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42)——天地萬物為一體

2020-10-18 沈忠明6807

       中華文化既博大精深又大道至簡、既深奧無比又可學而至。
 
       陽明先生曰:「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於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病,無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
 
意思是:「人,是天地的心。天地間的萬物,本就和我是一體的。生存的民眾的困難痛苦、所受的磨難,難道不是與我自身切身相關的疾病痛苦嗎?不知道自身的疾病痛苦,就是沒有是非之心的人。是非之心,不用考慮就知道,不用學習就能(體悟),(這)是所說的良知。」
 
  在我第一次聽到《祖國頌》的時候,歌中唱到「天地萬物為一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人類都是兄弟姐妹,休戚與共,這點還好理解。可對「天地萬物為一體」這樣的文字,就是7個字而已,讀不懂背後的含義。但隨著不斷地學習中華文化,讓我明白和體證了——中華文化是天地萬物為一體的文化。當我還活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茫茫蕩蕩度日的時候,猶如井底之蛙,自我為中心,感覺萬物與我沒有關係。可當我把越來越多的人裝在自己的心中,感覺到自己的能量也是與日俱增,與我連結的人也越來越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告訴我們世界的本源為一,不僅人與人之間可以心與心的連結,我們還可以連結天地的能量,就是可借天地之力,與天地同為一體,與天同根,與地同源。用心去感知天地間的美好,只爭朝夕,努力面前,讓人生了無遺憾。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告訴我們人生底色,雖是千差萬別,但人生真相是一切眾生,生而平等。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以更高人地心為心,放大夢想,提升格局與境界,依道而行,久久為功,必獲真正地成功!
 
     
       遠東電纜沈忠明  2020年1月7日於武漢(3020)

相關焦點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116)——「天地萬物為一體」
    《道德經》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惟孤、寡、不轂(gu),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當以為教父。讀完42章,對我有幾點啟示:1,天地萬物為一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53)——「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三十六計》中的第七計,原文為:「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本指本來沒有卻硬說有。現形容憑空捏造。本計計語出自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道德經》第40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揭示了萬物第有與無相互依存、相互變化的規律。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34)——「起點即巔峰」
    與一個朋友聊天中談到,我說:「相對於你們所認為的一些所謂的對於我的』奇蹟』,什麼六個月感悟超過30萬字,什麼從』麻將人生』到』良知人生』,等等這些都可以歸納為中華文化是一種偉大的力量。而我自己這200多天一路走來,我自己最大的受益就是——『心靈的釋放,生命的舒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欣然接受,坦然面對。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58)——「武漢加油」
    外地的人對武漢人在這次的「流感疫情」表現可以說是愛恨交加,恨的是說武漢人「害己害人」,武漢人已成為眾矢之的;但我在這個過程中收到的是更多親人、朋友、同學、同仁的關愛和溫暖。     《祖國頌》中有這樣兩句歌詞:天地萬物為一體,聖賢智慧與理想,人類命運共同體,領袖心聲與智慧。
  •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語出北宋學者程顥。在儒家傳統中,「仁」是儒家哲學的核心概念,「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是仁者追求的至高境界。和西方人相比,中國古人更注重有機整體的宇宙觀。比如《周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認為陰陽是宇宙創生的兩種基本力量;而乾天坤地,正是宇宙間陰陽之最大者,它們具有「生生」之大德,所謂「天地之大德曰生」,「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其邏輯正基於此。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82)——「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文章中一清老師提到,少春主席在為災區捐款1000萬後,當接到湖南家鄉人民緊缺救災物資需要支援時,馬不停蹄地為家鄉人民雪中送炭,前後送去了4000套防護服的感人事跡。      初識少春主席是在去年3月份的「未來之星」三期的學習會現場,當聽完他發自肺腑的分享,每一個人都被他的真誠所打動。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37)——「打開自己「
          到四合院學習中華文化的過程中,有一個詞叫做「打開自己」,簡而言之就是打開自己封閉的心,讓自己與他人有更多的連結、與天地有更多的連結。通過學習中華文化,可以「打開自己」,分四個層次。           一是打開自己進而打開家庭的心結。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論語》。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這是中華聖賢對我們的深深期盼。
  •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佛道儒的「萬物一體」指的是什麼?
    《孟子》裡「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都體現出天人合一、萬物一體之意。道家認為,天地萬物都來自同一個「道」,人與萬物同為一體,萬物平等,融合為一,「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99)——「信用是最大的生產力」
    中華文化是天地萬物為一體的文化,中華文化是可以解決重大問題的文化,中華文化既博大精深又大道至簡、既深奧無比又可學而至。 假如說我以前讀過無數次上面的三句話 ,可能更多的還落在文字上,但這次突如起來的重大危機對這三句話有了很好的體證。今天「家280」的學習會,驚蟄之日,在偉陽總掏心掏肺話家裝的分享中拉開了序幕。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18)——無怨無倦
           這是自從我開始學習致良知之後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之一。這句話裡也體現了家國一體的意思。「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是語出先秦孔子《論語·顏淵篇》第十二章。邦是指諸侯統治的國家,家是指卿大夫的封地。在邦國做事沒有抱怨,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也無抱怨。為什麼沒有抱怨呢?因為心中無怨。因為無怨,才能無倦。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27)——「我心光明」
     我是非常幸運地參加了最近6期「未來之星」學習會中的5期,所以有機會一次又一次聽海峰老師講《陽明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可以說每一次對我來講都是一次洗禮。特別是當海峰老師飽含深情、噙著熱淚地說到陽明先生的最後遺言:「我心光明,亦復何言!」時,我都會被深深震撼、熱淚盈眶。講到陽明先生去世後,家鄉子弟前來江西(江西百姓捨不得陽明的離去,已留陽明先生的靈柩在江西過了一個年。)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14)——只爭朝夕
             非常幸運的自開始學習致良知後,我做到了」簡單、聽話、照做「。當讀懂了」心是一切事事物物的源泉之源泉「這句會時,在3月份「未來之星」三期的學習會場上,看到很多同仁在向白老師提著「不要說用心,連大腦都不用」的問題時,我當時」自作聰明「的提出了這句話:」哪有問題,只有用心。」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28)——「小我」「大我」
            在學習中華文化的200多天裡,通過自己不斷的明心淨心,可以說原來困擾我的很多問題幾乎都從聖賢思想中找到了答案。同時通過實修實證,對自己原來的一些似是而非和偏知偏見、錯知錯見也越來越「心明眼亮」了。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35)——年終總結
    我自己在學習中華文化的近300天裡,不斷建設自己,不斷地體證了了原來對我來講僅僅是文字背後的內容。如果你能心上用功,真的只需要三日,在武漢元月3-5日的三天時間,可以收穫一個煥然一新的自己,也許你聽起來是天方夜譚,但我已經實修實證過了「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不逼一下,不知道自己多優秀,不試一下,你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呢?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44)——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長地久」是千古流傳下來的美好的祝福語。自從去年3月11日開始學習和踐行中華文化以來,我對中華文化越來越多的學習和踐行,就有越來越多的明白和體證,也就越來越「心明眼亮」了。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63)—— 「度日如年」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字寓意深刻,同一成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心境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解讀。 在春節前,很多朋友問我,今年怎麼樣?我笑答:「度日如年」。他們會一楞或感到不可思議,我接著說,「我把每一天都過得像過年這麼開心,正如陽明先生所言,『知晝夜,即知生死。』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了,對我而言,已沒有過年不過年的概念了。」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25)——「雪道聯盟」
     無論是應勢而謀、因勢而動,還是順勢而為,核心詞就是「勢」,雪球從雪坡往下滾動,無需外力推動,越滾越大,這份勢能就來自長長的雪坡。這樣的能捲起「暴風雪」的「3.0企業」就被稱為「雪道企業」。 在8月份學習會結束後,有一位公司同仁問我什麼是「雪道企業」。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15)——心明眼亮
    她告訴我:「有人告訴她,學習致良知,心會明,眼會亮,看到師兄這麼精進,好奇心,想求真一下。」我說:「不好意思,我讓你失望了,自己沒有這個感覺。不過想告訴你一件事,前兩天我的眼鏡架突然斷了,因為太忙了,我這兩天開車沒有帶眼鏡,好像也沒有什麼影響。」 與她結束通話後,我對「心明眼亮」的四個字有了新的思考。為什麼說「心明」就會「眼亮」,如何做到「心明眼亮」呢?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39)——負重前行
           今天一天的學習,滿滿的正能量和感動。       哪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在為蔣慶泉舉行的授勳儀式上,當年的23軍政委、現已是百歲老人的裴周玉將軍向他頒發志願軍榮譽勳章時,身著戎裝的蔣慶泉向裴將軍報告:「我是23軍716團步話機員,我的團長***,犧牲了;營長***,犧牲了;連長***,犧牲了;排長***,犧牲了;戰士蔣慶泉向你報到!」
  • 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107)——「反者道之動」
    ,天地萬物之間有道的循環,本次疫情的發生肯定違背了道的原則,早期如果積極應對,採取強有力措施,順應事情發展的方向而控制,損失肯定要小好多。」白老師對「反者道之動」的「反」的解讀讓我對這句話的理解上升一個臺階。「反」的第一層意思是「循環」、「往返」的意思,意思是有什麼樣的行為作用就有什麼樣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