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寶·發現》來錫拍攝《考古無錫》

2020-12-12 中國江蘇網

近日,央視四套《國寶·發現》欄目走進無錫拍攝《考古無錫》系列紀錄片。在近一周的拍攝時間內,節目組記錄下無錫市文化遺產保護和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的考古日常,重點聚焦了鴻山、闔閭城兩大考古遺址的考古現場及相關研究,介紹無錫歷年的考古發現,展現無錫厚重的歷史文脈。該片定於明年2月份播出。

《國寶發現》是繼《國寶檔案》後,央視推出的全國首檔以國寶文物和文博考古為線索的行走發現類紀錄片節目,以主持人在實景現場行走的方式,輔以計算機3D虛擬還原,對考古現場、遺蹟遺址和國寶文物進行深入探索。

得知央視要來拍攝《考古無錫》,無錫市考古所所長劉寶山博士很開心,因為這也是全面回顧無錫考古歷程,展現無錫燦爛歷史文化的好機會。事實上,無錫能夠被央視欄目選中,也是因為無錫此前轟動全國的重大考古發現。鴻山遺址入選「2004年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闔閭城遺址入選「2008年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此次《國寶發現》欄目,主要拍攝無錫這兩大遺址,展現無錫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不斷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在闔閭城遺址,攝製組實地拍攝了龍山石牆考古發掘現場。劉寶山介紹了闔閭城的發現和闔閭城大城的調查歷程。在鴻山遺址,無錫市考古所副所長李光日帶領攝製組實地調查了梁鴻溼地公園裡的土墩墓遺蹟。攝製組還聚焦了梅裡遺址,力圖用影像全面展示無錫近年來的考古發現。據悉,目前,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本體保護展示、闔閭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及龍山石牆遺址本體保護展示、梅裡古鎮商周遺址展示項目都在進行中。《考古無錫》的拍攝、播出將推動無錫更好地研究過去,正視現在,走向未來。(記者 張月)

相關焦點

  • 央視《國寶·發現》欄目組聚焦隨州文物
    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張琴、通訊員吳傲銀)8月29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國寶·發現》欄目組來隨,前往義地崗棗樹林墓地文物考古發掘現場、隨州博物館、曾侯乙墓遺址博物館等處,進行為期5天的取景拍攝,聚焦隨州出土的編鐘、青銅器等文物。
  • 【國寶·發現】央視《國寶·發現》欄目組在我市就《鎮守黃河的...
    日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CCTV-4)《國寶·發現》欄目組來到我市,就《鎮守黃河的千年大鐵牛》系列節目進行取景拍攝。在蒲津渡遺址,欄目組重點對國寶黃河大鐵牛的不同部位進行了取景拍攝,了解鐵牛挖掘歷史,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黃河大鐵牛的鑄造工藝和其中蘊含的智慧魅力。
  • 明年2月初這檔央視節目一定要看!追回失落的2500年無錫古城!
    (無錫市考古所供圖最近,央視四套《國寶·發現》欄目來無錫拍攝《考古無錫》,重點聚焦了無錫吳都闔閭城的發現和最新調查、勘探進展。鏡頭前,無錫市文化遺產保護和考古研究所所長劉寶山娓娓道來,為觀眾慢慢揭開春秋吳國都城的神秘面紗。《考古無錫》是一部大型紀實宣傳片,預計明年2月初在央視播出,屆時,無錫闔閭城遺址豐富的文化內涵將得到廣泛的傳播。
  • 央視《國寶·發現》欄目走進我區 聚焦長沙銅官窯
    望城融媒10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貟騫騫)10月17日,央視4套中文國際頻道《國寶·發現》欄目組一行來到銅官窯博物館、長沙銅官窯遺址管理處、銅官老街等地,通過實景拍攝、訪談對話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記錄長沙銅官窯的傳承與創新。
  • 這部講無錫考古價值的央視紀錄片,終於定檔!
    無錫霸屏一周! 下周一開始,CCTV-4每晚22點! 央視《國寶·發現》欄目 將五集連播《吳越春秋》 向世界講述吳文化發源地的精彩 當時我們很快接到了通知 因疫情報導導致檔期變化
  • 央視《國寶·發現》欄目組走進武威
    (全媒體記者梁文晶)記者從市文體廣電旅遊局了解到,9月26日,中央電視臺四套《國寶·發現》欄目走進我市,拍攝《武威涼州文化》系列節目。在4天的拍攝中,節目組將實地拍攝雷臺漢墓、武威文廟、涼州會盟紀念館、天梯山石窟等文物保護單位和武威市博物館、西夏博物館,重點聚焦武威深厚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 無錫到底有沒有「錫」?
    讀到這裡發現一個知識點。文中講到,秦國大將王翦帥兵攻打楚國,在大敗項燕之後,大軍來到錫山,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四十年來,取用不竭。近日出產漸少。此碑亦不知何人所造。」王翦嘆曰:「此碑出露,天下從此漸寧矣!豈非古人先窺其定數,故埋碑以示後乎?今後當名此地為無錫。」今無錫縣名,實始於此。這裡講到了一個地名,即無錫。那麼無錫地名的來歷真的是這樣的嗎?
  • 無錫什麼味兒?來聞聞「錫水」就知道
    仔細逛上一圈會發現,這些文創都被貼上了鮮明的「無錫」標籤。一款名為「錫水茫茫草木春」的香水據說是店中「爆款」。到無錫旅遊把這座城帶走惠山書局開在景區,遊客是主要客流,不少遊客會向店員詢問同一個問題:「你們這邊有沒有地圖?」於是,先鋒出品的直觀而生動的「手繪無錫」地圖,成了店裡除書以外的暢銷品。
  • 發現無錫:《太湖美》到底姓「錫」還是姓「蘇」?
    發現無錫:《太湖美》到底姓「錫」還是姓「蘇」? 2018-08-13 11:08:13來源:情調無錫 如果用一首歌曲來代表無錫
  • 無錫考古最大文物遺失,村民撿走上億國寶,50年後轟動考古界
    大家都知道,新中國剛成立後,我國的考古事業十分落後,這就導致很多大墓出土文物在運輸過程中經常發生意外。上世紀60年代,江蘇的一位村民在古墓廢墟中撿到了一個瓶子,由此開啟了一件價值上億國寶的傳奇之路。事情回到1960年4月,在無錫市南面約17公裡的龍王和軍嶂兩山之間的堯歌裡,當時的南泉、雪浪兩個公社正在聯合興建水庫,在工程取土時突然發現了一座古代墓葬
  • 央視「探秘盤龍城」介紹驚人發現,盤龍城考古有多項未解之謎
    片中拍攝了盤龍城楊家灣北坡發掘現場,這裡仍是商代早期遺址,但對300年的盤龍城發展史來說,楊家灣是盤龍城後期發展階段的生產生活中心,考古人員在這裡發現了宮殿遺址、貴族墓葬和人工留下的石塊排列。盤龍城的活動中心,為什麼從早期的城址區,轉移到楊家灣,這個疑問,考古人員至今還在尋找答案。考古人員推斷盤龍城高峰期有3萬人的規模,是商都以外的最大城市,對城外應該有較廣的控制。
  • 焦作國寶 將「存」入《國寶檔案》
    焦作市文物局消息,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國寶檔案》攝製組已抵達焦作市,拍攝6集電視紀錄片《中原名流》。  《國寶檔案》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一線品牌欄目。2013年,該欄目先後與北京、南京、無錫、揚州、承德、大同、杭州等城市合作,拍攝並播出了《國寶檔案——歷史文化名城文物瑰寶》系列節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 央視這部五集紀錄片聚焦濱湖這裡
    濱湖又要上央視了!這次是因為在闔閭城遺址有一段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即將被揭開面紗故國已逝,故城猶存。2003年,在濱湖區,五十多座古代墓穴被發現。隨著考古的發掘推進,春秋時期的吳越爭霸往事讓人感覺盪氣迴腸,在吳戈越劍寒光閃閃的時代裡,人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 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被發現!這座古都真的遍地是國寶啊
    前兩天,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被公布!據新聞報導,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在陝西西鹹新區發掘了一處唐代貴族家族墓地,在一座夫妻合葬中,發現一方由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墓志銘。作為「秦都鹹陽城大遺址項目」的考古領隊,也是本次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的領隊——許衛紅老師(許老師也是阿信家的作者)接受了央視記者的採訪。
  • 考古「謎團」:哪裡來的錫鑄就了先秦青銅器
    眾所周知,青銅是銅與錫的合金。在青銅生產中,錫料是不可或缺的資源。然而,時至今日,考古學家只在中原地區發現有先秦銅礦開採遺址,卻尚未發現錫礦開採遺址。  「中原地區先秦時期青銅冶煉所使用的錫礦石究竟來自何方?這成為冶金考古研究中的一個卡殼的問題。」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研究所李延祥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這位大師的真跡價值連城,如今首次考古被發現!西安真的遍地是國寶啊
    前兩天,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被公布!據新聞報導,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在陝西西鹹新區發掘了一處唐代貴族家族墓地,在一座夫妻合葬中,發現一方由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墓志銘。作為「秦都鹹陽城大遺址項目」的考古領隊,也是本次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的領隊——許衛紅老師(許老師也是阿信家的作者)接受了央視記者的採訪。
  • 考古發現無錫梅裡遺址為商周遺址
    7月23日,記者從無錫梅裡遺址考古學術研討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過1年的考古發掘,無錫梅裡遺址野外發掘工作已經結束,並通過了江蘇省文物局組織的專家驗收。專家表示,無錫梅裡遺址內涵豐富,遺址的時代跨度為商代至春秋時期,文化因素兼具馬橋文化和湖熟文化,其中還有部分中原文化因素;這一時期和類型的遺址在本地區尚屬首次發現,是太湖東岸一處重要的商周時期遺址,對探討吳文化的起源及早期面貌特徵具有重要意義。梅裡遺址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梅村街道泰伯廟東部伯瀆河兩岸的臺地上,面積約6萬平方米。
  • 無錫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千年謎團,考古新發現
    鴻山墓群的發現與發掘,墓葬器物的出土對吳越歷史文化與當時社會結構、生活水準、工藝的先進等等都有著十足重要的參考價值。2010年11月,鴻山遺址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原本要建設的鴻山國際家具城基建工地上發現零星出土文物之後,政府決定停止建設保護文物。很多文物古蹟在工地基建發現時很難逃過一劫,將其完整保留下來,並申報成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無錫首屈一指,成為全國首個將搶救性發掘變成文物保護單位的城市。
  • 無錫梅村重大考古發現,3000多年歷史的商周遺址
    中國江蘇網7月23日訊 無錫梅裡遺址考古學術研討成果新聞發布會在高新區融媒中心舉行。會上宣布吳地考古重大發現: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梅裡遺址,為重要的商周遺址。梅裡遺址實證了三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梅村地區生活,然後歷經秦漢、宋元、明清,均有人在此生息繁衍,尤其是在泰伯廟、伯瀆河這樣關鍵的地點發現商周時期的考古遺存,這為泰伯奔吳等文獻記載和歷史傳說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考古研究線索,意義十分重大。該區域長期以來都是梅村和梅裡古鎮的核心區域,擬建設項目名稱也叫梅裡古鎮項目,經過討論及徵求相關部門意見,把遺址的名稱定為梅裡遺址。
  • 舒暢王泊文聯袂主演《春秋淹城》在錫拍攝
    舒暢王泊文聯袂主演《春秋淹城》在錫拍攝 2008年08月27日08:24  來源:人民網   日前,由舒暢、王泊文、何佳怡等主演的大型歷史題材電視劇《春秋淹城》在無錫影視基地悄然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