in Early Breast Cancer【4】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不同CIC亞型與乳腺癌的預後相關性。最新的這項研究工作是前期工作的擴展延續,不僅揭示了CICs亞型在胰腺癌預後預測中的價值,也進一步證實CICs亞型作為一種新型功能病理指標,可以直接反應腫瘤組織局部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發生相互作用的不同結局,在多種不同類型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均發揮重要作用。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世紀壇醫院黃紅豔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美芳副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世紀壇醫院張彥斌主治醫師和博士研究生張波。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世紀壇醫院黃紅豔教授、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孫強研究員、解放軍總醫院王小寧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崔培林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0-00346-w

參考文獻

1.FaisS and Overholtzer M. Cell-in-cell phenomena in cancer. Nat Rev Cancer2018; 18: 758-766.

2.HuangH, Chen A, Wang T, et al. Detecting cell-in-cell structures in human tumorsamples by E-cadherin/CD68/CD45 triple staining. Oncotarget 2015;6: 20278-20287.

3.HuangH, He M, Zhang Y,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heterotypiccell-in-cell structure as an adverse prognostic predictor for young patients ofresectabl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2020; 5: 246-248.

4.ZhangX, Niu Z, Qin H, et al. Subtype-Based Prognostic Analysis of Cell-in-CellStructures in Early Breast Cancer. Front Oncol 2019; 9: 1-12.

來源:BioArtReport

1980-202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學術前沿】黃紅豔/孫強/王小寧/崔培林團隊發現異質性cell-in-cell結構作為一種新型病理指標預測胰腺導管腺癌的不良預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連發4篇Cell及Nature,趙金存團隊,石正麗團隊及秦川...
    【學術前沿】連發4篇Cell及Nature,趙金存團隊,石正麗團隊及秦川團隊等開發出新冠小鼠動物模型 2020-06-13 03: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Cell:黑色素瘤的異質性阻礙了有效的免疫反應
    Samuels和她的同事們對那些提出了一種不同的可能相關性---異質性(即腫瘤細胞之間的遺傳多樣性)和治療反應之間的相關性---的研究很感興趣。然而,若要研究這一理論,Samuels及其團隊必須開發一種新的實驗性系統,以準確地研究哪些因素起作用。
  • 【書訊】國際貿易國外學術研究前沿
    《國際貿易國外學術研究前沿》 《國際貿易國外學術研究前沿》全面梳理了近年來國際貿易國外文獻的研究前沿,對於掌握國際貿易學術研究的方向具有重要價值。綜觀國際貿易國外學術文獻,異質性企業貿易領域的研究和全球價值鏈的研究是兩個前沿方向。異質性企業貿易從Melitz(2003)的經典理論文獻開始,一直是國際貿易理論的前沿發展方向,從企業異質性角度分析和探尋企業的對外貿易行為選擇及影響。
  • Nat Med | 胃癌患者腫瘤內部異質性的細胞起源並發現譜系組成
    近年來高速發展的單細胞測序技術為人們更好地了解腫瘤內細胞異質性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021年1 月4日,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王淩華團隊和Jaffer Ajani、宋淑梅團隊(第一作者為王瑞萍博士)合作在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題為single-cell
  • ...MSKCC等三頂級機構發現了一種全新狀態的癌細胞,是癌細胞異質性...
    他們在肺腺癌的發展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從來沒有被報導過的癌細胞狀態——「高可塑性癌細胞狀態」(HPCS),這類癌細胞有些不同尋常,它看起來不像肺癌細胞,因為它表現出胚胎滋養層幹細胞、軟骨幹細胞,甚至腎臟細胞的特徵。
  • Tau翻譯後修飾圖譜可確定患者的異質性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的階段
    Tau翻譯後修飾圖譜可確定患者的異質性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的階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7 15:45:49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Judith A.
  • 【學術前沿】Protein & Cell | 韓家淮/帥建偉合作揭示細胞壞死小...
    腫瘤壞死因子(TNF)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能夠特異性殺死癌細胞並抑制其增殖功能的最強生物活性因子,但由於其還會引起組織壞死,產生嚴重的毒副作用並對周圍組織造成破壞,從而極大地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1】。在TNF介導的信號通路中,RIP1和RIP3相互結合形成的壞死小體複合體是壞死信號傳遞的必要過程【2】。
  • 【學術前沿】JMCB類器官專輯 | 精準搭建人體器官微模型
    以下文章來源於JMCB科學前沿 ,作者JMCB編輯部 >JMCB科學前沿分享生命發現,走近科學前沿。學術期刊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MCB) 將助力更多優秀的科研成果在世界科學舞臺精彩亮相!
  • 腫瘤中癌細胞的異質性,或是免疫治療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的Yardena Samuels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Eytan Ruppin聯合團隊發現,在黑色素瘤中,腫瘤內異質性(ITH)越高,免疫系統抗癌的能力就越容易被抑制,癌症進展的就更快。
  • 「與癌共舞」-腫瘤的異質性
    (肺癌篇) 精準醫學的藥物發現和開發方法是針對特定疾病靶標確定和開發高選擇性的藥物,從而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 Chang等採用測序法對56例NSCLC患者原發灶和淋巴結轉移灶中EGFR的突變狀態進行檢測,發現原發灶和淋巴結轉移灶EGFR突變異質性達到28.6% (16 /56),說明NSCLC中EGFR基因在原發灶和轉移灶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異質性,同一患者不同病灶之間EGFR突變異質性可能導致EGFR-TKIs治療出現差異性反應[4]。
  • 王小寧:氫氣控癌是新的健康文明
    主編徐克成教授是我國著名腫瘤治療專家,他用「心」用「血」研究和實踐氫氣控癌;三位共同主編呂有勇、吳沛宏和師建國教授,還有用「真誠」和「坦誠」為本書寫了序言的王小寧教授和尹芝南教授,均是我國醫學界的著名學者和臨床實踐家,他們走出「傳統」,勇敢地接受和研究新興的學科;主審孫學軍教授是我國最早地研究氫分子生物學和氫醫學的專家,對於「後來」的「氫氣控癌」滿腔熱情的讚賞和支持。
  • 張力異質性決定細胞命運
    張力異質性決定細胞命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3:58:26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心肺研究所Didier Y. R. Stainier和Rashmi Priya課題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研究揭示異質性骨髓基質祖細胞如何驅動骨髓纖維化
    研究揭示異質性骨髓基質祖細胞如何驅動骨髓纖維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19:51:39 荷蘭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Rebekka K.
  • 感染和惡性腫瘤會引起組織駐留CD8+T細胞的異質性
    感染和惡性腫瘤會引起組織駐留CD8+T細胞的異質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0 23:42:27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Ananda W. Goldrath、Kyla D.
  • 雞遺傳育種創新團隊成功解析雞胸肌組織異質性並發現標記基因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雞遺傳育種創新團隊聚焦雞肌肉和肌內脂肪(IMF)性狀研究,通過引入單細胞RNA測序等方法,解析了不同發育階段雞胸肌組織異質性,並發現IMF標記基因APOA1(Apolipoprotein A1)和 COL1A1(Type I collagen),為高效優質肉雞新品種培育提供了理論基礎。
  • 一花一世界 | 讀·孫強的花鳥畫
    孫強孫強1976生於山東省膠州市曾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北京榮寶齋畫院霍春陽花鳥工作室孫強·作品孫強·作品一花一世界孫強為人敦厚誠實,率真樸實,安貧樂道,甘於寂寞,其畫其人樸素簡直,是我看好的一位畫家。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願孫強的畫能大繁至簡,,一如他的人。
  • Nature提出腫瘤異質性和耐藥性的罪魁禍首
    近日,由Ludwig癌症研究所的Paul Mischel和加州聖地牙哥醫學院的Vineet Bafna共同領導的跨學科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所分析的40%的腫瘤細胞系中,非染色體DNA(ecDNA)表達驅動腫瘤生長和存活相關的致癌基因的多個拷貝,並且可能有助於腫瘤的異質性和進化。文章已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 12分的生信文章如何研究異質性
    (IF:12.804)雜誌上的一篇文章Characterizing smoking-induced transcriptional heterogeneity in the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um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在文章中作者使用scRNA-Seq分析了6名從未吸菸者和6名吸菸者的支氣管上皮細胞。
  • 【一線看教育·人物】王小寧:默默奉獻勤耕耘 言傳身教育桃李
    秦安縣興國二小教師王小寧從教22年以來,默默耕耘在教育崗位上,言傳身教、育人有方,用智慧和汗水詮釋了教師該有的責任和擔當。       多年來,王小寧始終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之中,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所帶數學學科成績良好,連續數年被評為校級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師。
  • 盤點| 淺談腫瘤異質性
    「我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認為腫瘤是癌細胞拼湊出來的,但是這是第一次我們能夠使用前沿的基因組測序技術來極其精細地描繪出一個腫瘤的遺傳全貌」,論文通訊作者和英國癌症研究中心/倫敦研究所腫瘤遺傳學家Charles Swanton說。Swanton和他的同事們追蹤腫瘤基因組進化並研究人腎臟腫瘤的遺傳異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