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2 10:44 | 溫州網
南宋戧金沽酒圖長方形朱漆盒,蓋內朱書「丁酉溫州五馬鐘念二郎上牢」十二字。
南宋戧金柳塘圖朱漆斑紋長方形黑漆盒(左與左下),盒內側銘文有「庚申溫州丁字橋巷解七叔上牢」十三字(右下)。
南宋戧金庭園仕女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蓋面,其上《仕女消夏圖》裡有摺扇圖像。
南宋戧金庭園仕女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體,盒內朱書「溫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十字。
你知道嗎?中國最早的摺扇圖像出自溫州。中國古代最好的戧金漆器,也出自溫州。
這兩項中國之最,都出自國寶級文物——溫州南宋戧金庭園仕女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
而它與另三件戧金漆器都出土於江蘇武進。
溫籍漆器成為館藏珍品
1978年春,在江蘇武進縣村前公社(鄉)蔣塘的南宋墓葬中,出土了4件南宋戧金漆器(迄今國內只出土過5件),金光閃閃,猶如新器,這可是了不得的、填補了歷史空白的發現,被常州博物館收藏。戧金漆器,只見古籍裡記載,未見實物,元末陶宗儀《輟耕錄》和明代曹昭《格古要論》等曾對元代戧金漆器有過描述,故此前學界普遍認為戧金漆器到元代才出現。
所謂戧金,是指在朱漆或黑漆漆地表面用針或刀鏤刻出纖細線槽,並在線槽中貼以金箔,再細加研磨,從而形成金線紋飾。武進宋墓出土的朱漆戧金漆器,代表了宋代戧金漆器的最高水平,其中的戧金庭園仕女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盛妝器),更是精美絕倫,因此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墓主人是吏部尚書、毗陵公薛極的女眷。薛極是武進人,《宋史》有傳,1208年之前曾任溫州通判。這件國寶漆器很可能是薛通判在溫州定製後帶回老家的,並成為其近親女眷的珍貴陪葬品。根據同一墓中出土的戧金沽酒圖長方形朱漆盒上「丁酉溫州五馬鐘念二郎上牢」的紀年銘文,結合鄰近宋墓中(出土有溫州產的戧金間犀皮漆器)出現的宋寧宗「嘉泰錢」(1201-1204)和薛極任職溫州的時間分析,這批溫州戧金漆器的製作時間當在1177年前後,屬於南宋中晚期。
宋元明清是中國漆器史上的第二個高峰,以藝術品居多。武進戧金庭園仕女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通體外髹朱漆,內髹黑漆,木胎,呈十二稜蓮瓣形,分蓋、盤、中、底四層,各層皆由銀扣鑲口。稜間戧刻荷花、牡丹等折枝花卉,蓋面戧刻仕女消夏圖,蓋內側朱書「溫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銘文。2018年11月中旬,上海博物館舉辦「千文萬華——中國歷代漆器藝術展」,就借展了這件國寶漆器。
戧金漆奩的蓋面圖案上有立於柳枝之下的仕女、童僕三人,地面有兩叢花草,右側為「疊掇峰石」置石法營造的太湖石,左側有一座墩(花鼓桶),為藤條編織所成,墩上覆織物坐墊,底部有矮足,反映宋時垂足而居的高坐具已經普及。兩位媛主梳高髻,著花羅直領對襟衫,長裙曳地,分別手執團扇和摺扇,挽臂相視而語,神態親暱,旁有女童手捧圓腹細頸的膽瓶侍立於側,鮮花插瓶正是宋代仕女日常化的遊藝雅尚。
仕女摺扇成為消夏標誌
該奩上女子手持的摺扇,又名摺扇、摺疊扇,舊稱聚頭扇和蝙蝠扇,於北宋時由日本傳入帝都汴京。
《宋史》中有端拱元年(988)日本僧人隨貢禮單上有「蝙蝠扇二柄」的記載。北宋時期,宋朝與朝鮮之間的交往多於日本,故從高麗國傳入中國的摺扇也不少,不過,朝鮮的摺扇也是源自日本,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雲高麗扇有三種,其中「畫摺扇,金銀塗飾,復繪其國山林人馬女子之形,麗人不能之,雲是日本作,觀其所饋衣物,信然」。這與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六「高麗圖」中的說法一致,即這一類畫摺扇,「上畫本國豪貴……點綴精巧,又以銀泥為雲氣月色之狀,極可愛,謂之倭扇,本出於倭國也」。
中國仿製日本摺扇則在宋室南渡之後,且青出於藍,「轉加華侈」。南宋臨安的扇莊就有專營摺扇的,「周家摺疊扇鋪,陳家畫團扇鋪」(南宋《夢粱錄》)。
古籍中關於宋代摺扇的記述雖然不少,但實物形象卻非常罕見,僅知婺源博物館有一枚背面是展開的摺疊扇的宋代銅鏡,故宮博物院藏南宋《蕉蔭擊毬圖》,女子桌前有一把尚未完全合攏的摺疊扇。這些摺扇形象,都遠遜於溫州南宋戧金漆器上仕女所持之摺扇,無論形態的完整性,持扇者神態及其使用場景,還是繪有花卉的扇面,後者都是南宋摺扇形象之佼佼者。
該扇扇骨6根,開合幅度較小,同時期日本扇的扇骨為5-8根,而江南明墓中出土的摺疊扇,扇骨少則12根,多者25根。由此可見,南宋時期溫州流行的摺扇,應該屬於日本樣式。五卷本中國摺扇大百科全書《懷袖雅物——蘇州摺扇》(趙羽主編,上海書畫出版社2010版)明確指出,「今存最早的摺扇圖像,仍是武進南宋墓葬出土的戧金花卉人物朱漆奩」。
儘管摺扇作為「懷袖雅物」,在明清時期成為文人雅士的標配行頭,但在宋代,卻也是年輕女子的隨身心愛之物,宋人詩詞中對此多有記述。如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知己好友朱翌的《生查子·詠摺疊扇》:「宮紗蜂趁梅,寶扇鸞開翅。數摺聚清風,一捻生秋意。搖搖雲母輕,嫋嫋瓊枝細。莫解玉連環,怕作飛花墜。」又如南宋李龏《摺疊扇》詩「尺素裁成半葉荷,竹批六夾影相羅。玉人笑把遮羞面,還向縚邊見笑渦」,描繪了綽約纖巧,勝於傳統之團扇的摺疊扇,是大家閨秀之所愛,玉手持扇遮面,玉容嬌媚無限。
南宋戧金漆器蓋面上所繪之仕女消夏圖(常州博物館建議命名為「仕女遊園花事圖」),正是宋人詩詞中所吟詠情景的真實再現,此時無詩勝有詩。戧金漆奩上的仕女圖,是寫意味很濃,有工筆人物韻味的風俗畫,它不但反映了髹漆工藝與繪畫相結合的新的藝術風格,而且紀實性地再現了溫州南宋時期大戶人家優雅愜意的日常生活和時代風尚。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畫面是應薛通判的定製要求,記錄富庶官婦遊園折花的情景,墓主人的陪葬物中存在出自皇宮禁苑的「龍涎香餅」,足顯其身份之高貴。
北宋時期,從日本傳入中國的摺扇未見實物傳世,唯南宋溫州所產國寶戧金庭園仕女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上,有中國最早、最美的摺扇圖像。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戧金漆器與中國最早的摺扇圖像融為一體,堪為溫州工藝美術史上值得濃墨重彩描繪的一段佳話(原標題:《解讀江蘇武進南宋戧金漆器:最早的摺扇圖出自溫州工匠》,原作者:胡雄健。編輯林如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