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源源流長,尋得書藝源頭,方得始終。費業鍾就是一位潛心高古,尋探書法源頭之美的書法藝術家。
中國文字,從甲骨文的古樸質感,進一步進化,就漸漸成熟為篆書。篆書卓美,以秦篆為高。費業鍾書篆一幅,洋洋甲骨態,形態各異,但終歸篆書大統,長方結體,橫平豎直,轉方折圓,把篆書寫得生機無限,似有言語傾訴而出。能把篆書寫活,給予生命質感,當下書壇,費業鍾因心通高古,所以能成。
又見大篆《鴻運當頭》一幅,以大篆寫吉意,除了文化氣質深厚,又得書法意境喜氣,一改傳統吉意作品榜書而成的舊俗,得新境。因為筆畫輕盈轉折,更有喜從筆中來,吉自墨中含的輕快意境。能用大篆書吉語,是費業鐘的文化底氣有支撐,也是他的文人膽略有傾呈。這種高古有寓意質的文化作品,懸於堂廳傾賞,必定怡心成風水,美妙無窮。
當然,費業鍾也能用雄筆蒼墨書橫幅。比如《上善若水》這幅行楷作品,一看即識顏體豐功,血肉豐滿,筋節厚腴,字字端正華美,一派宮扁氣,有榜書的雄質,又得唐楷的端華,有文脈傳承之韻,也有個人文探究之果。懸於眼前,筆墨越千年,能回盛唐比端美,亦能重入兩宋呈美雅。
費業鍾善書楹聯文化,楹聯書體可以楷
書、行書、隸書而成,是一位諸書皆成的書法家,他自幼修書法,已經歷時數十年,功法深厚,主要表現在汲諸體精華,書一家大功上。
比如他的楹聯作品《常居賢母三遷裡 不慕高官萬石家》觀賞時,忽然就能感覺是功法大醞釀,面目很新奇:這幅楹聯,取隸書主筆,大筆渾墨,乙瑛雄筆,曹全厚墨,碑拓之風,盈盈入目。結體則方正端美,以唐楷為骨,堅而有柔,血豐肉滿,無比華美。
除融合隸書與楷書華美,作品又融入篆書的方圓美意,行筆柔和多姿,儀態萬千。費業鍾經過常年深修,把中國書法藝術諸體美意讀透了,讀深了,所以行筆墨可信手
拈來,隨心異構,成自家新風格,為書壇帶來一股創新之風,實在可貴。
有大技,有大智的書法家,通常是用拙筆掩其智慧,以大拙掩大智,最得意趣。比如費業鍾拙筆修《捨得》,拙筆成呆,實則中正,厚墨寫遲,實則神逸。人書俱老,老而成神,《捨得》一幅,先接地氣,再通智關,神逸風氣,隱隱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