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人版」觀演禮儀短片獲好評,海派麵塑傳承人張書嘉如何跨界創新?

2020-07-25 新民晚報

最近,不少去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觀演的觀眾注意到,開場前播放的觀劇禮儀短片有了變化,原本真人演繹的短片變成了定格動畫——麵團捏成的上話奠基人黃佐臨先生以及吉祥物「安福鹿」憨態可掬,為觀眾演示觀看演出的禮儀規範。可愛又幽默的短片讓不少人看得津津有味。


「面人版」觀演禮儀短片獲好評,海派麵塑傳承人張書嘉如何跨界創新?

圖說:動畫短片 官方圖

這些「面人」出自海派麵塑第三代傳承人張書嘉和她的團隊之手。從2007年創業至今,張書嘉一直在為傳統非遺尋找跨界創新的機會。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牽手,就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面人」變成定格動畫主角


動畫中的「面人」黃佐臨先生白髮蒼蒼、戴著眼鏡,惟妙惟肖卻又有種獨特的萌感,讓人倍感親切。一方面,有了「面人」的魅力加成,短片更能吸引觀眾學習觀劇禮儀;另一方面,短片持續在劇場放映,也給海派麵塑「打了一波廣告」。這次跨界合作可以說是雙贏。

「面人版」觀演禮儀短片獲好評,海派麵塑傳承人張書嘉如何跨界創新?

圖說:「面人」黃佐臨先生(左上) 官方圖

將麵塑運用到定格動畫中的想法,是張書嘉在疫情期間萌生的。當時,她的一位歌手朋友為抗擊疫情創作了一首童謠《病毒我不怕》,但居家隔離時期不便出門,音樂視頻的拍攝陷入困境。張書嘉便想到,可以用麵塑捏幾個「演員」。一支「面人」版的音樂視頻就這樣誕生,一經發布就引來不少關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便是關注者之一。張書嘉說:「很多人沒有接觸過麵塑,對它的印象就是一個人在家裡捏麵團,或者街邊賣給孩子們玩的面人。其實傳統技藝可以很青春、很時尚。只要我們放開手去嘗試,就能挖掘更多的可能性,幫傳統文化走進當代人的視野。」

「面人版」觀演禮儀短片獲好評,海派麵塑傳承人張書嘉如何跨界創新?

圖說:動畫短片截圖 官方圖


「張老師」要成為「網紅」


以非遺傳承人的身份,做網紅主播,是張書嘉跨界的新方向。最初,直播只是她在疫情期間應對線下活動、課程暫停的臨時舉措,但第二次開播就收穫60萬觀眾的成績讓張書嘉切身感受到網際網路的強大影響力,她當即把「線上」划進了非遺傳承事業的版圖。她給自己的帳號起名「面人張老師」,還跑去李佳琦等人氣主播的直播間「偷師」,決心要成為一名非遺「網紅」。

麵塑手藝的學習需要反覆練習,單手部的技巧至少也要練上兩個月,枯燥的練習常常會讓最初興致勃勃的學生打退堂鼓。張書嘉就給麵塑入門課程「做減法」,教大家用短短幾十分鐘捏成一朵花或者一隻小兔子。為了讓異地學員也能動手體驗,她還設計了可以網上購買、快遞到家的「材料包」。「傳承非遺不需要門檻,每一個感興趣的人,都有可能成為燎原的星星之火。」

「面人版」觀演禮儀短片獲好評,海派麵塑傳承人張書嘉如何跨界創新?

圖說:張書嘉團隊正在為觀劇禮儀短片製作面人 受訪者供圖

張書嘉自己就是一團「星星之火」。10歲時,她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迷上了海派麵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跟著「面人趙」趙闊明之女趙鳳林學習至今,成為了海派麵塑第三代的傳承人。「我的老師是跟她父親學的,那時候還是家族傳承。老師那一代就開始在少年宮開培訓班,廣收學員。到我這裡,要開直播,打破地域限制,影響更廣闊的人群。非遺技藝的傳承沒有門檻,它是越來越開放的,它最鮮活的狀態就是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給生活加點非遺色彩


張書嘉將非遺文創也作為未來幾年著重發展的項目之一。「很多年輕人,你讓他們坐下來跟你學手藝,可能會出現很多客觀上的困難。但如果給他們一件精美的非遺文創產品,他們沒準會天天使用,愛不釋手。」秉持著這樣的想法,張書嘉邀請淘寶造物節人氣設計師「老鬼」加入了她的文創開發團隊。「老鬼」以往的設計作品,都對傳統文化元素有非常獨到的現代表達,他以小籠包籠屜、火鍋、麻將、中式建築等為原型設計的皮包,既富有中國特色,又兼具時尚感和實用性,深受年輕人喜愛。張書嘉設想,籠屜形的手提包也可以搭上一副麵塑小籠包耳環,麻將包也能配一條麵塑骰子項鍊,傳統非遺加上原創設計,一定會綻放不一樣的精彩。

「面人版」觀演禮儀短片獲好評,海派麵塑傳承人張書嘉如何跨界創新?

圖說:張書嘉帶領夏令營小學員們製作的《清明上河圖》 受訪者供圖

「如果把非遺傳承比作一座金字塔,那麼將其作為畢生事業的傳承人就是站在金字塔尖的人,這類人是很少的。單純持欣賞態度的大多數人,才是金字塔的基石。所以,不必以『大師』的標準來要求每個人,大家可以只是簡單地喜歡,然後在自己的生活中加入一丁點非遺的元素,這就是一種活態傳承。」 (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相關焦點

  • 非遺麵塑傳承人張書嘉獲「上海青年社區達人」稱號
    經過前期的激烈角逐,最終有22名優秀選手從100餘名報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晉級決賽現場,展示自己和團隊參與社區服務的經驗和案例,引導更多青年在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中發揮積極作用,決賽現場產生10名「2020年上海青年社區達人」。非遺麵塑傳承人張書嘉榜上有名。
  • 非遺傳承人創作「防疫」麵塑作品鼓舞人心
    10月27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麵塑項目傳承人懷元辰正在創作麵塑作品(記者王暢彤攝)新疆網訊(記者王暢彤)10月27日,一段製作麵塑的短視頻在朋友圈獲眾多市民轉發。視頻中,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麵塑項目傳承人懷元辰創作的一組麵塑作品《抗擊疫情我們必勝》,贏得網友好評。
  • 魯網小記者濟寧文化館體驗 非遺傳承人接力授課獲好評
    魯網小記者濟寧文化館體驗 非遺傳承人接力授課獲好評魯網濟寧小記者團赴濟寧市文化館,開啟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活動,剪紙傳承人張躍廣手把手教魯網小記者剪紙,刺繡傳承人葛廣萍為魯網小記者講解針線的用法。織布機、孔府菜、剪紙、麵塑、烙畫、繡球、虎頭鞋……在濟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魯網小記者學的很認真,吸收到不少知識。
  • 萬象 | 海派剪紙、燈彩、麵塑……點亮優秀文化傳承的「指引燈」
    學校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陣地,如何開拓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非遺」教材?各地紛紛從改革教材、培訓師資、民間藝人進課堂等方面入手。楊浦區少年宮主任、特級校長朱茹潔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單單是歷史樣式的傳承,更是尋求我們從哪裡來、是誰以及要去哪裡的「指引燈」,引導我們學會從容、智慧、雅致地生活。
  • 街頭潮牌與小楊生煎跨界合作?東華大學「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活動...
    街頭潮牌與上海「老底子」味道小楊生煎的跨界服飾,顛覆刻板印象如藝術品一般的毛衣,由柔性的面料、立體的輪廓曲線與充滿力量的建築感構成的禮服…… 今天,在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舉辦的「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活動讓人大飽眼福,30餘件近代服裝和70餘件當代作品集體亮相,靜態展、沙龍秀、研討會都散發著海派時尚的魅力
  • 文化遺產如何融入現代生活 滬非遺傳承人期待市場與社會雙認可
    一旦不再有傳承人,徹底被遺忘,將再也找不回來。沒了特有文化的城市是可悲的,而沒了文化傳承的民族更是可怕的。文化遺產日,記者記錄了一些上海文化傳承人的故事。今年主題「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文化遺產需要注入新的力量,只有成為生活方式,文化遺產才會代代相傳。
  • 麵塑撕紙剪紙,社區居民不亦樂乎!這個項目把非遺帶到我們身邊……
    一到午後時分,學員們就陸陸續續湧入各個教室,最火的當屬書嘉麵塑工作室。工作室裡一整面牆的玻璃櫥櫃裡擠滿了大大小小,顏色、造型各異的面人,桌子上也擺著不少學員作品。幾位阿姨神情專注,正在老師指導下用專用的工具給剛捏好的「葉子」刻上「葉脈」,幾刀下去,一片栩栩如生的綠葉就誕生在她們手中。
  • 海派紫砂 | 80後非遺傳承人,如何成為「海派紫砂」代表人?
    今天的《家有收藏》繼續關注海派紫砂特別節目。早在清末,上海灘就湧現出了一批制壺高手,因此海派紫砂藝人這一稱號百年來傳承至今。今天說到的這位是一名80後,從小隨家人學習陶藝,他就是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蔣韻傑。
  • 麵團在指尖生花 菏澤麵塑傳承人讓非遺文化更鮮活
    杜常至表示,在麵塑生涯中創新是一大難點,在創作過程中塑造人物形象、把人物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來是非常重要的,剛入行時的他根本沒有靈感,曾一度想放棄,但在各位老師的激勵下,越挫越勇,彌補了自身的不足,麵塑技術越來越嫻熟。
  • 快手非遺學院第二期"上海大學專場"上線,9場直播聚焦跨界創新
    9月7日-9日,國內網際網路端第一所全維度的培訓學院、首家線上非遺學院——快手非遺學院第二期課程重磅上線,本期課程由快手聯合上海大學共同推出,課程以線上直播課的形式,全面展示和傳播非遺傳承人跨界合作與創新。
  • 麵塑非遺傳承人師徒聯手 用麵塑作品致敬「最美社工」
    近日東城區麵塑非遺傳承人張俊顯與徒弟郭旭濤聯手,用拿手的麵塑技藝為那些辛勤工作的社區工作者們塑像,9個場景真實還原社工疫情防控工作軌跡。「他們守護我們的安全,我們用藝術為他們的付出作見證!」張俊顯擲地有聲地說。
  • 快手非遺學院第二期「上海大學專場」上線,9場直播聚焦跨界創新
    快手非遺學院第二期「上海大學專場」上線,9場直播聚焦跨界創新 當梁平竹簾遇見時尚電子產品,當畲族字帶遇見海派旗袍,當蘇州緙絲遇見高級定製,當東陽竹編遇見音樂劇,當格薩爾史詩文化遇見老字號品牌
  • 福利| 葫蘆彩繪、非遺麵塑、水墨絹扇、沉香品制...
    福利 | 葫蘆彩繪、非遺麵塑、水墨絹扇、沉香品制...匠心江南·第三屆上海民間藝術成果展即將於8月9日—23日在上海亞振海派藝術館(滬太路1865號)舉行。除了能欣賞到江南工匠的精彩作品,您還可以參與到線下體驗活動中,過一把「工匠」的癮,目前一大波活動已經約滿,還有以下四項體驗尚有名額,期待你的報名!
  • 三層麵塑金字塔!濟南非遺傳人抗擊疫情加油助力!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2月4日訊(記者 李明)疫情當前,如何普及疫情防控知識以增強國民的自濟南防範意識和防護能力?如何塑造防疫逆行者的英雄形象以展現那份國士擔當與戰士勇猛?如何生動再現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以提振精神、凝聚力量?
  • 國家大劇院「青少年文明觀演禮儀主題日」迎夏而來
    國家大劇院「青少年文明觀演禮儀主題日」迎夏而來 凌風 攝為在青少年中培養普及觀賞禮儀,提升藝術素養,讓青少年近距離體驗高雅藝術,首都文明辦、國家大劇院在2017年推出第一屆「青少年文明觀演禮儀主題日」的基礎上,今年推出主題為「中國民歌知多少」的第二屆主題日活動,以精彩的民歌音樂會形式為孩子們帶來別樣的藝術體驗。
  • 「原創」趙卉:讓麵塑藝術在創新中傳承
    )的傳承人,還被多個學校聘為民間藝術指導老師,讓麵塑技藝走進了課堂,使這門民間傳統藝術在創新中不斷傳承發展壯大。」《平安幸福果》從當初製作麵塑的自娛自樂到如今把麵塑作品推上市場,趙卉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走出了一條傳承創新發展之路
  • 璀璨非遺 匠心傳承—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插花代表性傳承人...
    12月21日-22日由上海市插花花藝協會、上海市職工技術協會和上海植物園聯合主辦的「德藝雙馨 傳道授藝」蔡仲娟插花藝術60周年研討會暨「璀璨非遺 匠心傳承」——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插花代表性傳承人蔡仲娟師生插花藝術作品展,將於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