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唐小楷集之《樂毅論》,王羲之成名小楷作品。圖為褚遂良臨本!

2020-08-25 龍哥學字

王羲之書。小楷。褚遂良在《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將其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王羲之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

《樂毅論》共四十四行,小楷。是王羲之的楷書書法作品。原作者為夏侯玄,真跡早已不存,一說真跡戰亂時為鹹陽老嫗投於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相關焦點

  • 晉唐小楷八種《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大圖欣賞,清代集本
    晉唐小楷八種此拓本集《晉唐小楷》內含唐刻宋拓小楷八種,王羲之:樂毅論、黃庭經、曹娥碑、行楷蘭亭序,樂毅論,王獻之:洛神賦,虞世南:破邪論序,褚遂良:陰符經。前有:明代著名收藏家項子京收藏印、翁萬戈藏印等,後有翁同龢、王澍等跋文。
  • 說學書法之臨王羲之小楷《樂毅論》
    《樂毅論》,小楷,是王羲之的楷書作品,共四十四行。據說是三國時期魏夏侯玄撰寫的一篇文章。一說真跡戰亂時為鹹陽老嫗投於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現存石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褚遂良在《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將其列為第一。
  • 學書法之臨王羲之小楷《樂毅論》
    寫完王羲之「籠鵝而歸」的《黃庭經》,按自己編排的順序,接下來就該寫他的《樂毅論》了。《樂毅論》,小楷,是王羲之的楷書作品,共四十四行。據說是三國時期魏夏侯玄撰寫的一篇文章。真跡早已不存在。一說真跡戰亂時為鹹陽老嫗投於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褚遂良在《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將其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王羲之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
  • 王羲之第一小楷《樂毅論》
    《樂毅論》四十四行,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列為第一。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傳王羲之抄寫這篇文章,是書付其子官奴的。褚遂良在《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將《樂毅論》列為第一。縱向對比看來,書聖小楷用筆也頗有「今意」,往往筆勢綿亙流麗,起止舒展,不避以側鋒取妍。
  • 褚遂良奉唐太宗召,臨摹王羲之《樂毅論》
    《唐刻宋拓晉唐小楷法書八種》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宣紙描紅字帖
    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寫一手好字,愛上書法 王羲之第一小楷《樂毅論》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四十四行,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列為第一。
  • 王羲之寫給兒子的小楷,曾被譽為「王氏正書第一」,如今已失傳
    在這著名的三件小楷當中,在書法史上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其中的《樂毅論》,據說是王獻之寫給官奴(王獻之)的一封信,以魏國大將樂毅徵討各國之事,來教育王獻之做人當立志高遠。這件作品被智永禪師奉為王羲之正書第一!
  • 「書聖」王羲之的精美小楷《樂毅論》賞析
    《樂毅論》三國夏侯玄文,傳為王羲之所書。此帖無墨跡傳世,今所見者皆摹刻本,著名的有南宋越州石邦哲《越州石氏帖》(今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明代有文氏《停雲館法帖》本(內刻兩種)、陳巘《玉煙堂法帖》本、吳廷《餘清齋法帖》本(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代有馮銓《快雪堂法帖》本等。
  • 最美小楷10種
    ,那麼到晉代王羲之的《樂毅論》,楷書就已經到了成熟期,《樂毅論》筆筆精到,無一筆含糊,楷法成熟,釋智永認為《樂毅論》為王羲之正書第一。對比的形式因素在《黃庭經》中表現得十分豐富,這使得《黃庭經》比之《樂毅論》更多了一些「今意」。如果說《樂毅論》是古樸與妍麗兼美的話,那麼,《黃庭經》已是勁媚秀雅甚於拙樸古雅了。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相傳寫於東晉穆帝永和十二年(356)五月,60行,計1200餘字。陶隱居《上梁武帝書啟》,以此為王羲之的有名的書跡。褚遂良「右軍書目」列為第二,開元中徐洪《古蹟記》列為第一。
  • 小楷字帖十種
    ,釋智永認為《樂毅論》為王羲之正書第一。王羲之小楷書法作品《樂毅論》局部推薦理由:《曹娥碑》結體取扁勢,與傳為王羲之的其他小楷書法作品相比,這塊碑的筆畫更為舒展,表現在作為主筆的橫畫和捺畫上更為明顯,隸書筆意暗存於筆畫與結體之間
  • 王羲之失傳千年的小楷,據說已陪葬唐太宗,至今仍是書法界的神話
    褚遂良曾經編修一本目錄記載了皇宮內藏的王羲之法帖,這本書便是著名的《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在這本書法目錄當猴子那個,將王羲之的一部小楷法帖列為「正書第一」,也就是「楷書第一」!在王羲之所流傳下來的楷書作品當中,小楷數量並不算少,有著名的《黃庭經》、《孝女曹娥碑》等等作品,只可惜這些作品傳至今天已無墨跡可循。據傳說,此作已經隨葬於唐太宗,如今只存在關於這本帖的神話傳說!
  • 取法乎上:以這本書學習小楷才高古和正宗
    《尊勝經》、褚遂良《千字文》、蘇軾《赤壁賦》、趙孟頫《道德經》、文徵明《蓮社圖記》、王寵《遊包山集》等書史上著名的小楷名品,又收錄了無名高手《唐人心經》、《靈飛經》、《敦煌詩抄》等稀見的小楷精品,荷載著時代的信息,折射著歷史與文化的光彩,從中可窺見小楷的演化軌跡,又可品味不同的經典代表特性。
  • 王寵小楷《樂毅論》:此作空靈舒朗,得鍾繇、王羲之精髓,字真美
    王寵書法初學蔡羽,後學晉唐書法,使得其書法嚴謹、規範,後楷書精學虞世南與智永和尚;行書精學王獻之,將其飄逸、平和的特點融為一體;王寵最為精湛的書法莫過於小楷,其小楷打破臺閣體束縛,蘊含鍾繇、王羲之精髓,簡遠空靈,清遠悠揚。
  •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高清版本分享,可直接拿來臨帖
    一段習字,一份感悟,一種生活期待你的關注《樂毅論》是王羲之用小楷抄寫的,此帖在楷書中也頗負盛名。文章內容是三國時期魏夏侯玄(字泰初)撰寫的,論述的是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及其徵討各國之事。王羲之比較有有名的小楷帖有《黃庭經》、《曹娥碑》、《東方朔畫像讚》、《樂毅論》。不少名家認為《樂毅論》這幾部帖裡的最絕妙的,充容大雅、方圓適中,屬於最上乘的楷書名帖。比如褚遂良在《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將其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王羲之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樂毅論》墨跡本今已不傳,真跡則更不待言了。
  • 褚遂良小楷《千字文》和臨王右軍《蘭亭序》,米芾、範仲淹題跋
    褚遂良小楷《千字文》和臨王右軍《蘭亭序》,米芾、範仲淹題跋。《渤海藏真帖》是歷代著名叢帖之一。明崇禎三年由浙江海寧陳甫伸(元瑞)編次,章鏞摹勒。收錄從唐代至元代十大書法家——鍾紹京、褚遂良、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蔡襄、米友仁、趙孟等十八篇真跡摹勒上石。此貼拓制時間介於明末至清道光之間,貼末有清道光22年畢道遠跋及藏印。第一冊為唐鍾紹京「靈飛經」,因是小楷,鐫刻難度很大,因此最有名,且「齋室」二字未損。第二冊為褚遂良小楷《千字文》和臨王右軍《蘭亭序》,這是個特殊版本「蘭亭」。
  • 書法史上最美小楷10種,你鍾意哪一種?
    《樂毅論》局部03、王羲之《樂毅論》上榜理由:如果說三國時期鍾繇的小楷是楷書的萌芽期,那麼到晉代王羲之的《樂毅論》,楷書就已經到了成熟期,《樂毅論》筆筆精到,無一筆含糊,楷法成熟,釋智永認為《樂毅論》為王羲之正書第一。
  • 書法高手,臨王羲之楷書《樂毅論》,你能猜出是誰嗎?
    《樂毅論》是王羲之的楷書作品,無墨跡本傳世,現在只能看到石刻版本,被譽為「小楷天下第一」。雖無墨跡傳世,但後世書家對這篇《樂毅論》的熱情不減,很多人都爭相臨習取法,以求王氏書風神韻。在那麼多後世書家的臨摹作品中,最出名的當屬唐代褚遂良的臨摹版本。褚遂良作為王氏筆法的傳承者和發揚者,他的用筆頗具王羲之神韻。通過這篇小字楷書,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褚遂良的功力之深。現在的很多書法愛好者,在臨習這篇《樂毅論》的時候,學的正是褚遂良的臨摹本。
  • 習小楷而想起王羲之的《樂毅論》,現摘錄分享與習字朋友以作研習
    今天,在練習小楷時便想起了王羲之的小楷《樂毅論》四十四行,關於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四十四行,久已聞之,並眾說眾說紛紜,雖然據說真跡早已不存,只有石刻,但現通過存世刻本之圖片仍能窺見羲之筆畫的靈動性和橫有仰抑,豎每多變,撇捺緩急的氣韻;從整體而言,可以說,在靜穆中見氣韻,更顯生機。
  • 此帖筆勢精妙,備盡楷則,不愧列為右軍小楷第一
    王羲之書法,是有別於漢魏質樸書風而成自家體系,中國整個書法史上凡是能成名大家者無不受其影響。王羲之真跡雖然不存,但還是有諸多精良的摹刻本流傳。透過這些摹刻本可以讓後人一睹「書聖」風採,也向後人展了「書聖」王羲之書法的高深造詣及風貌,讓後人領略著王羲之書法的精彩奇妙處。
  • 歷代小楷名家
    姜夔的書法作品極為罕見,《跋王獻之保母帖》為其代表作。全文楷法謹嚴,又具瀟灑秀雅之態。善章草,草書當時被譽為「國朝第一」;工小楷,不為時尚趙孟頫所囿。 明代書家擅長小楷者不知凡幾,最負盛名的莫過於宋克所書《七姬志》,其小楷能上窺晉唐,書風古雅,變化隨意,一掃平板之氣,啟明朝小楷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