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農村聽到一句俗語,挺有趣的,今天拿出來說一說。
就是這一句「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不知道有沒有聽說過,其實這裡說到的四十歲和五十歲是人生的兩個節點,也是重要的兩個階段。人到四十,正是事業的巔峰期,到了這個歲數,事業也就定型了。
那四十歲三不比,是哪三不比呢?
一是不比錢財。四十歲的人是家庭的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這正是花銷最大的時候,也是壓力最大的時候,這個時候和人盲目去攀比錢財是不可取的,應該把生活重心放在事業上和生活中。
二是不比出身。上沒上過大學,留沒留過洋,父親是不是公務員,這些都不要去和別人相比較。四十歲時候看重的是自己後天努力得來的精神財富,只有腳踏實地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三是不比兒女。別拿自己的兒女去和別人的兒女進行比較,重點非重點,特長非特長,都無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孩子品德三觀正,就已經做到為人父母的義務了。
五十歲三不親,又是哪三不親呢?
一是不親重財的人。五十歲,是一個相當有人生閱歷的年齡,這時候身邊的朋友不能是酒肉之徒,更不能是重財重利的人。
二是不親不講仁義道德的人。在生活中對曾幫助過自己的有恩的人知恩圖報,遠離那些唯利是圖的人。
三是不親那些勢利眼小人。勢利眼,讓很多人在你飛黃騰達的時候怕你馬屁,當他做得比你好的時候,又反過頭來譏諷你。這種人一定要遠離。
其實親不親,最親近的人是父母兒女,其次就是親戚了吧。有一句農村諺語這樣說「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這是啥意思呢?
古代,表兄妹結婚並不罕見,有老話說「表兄表妹,天生一對」,古代也有通過表兄妹關係來加強家族聯繫的。曾經有過姑表婚、姨表婚等制度。就是姑姑家的女兒,必須嫁給男家的兒子的慣例。這也就是「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這種婚配也被稱為「還骨種」,而姨表親也有扁擔親的說法。
現在看來,這種婚姻關係是旁系三代內的血親,而姑表親是旁系二代血親。在遺傳上會有遺傳疾病風險的,在婚姻法上也是不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