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2號稱中美團隊合作,還請來了《美國隊長》的團隊。從成片效果看,這部片子已經完全是好萊塢流水線制式作品。劇本結構、人物設定、劇情演繹乃至臺詞,都越來越有國際範兒。
我理解的國際範兒,就是隨便哪個國家的人都可以看明白劇情,而不是一些只有中國人才會懂的東西在。當然,吳京還是加了一些自己的東西,讓這部戲顯得很獨特。
開局很驚豔,動作打鬥場面和拍攝角度都展現了大片水準,上一次主旋律影片給人這種感覺的是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順便說一下,貼片裡看到林導的《紅海行動》了,值得期待)。之後畫風突變,迅速切到某天朝特色的熟悉場景。當然,壞人是個惡霸村長,加上這也是主人公為何以另一種角色出現的重要轉折,所以得以保留——當然,這也得益於主觀部門的思想開明。佩服吳京的膽識,冒著被剪掉的風險也要上。電影雖然是光影的語言,但電影人該有作品中銘刻時代的印記和展示自己對於時代認知的良心。冷鋒這一腳,很多人想踢。但在大熒幕上這麼做的,只有戰狼2。上一部試圖這麼做的電影叫《天狗》,後果是什麼大家自己百度吧。順便說一下,這個橋段頗有些致敬「第一滴血」1:英雄在前線賣命,宵小在後方胡鬧。這一腳踢出去,踢出一個新的時代:軍人不能殺惡霸只能忍讓只能等待法律的事後制裁?那特麼是以前!
如果戰狼1的故事還局限在兩國,戰狼2的故事背景宏大了許多:非洲、戰亂、撤僑、維和、病毒。隨便哪一個標籤摘出來,我們都可以在電影史上找到一些經典作品,比如《走出非洲》,比如《亂世佳人》,比如《逃離德黑蘭》,比如《黑影墜落》,比如《生化危機》……吳京用自己的野心把這些融到一起,用更有野心的拍攝手法和大量外籍演員的啟用來展現中國電影裡的「大國氣度」。能把主旋律電影做成這樣,又讓人想起《湄公河行動》。主旋律電影也可以拍成商業片、主旋律電影也可以拍的很好看,徵兵廣告也可以以電影的方式製作的時代來了。令人昏昏欲睡的道德情懷催人淚下?那特麼是以前!
《湄公河行動》改變了以往的人們對於某些角色的刻板形象,敢對下手殺警察的小毒販開槍(對著非致命部位),敢對毒販割靜脈吊飛機,開創一個新時代。吳京在《戰狼2》裡發揚光大——畢竟「被部隊除名」了嘛,可以更自由——這位前軍人面對敵人「我投降了,你能把我怎麼樣,哈哈哈哈」做出的舉動,徹底喊出了那句:那特麼是以前!
最後說幾個亮點:謙哥的服裝很潮,秒殺郭師傅1024條長安街;張翰的角色演得不錯,某品牌耳機不知道有沒花錢;湖人球迷小胖孩和他老媽是一對活寶;女醫生的大長腿真不錯;中國外出務工人員在當地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一旦面臨生死離別身份尷尬的畫面,感謝《戰狼》向世界表現出來;達康書記化身何建國,不拿杯子拿步槍,帥氣。
為了不回答如何解決那個看似不可能解決的地雷的問題,京哥直接雪藏了餘男。這種填坑方式我不服啊,這是要等戰狼3來解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