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四溢、艾葉離離,又是一年端午時。在這個具有傳統特色的節日裡,大家吃粽子、懸艾葉、賽龍舟……其樂融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呀。
多多君挑選了10本有關端午的故事繪本,一起和孩子看看吧。
1.《端午節的故事》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每個傳統節日故事,都是一次與歷史的相遇。讀這樣一套書,讓孩子了解節日傳說的同時,同時將大師級別的美術薰陶給了孩子,該算是一次富饒的閱讀旅程吧!
2.《漢族:龍舟競渡端午節》
這本書以端午節及其流傳已久的動人傳說故事為藍本,是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創作。以飽蘸情感的筆觸、凝練雋永的文字體現了漢民族的民俗藝術魅力,從服裝、動作、場景、色彩等繪畫細節展現漢民族的獨特美學意趣。
央視曾推薦親子共讀,讓中國孩子領略民族之美,傳承民族之魂。
3.《奶奶的絲線爺爺的船》
講述的是一個在城市生活的小孩,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回到農村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過端午節的故事。以一個城市小孩的視角,通過親手包粽子、親眼看賽龍舟等情節,描述一個不一樣的、更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端午節。這本繪本能讓讀者全面了解到中國傳統端午節的主要元素,如包粽子、賽龍舟等,更通過故事體現了祖孫三代之間的親情。
4.《端午粽米香》
故事講述了妞妞喜歡吃粽子,但是媽媽一年只包一次。媽媽一邊做布老虎一邊說,等布老虎做好了、馬蓮草長高、爸爸漆龍頭的時候,就該包粽子了。
爸爸開始漆龍頭了,馬蓮草一點點長高了,村裡的男人每天都在談著賽龍舟的事,媽媽做完了布老虎,開始包粽子。
妞妞和媽媽帶著粽子先去投江餵江魚,然後去看爸爸的龍舟,爸爸終於奪回了鄉裡的冠軍,吃到了妞妞包的肉粽子。
端午節在孩子眼中就是香甜的粽子,有多少人知道這個節日在中國人心靈上留下的應該還有傲氣和豪氣,這是一種風骨和尊嚴,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是不能泯滅的。
5.《小艾的端午節》
端午節就要到了,這可是小艾非常喜歡的節日,因為小艾最喜歡吃粽子了。她問媽媽,什麼粽子最好吃?媽媽說,太婆包的粽子最好吃。於是,小艾和媽媽一起踏上了回鄉的旅途……
這個端午節,有菖蒲和艾葉的淡淡香氣,有頭戴虎頭帽、身上掛香囊的熱鬧嬉戲,有放河燈許心願的真摯情意,當然還有太婆包的口味繁多的粽子……
6. 《跟著羅羅遊中國(羅羅過端午節)》
《跟著羅羅遊中國(羅羅過端午節)》(作者林琳) 由中國孔子學院教師與美國教師共同撰寫文稿,美國著名兒童畫家作畫,在多個美國學校的小朋友中進行調研,反覆修改而成。
這本書以一個美國小孩的眼睛看中國,語言純正、畫面生動,妙趣橫生,實為中英文雙語教學的上佳讀物。
7.《不是方的不是圓的》
這本書以老鼠的視角來探索和發現端午節的奧秘和樂趣。
老鼠一家,就住在走道上的夾層裡。走道緊挨著小娟家的廚房,每一天,廚房裡都有香噴噴的味道飄過來。這天,從小娟家的廚房飄出來的香味又濃又特別,三隻小老鼠饞得直流口水:「今天一定是個好日子!」
不一會兒,鼠爹鼠娘給孩子們帶回了禮物,哇,是一個綠綠的、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東西。這是什麼東西呢?今天又是什麼好日子呀?
8.《小粽子,小粽子》
小小粽子聚焦南北甜鹹之爭,求同存異發揚美食文化!
粽子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美食符號,由於南北方文化差異大,各地食材和口味不同,自古就有「南北甜鹹」之爭。
在端午節這一天,來自北方和南方的小粽子們陸續匯聚在淮河碼頭。甜隊有大棗粽、豆沙粽、八寶粽,鹹隊有蛋黃粽、火腿粽以及小川粽。
一開始大家只是暗自比拼同伴數量的多寡,後來被看熱鬧的魚兒們起鬨,甜鹹兩隊小粽子開始為了各自團隊的「榮譽」爭吵起來。
到底是甜的好,還是鹹的好呢?小朋友們心裡有答案嗎?正當甜鹹兩隊爭得面紅耳赤之時,一個神秘的竹筒從河面上漂浮過來……
9.《神魚馱屈原》
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神話傳說是民族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文學目前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它的題材內容和各種神話人物對歷代文學創作及各民族史詩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它豐富奔放、瑰奇多彩的想像和對自然事物形象化的幻想,具有豐富的美學價值與歷史價值。
繪畫大師馮健男先生,歷時三十餘年創作了中國神話故事繪系列圖畫書,已在海外的英、法、俄、德等諸多國家出版。其中的《神魚馱屈原》獲巴塞隆納靠前插圖獎。
其繪畫風格依照故事內容,分別運用了敦煌壁畫風格、原始人壁畫石刻風格等等。是一套文學和藝術造詣俱佳的圖畫書。
本冊講述廣為流傳的有名詩人屈原的故事。本冊講述了屈原投江後,被神魚馱出江面吐露心聲的故事。畫家運用了楚文化中的漆器、漆畫風格為基調來處理畫風。
10.《粽米飄香艾蒲長:端午節》
這本繪本選取中國傳統文化中頗具特色的元素,以故事為主線展開,立足於真實的民間生活,自然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使讀者在閱讀中既感受到溫暖和愛,同時也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喚起心靈深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並長存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