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大都會》:繁華燈火背後,是每個城市個體的生活

2021-02-08 澎湃新聞

展期:2020年 12月18日-2021年2月26日

每日9:00-16:30 (周一閉館)

第四屆寧波國際攝影周展覽正在寧波藝術中心持續進行中,我們將在線上陸續推薦展覽,本期推薦作品:徐昕作品《大都會》,歡迎大家前來觀展!

《大都會》前期,更多的是「誌異」,記錄上海這座大都市中光怪陸離的景象;到了中期,我更多表達的是人與城市的關係,隱藏在城市中渺小而獨立的個體。

——徐昕

《大都會》是我持續在進行的關於上海這座城市的一個主題。我想為這座快速逝去或者說發展的城市留下些什麼。那些我鏡頭下曬臺的生活片段,有我少年生活的影子。你可以看到那些老房子樓頂人不同的生活狀態,也可以看到新舊對比之下的都市。5年之後,很多場景已經消失。而我仍將繼續在這座城市行走、發現……

一座「不存在」的城市

輪:美國DC漫畫裡有虛構的城市《大都會》。你的作品和這個有關係嗎?

徐:我的「大都會」並非是來源於DC,而是手塚治虫與大友克洋的那部動畫電影《大都會》。看過這部作品的人都會對於電影中所虛構城市的構造複雜和新舊衝突印象深刻。而我的這些照片也有著這樣的一種觀感,因此就有了《大都會》。而這個詞的英文為metropolis,我的作品名中特地去掉了一個字母,成為了「Metroplis」,意在營造一座不存在的城市。

輪:上海人拍上海,有什麼不同視角與體驗?

徐:我從小在上海成長,它是我最了解的城市。作為上海人,比其他人更加了解這座城市。很多不同的角度基本都是在路過同一個角度幾次反覆觀察之後得出的。當然,上海作為一座比較注重個人隱私的城市,上海人去拍可能會更加方便。

輪:你的童年記憶裡,對上海裡弄的印象是怎樣的?

徐:我小時候住在外婆家,從外婆家所在的弄堂走到外灘只要十分鐘。20世紀初,還沒有那麼多的高樓大廈,我喜歡站在樓頂的曬臺往遠處看,往東邊看是外灘,往南邊看是蘇州河,而東方明珠高大的聳立在城市之中,這個城市印象一直刻畫在我的腦海裡。當我有意識的拍攝上海時,我在不停尋找這些小時候就在我腦海裡的場景。

輪:上海這麼大,你的拍攝範圍一般會選擇在哪裡?

徐:我一般都停留在浦西,浦東太大了,容易讓人迷失方向。近兩年我去得最多的是北外灘和蘇州河,我本來以為蘇州河已經快被「拍完」了,但是當我將鏡頭對準它時我發現,蘇州河也是在一直不停變化的,河兩岸的綠化帶在不停翻修,街邊的店鋪也在不停流轉,它總是能帶給我一些驚奇的發現。

拍攝的時候,我喜歡東張西望,看到哪家屋頂有衣服晾著,我就會想辦法上去。在過程中我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這個時候不能神色慌張,我都會真誠的告訴別人我的想法,大部分人還是會同意讓我拍攝。

繁華燈火背後,是每個城市個體的生活

輪:這組作品中,人物渺小且不在視覺中心,像隱藏在這座巨大城市中。

徐:其實還是相當有一部分在構圖上做了視覺引導的。作為一座大都市,我們每個人既是這座城市最小的單位個體,又是獨立存在的。在繁華的燈火背後,存在著的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輪:有沒有碰到一些印象深刻的人?

徐:某一個樓頂有一間小房子,住著一家人喜歡養鴿子。我去好幾次,甚至有一次是小年夜。後來聊起來才知道他們家是海關的護鍾人,養鴿子是護鍾人代代相傳的習慣……當時一下子就感覺特別傳奇。

輪:這組照片拍了多久?

徐:拍攝前前後後差不多有三四年的時間,很多地方在反覆遊走拍攝之後幾乎消失了。認識了很多居民阿姨爺叔,也反覆跟很多人聊了「這麼破到底有什麼好拍的」。到最後,大家成了朋友,動遷搬家之時甚至於會喊你一起去吃老房子裡最後一頓飯。

輪:你怎樣慢慢讓他們接受你的?

徐:去拍照的時候,總會有一個問題被人問了千千萬萬遍,「你為什麼要拍這些破破破爛爛的東西」。每一次都很真誠地跟別人解釋,時間長了就慢慢接受你了。當然,禮貌非常重要。

從「誌異」到「關係」

輪:你拍攝上海最重要的動力來自哪裡?

徐:從我初中畢業買了第一臺相機開始拍照到現在差不多有十年了,我時常在想攝影真理的盡頭到底是什麼,對於我來說攝影也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我通常會在生活中下意識地去觀察城市,這種習慣時常會為拍攝帶來新的發現和驚喜。城市就像一個劇場,它有很多樣本,人們雖然生活在不同城市裡,但是我相信觀眾在觀看的時候能夠產生共情;而我也想要告訴別人,那個我眼底的上海會是一種什麼模樣。

輪:哪些攝影師在你的創作過程中產生影響?

徐:對於我拍攝上海而言,影響我最深的攝影師有三位。陸元敏,Ernst Hass, Greg Girard. 陸老師早期對於上海的拍攝(《蘇州河》《上海人》)是對我最有啟發的作品,它們給了我拿起相機拍攝的動力。初三那年,我在一本《人與自然》雜誌上看到了陸元敏老師的黑白照片。真的是非常巧合,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人與自然》這本雜誌上會刊登上海攝影師拍的上海,但就是這樣發生了。當時的我感到非常震撼,有很多照片對於我來講都是外婆家門口似曾相識的場景,就好像很多年前我與陸老師擦肩而過。Hass的作品則是向我展示了他對於都市色彩敏銳的洞察力; Greg Girard作為上海都市記錄的先鋒人物更是直觀地展現了這座大都市新舊交替之際的魔幻……

輪:《大都會》這組照片後期色彩更加豐富,還運用了閃光燈,不同創作階段會採取不同方式嗎?這些方式是在什麼情況下調整加入的?

徐:《大都會》前期更多的是去「誌異」,更多的是記錄上海這座大都市中光怪陸離的景象;到了中期,我更多表達的是人與城市的關係,隱藏在城市中渺小而獨立的個體。現在隨著上海的不斷發展,我曾經記錄下的場景正在消失,而植物則成為了巨大的前景,產生了更多的奇觀。

在我作品的第三階段,當時也是看了很多國內外攝影師用閃光燈的作品,自己覺得是非常棒的嘗試,於是也運用進了我的作品中。

徐昕,上海人,從小蘇州河邊長大。上師大攝影研究生在讀,都市影像研究與實踐者,個展《大都會 The Metroplis 》於2020年9月舉行。

第四屆寧波攝影周策展團隊

策展總監:於效祥

總策展人:傅擁軍 張 曦

策展人:李佳琦 陳 勁 青 木

策展助理:羊羊 夏山歌 胡穎傑 朱羽弘 田 葉 李昊

主辦單位:寧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中國攝協寧波藝術中心 寧波市攝影家協會

原標題:《繁華燈火背後,是每個城市個體的生活 |徐昕 《大都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以經典之名,啟幕湘潭大都會時代,新城·璟雋·大都會,致敬湘潭繁華
    新城·璟雋項目由總建面70萬方世界級大都會構成。建築面積約140- 170㎡城市寬墅、105-147㎡墅質高層。作為新城控股集團傾力打造的湘潭人居新標杆,不僅滿足湘潭人的居住需求,更引領一城繁華,豐富整座城市。
  • 大都會藝術中心揭幕背後的萬科城市更新能力
    「城市更新有兩個目的:一是產業升級,把低效率的土地置換成更加高效的產業來使用;二是通過置換創造更好的人居環境和生活場景。」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北方區域本部執行長劉肖認為,企業要通過存量改造助力城市更新,要尊重城市,爭取成為城市美好生活的創造者。
  • 大都會博物館的屋頂:在這裡看盡繁華
    摘要 【大都會博物館的屋頂:在這裡看盡繁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僅是主樓就有近20個展館,作為每次去都只看一個展館的常客、自以為已完全搞清楚各處都展些什麼的我,還是不知這個屋頂的存在,直到有一天發現一條神秘路徑……這裡是大都會最高處,視線越過中央公園滿眼的綠色
  • 中國「最繁華」的三座城市,北京、深圳未能上榜,青島:有點慌
    不過,在大多數人眼裡,其實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不是北京,也不是深圳,而是接下來即將上市的三個城市,說起來或許你會對中國最繁華的三個城市有所了解。首先,我們一定想到了第一個城市,那就是上海,上海不僅是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城市,而且在國外也是非常有名的,如果你在街上問一個外國人,問他,中國最有名的城市是哪個?
  • 萬科·大都會|不是每座城 都有一座大都會
    紐約都會發展的歷史,可追溯到曼哈頓興起,如今,曼哈頓已成為世界繁華盛世的清晰符號,並逐漸蔓延。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是大都會永恆的經典;在倫敦,大本鐘是大都會凝固的音符;在巴黎,艾菲爾鐵塔是大都會精神的註腳。即每一座國際大都會,都有一座影響世界的大都會作品。
  • 紐約的包容性,一個繁華又冷清的都市,難忘中央公園
    如果說世界上一個城市既繁華又貧窮,既包容又冷漠,我想大概就是紐約。晚上十點之後的曼哈頓依然燈火通明,宛若一座不夜城,但是當你踏上布魯克林,哪怕是在白天也有一絲心驚,布魯克林大橋連接的是一個城市的兩區,卻更像是連接著世界的兩極,華爾街的一小戳人手握全球的經濟,更容易見到的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當然,作為遊客,你很難不愛上這裡。如果用食物作比,紐約很像一頓自助餐。
  • 北京最偏遠市轄區的城區夜景,也是燈火璀璨,有大城市繁華景象
    門頭溝區人口僅僅有30萬,是北京人口最少的區,然而在2018年春節之後的日子,門頭溝的城區也是等燈火璀璨,一片繁華的景象。門頭溝城區的地圖位於西六環和永定河以西,臨近石景山區,位置如圖所示。夜晚的燈火璀璨,一片大城市的繁華跡象。下面兩張照片是門頭溝雙峪的夜景,雖然門頭溝城區不大,但是其夜景依然是大城市的繁華景象。
  • 萬科·大都會|執掌城心脈搏 傲啟城市都會未來!
    ▲關注棟察樓市回復「地圖」獲取最新瀋陽樓盤地圖關注抖音:瀋陽樓市-蜀椒網絡大城市=大都會?何為城市,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本質上是人類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何為都會,都,原意是建有宗廟的城邑,會,人物薈萃的地方。後來引申為城市。
  • 在這個城市生活的每個人,心中註定不平凡
    在晚上的時候,獨自一人走到陽臺,透過窗戶的玻璃,俯視著這個曾經自己嚮往的城市,燈火闌珊,還是一樣的繁華,但已經不是當初心裡想像的模樣。自己曾經付出過的努力,半夜加班白天忙業務。難受時靠著菸草消愁,傷心時靠著酒精麻痺。這哪是我們曾經希望的那樣美好,我們身處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複雜的社交讓我們疲憊,對於我這種在拼搏年代一無所有人來說,一切都得靠自己,所有壓力自己扛。
  • 夜景最繁華的城市,並非香港和上海,而是最低調的它!
    仰望星空,覺得生活真的很美好,恍惚間似乎城市的夜空就是天上集體的星星,如此美妙的景象也讓人愛上了這座城市。中國有很多繁華的城市,到了晚上,整個城市的燈光會把城市點亮,成為不夜城。提起中國最繁華的城市夜景,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上海這座城市,上海一直是很多人追求的城市,而很早以前就回歸的夜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很多人想到中國最美的不夜城首先會想到上海,其實中國最繁華的不夜城不是上海,而是另一個城市,低調的它也讓很多人嚮往。
  • 宋遠升:徐昕教授是死磕派律師嗎?
    不過還有癮頭更大的,一位在上海某個法院執行局的同學微信問鄙人:徐昕是死磕律師嗎?答曰:不是。同學還是不死心,再問:那是神馬?復答曰:半死磕教授。同學大悅滿足而去。說實話,雖然鄙人和帝都法律界特別是訴訟法學界有交往,但是和徐昕教授並不熟悉。
  • 《大都會》:每個時代都有理想的繼承者
    蒂瑪成為決定城市命運的關鍵,卻在與男孩健一的相處中產生人類的情感。她(它)在機器與人的兩種身份間的搖擺,讓大都會的去向變得未知莫測。 通過描述可以發現,儘管該片與朗的電影講述了不同的故事,但兩者有著許多共同點。
  • 高樓大廈,鋼筋水泥,璀璨燈火,豔麗的絢燦,夢幻般的繁華
    城市繁華,喜歡穿梭在繁華城市的自由、喜歡融和在朋友的快樂、喜歡包裹在家庭的溫馨、喜歡依偎在伴侶的幸福、喜歡被拋棄的大和社會。這裡高樓林立,街道上車水馬龍。熙來攘往的人群,像潮水,霓虹刺眼,燈光恍惚。亦幻亦真。
  • 陽光城大都會
    陽光城大都會主推約38-50㎡雙公寓,總價58萬起!項目緊靠火車南站、公交總站,雙地鐵匯聚,多維立體交通出行方式,實現與城市功能空間無縫銜接,上班、休閒、旅行、商務隨時切換,無限放大生活格局。
  • 個體與社會:一周城市生活
    在網紅經濟不斷推波助瀾的背後,我們是否還能挖掘出城市中更深層次的文化價值?在消費文化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不得不開始去思考蘊含在社會與個體之間的複雜脈絡與聯繫。本周我們將回顧有關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的歷史文獻展,在烏中路街區的一次城市行走活動,以及費那奇北京動畫周的精彩瞬間。而在主題推薦單元,我們也關注到了最近的一系列有關性別和身份認知的活動。
  • 「公元3~6世紀東方大都會博物館」在哪座城市?
    經過幾代人的建設,建康城不僅成為江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大都市。粗略估計,當時建康城的常住人口近2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古代最早的人口過百萬的城市,就是放到現在,也是一個名符其實的特大城市。建康城之所以有這麼多人口,首先建康是三國時東吳故都,本來就有大量的居民,其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從三國到西晉到南北朝,北方長年戰亂,大批漢人南遷,尤其是一些大的豪族成建制的舉家南遷,如河南太康謝氏、山東琅琊王氏等。還有大量的流民。
  • 紐約景點:這裡是大都會,美國第一大城市,想見識下嗎?那就來吧
    提到美國,好萊塢,夏威夷一些地方是朋友們隨時就可以叫的上來的,但是美國的第一大的城市,不知道你們見識過沒有。那裡有很多值得遊客們去看的地方,不管是他們的人民多麼的繁忙,但是作為遊客還是要去欣賞一下的。大都會博物館,館內展出的是從古到今的藝術作品,有很多世界聞名的傑作都在這裡。展出的不僅是繪畫,雕刻,還有樂器,服飾等,共有五個大展廳。博物館還有很多花園和庭院,在裡面休息也是挺愜意的,想要紀念品的朋友,也可以在這裡買到的,也都是很有意義的商品。
  • 香港繁華的背後:無數普通人睡籠子、住垃圾堆,在城市夾縫中生存
    香港繁華的背後:無數普通人睡籠子、住垃圾堆,在城市夾縫中生存其實不是的,去香港旅遊的人看到的只是香港繁華的一面,內地的居民很少有機會能夠體驗到香港普通人的生活,甚至是窮人的生活。在這裡窮人仿佛就像寄生蟲一樣在這一座座的高樓中夾縫生存。
  • 各有千秋,宮崎駿、押井守、新海誠,城市風景大對比
    首先是宮崎駿,在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中,如果拾部君沒有記錯的話,是比較少直接表現日本現代繁華都市的景象的,像是《起風了》以及《龍貓》,這兩部動畫電影描述的是上世紀的日本,《龍貓》更是將故事的舞臺搬到了日本的鄉村,當時日本東京進行城市建設的風景,是看不到的。
  • 每個人都是城市文明的載體
    如此行為任何文明有序的城市都不會容忍。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對文明的真正檢驗,不在於城市規模,不在於市井繁華,而要看普通人的行為舉止。首先,富足而知節制。古語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說的就是文明素養會隨著也應隨著更好的物質基礎而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