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工藝:匠心傳承之描漆!

2020-12-16 文玩百科錄

描漆

描漆又稱「彩漆」、「描彩漆」,就是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種色漆描畫花紋的裝飾方法。它是早期漆器中比較常見的漆工藝,也就是在光素的漆地上,用紅、黑、藍、黃褐等顏色的漆,採用單線勾勒(單線條勾勒圖案)、平塗設色(在用線條勾勒的範圍內平鋪塗畫所需顏色)等方法描繪出線條流暢、濃淡相宜的顏色。

流雲紋描漆鵪鶉盒

古代彩繪漆器有只用彩漆或只用彩油者,但更多的是二者兼用。先秦時期,漆器均用彩漆,如戰國彩繪描漆小屏風。漢代漆器出現油彩後,其使用頻率日漸增多,使漆器的色彩更加豔麗和豐富。明清兩代,漆器上油彩的使用相當普遍,有的漆器花紋幾乎全部使用油彩,如清中期的描油蓮蝶紋長方盒。

紅漆地描彩漆雲龍雙圓式盤
紅漆地描彩漆雲龍雙圓式盤

用這種裝飾方法的古代漆器主要有幾、案、箱、床、屏風等家具;豆、耳杯、勺、盤、俎、酒注、樽等飲食用具;盒、奩、盂壺、梳、篦、棋、虎子等生活日用器具;削刀、簡牘、文具箱等文具,另外還有座屏、擺設等陳設用具以及樂器、兵器、車馬器、喪葬用具等。描漆的裝飾圖案有幾何紋、人物圖案、動物紋等。描漆製品的胎多為木胎。

清·紫檀嵌百寶描漆花鳥紋蓋盒

描油也是描漆的一種,即以油代漆在漆器上繪製花紋的技法。油與漆不同之處在於油可以調製任何顏色,便於描繪絢麗的圖紋。而描漆卻達不到這種效果,漆不能配製天藍、雪白、桃紅等顏色。描油工藝在清代漆器中使用較多,色彩也最為豐富。描油蓮蝶紋長方盒即清代描油漆器之精品。

漆器賞析之戰國彩繪描漆小屏風

長50釐米,高15釐米,寬12釐米。此屏風出土於江陵望山一座戰國古墓中,長方框內由雕刻的動物組成圖案,有鹿、風、鳥、蛙等。動物雕到形象生動,比例準確,技藝精湛。屏座由數條雕望的蛇屈曲盤繞面成,極具神輕色彩此器描漆精緻,屏座及框架以黑漆為地,施以紅、綠、銀灰等色,禽獸也施以彩漆,絢麗奪目。

漆器賞析之清中期的描油蓮蝶紋長方盒

高6.2釐米,長21.7釐米,寬18釐米。長方形,天蓋地式,平藍面,底的四角有垂雲足。蓋面施紅漆萬字「卐」錦地,中心描油彩變形蓮花一朵,四角以紅、白、藍等顏色繪出彩蝶各一隻蓋壁描油彩漆萬字「卐」錦紋地,上飾蓮花紋。

相關焦點

  • 漆器工藝:匠心傳承之填漆技法!
    明清兩代,填漆技法相當嫻熟,如清代乾隆年間的填漆戧金鳳紋蓮瓣式捧盒,填漆戧金工藝爐火純青,兼用填、描兩種方法,代表了乾隆時期漆器工藝的水平。磨顯填漆就是在上完生漆、磨去灰漿,也就是「糙漆」之後,在進一步精細髹器的「匏(pao)漆」之前,在漆器表面用稠漆堆起花紋輪廓,然後在花紋輪廓內填上色漆,輪廓之外也用漆填平,這樣就使得通體又處在同一平度上,然後再對器物表面進行打磨光滑。
  • 漆器工藝:匠心傳承之戧金技法!
    戧金,又稱「沉金」、「槍金」,是一種在漆器上刻劃出金色線條或細點的裝飾工藝。具體做法是在漆器的漆地上,用針或刻刀尖按照預先設定的花紋圖案刻劃出纖細的線條,然後在凹進的刻線內填入金漆或打金膠再粘貼金箔,形成金色線條狀的花紋,這樣整個漆器便呈現金色線條構圖的花紋圖案,流暢美觀,富有立體感。
  • 漆器小知識-學會區分描漆、填漆、戧金、雕漆
    中國古代漆器中技法種類頗多,紫色百合香為您列舉漆器小知識-具有代表性的描漆、填漆、戧金、雕漆等主要技法,使您學會這幾種技法如何區分,並且加以傳承。一、最早的漆器我國漆器的出現和使用歷史非常悠久,大約有六、七千年左右。相傳堯舜時期,漆制用具已經出現:「禹作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
  • 漆器工藝:匠心傳承雕漆之剔犀!
    如上篇提到的剔紅工藝一樣,剔犀也是雕漆工藝的一種,具體做法實在器胎上先用一種顏色的色漆髹塗若干層,達到一定厚度,再換另一種顏色相同地刷成一定厚度的漆層,這樣有規律地使兩種或三種色漆層相間。>剔犀小茶臺這種做法有一點像犀皮,但是不是將其推出突起的小尖,而是用刻刀雕刻出各種花紋圖案,這樣在刀口的斷面顯露出不用顏色的漆層
  • 漆器工藝:匠心傳承之描金!
    描金描金又名「泥金畫漆」,也有稱其為「描金銀漆裝飾法」的,是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繪花紋的裝飾方法。在黑漆地上描金最常見,其次是朱漆地,然後是紫漆地,在其他顏色的漆地上描金的較少見。描金花鳥人物提梁盒描金一般的做法是在黑色或者朱色等漆地上先用金膠描繪花紋,趁它還沒完全乾透時,把金箔或者是金粉粘貼上去。描金的原料有的只有一種金箔,有的用兩三種金箔。
  • 漆器工藝:匠心傳承之犀皮!犀皮漆器是中國存世量最少的一種漆器
    犀皮小葫蘆在北京的文物業中,犀皮這個名稱,並不存在,而稱之為「虎皮漆」或「樺木漆」;南方則稱為「菠蘿漆」。菠蘿漆茶具漆器賞析之明代紅面犀皮圓盒這件明代紅面犀皮圓盒高12.5釐米,徑長23.9釐米,皮胎,朱漆裡。
  • 漆器:層層髹塗的匠心
    漆器是將漆樹的汁液提煉成色漆,髹(xiu)塗在器物胎骨上雕制而成的。在胎體上塗抹大漆的工藝稱之為「髹」,髹漆是一件十分繁複、非常考驗耐心的技藝。每一層的髹塗都見功夫,而每層髹塗之間的等待又考驗著匠人的耐心。在此過程中,漆器藝人還會運用多種技法對表面進行裝飾。漆層在潮溼條件下乾燥、打磨,固化後表面非常堅硬,有耐酸、耐鹼、耐磨的特性。漆器的製作不是一件一鼓作氣、旦夕可成的事情,它需要匠人默默地沉浸在時間長河裡,一次次地髹塗,一次次地等待。
  • 默默談文房——淺談漆器工藝和鑑定方法
    清代以金漆製成的漆器最著名的就是陳設在太和殿象徵皇權威嚴神聖的金漆龍紋寶座,屏風等作品。在清代以金漆為地的漆器製作較多,其上又加其他的裝飾工藝,如描金、描銀、描漆等。這類漆器製品一般不劃入金漆類。3描漆與描油在描飾類漆器中,除了描金,還有描漆與描油。
  • 在紅與黑裡感受「漆之美」:日本展傳統漆器工藝與設計
    此外,展覽將後世的仿製品與古代漆器並置,似乎想要說明,漆器的發展並不只需要「原創性」,通過仿製,了解傳統漆器的技藝、材料和歷史,對於漆器的傳承顯得更為重要。根津美術館紅與黑的世界漆器的歷史悠久深厚,可追溯到石器時代。中國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曾發現朱漆木碗和朱漆筒。
  • 匠心獨創技法,初心守護技藝:脫胎漆器工藝需要更多人去傳承
    福州漆器的藝術價值脫胎漆器是福州地區著名的民間傳統製作工藝,脫胎漆器和角梳工藝、紙傘工藝合稱為&34;。不僅如此,福州的脫胎漆器還被稱為&34;,另外兩寶是北京的景泰藍和景德鎮的搪瓷器。脫胎漆器在工藝藝術領域佔據了很高的地位,脫胎漆器能夠享有這麼高的榮譽和藝術價值,主要是因為脫胎漆器製作非常不易。
  • 漆器流派丨福建漆器:廈門漆線雕與福州脫胎漆器最為著名
    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其漆器以廈門的漆線雕和福州的脫胎漆最為著名。廈門漆線雕工藝是受宋元瀝粉和泥線雕工藝的啟發而產生的,形成於明末清初,至晚清時逐漸成熟,流傳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清初閩南,蔡氏漆工世家在同安府開設作坊「西竺軒」。
  • 在紅與黑裡感受「漆之美」:根津美術館展傳統漆器工藝與設計
    漆器是日本傳統工藝的重要標誌。日前,位於日本東京的根津美術館正在舉行「傳統藝術入門:漆器工藝與設計」特展,從繩文時代到明治時代,展品年代橫跨上萬年,從中可以見到漆器的不同工藝與造型。展覽同時展出中國與日本的漆器,足以窺見中國漆器傳入日本後對其產生的巨大影響。
  • 安徽黃山漆藝大師甘而可:匠心專注傳承古老技藝
    餘皓 攝   中新網黃山7月7日電 題:安徽黃山漆藝大師甘而可:匠心專注傳承古老技藝  作者 餘皓 徐雅娜  漆器,是經過制胎式脫胎、修飾底漆、打磨、推光、裝飾等工序而製成的一種工藝美術品。
  • 中外漆藝大師匠心之作共呈精彩 非遺手工藝之漆器展昨舉行
    (周建平攝)  昨日下午,「溫·故」非遺手工藝之中外漆器精品展在市文化館117藝術中心揭幕。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1月26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據了解,漆器製作在我國有七千年歷史,最早的匠人用漆樹樹汁塗抹器皿以起到保護作用。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各式各樣的漆器髹飾技藝隨著漆器的廣泛使用發展起來,並流傳到日本、韓國等國家。
  • 中華文明的瑰寶,漆器之美
    在中國漆之為用 中國古代漆器的工藝,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夏代的木胎漆器不僅用於日常生活,也用於祭祀,並常用朱、黑二色來髹塗。殷商時代已有「石器雕琢,觴酌刻鏤」的漆藝。
  • 日本的「漆器」工藝
    西語裡, "China"意為瓷器代表中國,"Japan"意為漆器代表日本。中國人善做瓷,日本人精於漆。「明四家」文徵明的後人文震享在寫《長物志》時,無論家居,器皿還是文具,涉及漆物的,首推倭制,贊其「古雅精麗、奇巧絕倫」。據說日本的漆器歷史距今約6500年前,也有說可追溯至9000年前的繩文時代前期。
  • 讀《山西三寶》,了解推光漆器
    推光漆器的製作工藝十分講究,材料、工藝、紋飾、色彩,每一步都要做到精益求精、恰到好處,以展現其自然和智慧之美。拋光後,在器型的表面描繪裝飾,有的需要進行揩漆、拋光。描金彩繪、三金三彩、堆鼓罩漆是平遙漆器進行器表裝飾時的獨特髹飾工藝。
  • 漆仟春|泥金彩漆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問:彩漆原料的加工生產你們是如何運作的?答:大漆是由專業師傅提煉漆樹加工, 彩漆是漆和植物或礦物質以一定比例混合出現色彩。 具體生產運作上,我們分為了加工、採購和銷售。現在經營基本持平。我們的設計師主要是寧波的,他是做平面與工藝設計的。在推廣上配合政府的「文化搭臺,經貿唱戲」,在設計上有傳承有創新。
  • 清代宮廷漆器的特點
    其造型、裝飾和製作工藝等方面,水平明顯下降,雖偶爾也有精巧典雅之作,但總體上來說,比清前期有明顯的衰退。僅就漆器而言,在清康、雍、乾時期進入漆器發展的黃金時代,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清代漆器是對幾千年的漆器傳統工藝的繼承與發展。
  • 匠心傳承金漆絕技
    金漆鑲嵌是一種傳統漆器藝術,以木胎成型、髹漆,然後在漆底上運用鑲嵌、雕填、彩填、堆古罩漆、刻灰、平金開彩、斷紋、刻漆、貼金銀、罩漆、繪畫等裝飾技法製成家具、飾品、屏風等,是「燕京八絕」技藝之一。 62歲的胡昕是北京金漆鑲嵌廠的「金漆鑲嵌髹飾技藝」傳承人之一,也是北京一級工藝美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