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 十年「禁漁」,讓長江休養生息

2021-01-20 新華報業網

  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維護我國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水域生態類型多樣、水生生物資源豐富,是地球上極其寶貴的淡水生物寶庫,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餘種,特有魚類180餘種。長期以來,長江水生生物生存環境日益惡化,水域生態功能明顯退化,多物種瀕臨滅絕,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實施長江「十年禁漁」是有效緩解長江生物資源衰退和生物多樣性下降危機的關鍵之舉。江蘇地處長江三角洲,水網密布、湖泊眾多,,長江橫穿東西425公裡,是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省份。

  如何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十年禁漁」,江蘇立下「軍令狀」,堅決打贏禁捕退捕這場硬仗,推動長江大保護和生態修復走在全國前列。長江生態修復,除了嚴格執行「禁漁」,還需著力水生生物保護區建設,開展珍稀物種專項救護工作,實施長江江豚等重要珍稀瀕危水生動物為主的棲息地保護,促進種群恢復,嚴厲打擊非法採砂,保護水生生物生境。

  資料圖。來源:視覺中國

  南京、鎮江「保護區成為江豚長久棲息地」

  「南京棲息的長江江豚數量已已由不足30頭上升至約50頭。」南京江豚保護協會會長楊光表示,在整個長江江豚數量衰退的背景下,長江南京段棲息江豚數量上升難能可貴。南京長江江豚的家域面積達82.69平方公裡,呈聚集型分布,主要分布在子匯洲與子母洲交匯處、三橋水文碼頭以及潛洲附近。記者多次在南京長江大勝關、新濟洲見到了江豚出沒。「南京是全國唯一在市區可以看到江豚的城市,三橋大勝關江面有兩群固定江豚,每群有六七頭」,保護協會王世成說。

  隨著長江生物多樣性指數持續下降,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全面衰退,白鱀豚、白鱘、長江鰣魚等物種已多年未見,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極度瀕危,江豚是除白鱀豚外,長江裡特有的另一種淡水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生態科考估算長江江豚數量為1012頭,其中,幹流約445頭。

  為遏制長江江豚種群急劇下降的態勢。有效保護長江鎮江段豚類資源及其棲息地,江蘇在揚州成立了江豚保護巡護隊,在蘇州等地相繼成立了中華鱘、大鯢救助基地,發動廣大群眾和企事業單位開展了巡護救助行動。發揮江豚保護協會的作用,開展以「保護長江,拯救江豚」為主題的各類宣傳教育科普活動,營造了全社會關注江豚、保護長江水生生物的良好氛圍。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影響江豚種群數量變化的原因有很多,如汙染、非法漁業捕撈、採沙、氣候變化、水循環變化等都是造成江豚種群數量下降的直接原因,而這些因素也會導致江豚棲息地的生態環境破壞甚至消失,同時,長江魚類數量的變化,也會使得江豚餌料饋乏。相關部門從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等方面開展工作,長江江蘇段江豚有南京、鎮江兩個保護區。1996年,鎮江市建立了「江蘇鎮江白暨豚保護站」,是我國最早建立的5個長江豚監測保護站之一。2003鎮江市成立了「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已建成的9個豚類保護區中,唯一不通航的保護區。2014年,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南京市農委介紹,為保護江豚,南京連續17年在長江南京段實行禁漁期制度;完成長江三橋至二橋江段128戶漁民的轉產上岸,減輕長江南京段的捕撈強度,使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休養生息;投入近4000萬元,實施人工增殖放流,增加江豚食物來源。

  中國科學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江豚科研團劉凱主任告訴記者,按照觀測頭次正常估算,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江豚為20-30頭,加上與南京段50頭部分交叉,保守估計長江江蘇段江豚應為60-70頭。

  「十年禁捕,恢復長江生物多樣性」

  「長江禁捕,效果十分明顯,水生魚類等的恢復能力很快,2017年初長江保護區實行全面禁捕時,江蘇段魚種為48種,到今年已恢復到79種。十年禁捕,水生生物種群可以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涵養壯大,避免往年春季投苗、夏季禁令初解未及成熟的水產便被捕撈上來的惡性循環,讓長江自我修復,恢復長江的生物多樣性」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張建軍介紹。

  受攔河築壩、水域汙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砂採石等人類活動影響,近年來,長江漁業資源年均捕撈產量不足10萬噸,僅佔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15%,長江「四大家魚」早期資源量比上世紀80年代減少了90%以上。伴隨漁業資源嚴重衰退,部分漁民為獲取捕撈收益,使用「絕戶網」「電毒炸」等非法漁具漁法竭澤而漁,形成資源「公地悲劇」和漁民越捕越窮、資源越捕越少的惡性循環。專家測算,長江魚類性成熟年齡在3歲左右,實施十年禁捕,多數魚類可以完成三個世代的繁殖周期,實現水生生物資源數量多倍增加。十年禁漁,以「四大家魚」為例,它們在十年時間能繁衍兩到三個世代。

  長江江蘇段流經南京、揚州等8個設區市,還有多市與匯入長江的支流密不可分,長江禁捕退捕已全面進入攻堅期,根據《江蘇長江流域退捕推進專項行動方案》,通過全面排查摸底、及時建檔立卡、規範處置船網證等措施,今年底,長江幹流及通江河湖全面禁捕,除了國家明確的江蘇34個國家和省級水生生物保護區及所涉湖泊其他水域、長江幹流江蘇段以外,滁河、水陽江、秦淮河和石臼湖等重要支流、通江河湖內的漁船漁民也要全部退出生產性捕撈。2020年12月15日前退捕漁船全部封存管理、分類處置,應退盡退、不漏一船。

  多年來,江蘇高度重視海洋和長江生態以及水生生物保護工作,設立了36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個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南京江豚、鎮江白鰭豚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連續18年(2002年開始)在長江江蘇段實行禁漁期制度,與公安、檢察機關聯合開展打擊非法捕撈執法行動;有序安排漁民退出捕撈轉產上岸工作,減輕了長江及太湖、洪澤湖等大型湖泊的捕撈強度,使省內水生動物資源得到修養生息。

  「十年禁漁,要讓漁民吃下『定心丸』」

  「十年禁漁,要讓漁民吃下「定心丸」,南通市市長王暉介紹,南通市去年底在全省率先實現長江幹流全面退捕,沿江6個縣市區170艘長江漁船全部退出、294個退捕漁民全部安置到位,回收漁船全部拆解、回收漁網全部銷毀。在中央和省級財政下達專項經費2639萬元的基礎上,市級財政安排獎補資金803萬元用於長江退捕,全部發放到位。

  南京漁民與金髮告訴記者,以往他每年長江刀魚等特殊魚類捕撈收入至少十萬元,但長江魚越來越少,長江漁業資源在枯竭,揚州市揚中漁業村有100多戶專業漁民,漁民李老伯說,此前禁捕期四個月,地方政府發放給漁民補貼,每個月710元。而長江禁漁,涉及江蘇2萬多條漁船、5萬多漁民,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就業安置和社會保障事關長江禁漁退捕工作成敗,事關廣大漁民當前生活和長遠生計。記者了解到,針對退捕漁民,江蘇出臺了《漁民社會保障專項行動方案》,在社會保障上,明確到今年末,建立精準到人的退捕漁民基礎臺帳和資料庫;在幫助漁民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上應幫盡幫,確保所有漁民都能夠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範圍和醫療保險範圍,確保漁民上岸就業有出路、長遠生計有保障。對退捕漁民首次創業且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都會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對於因病、因殘等原因喪失勞動就業能力的生活困難退捕漁民,按規定納入低保和醫療保險範圍,發揮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今年底,所有退捕漁民都能夠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範圍,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對符合條件的城鎮就業退捕漁民,按照當地住房保障政策納入住房保障範圍,符合農村危房改造政策的農村困難漁民家庭,會按規定納入農村危房改造範圍,保障基本住房安全。」要讓退捕漁民「退得出、穩得住、能小康」,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準則,絕不能因退捕讓漁民返貧「,省農業農村廳莊雪峰處長表示。

  高位推動,打擊非法採砂

  大肆採砂所帶來的,則是採砂區河道結構的改變,水源涵養量的大幅減少,河床原始結構的大範圍受損,不但嚴重威脅到河床和岸帶穩定,也影響了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的良性生長。

  近年來,江蘇堅持高位推動,強化聯防聯控,推進懲防並舉,長江河道採砂管理持續保持穩定向好態勢,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水利支撐和保障。截至6月底,長江幹流岸線68個拆除取締項目、528個整改規範項目全部完成。

  作為全國文明單位,張家港市水政監察大隊(長江採砂管理辦公室)與公安、海事等部門實施聯合執法,建立了打擊長江非法採砂聯合工作機制。大隊長沈琳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大隊共開展水上巡航17次,拆解採砂機具29臺套,保持了長江水域的河勢穩定。

  令沈琳記憶猶新的是,就在一年前,大隊聯合長航公安蘇州分局,抓捕了盤踞在四幹河至五幹河長江水域的非法採砂團夥19人,抓獲採砂船3艘、運砂船2艘。雖然身為女性,但面對採砂分子的暴力抗法,她一直衝鋒在前。近三年時間,沈琳帶領團隊打擊了長江非法採砂黑惡勢力團夥11個,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億多元。

  省水政監察總隊副總隊長李玉松介紹,江蘇建立了政府負總責、水行政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省市縣三級長江河道採砂管理體系,形成責任落實、部門合作的聯防聯控協作機制。通過籤訂採砂管理目標責任書等,督促沿江各地積極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主的採砂管理責任,對責任制落實不到位的及時通報,並組織約談,不斷壓緊壓實責任。今年以來,沿江各地在全力防控疫情的形勢下,加強統籌安排,保持巡查打擊力度,從嚴管控非法採砂,全省長江河道採砂管理形勢平穩可控。

  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人們期待,奔流不息的長江,經過十年禁魚和休養生息,恢復成為水生生物資源寶庫,恢復水域生態、水生生物的多樣性。

  交匯點記者 丁蔚文 吳瓊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相關焦點

  • 十年禁漁,長江為什麼要禁十年之久?
    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大決策,是推動長江共抓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江蘇迅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我省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讓長江儘快休養生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以往都是兩三個月,現在為什麼要禁十年呢?
  • 2020年1月1日起,長江十年禁漁,讓長江魚好好休養生息
    農業農村部官網近日發布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宣布從2020年1月1日0時起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在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許多人竭澤而漁,採取「電毒炸」「絕戶網」等非法作業方式,最終形成「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實施禁捕,讓長江休養生息,迫在眉睫。此前長江每年也設置過禁漁期,期限為三個月。為什麼現在開始實施的禁漁期要十年之久?
  • 十年禁漁讓長江魚好好休養生息
    來源:錢江晚報農業農村部官網近日發布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宣布從2020年1月1日0時起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坐長江輪時,隨處可以看到江豚,它們「衣食無憂」,吃得胖乎乎的就像小豬一樣。長江流域的居民對此習以為常,而江豚那時也只是普通物種,和珍稀保護物種挨不上邊,描述的情景讓我神往。1992年筆者第一次在長江遊玩時,也看到了江豚在船邊翻滾跳躍,雖然只有零星的幾隻。而2018年長江淡水豚科考結果顯示,長江中的哺乳動物江豚種群數量為1012頭(2006年調查數據為1800頭)。
  • 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新發展理念推進長江經濟帶現代化產業體系...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曲《長江之歌》以其激昂悠揚的旋律、飽含激情的歌詞風靡大江南北。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今天,中國正用行動唱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向世界呈現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智慧與方案。   一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圖景徐徐展開,長江經濟帶正成為黃金經濟帶,黃金水道逐漸產出黃金效益。
  • 長江迎來最長禁漁期:十年禁漁,方才有魚
    在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形成「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所以實現禁捕,讓長江休養生息,迫在眉睫。
  • 權威訪談丨「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如是說
    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 馬鞍山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作為馬鞍山市一體推進水環境治理的一部分,雨汙分流混接改造,是將原來雨水、汙水合流的排水方式通過改造更改為雨水、汙水各行其道輸送排出,這是解決城市水體黑臭和內澇問題的治本之舉,也是保護長江生態的長遠之策。圖為濱江一隅。
  • 長江已到「無魚」等級 十年全面禁漁迫在眉睫
    新華社發【長江已到無魚等級】「2019年年底以前﹐完成水生生物保護區漁民退捕﹐率先實行全面禁捕﹔2020年底以前﹐完成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水域的漁民退捕﹐暫定實行10年禁捕。」這一空前嚴格﹑正在積極推進中的長江「十年禁漁」措施﹐出自今年年初多部委聯合印發的《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長江為什麼要十年禁漁?這裡以什麼氣候類型為主?
    這個源區面積約10.27萬平方公裡,大致相當於長江入海口所在的江蘇省加上海市的面積總和。圖片來源:網絡在這片廣闊的區域裡,究竟以什麼氣候類型為主呢?在我國長江流域,主要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和夏季前後,盛行分別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挾帶著大量水汽的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在季風進退與冷暖氣流交鋒過程中,形成降水。
  • 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楊潔)隨著一聲悠長的鳴笛,10時25分許,上海市長江禁漁執法船隊正式出發。今天上午,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活動全面啟動。圖說:上海市長江禁漁執法船隊正式出發 陳佳晨/攝為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共同守護母親河,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流域實行十年禁捕。
  • 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長江將禁漁十年,釣魚的愛好者都表示支持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從今年起在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植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在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所以實現禁捕,讓長江休養生息,迫在眉睫。
  • 【長江,十年禁漁有感】七言詩
    禁漁十年宏圖志,江豚定現嬉戲遊。長江,是世界上淡水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河流之一,其中哺育著424種各色魚類,僅特有魚類就達183種。上世紀50~60年代,人們在大江中經常見到胖乎乎的「江豚」,在波濤中翻騰魚躍,甚至會追逐客輪嬉戲玩耍。然而,2018年長江淡水豚科考結果顯示,它們已從2006年的1800頭銳減至1040頭!食物匱乏是影響江豚生存的主要因素。
  • 淺談長江十年禁漁|長江|魚類|長江流域|漁民|刀魚
    2000多年後,我們卻被迫用十年禁捕的形式來保護長江的漁業資源:「正是因為意識到長江都快沒魚了的殘酷事實,國家多個部門已經出臺了保護長江漁業資源的措施,提了很久的設立十年禁漁期的政策也終於落地。禁漁的具體措施是,除了今年年底讓水生生物保護區的漁民退捕之外,2020年底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的水域也將完成退捕,也就是說,從明年起,長江流域將有一個長達十年的禁漁期。」
  • 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活動啟動 我區長江流域53條河流及...
    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梁平區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啟動儀式在雲龍鎮雲龍碼頭舉行。2020年12月31日,梁平區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啟動儀式在雲龍鎮雲龍碼頭舉行,這標誌著我區長江流域龍溪河、普裡河、波漩河、汝溪河等53條河流及重點水域十年全面禁捕正式開始實施。
  • 萬盛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 確保長江「十年禁漁」令行禁止
    日前,全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儀式在長江流域各省隆重舉行。區農林局聯合區公安分局、區市場監管局針對轄區河流、農貿市場、漁具店、餐飲店等重點區域,同步開展了聯合執法行動。
  • 奉節多部門開展長江重點流域「十年禁漁」執法行動
    2020年12月31日上午,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計劃在武漢正式啟動,計劃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全面實施「十年禁漁」,為積極響應號召,我縣多部門聯合執法,確保禁漁政策落到實處。
  • 讓長江「母親河」依法休養生息
    作為我國第一部流域法律,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高虎城在作草案情況說明時表示,制定一部全面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法律,要針對長江特定區域、特定問題採取特別制度措施,保護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障自然資源高效合理利用,支撐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 長江全面禁捕休養生息十年 白鱀豚或可歸矣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 王丁  長江全面禁捕休養生息十年 白鱀豚或可歸矣  明年,長江流域將開始實施全面禁捕。這是自有人類活動以來的歷史轉折點,對生活在長江裡的水生生物來說也是。如此力度的生態保護,王丁已經等了很多年。  此時,距離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十二年了。
  • 期盼江水清澈|長江十年禁漁|我們一起期待|素食TV
    #長江十年禁漁在長江幹流和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等長江上遊主要支流上,昔日穿梭如織的漁船已經絕跡。素有「九曲迴腸」之稱的荊江,江面寬闊,水緩風和。老船工陳選奎退休後被聘為荊江水上綜合執法艇駕駛員。「曾經,長江一些水域江水發黑,魚類不見蹤影,空氣中彌散著一股惡臭味。
  • 長江「禁漁十年」的背後,是對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的良好繼承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中,因為「吃」之一字造成的問題不勝枚舉。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長江作為我國第一大河,幾千來養活了數以百億計的中國人,然而近幾十年來,長江的水資源開始出現枯竭的趨勢,這是不少人所始料未及的。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也屬正常,人口增多自然需要更多吃的,隨著近代科技的大幅進步,人們的船越造越大,捕撈能力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