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久病無孝子」說透現實,下句同樣經典,農村人不妨一看

2020-12-04 葉三說

農村俗語「久病無孝子」說透現實,下句同樣經典,農村人不妨一看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孝道,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拋棄了很多不合時宜的東西,唯獨孝道不僅一直被保留了下來而且一代一代人將其發揚光大。家族常被比作我們的根,家在,我們跟世界的聯繫就不會斷,這點在家族觀念較重的農村更為突出。不過在農村也有句俗語,「久病無孝子」,其實下半句同樣很經典。

本來兒女們照顧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誰也不是一出生就能獨立自主的,我們之所以能長大成人以至在社會上獨當一面,這離不開父母親人幾十年的精心呵護。

時間是人類最大的敵人,誰也無法逃脫時間的控制,孩子們終有一天會長大,而這個過程中父母則慢慢走向衰老。老人和孩子是人最脆弱的兩個時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

年輕人可能沒有感覺,人一旦過了五十、六十,就漸漸地力不從心了,好些老年病也開始找上門來,比如白內障、關節炎、高血壓等等。輕者需長期用藥,重則常年臥床甚至住院,這都是非常現實的情況。作為子女,這時候不僅要撫養自己的孩子,更要照顧家裡生病的老人,但生活的重擔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承擔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擔得起的,所以說老人生病久了,家裡的孩子看著也就不那麼孝順了。

話說回來,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心甘情願照顧生病的老人的,畢竟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對自己的成長有很大幫助,又或者說,就因為我們這輩子是父子或者是「爺倆兒」,所以有這個義務去盡孝心。

然而通常生活不能遂了自己的願,即便子女們心甘情願、很想照顧老人,但他們也要考慮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工作,這些都成了盡孝道的絆腳石。

其實這句話還有另一半叫「家興出惡狗」,說的也非常現實。這話就是說,條件好的人家家裡的狗都不是善茬,都喜歡叫喚或者咬人。我們都知道,在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較低,能頓頓吃上飽飯就感覺非常幸福了。在這種人都吃不飽的情況下,家裡的狗顯然更吃不飽,如此一來狗根本沒有力氣叫喚。

條件好的人家就不一樣了,家裡糧食多不愁吃不愁穿,隨便給點什麼東西都能讓狗吃得飽飽的,所以狗的精神頭當然更好。而且我們都知道,過去不像現在,家裡養幾條漂亮狗當寵物,每天好吃好喝地呵護著,以前農村人養狗多是為了看家護院,家裡有點風吹草動狗能叫兩聲提個醒。所以精神狀態好的狗自然樂意多叫兩聲。

正因如此,大戶人家的看門狗看著都比較可怕,後來也就出現了「家興出惡狗」的說法。其實這句話說得可不僅僅是表面意思,很多時候人們更願意借這句老話表達一種「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的意思。

常用來暗諷那些仗著自己家裡有背景,或者仗著自己跟某些人物有關係就趾高氣昂、橫行霸道的人,在有些人看來,這樣的人跟舊社會富人家的惡犬沒啥區別,都是吃得太飽了。

不得不說老一輩人真有大智慧,「久病無孝子,家興出惡犬」這樣的生活經驗客觀來說還是很有道理的。時至今日,醫療水平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並且還在突飛猛進地發展,這就為子女們照顧老人提供了方便。所以我們都希望天底下的老人都健健康康地安享晚年、享受天倫之樂,也希望做子女的都能順順利利地工作、享受與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竟成主編《中國俗語》、杭晶波,周謙主編《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

相關焦點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才是經典,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中國農村一直以來有很多經典俗語流傳,這些俗語或許說出來微微有些難聽,但是卻很有道理。人食五穀,得百病,自然難免和醫院打交道,要說最怕和醫院打交道的,莫過於老人家了,因為凡是長時間在醫院住過的,都知道一句話叫「久病床前無孝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 「久病床前無孝子」讓人心酸,下半句更經典,古人說透人性太現實
    中華文明五千年,流傳了太多的經典,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等等都體現了古人智慧的結晶,然而在民間的一種語言,不僅通俗易懂,而且處處充滿大智慧,這便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頂過諸葛亮等等,這些俗語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而且家裡老人知道的俗語也非常多,但這些俗語不像詩詞歌賦有具體的作者,俗語並非出自某一特定的人,而是古代勞動人民對於生活中經驗的總結。把人生經歷匯總成一句句膾炙人口,通俗但又充滿大智慧的語言。
  • 農村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這話有什麼意思?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這話有什麼意思?在農村,我們經常能聽到村裡的老人給小孩講一些有趣的俗語。
  • 農村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真是這樣嗎?
    這是個讓人扎心的話題,其結果也各有不同。在我們這邊的農村,我眼中看到的大部分景象確實如這句農村俗語所言「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其實我一直認為,導致這種社會事件發生的根源並不是子女不孝順或者是妻子不賢惠,而是現實。現實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致命稻草」,也是「捅入人良心的最後一把鋒利鋼刀」。
  • 俗語說「久貧無賢妻,常病無孝子,家敗出邪人」,真有這麼現實嗎
    在農村一直都流傳著一些特別有意思的俗語,而這些農村俗語涉及到各種各樣的知識,其中不乏蘊含一些特殊的道理。那麼今天小慄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其中一些特別有意思的俗語。有句俗語說「久貧無賢妻,常病無孝子,家敗出邪人」,其實這句俗語是兩句合成一句,分開來應該是「久病家中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和」常病無孝子,家敗出邪人」。那麼這兩句俗語是不是有道理呢,還是這些俗語就是如生活一樣那麼現實呢?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能發現,現在社會的確比較現實。
  • 久病床前無孝子,後半句更經典,說出人性現實一面!
    俗語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匯聚了老祖宗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樸實無華,但往往蘊含最深刻的人生智慧。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俗語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但是,這句話的後半句你知道嗎?其實,他的後半句更經典,將人性現實的一面說得淋漓盡致。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古人的總結很對,卻不知後一句更經典
    在如今的農村我們依舊經常能聽到很多俗語,比如「飽帶乾糧晴帶傘」、「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等等。這句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我們經常能夠聽到。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如果父母有病臥榻在床的時間久了,再孝順再好的子女都有厭煩抱怨的時侯,嚴重時,甚至連人影都看不到,自然也就沒有孝子之說了。」
  • 「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才更經典,老祖宗一語道破,太現實
    我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有一種叫俗語,它是古人數千年生活經驗的總結,往往是一兩句簡單直白的話,卻飽含著古人的生活經驗、農業經驗、為人處世智慧。俗語更是這股清流中的精髓,簡單而深刻,是人類歷史文化中的結晶,因為俗語通俗易懂,是影響人最多的文化而且易於傳承,俗語是人類不可忽視的力量。
  • 農村老話:「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我們經常能在閒暇時刻,聽村裡的老人給孩子們講一些各種各樣有趣而押韻的話,這些話句式簡單,沒有什麼高深的詞語和華麗的修辭,但是道理卻十分深刻,這些話通常被稱之為農村俗語。農村俗語有很多各種各樣的類型,有些已經隨著時代的變遷有所落後,但有一些句子仍舊曆久彌新,其中的道理依舊適用當今時代,比如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一句話,相信大家都多多少少的聽過「久貧家中無賢妻,」這句話,這句俗語的前半句更是被稱為精髓,也時常被農村老人提及,它就是「久病床前無孝子。」
  • 俗語:「久貧家中無賢妻」,上半句十人九不知,說透了人心現實
    俗語:「久貧家中無賢妻」,上半句十人九不知,說透了人心現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著有一個十分理想的人際關係,那就是親人和睦,朋友知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我們會去考慮許多東西,其中最為現實的就是利益。
  • 農村老人常說「久病家庭沒孝子」,下句卻很少人知道,值得人深思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到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特別是在農村,鳥語花香,潺潺溪水,鳥語花香,無不讓人留戀懷念。隨著這些年城鎮化的推進,現今的農村風景還在,但卻沒有了往日的熱鬧,這個時候的農村是寧靜,只有村口的幾個老人聚在一起,暢聊著各種趣事,樂事。
  • 「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更是道盡人間炎涼,真是說透了人性
    又或者說老祖宗的一些話已經再給我們提醒,身邊的這些人如果有這些特徵,那麼就要小心謹慎,這些都是來自生活的經驗,我們要謹遵教誨才是。作為五千年文化之中的瑰寶之一,老祖宗的大智慧雖然有時候沒有詩詞那般的風雅,也沒有戲曲小說那樣的意境,但是他卻因為口語化而廣為流傳,並且大多數俗語都來自於生活,且簡短易懂,並且是根據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出來的,說出了許多人生大道理,更是道出了人世間的各種狀態,讓我們感慨萬分。
  • 俗語「久病無孝子,久貧無賢妻」,有道理嗎?折射出人生的無奈
    農村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雖然聽起來有一點扎心,但卻是赤裸裸的現實,折射出人生的無奈。大概意思是,父母因病重臥床時間特別長,即使再孝順的兒子,也未免會產生厭煩的心態;如果家庭生活一直都比較困難,再賢惠的女人,也會放棄這個窮家。第一、久病床前無孝子「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這是出自《增廣賢文》中的一句俗語。
  • 俗語「久病無孝子,久貧無賢妻」,有道理嗎?折射出人生的無奈
    農村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雖然聽起來有一點扎心,但卻是赤裸裸的現實,折射出人生的無奈大概意思是,父母因病重臥床時間特別長,即使再孝順的兒子,也未免會產生厭煩的心態;如果家庭生活一直都比較困難,再賢惠的女人,也會放棄這個窮家。第一、久病床前無孝子「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這是出自《增廣賢文》中的一句俗語。
  • 民間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句,7個字讓人不忍直視
    民間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句,7個字讓人不忍直視「孝」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特別是在古代,孝道更是被人們看重。因為在農耕社會,如果沒有子女的孝順,那麼老人就很難度過一個安穩的晚年。所以歷朝歷代,對於那些不願意贍養老人的人都有相應的懲罰,不過這樣的情況仍然偶有發生。為此,民間還誕生了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俗語,就是"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理解起來也不困難,簡單來說就是反應一種社會現象。比如父母因為重疾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的時候,子女們往往不能盡到自己的職責。
  • 俗語「久病孝子離,家敗有邪人」是什麼意思?老祖宗說的很現實!
    民間的俗語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俗語佔據了我們生活中交流的很大一部分!當我聊起某件事情,總會找到幾句俗語與之對應!「久病孝子離,家敗有邪人」就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俗語,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仔細看來,這句話其實說的很現實!
  • 農村俗語:「久病無孝子,家興出惡犬」,啥意思?兩句話道出人性
    農村俗語:「久病無孝子,家興出惡犬」,啥意思?兩句話看透人性古人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歷史的光陰長河之中,湧現出許多大放光彩的學問。作為世界上少有的幾個使用方塊字的國家,咱們國家的文化內涵之深厚不必多說。比如俗語民諺,看似粗俗不堪,實則全是道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俗語,「久病無孝子,家興出惡犬」,兩句話道出人性。
  • 俗語「久貧無賢妻,常病無孝子,家敗出邪人」啥意思?有何深意
    文/青山綠水俗語「久貧無賢妻,常病無孝子,家敗出邪人」啥意思?有何深意?農村蘊含了很多智慧,而這些智慧就是農民們在日常生活中靠自己的辛苦勞作總結出來的。有的是說種地的一些技巧,有的是節氣的規律,也有的是說我們如何為人處世。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道盡世態炎涼,但卻少有人知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俗語,作為五千年文化歷史當中的一個瑰寶,既沒有詩詞那般風雅,也沒有戲曲小說的那種意境,但卻因為自身的獨特性而廣為流傳。 有一句俗語叫做「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是非常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其實它還有下半句,更加現實,但是說的人比較好少,因此少有人知,但是卻比上一句更加現實。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下半句也經典,更加的現實卻真實
    以上這些俗語都反映了人世間最普遍,也讓人心頭一顫的現象,不過這些不外乎說了一些遠親近鄰、酒桌朋友,還不足以讓人心灰意冷。但「久病床前無孝子」,是子曰認為最讓人心寒的一句話,因為其中的二維關係不是什麼酒肉朋友、親戚鄰居了,而是血肉至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