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漆器中技法種類頗多,紫色百合香為您列舉漆器小知識-具有代表性的描漆、填漆、戧金、雕漆等主要技法,使您學會這幾種技法如何區分,並且加以傳承。
一、最早的漆器
我國漆器的出現和使用歷史非常悠久,大約有六、七千年左右。相傳堯舜時期,漆制用具已經出現:「禹作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根據現代考古資料顯示,大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國的原始先民就已經學會用漆樹汁裝飾器皿。
1978年,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一件帶有微微光澤的木碗,其內外都有朱色塗料。根據考古專家鑑定,這種朱紅色的塗料是調朱色生漆。這件木碗是迄今為止我國所發現的最早的漆器實物,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無獨有偶,良渚文化遺址中也出土了早期的漆器,如1986年良渚文化古墓出土的一件嵌玉朱漆高柄杯驚豔了考古學者,這件器物出土時胎體已經腐朽,有淺浮雕圖案作為裝飾,而且鑲嵌有玉石,可見工藝之複雜,這也是我國最早的嵌玉漆器實物。
二、漆器技法-描漆
描漆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裝飾技法,尤其是戰漢時期的彩繪漆器基本都屬於描漆類。
戰國時期,彩繪是楚國漆器最為盛行的裝飾技法。除了基本的紅和黑之外,還有金、銀、黃、綠、白、藍、褐等色。
秦漢時期,漆器進一步發展,甚至還能調製出油彩,使得漆器的色彩更加豐富多姿。
三國時期,漆器更加考究,很大程度上先用黑漆勾畫輪廓,然後再在輪廓內塗上色漆,最後再用黑漆或者紅漆勾畫,從而形成豐富的層次感。
三、漆器技法-填漆
填漆,也就是填彩漆,即在漆器的表面陰刻出花紋以後,再用不同的色漆填入花紋,幹後將表面磨光滑的一種髹飾技法。
明清時期,我國的填漆技法已經發展相當成熟,而且多與戧金技法結合併用,又稱之為「填漆戧金」。
明代宣德時期的填漆戧金器物,是最早的填漆戧金器物代表;清代乾隆時期的填漆戧金器物,製作更加精美,甚至有的還飾有錦地紋,非常華美。
四、漆器技法-戧金
戧金,又稱之為沉金、槍金,是指在推光漆或者罩漆完成的漆器表面上,採用針或者雕刻刀鏤刻出線槽,並在線槽中貼以金箔、金粉,待金箔、金粉深入凹槽之後,使刻在漆器上的花紋呈現出金色紋飾,突出漆器紋路的立體感。
這種技法在明代就已經十分盛行,曾在元朝時期傳入室町時代的日本,日本稱其為「沉金」,也就是金色沉陷在花紋之內。
五、漆器技法-雕漆
雕漆,是指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紋的一種技法。雕漆可以分為剔紅、剔紅、剔黑、剔彩和剔犀等品種。
剔紅的做法是在器物胎骨上髹塗一定厚度的朱漆,少則幾道幾十道,多則百餘道,然後在漆上雕刻花紋。剔黑、剔黃、剔綠等技法與它相同,只是漆色不同而已。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唐代時期已經出現雕漆作品,但是目前並沒有發現實物。
宋代雕漆的實物作品主要有三大類,即剔紅、剔黑和剔犀三個品種的器物。
元代雕漆技法發展已經非常嫻熟,名人名家層出不窮,他們的作品主要以山水人物、花卉鳥禽為主,代表了元代最高的雕漆水平。
明清時期的雕漆作品表現更加突出,明代主要以剔紅作品為主,清代主要以剔紅和剔彩器物居多。尤其清代乾隆時期的作品不勝枚舉,而且工藝精湛代表了清代最高的工藝水準。
六、漆器精品推薦
以下為您推薦的這款漆器首飾盒,性價比非常合適,精緻的畫風,古風古韻,目前有多種款識可選,美觀大方,送親人也是不錯的選擇。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體驗不一樣的漆器工藝。
我是紫色百合香,請您點擊關注,每天為您分享各類精華收藏知識。感謝您的每一次瀏覽、轉發及收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