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南宋戧金漆器:最早的摺扇圖出自溫州工匠

2020-12-19 浙報融媒體

2019-04-22 10:44 | 溫州網

南宋戧金沽酒圖長方形朱漆盒,蓋內朱書「丁酉溫州五馬鐘念二郎上牢」十二字。

南宋戧金柳塘圖朱漆斑紋長方形黑漆盒(左與左下),盒內側銘文有「庚申溫州丁字橋巷解七叔上牢」十三字(右下)。

南宋戧金庭園仕女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蓋面,其上《仕女消夏圖》裡有摺扇圖像。

南宋戧金庭園仕女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體,盒內朱書「溫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十字。

你知道嗎?中國最早的摺扇圖像出自溫州。中國古代最好的戧金漆器,也出自溫州。

這兩項中國之最,都出自國寶級文物——溫州南宋戧金庭園仕女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

而它與另三件戧金漆器都出土於江蘇武進。

溫籍漆器成為館藏珍品

1978年春,在江蘇武進縣村前公社(鄉)蔣塘的南宋墓葬中,出土了4件南宋戧金漆器(迄今國內只出土過5件),金光閃閃,猶如新器,這可是了不得的、填補了歷史空白的發現,被常州博物館收藏。戧金漆器,只見古籍裡記載,未見實物,元末陶宗儀《輟耕錄》和明代曹昭《格古要論》等曾對元代戧金漆器有過描述,故此前學界普遍認為戧金漆器到元代才出現。

所謂戧金,是指在朱漆或黑漆漆地表面用針或刀鏤刻出纖細線槽,並在線槽中貼以金箔,再細加研磨,從而形成金線紋飾。武進宋墓出土的朱漆戧金漆器,代表了宋代戧金漆器的最高水平,其中的戧金庭園仕女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盛妝器),更是精美絕倫,因此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墓主人是吏部尚書、毗陵公薛極的女眷。薛極是武進人,《宋史》有傳,1208年之前曾任溫州通判。這件國寶漆器很可能是薛通判在溫州定製後帶回老家的,並成為其近親女眷的珍貴陪葬品。根據同一墓中出土的戧金沽酒圖長方形朱漆盒上「丁酉溫州五馬鐘念二郎上牢」的紀年銘文,結合鄰近宋墓中(出土有溫州產的戧金間犀皮漆器)出現的宋寧宗「嘉泰錢」(1201-1204)和薛極任職溫州的時間分析,這批溫州戧金漆器的製作時間當在1177年前後,屬於南宋中晚期。

宋元明清是中國漆器史上的第二個高峰,以藝術品居多。武進戧金庭園仕女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通體外髹朱漆,內髹黑漆,木胎,呈十二稜蓮瓣形,分蓋、盤、中、底四層,各層皆由銀扣鑲口。稜間戧刻荷花、牡丹等折枝花卉,蓋面戧刻仕女消夏圖,蓋內側朱書「溫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銘文。2018年11月中旬,上海博物館舉辦「千文萬華——中國歷代漆器藝術展」,就借展了這件國寶漆器。

戧金漆奩的蓋面圖案上有立於柳枝之下的仕女、童僕三人,地面有兩叢花草,右側為「疊掇峰石」置石法營造的太湖石,左側有一座墩(花鼓桶),為藤條編織所成,墩上覆織物坐墊,底部有矮足,反映宋時垂足而居的高坐具已經普及。兩位媛主梳高髻,著花羅直領對襟衫,長裙曳地,分別手執團扇和摺扇,挽臂相視而語,神態親暱,旁有女童手捧圓腹細頸的膽瓶侍立於側,鮮花插瓶正是宋代仕女日常化的遊藝雅尚。

仕女摺扇成為消夏標誌

該奩上女子手持的摺扇,又名摺扇、摺疊扇,舊稱聚頭扇和蝙蝠扇,於北宋時由日本傳入帝都汴京。

《宋史》中有端拱元年(988)日本僧人隨貢禮單上有「蝙蝠扇二柄」的記載。北宋時期,宋朝與朝鮮之間的交往多於日本,故從高麗國傳入中國的摺扇也不少,不過,朝鮮的摺扇也是源自日本,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雲高麗扇有三種,其中「畫摺扇,金銀塗飾,復繪其國山林人馬女子之形,麗人不能之,雲是日本作,觀其所饋衣物,信然」。這與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六「高麗圖」中的說法一致,即這一類畫摺扇,「上畫本國豪貴……點綴精巧,又以銀泥為雲氣月色之狀,極可愛,謂之倭扇,本出於倭國也」。

中國仿製日本摺扇則在宋室南渡之後,且青出於藍,「轉加華侈」。南宋臨安的扇莊就有專營摺扇的,「周家摺疊扇鋪,陳家畫團扇鋪」(南宋《夢粱錄》)。

古籍中關於宋代摺扇的記述雖然不少,但實物形象卻非常罕見,僅知婺源博物館有一枚背面是展開的摺疊扇的宋代銅鏡,故宮博物院藏南宋《蕉蔭擊毬圖》,女子桌前有一把尚未完全合攏的摺疊扇。這些摺扇形象,都遠遜於溫州南宋戧金漆器上仕女所持之摺扇,無論形態的完整性,持扇者神態及其使用場景,還是繪有花卉的扇面,後者都是南宋摺扇形象之佼佼者。

該扇扇骨6根,開合幅度較小,同時期日本扇的扇骨為5-8根,而江南明墓中出土的摺疊扇,扇骨少則12根,多者25根。由此可見,南宋時期溫州流行的摺扇,應該屬於日本樣式。五卷本中國摺扇大百科全書《懷袖雅物——蘇州摺扇》(趙羽主編,上海書畫出版社2010版)明確指出,「今存最早的摺扇圖像,仍是武進南宋墓葬出土的戧金花卉人物朱漆奩」。

儘管摺扇作為「懷袖雅物」,在明清時期成為文人雅士的標配行頭,但在宋代,卻也是年輕女子的隨身心愛之物,宋人詩詞中對此多有記述。如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知己好友朱翌的《生查子·詠摺疊扇》:「宮紗蜂趁梅,寶扇鸞開翅。數摺聚清風,一捻生秋意。搖搖雲母輕,嫋嫋瓊枝細。莫解玉連環,怕作飛花墜。」又如南宋李龏《摺疊扇》詩「尺素裁成半葉荷,竹批六夾影相羅。玉人笑把遮羞面,還向縚邊見笑渦」,描繪了綽約纖巧,勝於傳統之團扇的摺疊扇,是大家閨秀之所愛,玉手持扇遮面,玉容嬌媚無限。

南宋戧金漆器蓋面上所繪之仕女消夏圖(常州博物館建議命名為「仕女遊園花事圖」),正是宋人詩詞中所吟詠情景的真實再現,此時無詩勝有詩。戧金漆奩上的仕女圖,是寫意味很濃,有工筆人物韻味的風俗畫,它不但反映了髹漆工藝與繪畫相結合的新的藝術風格,而且紀實性地再現了溫州南宋時期大戶人家優雅愜意的日常生活和時代風尚。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畫面是應薛通判的定製要求,記錄富庶官婦遊園折花的情景,墓主人的陪葬物中存在出自皇宮禁苑的「龍涎香餅」,足顯其身份之高貴。

北宋時期,從日本傳入中國的摺扇未見實物傳世,唯南宋溫州所產國寶戧金庭園仕女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上,有中國最早、最美的摺扇圖像。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戧金漆器與中國最早的摺扇圖像融為一體,堪為溫州工藝美術史上值得濃墨重彩描繪的一段佳話(原標題:《解讀江蘇武進南宋戧金漆器:最早的摺扇圖出自溫州工匠》,原作者:胡雄健。編輯林如珏)

相關焦點

  • 宋代溫州的兩個了不起:填補歷史空白的戧金漆器
    南宋戧金庭園仕女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早先大家一直認為戧金漆器最早是元代才出現的,因為沒有明確紀年墓葬出土,沒有實物證據,只有在古籍中能看到。就是這件南宋戧金庭園仕女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盛妝器),一是因為器物精美絕倫,它通體外髹朱漆,內髹黑漆,木胎,呈十二稜蓮瓣形,分蓋、盤、中、底四層,各層皆由銀扣鑲口。稜間戧刻荷花、牡丹等折枝花卉,蓋面戧刻仕女消夏圖,蓋內側朱書「溫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銘文。二是因為這件戧金紋飾極為特殊。與一般的仕女圖不一樣,此仕女圖中兩仕女手中分別執團扇與摺扇。
  • 帶你走進常州博物館 | 舉世無雙的南宋戧金漆奩
    我國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原始漆器,由於輕巧、耐用,顏色絢麗,造型富於變化,始終受到人們的喜歡和追捧。漆器在宋代發展到新的高度,工匠們發明了眾多新的髤漆技法。1976年於我市武進村前南宋墓出土的三件戧金漆器,在國內外學界引發極大反響,是研究宋元漆器製造和工藝美術方面裡程碑式的重要材料。其中,以這件朱漆戧金蓮瓣式人物花卉紋漆奩器形最大、工藝最精、紋飾最美,是最為珍貴的一件。
  • 漆藝駢羅——宋元時期的溫州漆器
    儘管佛塔發現的漆器數量較少,但是普遍製作精湛,尤其是阿育王漆塔和識文描金漆器的發現,使人們開始普遍認同溫州的漆器工藝之精。文獻記載,在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臨安的繁華大街,均開設有溫州漆器專賣鋪,且溫州螺鈿漆器曾經上貢朝廷。元代溫州漆器不僅在國內聲名鵲起,而且在國外享有盛譽,受到真臘(今柬埔寨)人的喜愛。
  • 黑漆地戧金花卉人物漆盒淺析
    最早戧金的記載是明初陶宗儀在《輟耕錄·卷三十·嘉興斜塘楊匯髹工戧金戧銀法條》載:「凡器用什物,先用黑漆為地,以針刻畫或山水樹石,或花竹翎毛,或亭臺屋宇,或人物故事,一一完整,然後用新羅漆;若戧金,則調雌黃;若戧銀,則調韶粉。
  • 南宋名媛的"LV" 朱漆戧金蓮瓣式人物花卉紋奩
    漆器的製作工序也極為複雜費時,稍有疏忽,就前功盡棄。而大漆陰乾也十分費時,所以製成一件器物往往需要數月或更長的時間。因此漢代《鹽鐵論》稱漆器「一杯桊(音「圈」,曲木製成的杯盂。——編者注)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   南宋仕女閨中佳品   我自己的身世呢,還得從大約800年前南宋時的溫州城說起。
  • 漆器小知識-學會區分描漆、填漆、戧金、雕漆
    中國古代漆器中技法種類頗多,紫色百合香為您列舉漆器小知識-具有代表性的描漆、填漆、戧金、雕漆等主要技法,使您學會這幾種技法如何區分,並且加以傳承。一、最早的漆器我國漆器的出現和使用歷史非常悠久,大約有六、七千年左右。相傳堯舜時期,漆制用具已經出現:「禹作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
  • 實物賞析:元代官窯瓷——藍地戧金五色花雲龍紋花口瓶
    這個時代的開啟者,就是這件元代藍地戧金五色花雲龍紋花口瓶,它是一類極為珍稀的元代釉上彩瓷樣本!今天就元代的「內府「款藍地戧金五色花雲龍紋花口瓶跟大家一起探討元代瓷器的魅力!規格:高 43cm 口徑 15cm描述:瓶花口,長頸、豐肩、斂腹。
  • 看宋元以來漆器的「斑斕紛呈」,浙博展館藏漆器
    澎湃新聞獲悉,浙江省博物館近日推出「斑斕紛呈——館藏古代漆器特展」,共計展出87件組古代漆器,以曹其鏞先生夫婦捐贈古代漆器和近幾年收藏的漆器為主,囊括宋元以來漆器工藝的精品,如宋元四季花卉鳳凰紋橢圓盒、明黑漆嵌螺鈿花卉紋漆盒、宋元剔犀如意紋葵形盤、南宋黃漆攢地戧金雲獅紋盒等多件重器。
  • 歷代漆器,永不褪色的人間繁華
    戧金仕女庭園消夏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蓋(南宋) 歷史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漆製作器物的國家,從河姆渡新石器時代的朱漆木碗
  • 90%展品初次露面 上海博物館為你科普漆器常識
    按髹漆色和雕刻方法的不同又分為剔犀、剔黑、剔紅、剔黃、剔彩等,是傳世漆器中數量最多的品種。展廳根據年代完整呈現各個時期間紋飾和髹漆的不同。   明代永樂時期的剔紅底部均有刻款,紋飾主要以人物紋、花卉紋、雲龍紋為主。到了明代中晚期,剔紅風格又隨之一變, 因為這時期工匠大多來自雲南地區。清代中期,漆器上出現了一些非常喜慶吉祥的圖紋,造型多變,如文具 漆器等。
  • 漆器工藝收藏知識大全
    3.堆漆堆漆一般是用和地漆色不同的漆來製作花紋,花紋本身要比漆器的表面高,類似於浮雕,但是並不是浮雕,而是用漆堆出來的效果。4.戧金戧金就是在器物上嵌金。5.描金用金、銀材料在器物上描繪花紋進行裝飾。6.螺鈿是一種用貝殼裝飾漆器的技法。
  • 談外國摺扇畫
    這是摺扇出自日本的最早文獻證據。其中提到日本摺扇從朝鮮傳入中國之後,上面都有繪畫,可見摺扇上繪畫是日本人的首創。摺扇在宋元近三百年的過程中,並沒有留下任何一件名家作品,這是很值得注意的。我的推論是,日本人並不重視摺扇,蓋在日本摺扇是一種生活必需品而非觀賞品。摺扇除了夏天遮陽扇風,日本人也將其作為一種儀仗,猶如晉人的揮麈,但不將其作為一種書畫的載體。
  • 成都漆器:流光溢彩三千年
    成都漆器是出自成都等地的具有濃鬱地方特色與漢民族風格的藝術品,是中國著名的五大漆器之一,也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而成都,因盛產漆樹和硃砂,是中國漆器的發源地,不僅生產漆器年代最早,工藝更是精妙絕倫。漢代的成都漆器在製作工藝上採用了新的技法,發明了薄木胎、夾紵胎等新的技法,使漆器更加輕便美觀;木釘、金屬等新的固定材料也增加了漆器的耐用性,描金、戧金、堆漆等裝飾手法更使漆器靚麗華貴。扣器是成都漆器的代表,這種器物是在耳杯、盤、盒、奩等器物的口、耳、腹或圈足等部位鑲上金、銀、銅等材質的部件。
  • 東京中央八周年 | 漆器珍品盛宴
    此品(左)對比故宮所藏紋飾的布局,雕刻手法均與故宮藏永樂年剔紅盒相似,最值得注意的是,盒底刻「大明永樂年制」款,刻款線條與漆器的乾裂紋路契合,這也證明了此為永樂年間的刻款,而並非後朝所加。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元明漆器》,夏更起主編,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頁57,圖版38。
  • 感受溫州「商魂」 領略甌越文化
    溫州,位於浙江東南部,古稱東甌國,《山海經·海南內經》有「甌居海中」的記載。5000年來,勤勞智慧的甌民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寶藏。近日,筆者來到溫州博物館,通過一件件展品,解讀「溫州人」的文化基因,領略獨特的甌越文明。
  • 常州博物館露出家底 16件珍稀文物集體亮相(圖)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鎂光燈的映襯下,第一個閃亮登場的是該館鎮館之寶——南宋朱漆戧金蓮瓣式人物花卉紋漆奩,據介紹,這件極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保存完好,是在1978年常州村前鄉南宋5號墓出土,是中國目前已知的戧金漆器中時代最早的並帶有款銘的漆制工藝品。
  • 數摺聚清風,一捻生秋意丨品詩賞扇,追尋摺扇文化之路
    園林仕女圖戧金朱漆奩1977年,江蘇武進發現了一個南宋墓葬,裡面出土了一件園林仕女圖戧金朱漆奩。原來,朝鮮半島離日本更近,日本發明的摺扇先傳到了高麗國並流行起來。在每次來中國朝貢的時候,使臣們都將摺扇當做&34;送給中國官員,一來二去,許多人就認為摺扇是高麗的了。其實,作為摺扇原產地的日本,在向中國朝貢的時候,也從來沒忘了自己的原創專利&34;。
  • 清代宮廷漆器的特點
    戧金彩漆是「戧金」和「彩漆」兩種工藝同時施於一器之上。戧金彩漆有兩種:一種是「戧金填彩漆」,一種是「戧金描彩漆」。這兩種方法製成的漆器在清代同時存在,在鑑別其製作工藝時需仔細觀察。這兩種做法都是用「戧金」勾勒出花紋圖案的輪廓及枝葉的細部紋理。
  • 漆器工藝:匠心傳承之戧金技法!
    戧金,又稱「沉金」、「槍金」,是一種在漆器上刻劃出金色線條或細點的裝飾工藝。具體做法是在漆器的漆地上,用針或刻刀尖按照預先設定的花紋圖案刻劃出纖細的線條,然後在凹進的刻線內填入金漆或打金膠再粘貼金箔,形成金色線條狀的花紋,這樣整個漆器便呈現金色線條構圖的花紋圖案,流暢美觀,富有立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