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這首詩被譽為古今詠梅第一詩,但詩的重點卻是抒情,並非詠物

2020-11-24 閒花文舍

情、景、辭是詩詞的基本元素,「言情也必然沁人心脾」是強調情感的真摯與感染力,「寫景也必豁人耳目」是強調景物的真實性和生動性令人耳目一新,「其辭脫口而出」是強調語言的即興和自然、毫無矯揉造作、堆砌束縛的感覺。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詩正是這樣一首感情深摯,語言質樸的佳作。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杜甫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江邊一樹垂垂髮,朝夕催人自白頭。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被尊為「詩聖」,與李白合稱「李杜」,其詩被稱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大濟蒼生。相傳裴迪是關中人,隱居終南山,與王維是是好友,晚年入蜀與杜甫結識,並時有唱和。裴迪曾經寄了一首詩《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給杜甫,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杜甫被這份情誼深深打動,便寫下了這首詩作為回應。

詩的開篇二句寫到了裴迪贈詩的情景:蜀州東亭,梅花盛放,激起了你的詩興,寫下了如此美麗的詩篇,一如當年在揚州面對梅花寫下詠梅詩的何遜那般高雅。詩中的何遜是南朝梁代詩人,杜甫對其詩句多有欣賞,這裡將友人與何遜相比,足見杜甫對裴迪詩的欣賞以及對裴迪友情的珍視。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此二句說的是:此時景,飛雪漫天,此時情,遙憶友人,情難自已,臘梅迎春送別友人,怎能不叫人思念萬千。表達了對友人贈詩的感動和謝意以及兩人深厚的友情流露。這首詩作於肅宗上元元年末,正處安史之亂,大唐帝國正深陷戰亂之中,世道不太平,裴杜二人「同是天涯淪落人」,這份惺惺相惜、相互思念的友情就顯得愈發珍貴了。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此處「若為」即怎堪的意思,整兩句說的是:幸虧沒有寄來折梅,不然定要勾起我的歲末傷情,賞閱折梅,怎堪那鄉愁繚亂,思緒萬千。這兩句讀來似乎有安慰友人之意,也許裴迪想要折一支梅給杜甫隨信寄來卻不得,在詩中表達了遺憾,杜甫報以安慰:還好你沒有寄梅呀,不然我這思鄉之情怕是抑制不住了,你不要為此感到難過啦。

最末兩句「江邊一樹垂垂髮,朝夕催人自白頭。」「垂垂」即漸漸的意思,「朝夕」時時的意思。江邊有一棵梅花樹,如今漸趨吐蕊,朝朝暮暮催人老去,我已經繁霜染鬢,滿頭白髮了。梅並不能催人老去,催人老去的乃是失意、思鄉、憶友之愁,還有安史之亂帶來的憂國憂民之愁,千愁百感,攢聚一身,此頭安得不白?

在這首詩中杜甫以早梅傷愁立意,前四句就著「憶」字感謝故人對自己的思念,後邊則圍繞「愁」字抒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可以說全詩構思重點在於抒情,不在詠物,但這首詩卻被推為詠梅詩的上品,明代王世貞更有「古今詠梅第一」的說法。那麼為何這樣一首著重於抒情的詩會被譽為詠梅第一詩呢,深究一下原因,詩歌應以寫情為第一要義,詠物詩也當物中見情,詩詞名家們對所見事物真切明了,所了解的道理深邃透徹,寫詩也是如此。這首詩感情真摯,語言淺白,始終以談話的口吻,推心置腹,這或許便是此詩被王世貞評為第一的原因吧。

相關焦點

  • 除了蘇軾,誰是詠物詩的大家?王國維說:杜甫!江邊一樹垂垂髮!
    在《人間詞話》裡,王國維動不動就愛表揚蘇軾,說他」詠物之詞,《水龍吟》最工。「為此,他還把姜夔同學的「作文」《暗香》《疏影》拿出來與蘇軾的「作文「做對比。越比較越覺得姜夔的詩作太欠意境了。對此,王國維說:姜夔啊,詠物詩,你還是學習學習杜甫寫的」江邊一樹垂垂髮「吧!
  • 淺談杜甫詠物詩的特點及藝術手法
    杜甫在《過津口》中所說「物微限通塞,惻隱仁者心」,便是這種思想的集中體現。如《秋野五首》:秋野日疏蕪,寒江動碧虛。繫舟蠻井絡,卜宅楚村墟。棗熟從人打, 葵荒欲自鋤。盤饗老夫食,分減及溪魚。 杜甫在詠物詩中通過對社會腐朽黑暗時政的諷刺,批判虐民害物、奢侈腐 化的現象。這從另一個角度也體現出儒家仁愛思想。
  • 六首詠物詩賞析!陸遊《詠梅》鄭板橋《竹石》于謙《石灰吟》領銜
    託物言志詠物詩賞析:一、《詠梅》【宋】陸遊卜算子 · 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是一首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託巖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鄭板橋《竹石》詩三、《石灰吟》【明】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採出來。
  • 詠物詩藝術面面觀
    詠物詩最能體現一個詩人的這種藝術素養和能力。藝術技巧上和王安石相似,但重點不是寫「香」而是寫「花」,突出一個「早」字,著力表現的是梅花的整體形態之美。藉助一個「寒」字寓涵梅花的品格,寫法上同中有異,仍然是別有滋味。林逋的《山園小梅二首》則是詠梅藝術的集大成:「其一: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 詠物詩:託物言志,借物抒情
    或託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在「體物肖形,傳神寫意」的同時,追求「不沾不脫,不即不離」的境界,詠之「物」往往是詠之「人」,正如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所言:「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歷朝歷代詠物詩都數量眾多,佳作頻出,尤以唐為甚,名篇數不勝數。
  • 杜甫的一首詠物詩,形神兼備,詩聖的文學功底果然不凡
    詠物是古詩詞中一個很重要題材,但是詠物詩也最難寫,太切題則粘皮帶骨,不切題則捕風捉影,須在不即不離之間。而且詠物詩必須有寄託,不然就是無病呻吟。詠物詩不是以抒情為主,物是情的媒介,思想感情必須透過物體求得表現。
  • 杜甫曾寫了一首絕句被譽為「古今七言律詩之首」
    「古今七言律詩之首」】  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大都寫詩,描繪了大唐從盛世轉向衰落的景象,所以杜甫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本人則被稱為「詩聖。」  杜甫平生寫了幾百首詩,不管是絕句還是律詩都膾炙人口,多數收錄在《全唐詩》裡,杜甫有一首七言律詩被譽為「古今七言律詩之首。」
  • 杜甫的這首詩,被譽為盛唐第一五律,從未被超越!
    詩聖杜甫寫詩,務必精益求精,追求至高的境界。正所謂「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尤擅長律詩,其律詩風格多樣,包羅萬象,氣勢雄偉,語言沉鬱頓挫,具有極強的表達力。杜甫寫過許多著名的五律,其中有一首是描寫嶽陽樓的詩;此詩被譽為「古今登樓第一詩」,乃是盛唐第一五律。
  • 杜甫寫給李白的這首詩,道出了古今大多數文人的命運
    《詩》三百篇,此皆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這一段話在當初可是高考作文的萬金油,被無數學子引用。它也是很多人人生的勵志座右銘,激勵自己窮途求勝。其實拋開勵志的精神不說,太史公對這些名人的總結確實很到位。很多文人、政客往往不得志方才轉而著書留世,成為千古經典。一句「《詩》三百篇,此皆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道盡古今聖賢的命運。
  • 初中文學常識知識點:詠物詩鑑賞要訣
    虞世南、駱賓王、李商隱的詠蟬詩,杜甫、崔塗的詠孤雁詩,姜夔的詠蟋蟀詞,林逋、陸遊、姜夔的詠梅詩與詞,于謙的詠石灰詩,鄭板橋的詠竹詩等,也都屬於這類精品,不可不細心研讀,以求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我們即以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出這樣一道練習題:「詩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徵意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懷?」
  • 15首詠物詩,小眾有情懷
    詠物詩中詠花詠月詠山詠水詠雪詠雨最為常見,春夏秋冬,梅蘭竹菊,山水樓閣,駿馬飛燕,應有盡有。而以下這15首詠物詩所詠之物倒是少見,每一首都表達著詩人不一樣的情懷!除了這些,你還讀過哪些更稀奇的?詠甘蔗——清.佚名綠陣連煙垠,風雨化精節。玉露含青紫,沁徹哲人心。詠瓢——唐.張說美酒酌懸瓢,真淳好相映。蝸房卷墮首,鶴頸抽長柄。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
  • 為你讀詩 | 為何這首詩會被朱彝尊譽為「詠物最上乘」?
    該詩就是表達了他雖仕途不順,卻堅守清高之志。全詩以蟬起,以蟬結,章法緊密,對蟬的刻畫與詩人的情意婉轉表達到了渾然交融與統一,是託物詠懷的佳作。 詠物詩,貴在「體物為妙,功在密附」。這首詠蟬詩,「傳神空際,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譽為「詠物最上乘」。詩人借蟬棲高飲露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可謂借物詠懷的典型。
  • 李商隱最上乘的一首詠物詩,被後世譽為「追魂之筆」
    詠物詩,是指描繪事物,託物言志的詩歌。通過詠嘆外物來寄託詩人的思想,其所詠之物往往是詩人自況自比,以詠物實現情感的表達。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願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全唐詩》四萬九千餘首,就有六千多首是詠物詩,甚至我們小雪所學的第一首啟蒙詩便是駱賓王的詠物詩《詠鵝》。
  • 十種詠物詩,十種境界!
    十種詠物詩,十種境界!古人寫詩大多很頻繁,就像發朋友圈一樣,每看到一樣事物,總能抒發一下感慨,一種詠物詩題材應運而生,而作者的本意大多已經不可考,只有官方的解讀流傳至今,就像現在的年輕人,看到新鮮有趣的事情,總喜歡發抖音,但是所配文字是另外一回事。
  • 張發安詩歌力作推送:《詠物詩十二首》
    謝謝你曾經愛過我裘海正 - 海 愛人 抒情歌張發安詠物詩十二首文/張發安 編輯/磐石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古人很喜歡詠物,《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最多的在盛唐時期。詠捲尺直腸九曲一金剛,敢丈天高几許長。萬事功成先用我,心中有數自文章。
  • 十七首敦煌藏經洞中的李嶠詠物詩,你會背幾首?
    你可能不熟悉這位詩人的名字,但肯定背過他的詠物詩。敦煌藏經洞中發現的十七首李嶠詠物詩:《羊》《兔》《鳳》《鶴》《銀》《錢》《錦》《羅》《綾》《素》《布》《硯》《墨》《紙》《酒》《扇》《月》。你會背誦幾首?相信大家小時候應該都背過這首《風》吧。
  • 一簾淡月尋新跡,兩袖濃芳覓舊歡;詠物詩七首,暗香穿戶帶清寒
    暗香《七律·詠梅》(平水韻上平十灰)一夜東風秀蕊開,倩姿疏影暗香來。馥痕幾點胭脂瘦,嬌靨三分美韻裁。脈脈含情邀月晚,幽幽思緒待君猜。暗香《七律·詠梅》(平水韻上平十一真 孤雁格)荒山野嶺自繽紛,君子頭名美譽醇。月下牽魂香韻嫋,花前攝魄醉佳人。瘦枝疏影騷人詠,淡雅清姿墨客陳。
  • 看懂唐朝這3位詩人的3首詠荷詩,就明白怎樣寫出詠物詩的神韻了
    這首詩的章法和上一首一樣,前兩句寫荷花,後兩句議論古人詠物常隱含感懷和寄託,盧照鄰的詠荷相對簡單,僅僅是自憐身世而已。而白居易的詩除了對於人生的感悟以外,隱隱有對於時局的擔憂,此中深意不須道破或者不敢道破,讀者自去揣摩。三、微風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
  • 歷代詠梅詩千萬首,為何這一首能夠「壓盡千古」,獨佔鰲頭
    王安石、蘇軾、張耒、盧梅坡、楊萬裡、陸遊等著名詩人都有詠梅詩傳世。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卻是林逋。林逋的《山園小梅》一詩,被同時代的歐陽修、陳與義、司馬光、許顗、周紫芝、辛棄疾以及後世的方回、王世貞、紀昀、李東陽等眾多名家高度評價,王士朋更是譽之為千古絕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壓盡千古無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