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釋放潛力 產業數位化轉型加力提速

2020-12-18 中國網財經

  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釋放潛力 產業數位化轉型加力提速

  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動能加速形成

  「今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公司在疫情期間開放了旗下猿題庫、小猿搜題、小猿口算、斑馬AI課等全部學習產品的核心功能,為學生在寒假延長期內提供全場景的學習支持。」在線教育公司猿輔導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據他介紹,目前猿輔導正價課用戶已經突破了400萬。

  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直播帶貨……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大考,各類新業態新模式潛力加速釋放。5G、工業網際網路等賦能傳統產業,助推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換的關鍵時期,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和韌性,為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蓄積更多新動能。

  消費新業態加速演進

  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本就火爆的在線教育市場也持續升溫。據猿輔導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疫情期間,猿輔導向全國中小學生提供5萬分鐘免費直播課,超過3800萬中小學生實時在線學習。「猿輔導今年業務發展迅速並在持續創新,尤其是在技術應用領域,也因此收穫了用戶的信任和支持。」該負責人表示。

  猿輔導只是一個縮影。當前,在線教育行業迅速發展,利用信息技術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模式已成大趨勢。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4230億元,用戶規模預計達3.31億人。

  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直播帶貨……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各類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潛力也加速釋放。根據商務部披露數據,前三季度全國網絡零售額超過8萬億元,同比增長9.7%,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6.6萬億元,同比增長15.3%。

  「消費網際網路中,疫情加速了中國的數位化進程,老百姓線下消費習慣發生了改變,例如在線生鮮購物、直播帶貨、在線教育、在線醫療。」清科資本執行董事李梅表示,一些生鮮購物平臺的網上訂單數量是去年同期的3-4倍;全國近200家公立醫療機構及近100家企業網際網路醫院針對疫情提供在線義診。各行業的線下生意向線上轉移滲透,這個影響是長遠的。

  以網際網路醫療為例,據相關研究機構的預測,2020年中國在線問診市場規模將達220億元,2022年市場規模將增至680億元。隨著市場規模擴大,在線問診將為患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政府也在為數字經濟不斷提供相配套的政策支持,為新業態發展提供助力。今年7月和9月,國務院辦公廳相繼頒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和《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加快培育壯大各類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數位化促傳統產業提檔升級

  除了消費新業態加速演進之外,傳統產業的線上化、數位化趨勢也非常明顯。如今,浪潮雲洲QID平臺為產品賦予唯一的標識,「一物一碼」讓產品有了「身份證」,從生產、流通到消費的全部數據在智能管理系統上一覽無餘,質量管理更加有保障。據介紹,通過「一物一碼」試點,生產線上一款產品每年成本節約可達120萬元,發現質量問題時間從7天縮短到實時,質量不合格率降低50%以上。

  製造成本大幅下降,成品質量管理效率大幅提升,這「一升一降」之間,折射出製造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趨勢。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洪添表示,儘管今年疫情影響讓許多企業遭遇了危機,但「危」中有「機」,數位化的機遇激發了各行各業企業的轉型。今年到目前浪潮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支撐128萬家大中小型企業進行疫情防控和數位化轉型,服務企業規模同比增速為8%。

  這並非個案。面向消費品製造領域,天創時尚聯合坤湛科技聯手打造了鞋履行業C2M模式,智能化生產線上不僅裝上了攝像頭,搭起了電商直播間。「通過消費大數據可直接了解消費偏好,幫助工廠實時觀測市場反應,智能排產系統為傳統企業控制庫存、拓展銷路提供了盈利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坤湛科技創始人兼CEO閔萬裡表示。

  當前數位技術帶動傳統產業產出增長、效率提升的作用進一步強化。日前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產業數位化增加值規模達28.8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8%。「儘管2020年的數據還沒有統計出來,但這個數據將有更大幅的提升。」李梅說。

  數字經濟助推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新一代信息技術正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釋放出經濟發展的強勁動能。以工業網際網路為例,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規模將達3.1萬億元,佔GDP比重為2.9%。

  與此同時,5G等新基建也潛力巨大。目前我國已建成5G基站近70萬個,終端連接數超1.8億。業內預計到2025年我國5G網絡建設直接投資累計將達到1.7萬億元,5G商用將帶來超過8萬億元的新增產出。

  「無論哪種模式的數位化新業態,都需要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撐,今年國家積極發展『新基建』,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計算中心等數字基建是新基建的核心,大力發展新基建,有利於培育更多B端新模式新業態。」王洪添表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我國近幾年融合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特別是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創新對全要素生產率有很大的貢獻,形成以科技驅動、邊際成本約等於零、規模報酬遞增的生產新形態。

  作為經濟發展動能的科技創新也需要合適政策的支持。對此,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建議,一方面保證基礎研究方面的科研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是面向企業出臺政策,讓企業成為創新的真正主體,從而釋放科技創新的市場活力。「科研體系的建設中,政府只是引導者,要充分考慮當地市場的特點和產業生態布局,制定好政策,做到四兩撥千斤,利用市場力量建立地方的科研體系。」朱巖表示。

(責任編輯:暢帥帥)

相關焦點

  • 創新驅動數位化轉型育新機:新業態釋放可觀效益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創新驅動 數位化轉型育新機(經濟新方位·中小企業闖關記⑩)受疫情影響,不少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挑戰。為幫助中小企業化危為機,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一系列支持企業數位化轉型、強化智能製造水平等惠企政策。半年來,這些政策落地情況如何,企業有何感受?助力企業儘快走出困境,還應從哪些方面發力?
  • 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
    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工業網際網路轉產……今年以來,線下經濟遭遇挑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補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如何搶抓產業數位化賦予的機遇,更好培育發展新動能?
  • 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研判
    ,以數據要素價值轉化為核心,以多元化、多樣化、個性化為方向,經產業要素重構融合而形成的商業新形態、業務新環節、產業新組織、價值新鏈條,是關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因子,具有強大的成長潛力。近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通過制度集成式創新,將進一步激活消費和就業市場,更好地釋放數位化在經濟各領域的創新效能,促進經濟快速恢復、加速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 13部委力推產業數位化轉型 京東企業業務智能採購發展潛力巨大
    其中,數字經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為了進一步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壯大實體經濟新動能」。
  • 人民日報: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政策解讀)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工業網際網路轉產……今年以來,線下經濟遭遇挑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補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 錨定四新經濟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
    所謂「四新經濟」是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經濟形態,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新工業革命以及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背景下,以現代信息技術廣泛嵌入和深化應用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為內核並相互融合的新型經濟形態。
  • 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政策解讀)
    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工業網際網路轉產……今年以來,線下經濟遭遇挑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補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如何搶抓產業數位化賦予的機遇,更好培育發展新動能?
  • 我國數字文化產業規模持續壯大 成為激發消費潛力的新引擎
    產業基礎設施更加完備,支撐平臺更加成熟,創新創業更加活躍,市場秩序更加有序,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創造更多新就業形態和新就業崗位,形成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消費發展、產業鏈上下遊和跨行業融合的數位化生產、流通、消費生態體系。文化產業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邁向新階段,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形成新動能主導產業發展的新格局,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 線上線下業態進一步深度融合 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加快普及
    線上線下業態進一步深度融合 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加快普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06-01 16:46:34
  •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
    經過3—5年努力,促進新型消費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更加完善,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新型消費產品供給質量進一步提升,新型消費對擴內需穩就業支撐進一步增強。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費示範城市和領先企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顯著提高,「網際網路+服務」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得到普及並趨於成熟。
  • 《人民日報》要聞版採訪浪潮等企業和專家,透露了產業數位化哪些新...
    人民日報本報記者 韓 鑫  2020-12-10 00:00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工業網際網路轉產……今年以來,線下經濟遭遇挑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補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 文化產業「數位化」助力中華文化綻放新光彩
    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促進產業提質升級,激發文化消費潛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  在以5G、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為代表的信息化發展加速的時代,文化產業站在了發展變革的十字路口。文化產業擁抱數位化轉型,既是時代的呼聲,也是發展的方向,必將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注入強勁動力。
  • 藝術產業擁抱數位化轉型
    近幾年以來,隨著消費結構的快速轉型與新消費場景的不斷建構,在新的科技融合的推動下,人們驚奇地發現,藝術品市場與藝術產業的發展在快速地變化,甚至有點讓人眼花繚亂。其中,基於數位化的新業態發展已經成為這一變化發展的基調。
  • 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探討——數位化浪潮方興未艾,轉型已迫在眉睫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數字中國」被提升為國家戰略,並提出了「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的綱領性指導意見。在國家大力發展新基建的背景下,數字政府的建設及推廣,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內容,是我國進行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對實現經濟發展、提升公共服務效率、惠及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 青島:五大行動推進新業態新模式跨越發展
    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孕育興起,人類社會即將邁入數字經濟時代,以5G、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滲透,並與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融合,前所未有地顛覆現有生產生活方式。全球產業加速數位化、智能化變革,持續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我們必須順應這一趨勢,爭取有所作為。青島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 河北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發展
    河北省日前印發《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以新業態新模式為引領,加快新型消費擴容提質,補齊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短板,規範創新監管方式,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洪明基:新業態用工的春天來了
    洪明基表示合興集團也將藉助國家支持新業態的東風,在產品智能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生活消費新方式,開放平臺資源,挖掘閒置存量資源的應用潛力,深耕智慧餐飲、無人售賣等前沿技術領域,為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貢獻平臺經濟的力量。
  • 為文化產業插上「數字羽翼」
    無論是敦煌莫高窟推出的「雲旅遊」,還是故宮博物院開辦的「雲展覽」,抑或是各地推廣非遺技藝的「雲直播」,都是傳統文化產業數位化轉型的縮影。藉助數字手段,無聲的文物「活」了起來。  新冠肺炎疫情給文化產業帶來一定衝擊,但也為其數位化轉型提供新契機。防疫期間,數字消費活力十足,線上文化活動備受追捧,這也影響到影視行業。
  • 工業網際網路: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金手指」
    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引導、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需要、關鍵技術的突破等因素,共同助推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進入快車道。「智能製造深入推進,一批數位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初步建成。工業網際網路取得階段性、標誌性成果,網絡、平臺、安全體系化推進,融合應用覆蓋30餘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位化管理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成長壯大。」
  • 100萬個以上新就業機會!浙江這些新業態新模式快來了解~
    為深化數字浙江建設,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省數字賦能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要求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等,到2022年,數字賦能社會效益顯著,累計帶動形成100萬個以上新就業機會,隨小布了解詳情~總體要求深入實施數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