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久病無孝子」說透現實,下句同樣經典,農村人不妨一看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孝道,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拋棄了很多不合時宜的東西,唯獨孝道不僅一直被保留了下來而且一代一代人將其發揚光大。家族常被比作我們的根,家在,我們跟世界的聯繫就不會斷,這點在家族觀念較重的農村更為突出。不過在農村也有句俗語,「久病無孝子」,其實下半句同樣很經典。
本來兒女們照顧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誰也不是一出生就能獨立自主的,我們之所以能長大成人以至在社會上獨當一面,這離不開父母親人幾十年的精心呵護。
時間是人類最大的敵人,誰也無法逃脫時間的控制,孩子們終有一天會長大,而這個過程中父母則慢慢走向衰老。老人和孩子是人最脆弱的兩個時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
年輕人可能沒有感覺,人一旦過了五十、六十,就漸漸地力不從心了,好些老年病也開始找上門來,比如白內障、關節炎、高血壓等等。輕者需長期用藥,重則常年臥床甚至住院,這都是非常現實的情況。作為子女,這時候不僅要撫養自己的孩子,更要照顧家裡生病的老人,但生活的重擔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承擔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擔得起的,所以說老人生病久了,家裡的孩子看著也就不那麼孝順了。
話說回來,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心甘情願照顧生病的老人的,畢竟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對自己的成長有很大幫助,又或者說,就因為我們這輩子是父子或者是「爺倆兒」,所以有這個義務去盡孝心。
然而通常生活不能遂了自己的願,即便子女們心甘情願、很想照顧老人,但他們也要考慮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工作,這些都成了盡孝道的絆腳石。
其實這句話還有另一半叫「家興出惡狗」,說的也非常現實。這話就是說,條件好的人家家裡的狗都不是善茬,都喜歡叫喚或者咬人。我們都知道,在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較低,能頓頓吃上飽飯就感覺非常幸福了。在這種人都吃不飽的情況下,家裡的狗顯然更吃不飽,如此一來狗根本沒有力氣叫喚。
條件好的人家就不一樣了,家裡糧食多不愁吃不愁穿,隨便給點什麼東西都能讓狗吃得飽飽的,所以狗的精神頭當然更好。而且我們都知道,過去不像現在,家裡養幾條漂亮狗當寵物,每天好吃好喝地呵護著,以前農村人養狗多是為了看家護院,家裡有點風吹草動狗能叫兩聲提個醒。所以精神狀態好的狗自然樂意多叫兩聲。
正因如此,大戶人家的看門狗看著都比較可怕,後來也就出現了「家興出惡狗」的說法。其實這句話說得可不僅僅是表面意思,很多時候人們更願意借這句老話表達一種「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的意思。
常用來暗諷那些仗著自己家裡有背景,或者仗著自己跟某些人物有關係就趾高氣昂、橫行霸道的人,在有些人看來,這樣的人跟舊社會富人家的惡犬沒啥區別,都是吃得太飽了。
不得不說老一輩人真有大智慧,「久病無孝子,家興出惡犬」這樣的生活經驗客觀來說還是很有道理的。時至今日,醫療水平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並且還在突飛猛進地發展,這就為子女們照顧老人提供了方便。所以我們都希望天底下的老人都健健康康地安享晚年、享受天倫之樂,也希望做子女的都能順順利利地工作、享受與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竟成主編《中國俗語》、杭晶波,周謙主編《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