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第一小楷《樂毅論》

2020-11-03 中國畫講堂

樂毅論》四十四行,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列為第一。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樂毅論》是三國時期魏夏侯玄撰寫的一篇文章,文中論述的是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及其徵討各國之事。傳王羲之抄寫這篇文章,是書付其子官奴的。

褚遂良在《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將《樂毅論》列為第一。縱向對比看來,書聖小楷用筆也頗有「今意」,往往筆勢綿亙流麗,起止舒展,不避以側鋒取妍。

到了陳、隋之際,著名書法家釋智永視《樂毅論》為王羲之正書第一。據他說:「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蕭、阮之流,莫不臨學。公主以帝王所重,恆加寶愛,陳世諸王,皆求不得。及天下一統,四海同文,處處追尋,累載方得。」

不愧是書聖第一小楷,《樂毅論》氣韻高逸,筆致婉麗,骨肉兼稱,剛柔相濟,舒和雋永,是古樸與.妍麗兼美之典範。

相關焦點

  •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宣紙描紅字帖
    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寫一手好字,愛上書法 王羲之第一小楷《樂毅論》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四十四行,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列為第一。
  • 說學書法之臨王羲之小楷《樂毅論》
    《樂毅論》,小楷,是王羲之的楷書作品,共四十四行。據說是三國時期魏夏侯玄撰寫的一篇文章。褚遂良在《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將其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王羲之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
  • 學書法之臨王羲之小楷《樂毅論》
    寫完王羲之「籠鵝而歸」的《黃庭經》,按自己編排的順序,接下來就該寫他的《樂毅論》了。《樂毅論》,小楷,是王羲之的楷書作品,共四十四行。據說是三國時期魏夏侯玄撰寫的一篇文章。真跡早已不存在。褚遂良在《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將其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王羲之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寫《黃庭經》的時候,感覺和鍾繇的《宣示表》尚有一絲聯繫,但寫《樂毅論》的時候,卻感覺與歐陽詢的楷書有一丁丁的類似。
  • 王羲之的樂毅論,小楷的經典之作
    《樂毅論》眾所周知是書法家王羲之書流傳下來不多的作品之一,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為刻本,原本不知道遺落丟失何處,此論主要寫夏侯玄講述戰國年代燕國有名將士樂毅和他討伐各國事情的文章。王羲之抄寫是為了給其孩子和下官的。
  • 「書聖」王羲之的精美小楷《樂毅論》賞析
    《樂毅論》三國夏侯玄文,傳為王羲之所書。此帖無墨跡傳世,今所見者皆摹刻本,著名的有南宋越州石邦哲《越州石氏帖》(今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明代有文氏《停雲館法帖》本(內刻兩種)、陳巘《玉煙堂法帖》本、吳廷《餘清齋法帖》本(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代有馮銓《快雪堂法帖》本等。
  •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高清版本分享,可直接拿來臨帖
    一段習字,一份感悟,一種生活期待你的關注《樂毅論》是王羲之用小楷抄寫的,此帖在楷書中也頗負盛名。文章內容是三國時期魏夏侯玄(字泰初)撰寫的,論述的是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及其徵討各國之事。王羲之比較有有名的小楷帖有《黃庭經》、《曹娥碑》、《東方朔畫像讚》、《樂毅論》。不少名家認為《樂毅論》這幾部帖裡的最絕妙的,充容大雅、方圓適中,屬於最上乘的楷書名帖。比如褚遂良在《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將其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王羲之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樂毅論》墨跡本今已不傳,真跡則更不待言了。
  •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碑林原拓
    《樂毅論》共四十四行,小楷。是王羲之的楷書書法作品。原作者為夏侯玄,真跡早已不存,一說真跡戰亂時為鹹陽老嫗投於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 晉唐小楷集之《樂毅論》,王羲之成名小楷作品。圖為褚遂良臨本!
    王羲之書。小楷。褚遂良在《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將其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王羲之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 《樂毅論》共四十四行,小楷。是王羲之的楷書書法作品。原作者為夏侯玄,真跡早已不存,一說真跡戰亂時為鹹陽老嫗投於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 習小楷而想起王羲之的《樂毅論》,現摘錄分享與習字朋友以作研習
    今天,在練習小楷時便想起了王羲之的小楷《樂毅論》四十四行,關於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四十四行,久已聞之,並眾說眾說紛紜,雖然據說真跡早已不存,只有石刻,但現通過存世刻本之圖片仍能窺見羲之筆畫的靈動性和橫有仰抑,豎每多變,撇捺緩急的氣韻;從整體而言,可以說,在靜穆中見氣韻,更顯生機。
  •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靜穆中見氣韻!
    《樂毅論》 小楷,梁模本有題款「永和四年(348)十二月甘四日書付官奴」。據說原石曾與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說《樂毅論》之書在武則天當政時散人太平公主家,後被人竊去,因懼來人追捕,遂於灶內焚之。王羲之《筆勢論》中對王獻之說:「今書《樂毅論》一本及《筆勢論》一篇,貽爾臧之,勿播於外,緘之秘之,不可示諸友。」
  • 王寵小楷《樂毅論》:此作空靈舒朗,得鍾繇、王羲之精髓,字真美
    王寵書法初學蔡羽,後學晉唐書法,使得其書法嚴謹、規範,後楷書精學虞世南與智永和尚;行書精學王獻之,將其飄逸、平和的特點融為一體;王寵最為精湛的書法莫過於小楷,其小楷打破臺閣體束縛,蘊含鍾繇、王羲之精髓,簡遠空靈,清遠悠揚。
  • 自感滿意的臨帖—臨王羲之《樂毅論》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晉代大書法家,官居會稽內史,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其書初學衛夫人,後發憤苦學,增損古法,大膽創新,使漢魏以來的質樸書風為之一變,形成一種妍美雅逸的書風。雖斤然他的突出成就主要在行書方面,但他的小楷亦別具風貌,對後世影響很大,被稱為「書聖」。
  • 褚遂良奉唐太宗召,臨摹王羲之《樂毅論》
    《唐刻宋拓晉唐小楷法書八種》 其書體學的是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諸家,且能登堂入室,自成體系。其特色是善把虞、歐筆法融為一體,方圓兼備,波勢自如,比前輩更顯舒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賞識。李世民曾以內府所藏王羲之墨跡示褚,讓他鑑別真偽,他無一誤斷,足見他對王的書法研習之精熟。
  •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美國安思遠藏本,最好版本難道不是這件嗎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四十四行,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列為第一。真跡早已不存,一說真跡戰亂時為鹹陽老嫗投於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右軍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越州石氏本》最佳。網上分享的很多。但是我平時最喜歡的是這件,感覺這才是唐朝之前的楷書,《越州石氏本》就像是唐人的作品。
  • 王羲之寫給兒子的小楷,曾被譽為「王氏正書第一」,如今已失傳
    在魏晉時期,王羲之、王獻之的小楷,發展了鍾繇所創造的小楷體勢,將小楷書法從樸拙到妍美發展到了又一個境界。在這著名的三件小楷當中,在書法史上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其中的《樂毅論》,據說是王獻之寫給官奴(王獻之)的一封信,以魏國大將樂毅徵討各國之事,來教育王獻之做人當立志高遠。
  • 唐刻宋拓本|王羲之《樂毅論》,雍容和雅,靜穆中顯生機
    王羲之曾對王獻之說:「今書《樂毅論》一本及《筆勢論》一篇,貽爾藏之,勿播於外,緘之秘之,不可示知諸友。」王羲之以《樂毅論》為範本,啟發王獻之學書,可見,王羲之在書寫《樂毅論》時的用心。王羲之存世的正書不多,特別是長篇,《樂毅論》也被認為是王羲之正書第一。
  • 王羲之《樂毅論》褚遂良摹本
    王羲之《樂毅論》小楷,梁模本有題款「永和四年(348)十二月甘四日書付官奴」。據說原石曾與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說《樂毅論》之書在武則天當政時散人太平公主家,後被人竊去,因懼來人追捕,遂於灶內焚之。王羲之《筆勢論》中對王獻之說:「今書《樂毅論》一本及《筆勢論》一篇,貽爾臧之,勿播於外,緘之秘之,不可示諸友。」
  • 王羲之小楷字帖,最美刻本!
    ——————江蘇書協—————— 王羲之小楷流傳下來的有《黃庭經》、《樂毅論》、《孝女曹娥》、《佛遺教經》等,都是傳為王羲之所書,很難考證確定為真跡。
  • 「書聖」的家學秘傳 王羲之書《樂毅論》拓本珍品
    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樂毅畫像王羲之書《樂毅論》是其楷書的代表作品之一,書作小楷。四十四行,根據書史記載,唐朝初年,褚遂良經檢校鑑定將《樂毅論》作《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列第一,並註明:「四十四行,書付官奴(王獻之)」。梁代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
  • 王羲之失傳千年的小楷,據說已陪葬唐太宗,至今仍是書法界的神話
    小楷乃是一個書法家的必備功夫,作為一個書法家,你的草書境界不一定會很高,這是天分所限,但你的小楷若是寫得不好,那一定是功夫不夠了。楷書基本可以分為晉人楷書、北朝楷書以及唐代楷書,這些楷書當中尤其以魏晉時期的楷書無論技法還是藝術性,都是後人無法逾越的高峰,在晉人小楷當中,尤其以王羲之小楷為後人所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