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美術館中領略鋼琴大師李斯特風採)
繼2015年舉辦《蒙卡奇和他的時代:世紀之交的匈牙利藝術》之後,第二個來自匈牙利的展覽「匈牙利狂想曲—— 鋼琴之王 的浪漫主義」展,於今天開始至8月28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共計70餘件展品,包括油畫、版畫、速寫、雕塑、攝影及相關文獻資料,完整呈現匈牙利鋼琴大師李斯特的一生。展覽開幕前一天,匈牙利策展人、鋼琴家阿萊克斯·西拉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這是首次以 鋼琴之王 為主題在匈牙利境外舉辦的展覽,其中,許多珍貴展品是第一次離開匈牙利」。策展團隊力圖向觀眾們呈現李斯特璀璨的藝術人生,並引領大家走近他所身處的浪漫主義時代。
京華時報記者易小燕
【關鍵詞】 現場
將繪畫與音樂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在130年前的這一天,李斯特離開人世。為了紀念這位鋼琴大師,籌備兩年之久的「匈牙利狂想曲—— 鋼琴之王 的浪漫主義」展在今天拉開大幕。美術館的一樓和二樓展廳被布置成了劇院的樣子,深紅色的幕布背後,便是由70件展品串起的李斯特的藝術人生。
從展覽現場可以看到,這一次策展團隊花了不小心思,「整個展陳方式與以往美術館的展覽截然不同」,中方策展人王加表示,不僅展出了大量李斯特的肖像畫,還巧妙地將繪畫與音樂結合了起來,「徜徉展廳中,不時會傳來李斯特的經典曲目」。如現場播放的一段經典動畫片《貓和老鼠》中,湯姆正在演奏的就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2號》。「從一個鋼琴家的角度來說,湯姆貓在敲琴鍵的時候,每一個都是準確的,因為這個製作動畫片的人本身就是位鋼琴大師。」阿萊克斯說。
除了肖像畫、石版畫、雕塑、琴譜之外,李斯特生前使用過的一些物品,如菸斗等,則展示了他平常的一面。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表示,「作為西方古典音樂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超級明星,我們對他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他作為 炫技派鼻祖 那精湛的鋼琴演奏技巧。我們希望以音樂與繪畫相結合的展陳方式,向觀者呈現出一個全面的、不加任何粉飾的最真實的 鋼琴之王 」。
【關鍵詞】鎮館之寶
《李斯特肖像》首次來京
此次展覽由王加和阿萊克斯聯合策劃,王加告訴記者,在展覽籌備期間,他和阿萊克斯遍訪了德國、奧地利和匈牙利李斯特各時期故居,「這個展覽可以說是以身臨其境的體驗、結合各自文化語境下的獨特理解,共同策劃完成的」。
王加說,為了配合此次展覽,匈牙利國家美術館館長班·拉斯洛特別將蒙卡奇在李斯特去世前所創作的最後一幅油畫《李斯特肖像》慷慨出借,「該作堪稱是 鎮館之寶 ,在匈牙利國家美術館中有一個單獨的展廳陳列,這是其首次來京,為本次李斯特紀念展的最大亮點」。
這幅肖像為42歲蒙卡奇為時年75歲的李斯特所創作的半身肖像。「幾個月後,李斯特就去世了,因此這幅作品也是現存的最後一幅李斯特油畫肖像」。王加認為,「此畫最精妙之處在於,為了呈現晚年 鋼琴之王 最真實的樣貌,主張寫實主義的他將畫面中所有起粉飾效果的裝飾全部拿掉了,卻在凸顯李斯特性格與氣質等細節上下了功夫,如著重刻畫光束之下的臉頰和那修長的雙手」。
【關鍵詞】關係網
現場復原李斯特強大朋友圈
在二樓展廳,三分之一的空間被用來復原當時李斯特的社會關係網,並重點展示他的朋友圈。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認為,李斯特生活在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在談論李斯特的時候,我們無法繞過那個時代,用朋友圈的方式展現他與摯友、老師、弟子之間的交往,也是觀眾了解李斯特、進入李斯特藝術的重要環節」。
展品中出現的人物是李斯特的同代大師,既有他的摯友,如柏遼茲、蕭邦、華格納等,也有他的競爭對手,如塔爾伯格。據阿萊克斯了解,「李斯特剛到巴黎時,結識了柏遼茲,後者幫他介紹了很多音樂圈的朋友以及贊助人」。他倆成為好友後,為了幫助柏遼茲走出困境,「李斯特改編了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替他宣傳和演奏,讓更多的人熟悉原譜的旋律,最終使其流行起來」。後來,李斯特複製了柏遼茲當初幫助他的方式,來幫助初到巴黎的蕭邦,「他們的關係是在互相幫助中建立起來的」。
而整個展廳中,氣氛最緊張的一張漫畫講述的則是史上著名的鬥琴事件「李斯特PK塔爾伯格」。「當時,塔爾伯格是李斯特最大的競爭對手」,阿萊克斯說,這兩人都是巴黎著名的鋼琴家,「但對於誰是最好的那位,一直有太多的爭議」。於是,1837年3月的一天,在一位公爵夫人的家裡,他們展開了決鬥,「現場請來了當時巴黎最好的樂評人作為見證者」。從鋼琴彈奏上來講,「塔爾伯格技術相當了得,但從作曲方面而言,他沒有創作出讓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當我們今天談論塔爾伯格的名字時,大部分人會感到有些陌生」。他們倆鬥了一晚上,最終需要有結論時,大家覺得「塔爾伯格是最好的,但李斯特是獨一無二的」。身為鋼琴家的阿萊克斯表示,「我也希望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那一個」。
【關鍵詞】策展人
踏著爺爺的足跡來中國
作為此次展覽匈牙利方的策展人,阿萊克斯也是不少中國古典音樂迷熟悉的鋼琴家,他還是「李斯特第五代嫡傳弟子」,對於這次展品的選擇,他花了不少心思,「每一件都反覆考慮過」。
值得一提的是,阿萊克斯與中國的緣分由來已久。他告訴京華時報記者,「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的爺爺就是第一批受邀來華訪問的匈牙利音樂家,當時在中國演出時,我爺爺是指揮」。可以說,他是踏著他爺爺的足跡來中國的。在阿萊克斯很小的時候,爺爺會經常跟他講當年來中國時的情景,「給我看很多歷史照片,包括他與毛主席、周總理的合影,講述他在中國的見聞」。童年時期,他在布達佩斯還看到過齊白石的作品,「所以很長時間裡,我一直對這位中國大畫家有印象」。讓阿萊克斯意外的是,兩年前他來北京畫院時,「居然看到了那麼多齊白石的真跡,我當時真的是熱淚盈眶,完全是夢幻般的一種體驗」。阿萊克斯坦言,他對中國的感情是多方面的,既有爺爺的影響,也有童年時留下的美好回憶,「加之這一次策展,進一步加深了我與這兒的緣分」。
李斯特簡介
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生於匈牙利王國(現奧地利境內小鎮萊丁),求學於維也納,功成名就於巴黎。之後以被稱之為「李斯特狂」的8年巡演席捲歐洲,卻在年僅35歲告別舞臺隱居魏瑪潛心作曲近二十載。1875年,李斯特音樂學院正式落成,使得一生樂於助人且熱衷於提攜後輩的李斯特真正實現了「桃李滿天下」。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在德國拜羅伊特的女兒家中病逝,享年75歲。
(原標題:在美術館中領略鋼琴大師李斯特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