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全面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加速成果轉化

2020-12-17 重慶市人民政府

重慶華創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創智能」)是一家2019年底才成立的研究型高科技企業,其核心團隊都來自重慶大學,也是國內最早組建並從事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及系統的理論研究、技術開發及工程實現的專業團隊。

一年來,公司研發的無線電能傳輸技術成果應用於無人機、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水下設備等無線充電,解決了特殊環境下供電的靈活性和安全性問題。

高校的科技成果實現快速轉化,得益於我市全面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

在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過程中,重慶大學積極探索成果賦權方式,將評估價值為3000萬元的40項無線電能傳輸技術方向的專利成果,在收取一定資源佔用費後,授權該校自動化學院王智慧團隊自行實施成果轉化。通過智慧財產權作價,團隊佔華創智能60%的股份,而王智慧也成為了公司法人,帶領團隊積極開展無線電能傳輸的技術開發、產品研製及產業化運營。

這僅是我市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的一個縮影。

12月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科技局了解到,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職務科技成果「三權」下放、轉化收益激勵、轉化服務平臺建設、初創期科技企業融資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激發了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也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加速轉化。

職務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下放

極大調動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按照我國法律法規,職務發明創造歸單位所有,這也意味著科技成果是否允許轉化、轉化方式及效益分配比例的決定權在單位,科技成果實際發明人、核心技術掌握人沒有處置權,缺乏議價權,導致職務發明人有動力轉化卻沒權力轉化,而單位有權力轉化又沒有足夠動力轉化。

「下放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管理權限至單位,並探索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部分所有權,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激勵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轉化科技成果。」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去年3月,我市出臺《關於市屬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國有資產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下放科技成果使用、處置管理權限,市屬高校、科研院所對持有的財政資金形成的科技成果,自主決定採取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開展轉移轉化活動。

今年3月,我市新修訂的《重慶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規定,在不變更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院校職務科技成果權屬前提下,可以將職務科技成果部分或全部給予科技成果完成人使用、轉讓、投資等。同時,《條例》在地方性法規層面率先規定,鼓勵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等改革試點。

重慶理工大學積極探索科技成果所有權賦權機制,學校與科技成果完成團隊可以約定按份共有,即經學校批准後可在科技成果轉化前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80%所有權。

該校劉小康、彭東林教授團隊研發的納米時柵位移測量技術,是一項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可用於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航空航天、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專用設備等領域。記者了解到,目前團隊已與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籤署合作協議,擬將其中37項專利技術作價合資組建新公司,共同實施納米時柵的應用和推廣。根據按份共有科技成果所有權的約定,劉小康、彭東林團隊被賦予上述37項專利技術80%所有權。

此外,重慶大學通過積極探索權益讓渡轉化方式,在不涉及國防、國家安全、國家利益、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進行作價投資時,學校收取一定比例資源佔用費後,賦予科研人員所有權自行實施轉化。近一年來累計有6組成果(含64項專利)經專業機構評估價值5222萬元,經核算收取資源佔用費314萬元後實施了權益讓渡,吸引投資超過3億元,極大地調動了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探索貢獻大小為導向的收益分配方式

科技成果完成人享受獎勵不低於70%

科技成果轉化涉及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研人員等多方利益主體,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獎勵激勵政策在實踐中很難真正兌現給成果完成人。對此,我市在全國率先開展科技成果初始權益分配製度改革,開展職務科技成果分配改革,通過探索貢獻大小為導向的收益分配方式、明確收益分配比例等,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進一步完善。

「新修訂的《重慶市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加強了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相關的分配比例、淨收入計算、限期獎勵等方麵條款設置,提高科技成果完成人享受獎勵比例。」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於高校院所未規定、也未與科技人員約定獎勵和報酬方式和數額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可以從轉讓或者許可淨收入、對應的股份或者出資比例中,提取不低於70%的比例。

例如,重慶文理學院自主研發了PDE5抑制劑一類新藥,在臨床上可以用於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ED)、肺動脈高壓(孤兒藥)和前列腺增生與肥大等疾病,已獲得ED適應症中國和美國新藥臨床批文,肺動脈高壓適應症中國新藥臨床批文。

2019年5月,重慶文理學院將該項成果轉讓給重慶迪康爾樂製藥有限公司,獲得現金收益3000萬元。根據該校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等規定,成果完成團隊獲得了轉讓金額80%的獎勵,共2400萬元。

啟動環大學創新生態圈示範建設

推動大學科研成果就近轉移轉化

為了給科技成果供需雙方提供有效對接和高水平服務,實現科技成果轉化鏈條的良性循環,2018年以來,我市啟動了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環大學創新生態圈示範建設,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構建適應於創新創業創造需求的優良生態環境,推動大學科研成果就近轉移轉化。

環重慶大學創新生態圈打造了3.5萬平方米的光谷·智創園,環西南大學創新生態圈打造了約2.5萬平方米的西南大學(重慶)產業技術研究院……各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圍繞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和區域重點產業發展需求,整合利用高校周邊閒置廠房、樓宇等載體,搭建了各類創新創業平臺。

環重慶醫科大學創新生態圈重點打造國內外醫療技術創新成果的研發、孵化、引進、轉化等全鏈條服務平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該校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黃愛龍教授團隊,聯合相關企業組成應急攻關小組,在較短時間內成功研製出包括全國首個獲批上市的化學發光法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盒在內的系列抗體檢測產品。截至目前,已有4款產品獲國家藥監局註冊審批,7款產品通過歐盟CE認證。

據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6個環大學創新生態圈累計入孵企業1803家、團隊1281個,孵化畢業企業622家、高新技術企業46家,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提速。

「科技成果轉化從『0到1』的過程風險高、難度大,初創期科技企業普遍難以獲得創投資本的支持。」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此,我市通過開展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組建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投資基金等,拓寬了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的市場化融資渠道,有效解決了初創期科技企業融資難題。

其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讓科技型企業憑藉自身知識價值的信用換來「真金白銀」,融資成本較傳統商業貸款降低了50%。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實現區縣全覆蓋,截至目前,參與改革的合作銀行累計為4782家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140.02億元。

市委改革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市委深改委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近期召開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專門研究部署我市科技體制改革有關工作,下一步還將繼續深化改革,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相關焦點

  • 重慶全面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加速成果轉化 「三權」下放促活力...
    12月8日,記者從市科技局了解到,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職務科技成果「三權」下放、轉化收益激勵、轉化服務平臺建設、初創期科技企業融資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激發了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也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加速轉化。
  • 「十三五」期間高校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湧現 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張珏瑛/攝)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 今日,教育部召開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發布會上,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了高校服務國家發展,在科技創新中取得的成果。
  • 加速成果轉化, 還要打破哪些藩籬
    文·本報記者 陳 瑜  新修改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自2015年10月起施行將近一年。7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門作了相關匯報,提到了目前科技成果轉化中遇到的問題。
  • 校企合作加速直播領域科技成果轉化,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
    11月23日,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武漢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協辦,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鬥魚專場」,將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大學科技園舉辦。
  • 武都區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助推經濟發展
    近年來,武都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相關要求,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人才引進為突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改革創新為工作重點,抓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有力促進了全區經濟發展。 武都區加強院地院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出爐!
    近日,在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的指導下,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共同編寫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在全國出版發行。  根據年度報告,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進展如下:  (一)科技成果轉化規模持續攀升。
  • 中日研討環保科技成果轉化—新聞—科學網
    由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和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共同主辦的環境技術評估與成果轉化論壇今天(6月14日)在京舉行,雙方就中日環境保護技術評估與成果轉化等主題進行研討
  • 首個全國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成立 破除科技成果轉化束縛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王顯表示,東直門醫院將搭建院企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橋梁,為廣大的中醫藥科技工作者提供藥學、臨床研究等科技成果孵化服務,使平臺成為孵化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形成產學研一體化體系。
  • 代表建言科技體制改革:技術成果要出「象牙塔」
    面對全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普遍不到10%的瓶頸,7日,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加快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把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改革等試點政策,擴大到更多科技園區和科教單位。」高校技術成果如何進一步轉化?
  • ...2020年度全國技術市場統計工作會和科技成果登記專題研討會在...
    來自有關部委、全國各省(區市)、計劃單列市的81家技術市場與成果轉化管理部門負責人和統計人員共計100多人參加會議。  李有平主任在致辭中指出,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技術市場迎來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新的歷史機遇,火炬中心將深入開展新時期技術要素市場發展戰略研究,加強技術要素市場體系建設,創新科技資源配置方式,探索技術交易市場轉型發展,提升技術要素市場管理水平,全方位推進技術要素市場創新發展,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 福建泉州:打好組合拳 助推科技成果轉化「引擎」
    這份文件在促進成果轉化方面出了不少「重拳」,給科研人員開出了政策「大禮包」,大大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如深化了在泉高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管理改革,如上述單位對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決定轉讓、許可或者以作價投資等方式實施轉化;其轉移轉化科技成果所獲得的收入全部留歸單位,納入單位預算,不上繳財政。
  • 【聚焦軍博會】重慶理工大學組建7億股權投資基金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6月16日22時15分訊(記者 伊永軍)6月21日-24日,第九屆國際軍博會將在重慶南坪會展中心舉行,本屆展會將更加突出軍民融合特色。近日,華龍網記者跟隨軍博會組委會走進重慶理工大學,探尋他們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成就。
  • 淮南:紀念改革開放輝煌40年科技創新改革發展成果
    改革創新,樹立淮南新名片  自1993年6月淮南市正式批准為全國首批國家科技興市試點市,先後8次榮獲全國科技興市先進城市(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考核由科技部組織實施,是衡量一個城市綜合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創新發展能力的標誌性評價。
  • 科技成果轉化:高校在糾結什麼?
    原標題:科技成果轉化:高校在糾結什麼?   從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施行至今,幾乎每個月,都有與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文件出臺。   政策「紅包」發了一個又一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也上了道。
  • 加速科學家成果落地!這個轉化基地在昌平正式啟用
    加速科學家成果落地!、醫療器械產業從基礎研究、中試生產到上市註冊的全鏈條產業服務體系,加速科學家成果落地。據了解,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位於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醫藥科技中心五號樓,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目前,基地已確定兩家企業首批入駐,分別為百濟神州、華輝安健。百濟神州專注於分子靶向和免疫腫瘤療法藥物研發,是首個在納斯達克和香港聯交所雙重一級上市的中國生物科技公司。華輝安健則以北生所在B型肝炎病毒領域內的原始科學創新為基礎孵化培育的企業。
  • 南京與名校聯手發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12月8日上午, 「共建重大創新平臺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在寧舉行。這是南京市委市政府聚焦校地合作、深化校地融合、助推校地發展,全面加快創新名城建設的又一務實舉措。而此次與重慶大學共建研究(生)院的合作模式,更是在聯合培養人才、轉化科技成果等方面校地融合創新模式的又一探索實踐。
  • 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天使翼專場圓滿舉行
    本次活動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東湖高新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發展局支持,天使翼(武漢)科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中國光谷)、武漢發明協會、武漢光谷創客空間、武漢鷹諾特技術經紀有限公司、翼天使(湖北)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圖易(武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武漢掌中雲遊眾創空間管理有限公司等協辦。
  • 將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弘揚光大」
    中科微至即「中科微至智能製造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科學院開展「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以來,又一衝上科創板的「弘光專項」項目,在中科微至之前,還有寒武紀、中科星圖、仕佳光子。  「『弘光專項』,寓意就是將重大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弘揚光大。」
  • 剛剛,南京與名校聯手,發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12月8日上午, 「共建重大創新平臺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在寧舉行。這是南京市委市政府聚焦校地合作、深化校地融合、助推校地發展,全面加快創新名城建設的又一務實舉措。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致辭,市長韓立明,南京大學校長呂建,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出席。
  • 四部門發文為科研人員「減負」: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機制
    通知要求減輕科研人員負擔並強化激勵,提出開展成果轉化盡責擔當行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和風險防控機制。同時,科技成果轉化、科研人員保障激勵、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等方面又暴露出一些阻礙改革落地的新「桎梏」。此次通知要求減輕科研人員負擔並強化激勵,擬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持續組織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激發創新活力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