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的收藏與鑑賞

2020-12-07 人民網

原標題:印章的收藏與鑑賞

  齊白石刻芙蓉石葉淺予自用印

  印章在中國的起源很早,凡有文字可查的年代都有印章的存在,逐漸發展成為金石文化。從明代開始,被深深打上私人物品烙印的印章,長期以來只是雜項類文房品種中的一個收藏小類別。如今集印章材質、工藝和名人效應於一體的印章逐漸被更多收藏者所關注。

  石材辨識、印文考證、珍品稀少,是印章收藏者的三大難點。古時印章用過不少名貴材質,如象牙、黃金、白玉、犀角、田黃等,這些印章是帝王皇族、官宦世家的專屬刻章用料,民間很少採用,很多時候當權者也不允許別人使用。現在常見的老印章基本上以石質為主。

  印章收藏中最受追捧的是名人印章。不論是名人的姓名章、字章、別號章,還是藏書章、鑑賞章等,都會在印文上有所體現。中國文字發展有數千年歷史,不同時代文字的字體都有差異。一方數百年前的老印章,上面的印文並不好識,文人雅客為追求藝術效果,通常會在刻章時自行安排某個偏旁的位置,想弄懂印文,需要收藏者具有一定文字造詣及篆刻基礎。

  老印章中的真品、珍品稀少。真品,指的是印章石材地道、歷史價值真實,珍品指的是出自名家的印章。石材是否上佳、雕工是否精美、名頭是否響亮,是影響印章收藏價值的三大要素。三者中只要具備其中一個特徵,就說明這方印章具備了收藏價值。現在名家印章實在太少,不少人在收藏印章時就是看中石材和雕工。用於刻印的石材還有楚石、豐潤石、廣綠石、蕭山石等傳統印石。各地出產的印石較之普通石材各有優勢,為各代文人雅客普遍採用。名貴石材刻制的印章具備更高的收藏價值。

  帶有濃鬱文人氣息的印章,既有實用性,也兼顧了把玩欣賞的藝術功能。雕刻工藝自然也是影響印章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如出自刻鈕名家郭石卿、廖德良、林文舉等人之手的印章作品,價格不菲。除了印章鈕飾,有的印章在側面還會刻有圖畫、詩文,足見印章的藝術魅力。當然,印文的雕刻是否具有神韻同樣會影響印章的藝術性,畢竟印章的本質功能還在於印文的內容。

  收藏印章有以石材為主,也有以印章工藝為主。民間「一兩田黃三兩金,昌化雞血石沒有價」的說法,說明了石材的重要,但雕刻工藝精細老到的印章,同樣有很高的市場價格。偏重於哪一種收藏,只能看個人的愛好。

  首先能夠保存至今的名家印章越來越少,收藏價值越來越大,但實際上收藏愛好者仍然有撿漏的可能。原因是不少名家的印章印文不會直署其名,不懂行的賣家在收到印章後,只要有所盈利就有可能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出手,這就要看收藏者的眼光和運氣了。

  其次是好的印章石本身就屬於稀缺資源,在收藏市場上的售價逐年升高,增值潛力巨大,更何況帶有歷史、工藝和人文價值的老印章。杭州西泠印社近幾年拍賣的印章,屢創新的價格紀錄。因此,印章收藏愛好者不能放過任何一方石材上佳的印章,畢竟「佳石不易得」。

  第三是篆刻本身不同於大眾藝術,其社會普及面不如字畫等收藏。很多收藏者只把印章作為判斷字畫真偽的一個特徵,而不是分門別類地予以研究,真正懂印章的人還是不多。新介入印章收藏的愛好者,也有可能淘到上品的老印章。(作者:吳小毛)

相關焦點

  • 印章鑑賞這「三步」必不可少!
    一、 印文的鑑賞鑑賞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藝術表現手法的特徵,如書法、章法、刀法,再要體會印文內容中蘊含的情趣、意味,綜合起來細細品鑑、慢慢欣賞。大家知道,書法是寫字的藝術,如果連字都不能識讀,還有什麼藝術鑑賞可言。印章之所以被歷代知識階層推崇、喜愛,也正是由於它的難能、它的艱澀所帶來的挑戰以及誘惑。唾手可得的東西不具備挑戰性,也沒有誘惑力,更談不上鑑賞價值。而對於鑑賞者來說,識篆就成了一件首要任務。篆字初看起來,是有點陌生,其實學起來很容易上手,要精通卻很難。
  • 印章收藏首選四大印石 專項收藏易出成果
    印章收藏:石語刀痕 印象萬千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印的採用、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後,印章已經逐漸成為收藏的新門類,並在拍賣市場上連破驚人紀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收藏家。   印章的淵源   印章,又稱「印信」,自古至今是信用的證物和權力的象徵,我國的印章歷史,源遠流長,印章三千年,是一部印信史,更是藝術史。
  • 壽山石印章值得收藏嗎?林石雅集解讀
    在所有適合雕刻成印章的玉石當中,最受藏友喜歡的莫過於壽山石印章。在古代,印章最初意義主要是信物的形式,發揮到印證作用。從宋元之後,很多書畫家開始把帶有自己名字的印章,與書畫作品融合在一起,逐漸形成了一種新型書印合璧文化藝術。
  • 鑑賞古書畫要從「一字二畫三印章」入手
    鑑賞古書畫要從「一字二畫三印章」入手 2014-07-06 15:07:36但對於普通收藏愛好者來說,這些專家的文章太過高深,看都看不懂,更別說學習借鑑了。其實,鑑定古代的字畫藝術有很多方式,但歸納起來無外乎:「一字二畫三印章」。若想看懂專家的文章,就要先吃透這七個字。  我們欣賞、鑑定古代書畫的價值,首先要了解不同時代的藝術特徵,藝術風尚和那時期各個書畫大家本人的獨特風格。
  • 書畫印章的鑑別要點
    一幅好的書畫,在藝術上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鑑賞:一是畫的本身,如風格、構圖、筆墨、色彩。
  • 一方印章,文化的傳承,印章該怎麼收藏,這些小知識很有用!
    小編最近喜歡上了印章的收藏,四處走訪,鑑賞了各式各樣的印章,尤其是對玉石印章特別的感興趣,想到那些製作印章的匠人,把大大小小的玉石製作成精美的印章,便心生敬佩之意,小編還特意拜讀了很多古人留下的書籍,想要對印章的歷史以及該怎麼收藏印章等各方面進行深入學習和了解,小編相信收藏印章的人不在少數,家裡面更是擺放著許多各式各樣的印章,並且對每一方印章都賦予了最深最真的喜愛之情
  • 印章收藏全攻略:印章三千年 收藏有門道(組圖)
    中國印章文化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應該說每一方收藏級印章的背後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它是實用與藝術的合體,是具有悠久民族文化傳統特色的藝術瑰寶。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印的採用、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後,印章已經逐漸成為收藏的新門類,並在拍賣市場上連破驚人紀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收藏家。
  • 「印章界王牌推手」新動作,朵雲藝校高研班重塑海上金石文化
    在印章篆刻界屢有創新之舉,被譽為「印章界王牌推手」的著名篆刻家、鑑賞家袁慧敏先生又有新動作,在朵雲軒成立120周年之際,以袁慧敏為導師的朵雲藝校「印章(篆刻)鑑賞與收藏高研班」即將開班。我國各地印章篆刻培訓班開了不少,但大多偏重於創作實踐,而朵雲藝校的這個高研班針對印章篆刻的鑑賞與收藏,培養印章的收藏鑑賞家,推廣大金石文化,這還是第一次。
  • 印章:一種新興的印章,一種有收藏價值、有意義的印章
    隨著社會的發展至今,這種工具已經成為了一種獨特、融實用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藝術品,部分具有極高收藏價值的珍品。淘氣豬胎髮水晶印章印章的起源,從考古核實早在商州時代就已經產生,在印章的發展史上,有兩次印章的發展高潮,一個是秦漢時期
  • 湘潭六旬老人收藏428枚印章 30多年只買不賣
    湘潭六旬老人收藏428枚印章 30多年只買不賣 2016-04-22 16:49 來源:湘潭晚報  原標題:30多年只買不賣 湘潭六旬老人收藏428枚印章
  • 辨識印章價值的六點訣竅
    原標題:辨識印章價值的六點訣竅   辨識印章價值的六點訣竅   印章的收藏一直朝著兩個不同的方向伸展。一是藏印,即鑑賞印章篆刻的金石美、邊款詩文的滄桑美、閒情趣語的印文美。另一種玩法是藏石,即鑑賞印章石料的靈透和印紐的雕琢天成,尤以田黃石、雞血石為貴。   在印章的收藏者看來,一枚小小的印章,就像閃閃發光的寶貝般令人迷醉。對於收藏者來說,識篆也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篆書乍看起來就像天書,但學進去就會發現,篆字是以「形」為中心發展而成的。
  • 壽山石印章好嗎?林石雅集解讀
    前一段時間大火的熱播劇《延禧攻略》,曾經有這麼一個鏡頭:乾隆帝議事的時候,他前面的案桌上擺滿了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印章。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壽山石印章,這一個細節可謂是對歷史的真實還原,因為乾隆帝真的特別喜歡收藏印章。
  • 印章的收藏源流與拍賣行情
    從古到今,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皆好印,喜歡收藏名人名印,因此,印章的收藏價值在海內外特別是華人圈一向被看重。杭州西泠印社「中國印學博物館」是全球唯一以印章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藏品涵蓋了秦漢古璽、明清流派印及各種名貴印石。
  • 印章收藏是個技術活,不懂別碰
    其實篆字不過是古人的平常字體,因為時代變遷才使它演化成了現在人們日常書寫、閱讀的字體,但印章印文,特別是閒章、書畫用的藝術印章,卻始終習慣沿用古人的篆體。收藏明清名家印章成為眾多收藏門類裡最為瀟灑、最引人痴迷,也最令藏家困惑的一件事。要把握明清印章,熟悉流派和名家個人歷史特徵是基礎,熟悉存世印譜和現存實物印章原件材料是煉就一雙鑑印利眼的最重要環節。
  • 乾隆喜愛收藏卻不懂鑑賞,常被大臣們忽悠,收藏的古畫中多是贗品
    乾隆十分喜歡附庸風雅,把玩字畫,他通過訪求、抄家罰沒、捐獻納貢、諭旨洽購等方式網羅了大量古字畫,然後躲在自己的書房「三希堂」裡,煞有介事地題跋、蓋印、御批,很有一副古字畫鑑賞界泰鬥的派頭。可是乾隆去世後,他收藏的許多所謂的真跡被證明是贗品,其中宋畫中的贗品竟有六成,乾隆成了屢屢受騙的「冤大頭」。那麼,乾隆究竟是怎樣上當受騙的呢?
  • 印章之最之田黃印章價值!!!
    田黃在歷史的進展中跟印章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田黃的印章世界——印章之最:田黃之章。印章的收藏一直朝著兩個不同的方向伸展。一是藏印,即鑑賞印章篆刻的金石美、邊款詩文的滄桑美、閒情趣語的印文美。另一種玩法是藏石,即鑑賞印章石料的靈透和印紐的雕琢天成,尤以田黃石為貴,溫嫩脂潤,色可奪魂,「溪中凍」、「凝脂霞」即其美譽。
  • 小印章有大乾坤:如何判斷一枚印章的價值?
    名石名章屢屢拍出百萬天價,「冷」印章掀收藏熱,本報專訪廣州資深玩家談賞玩  在電子印章日益興起的今天,近年來傳統印章在民間悄然掀起一股收藏熱。今年以來拍賣市場上名石名章屢創天價,令人們對這個一度備受冷落的收藏刮目相看。  一枚小小印章內有什麼大乾坤?
  • 盛世收藏-細說印章歷史
    眾所周知,古玩都在盛世收藏。而眾多古玩中我國古代印章經歷了了先秦時期-明清時期幾千年的時間。古老的印章一直在見證著歷史的興衰和成敗。細說印章歷史,品鑑歷代印章特點。一、印章歷史起源中國古代的印章歷史起源,至今尚無確切的定論。至少在春秋戰國時期印章已經出現,而戰國時期普遍流行。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印章的使用範圍更加擴大化。印章為秦朝的當權者所掌握,也是統治人民的工具。
  • 敦煌遺書中的印章
    南北朝時期的印章是因時局不穩,各地政權忙於混戰,由於王朝短命而致使官方對印章的製作疏於管理,最終促使其呈現出蕪雜麵貌的話,那麼隋唐及其以後的印章,則於嚴謹中平添一息率意、雍容與飽滿的風貌。這一時期的印章制度,摒棄了秦漢時期以印紐和綬色來區分等級的慣例,而是以印形和印面大小用以區別官署的級別層次。隋唐伊始,官職印多被魚符所代替,從而使當時的印章出現了官名印與官署印並行的情況。而秦漢魏晉時期的官印,大多數是以官名印為主,極少出現官署印。
  • 管窺名家流派印章收藏
    鉅鹿魏氏 趙之謙近年藝術市場大熱,收藏品類型的精細化趨勢明顯,作為中華文化四絕之一的篆刻藝術,從「藏在深閨」漸成收藏新寵,市場表現奪人眼球,特別是名家流派印章受到眾多藏家的追捧。從作品的流派、風格特徵及其影響收藏價值的因素等進行綜合分析、觀察、思考和研究,明辨優劣,方能作出正確的判斷,識其真、辨其偽。印章,又稱「印信」,自古至今是信用的證物和權力的象徵。我國的印章歷史源遠流長,印章三千年,是一部濃縮的人類文明發展史。其間有兩座裡程碑式的高峰,一是秦漢古璽印,二是明清流派印。疁城一日長 鄧石如秦漢古璽印,又分為官印、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