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藥、物產中大的違規緊箍 如何價值先行?

2020-12-12 首條財經

作者:寧小軒

來源:首條財經——首條研究院

新證券實施,一些問題企業,再上緊箍咒。

比如疫情風口下,頻頻上演的花式蹭熱、違規信披亂象,讓格力地產、延安必康、博瑞醫藥等陷入監管風波。

3月15日,泰和科技、雅本化學又因「蹭疫情熱點」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泡泡一個個吹起,又被一個個戳破,落得一地口水和張張罰單。

顯然,這樣的虧本買賣,讓不少企業品嘗苦果。

近日,蹭「瑞德西韋」熱點的醫藥公司被密集通報,海南海藥、物產中大的身影尤為凸顯。

信批違規 誤導投資者

先來看看海南海藥。

2020年2月14日,海南海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國內外合作夥伴成功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技術和製劑技術,並可量產瑞德西韋原料藥,原料藥純度在99%以上。公司已成功完成瑞德西韋製劑的中試生產,並可批量生產瑞德西韋50mg、100mg兩種劑型,已具備瑞德西韋製劑年產350萬支的能力。

2月15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稱,科研公關組在多輪篩選的基礎上聚焦到瑞德西韋(Remdesivir)、法匹拉韋、磷酸氯喹等少數藥物,先後開展了臨床試驗。

換言之,瑞德西韋有望成為治療新冠病毒的潛在特效藥。受此影響,海南海藥迎來一波資本追捧。

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海南海藥股價從1月2日的收盤價5.99元一路上揚。2月26日,海南海藥收盤價9.67元/股,漲幅超50%。

然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上漲背後缺少實質性支撐:瑞德西韋在我國Ⅲ期臨床試驗尚未揭盲,是否有效存在不確定性;海南海藥的研發最終能否轉化為產品投入市場,還需經過獲得專利權人Gilead公司授權、藥品審批等多個環節;即使產品獲批上市,預計對其2020年經營業績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顯然,這更似一波蹭熱炒作行情。

果然。因披露漏洞,2020年3月1日,海南海藥及公司董秘李日萌受到通報批評處分。

深交所指出,海南海藥上述公告,未對抗病毒藥物研製合作夥伴的合作模式、各方權利義務等重要信息進行披露,信息披露不完整,構成對投資者投資決策的誤導性陳述。

2020年3月5日,海南證監局也對海南海藥出具警示函。

受此影響,其股價也開始持續震蕩,截至3月26日收盤,為8.26元/股。

業績隱憂 粉飾淨利?

一番過山車行情,讓海南海藥站上輿論風口。

拉開時間維度,這種粗放炒作的背後,似乎也隱含些許無奈與急迫。

資料顯示,海南海藥,成立於1992年。業務布局涉及藥品研發製造、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網際網路醫療及醫療服務四大板塊,核心產品包括注射用頭孢曲松鈉他唑巴坦納、注射用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及注射用磷酸肌酸鈉等。

近年來,海南海藥的業績表現不盡人意。

數據顯示,2015年,海南海藥淨利潤1.95億元。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其淨利潤分別為1.2億元、1.23億元。其中,2019年前三季度的淨利同比下降46.24%。

從非經營常性損益看,2017年,海南海藥非經常性損益金額合計1.11億元,其中委託他人投資或管理資產的損益5046萬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3846萬元、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2642萬元、計入當期損益的對非金融企業收取的資金佔用費2284萬元。

2018年,海南海藥非經常性損益金額合計1.2億元,其中最大的一筆是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金額有8328萬元,收益主要來自出售參股公司股權所得。

因此,如除去非經常性損益,海南海藥的業績轉向虧損。財報顯示,2017年和2018年,其扣非淨利潤分別為-2412萬元、-67萬元。

按照監管規定,上市公司如連續兩年虧損將被ST。顯然,非經常性損益成為海南海藥的護身傘。

從研發投入資本化角度看,財報顯示,2016年至2018年,海南海藥研發投入分別為6140萬元、6218萬元、8414萬元,其中研發投入資本化金額分別為3878萬元、3100萬元、6489萬元,佔研發投入的比例分別為63.16%、49.85%、77.12%。

如此高比例資本化,高於同行水平,打法可謂激進。以恆瑞醫藥為例,2018年其研發投入26.7億元,全部做了費用化處理。

按照會計準則,研發劃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專家表示,研發支出過分資本化會誇大企業資產、有粉飾淨利之嫌。

據《證券市場周刊》統計,2016年至2018年,海南海藥研發投入資本化金額佔當年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為23.56%、35.78%、54.27%。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公司帳面開發支出金額高達2.96億元,相比2018年年末增加4625萬元,而期間淨利潤為1.23億元。

如再算上這一部分數據,其業績成色則更令人唏噓。

業績不靈光,與高企的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有關。

數據顯示,2015年,海南海藥的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分別為2.82億元、8924萬元,到2018年兩費增至7.4億元、2.01億元,期間增幅分別為162.41%、125.24%。

此態勢在2019年仍在延續,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繼續增加,同比增幅3.8%、17.52%。

恆大研究院任澤平曾指出,中國藥企銷售費用主要花在了公關招標機構、公關醫院相關負責人、醫生回扣、醫藥代表提成、統方等方向,分別對應招標環節、醫院採購環節和處方銷售環節,醫生回扣佔比超過一半。

對海南海藥來說,其銷售費用中銷售推廣費及市場開發費佔比最大,2018年高達6.55億元。潛在合規風險值得考量。

而財務費用高企,也折射其資金流壓力。

財報顯示,2015年,海南海藥短期借款3.4億元、長期借款2.63億元,有息負債合計16.55億元。2019年三季度末,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分別達到22.17億元、7.66億元,有息負債合計33.58億元,比2015年增加102.9%。

一方面盈利能力不強,一方面償債壓力增加,海南海藥的煩心困境可見一斑。

產品端也有變局。

2011年3月,海南海藥子公司上海力聲特自主開發的人工耳蝸拿到藥監局批文。

尷尬的是,2014年中科院院士王正敏「克隆」國外「人工耳蝸」樣機冒充自研,騙取研究經費一事被媒體曝光。作為購買這一專利技術乙方,海南海藥也捲入「學術造假」漩渦。

即便海南海藥做出澄清,其人工耳蝸產品的市場表現仍難有效提振。

不乏看點

客觀而言,為改變困境,海南海藥也進行了諸多努力。比如開啟併購之路,加快資本運作。

2013年4月,海南海藥以990萬美元收購中國抗體40%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2015年至2016年間,其還曾定增募資35億元,豪賭網際網路項目。

2016年海南海藥提出「形成『大健康產業』業務體系」,對醫院發起併購,在創新藥、醫療器械等領域均有涉足。

問題在於,上述運作,並沒為其業績帶來有效改變,反而使其問題逐漸顯現,原大股東南方同正的資金鍊也開始告急 。

至2017年下半年,大股東南方同正所持的股份質押比例高達99.49%。同年,為緩解壓力,其還通過發行可交換債券「17同正」融資8億元。

最終,南方同正、劉悉承將海南海藥的控制權拱手出讓。接盤方為新興際華醫藥,背靠大型央企新興際華集團。

不過,新興際華接受控制權是有條件的:劉悉承做兩年高管,人工耳蝸二代產品2020年上市,2019年底前中國抗體上市,優卡迪在2019年底前至少有兩個CAR-T 1類新藥產品獲得臨床批件。

不知,以海南海藥目前的狀態是否能如約履行?

2020年3月13日,海南海藥公告稱,華同實業根據《收購協議》相關安排已完成「17 同正EB」收購併換股,華同實業持有公司296,989,889股股票,佔公司總股本的22.23%,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國務院國資委,成為公司實控人。南方同正、劉悉承放棄其控制的剩餘股份表決權。

實控方更替,將為海南海藥帶來哪些改變?能否突破頹勢困境?不難發現,海南海藥仍有諸多看點。

蹭熱「一日遊」

不乏看點的,還有物產中大。

首當其衝的,自然也是蹭熱表現。

2020年2月13日上午,物產中大在互動平臺表示,控股子公司科本藥業的「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特效藥瑞德西韋10T/製劑1000萬支」項目於2月6日獲得江蘇省啟東市北新鎮人民政府備案通過。科本藥業將依託現有廠房和設施設備,增加必要的投資進行技術改造,儘快生產出目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試用藥瑞德西韋。

與海南海藥一樣,公告發布後,物產中大也成為資本寵兒,股價一改震蕩下行走勢,當日尾盤快速拉升至漲停。

遺憾的是,這種高漲淪為一日遊。之後的2月14日-28日,其股價呈下行態勢,累計下跌18.04%,讓不少投資者入坑。

此外,由於信披不完整,2020年3月1日,上交所也對物產中大及其董秘陳海濱下發監管文件,給予二者通報批評處分。並通報中國證監會,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

上交所指出,物產中大在互動平臺上回復關於控股子公司科本藥業「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特效藥瑞德西韋」項目的備案情況時,未明確說明項目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是否需獲得美國吉利德公司的授權,未明確提示科本藥業資產和業務規模佔公司相關業務規模比例極小、對公司經營業績無重大影響的情況,也未明確說明後續投入生產需履行的審批程序。

公開資料顯示,物產中大是中國最大的供應鏈集成服務商,涵蓋金屬材料(鐵礦砂)、汽車、化工、能源、橡膠、跨境電商等六大板塊。為世界500強企業,擁有各級成員企業390餘家,員工近2萬人。

財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物產中大歸母淨利潤為23.73億元。子公司科本藥業總資產為2.84億元,佔上市公司0.27%;歸屬於上市公司淨資產為4643.95萬元,佔上市公司0.18%;營業收入31233.71萬元,佔上市公司0.12%;歸屬於上市公司淨利潤為1569.91萬元,佔上市公司0.66%。

不難發現,無論規模還是營收,科本藥業都在物產中大龐大的公司體系中佔比微小。換言之,即使瑞德西韋成功上市,對其整體業績表現也作用不大。

以此來看,上述蹭熱炒作,實在有些火中取慄、得不償失。細究原因,除了專業力,僥倖心理、短利打法是一個重要考量。同時,市場的盲目追漲,投資者的概念迷信,也是誘發亂象的一個重要原因。

熱度何來 心急背後

不過,單從瑞德西韋自身看,其也具備熱度潛質。

公開資料顯示,瑞德西韋由美國吉利德公司開發,主要用於防治伊波拉病毒感染,該公司擁有瑞德西韋的化合物專利權。並且,瑞德西韋證實了對非典型性肺炎(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病毒病原體均有活性,在美國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診療過程中,瑞德西韋作為同情用藥使用後,患者病情出現了迅速緩解。

這種特效可能,在洶湧的新冠疫情面前,投資價值不言而喻。

不過,對國內企業來說,瑞德西韋屬於新藥。重慶醫科大學藥學院藥品政策與評價研究中心副教授鄭航表示:「一般來說,新藥研發有四大階段,包括藥學研究,藥理毒理研究,上市前臨床研究(包括1,2,3期臨床試驗),上市後臨床研究,其中,前三個階段統稱為上市前研究,也就是為了新藥註冊上市需要開展的研究階段。目前國際統計數據表明,一個新藥上市,平均需要花費15年時間,15億美元。這其中,上市前臨床研究的花費成本和時間,均各佔整個新藥研究階段的2/3左右。」

簡言之,一款新藥從研發到註冊上市,需經過諸多縝密、漫長的流程。正主吉利德都沒底氣明確發言,海南海藥、物產中大又為何如此心急、如此有底氣呢?

亂象終結與價值先行

曾經,違規披露、概念炒作、拉升股價、割投資者韭菜,是一些問題上市企業的常規打法。由此也導致市場妖股頻出、摩擦市場公平度與秩序性。

新證券法的出現,宣告了亂象時代的終結。價值投資成為長期風口,合規經營成為企業生存底線。

業內人士指出,新證券法的合規性主要體現在更全面和完善的信息披露核心上。長期看,信披違規高壓、高頻整治,會成為一個常態化監管,這是保護投資者、淨化市場、提升企業專業心、敬畏感的根基所在。

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律師盛芝然表示,信息披露是註冊制的靈魂,沒有好的信息披露制度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註冊制。」

也基於此,海南海藥、物產中大撞上槍口,看似偶然實則必然。亂象處罰的背後,是敬畏心、責任感的缺失,專業力、競爭力的短板。

專家表示,中國經濟已從規模、速度轉向質量、效率。這是一切產業的風向標。作為優質企業代表核心力量的上市公司,自然更應順勢而為,價值先行。

大潮退去,才知誰在裸泳。蹭熱作秀猶如火中取慄、只會害人害己;潛心深耕、實力內核打磨才是企業成長力、價值之花的根基所在。

快慢之思、短長之選、利責之分。箇中取捨,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首條財經原創

相關焦點

  • 海南海藥6項違規 董事長劉悉承等深交所處罰
    挖貝網訊 11月13日消息,海南海藥(000566)挪用資金、對外擔保未履行審議程序及披露義務等6項違規被深交所發現,公司董事長劉悉承、控股股東南方同正被處罰。海南海藥董事長劉悉承、董事王偉均擔任亞德科技的董事,亞德科技為公司關聯方,但海南海藥遲於2018年4月24日才披露相關公告。  海南海藥合併報表範圍內的合夥企業海南寰太生物醫藥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於2017年7月20日以6000萬元的價格向深圳賽樂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賽樂敏」)轉讓持有的海南賽樂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4.998%的股權。
  • 海南海藥轉手央企:半年四遭證監處罰 違規密如鞭炮
    (原標題:海南海藥轉手央企:半年四遭證監處罰 違規密如鞭炮)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0日訊 (記者 李榮 康博)海南海藥(000566.SZ)昨日受央企入主利好影響漲停,收報7.48元,漲幅10.00%。
  • 物產中大與茅臺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見習記者 馮思婕5月14日,物產中大集團王挺革董事長率隊赴茅臺集團拜訪交流,並與茅臺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產品零售貿易、消費金融、公用環保、醫療健康、大數據分析、黨建文化與社會責任等領域開展合作
  • 物產中大設立醫療健康集團
    原標題:物產中大設立醫療健康集團 摘要 【物產中大設立醫療健康集團】物產中大2月19日晚公告稱,將投資5億元設立物產中大醫療健康集團有限公司。
  • 物產中大集團考察團來宿遷考察
    中國江蘇網4月10日訊 4月9日下午,物產中大集團副總裁、浙江藍城集團副董事長沈光明一行來宿遷市考察。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昊會見了考察團一行。會見中,王昊代表市委、市政府對物產中大集團考察團一行來我市考察表示歡迎,並簡要介紹了宿遷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沈光明詳細介紹了物產中大集團有關情況。雙方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合作,推動相關產業和項目共同發展,實現共贏局面。據了解,物產中大集團是大型國有流通企業,是浙江省政府授權經營管理國有資產的運營機構。
  • 物產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重要內容提示:  1、本公司擬以股權資產包方式通過浙江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中大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大地產」)、浙江物產實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物產實業」)、控股子公司浙江物產民用爆破器材專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物產民爆」)(中大地產、物產實業、物產民爆以下統稱「轉讓方」)分別持有的杭州中大聖馬置業有限公司等
  • 物產中大集團總裁宋宏炯一行訪問中國建材集團
    物產中大集團總裁宋宏炯一行訪問中國建材集團 2020-12-08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物產中大重組案出爐 物產集團作價近105億整體上市
    物產中大(600704)12日晚間公布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吸收合併公司控股股東物產集團,同時發行股份收購物產國際
  • 物產中大分拆物產環能上市申請獲中國證監會受理
    原標題:物產中大分拆物產環能上市申請獲中國證監會受理   物產中大
  • 物產中大擬進軍汽車金融 融資項目被指拾人牙慧
    9月24日晚間,物產中大(600704.SH)公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資不超20億,投入汽車金融等項目,逐漸將盈利重心由新車銷售向汽車維修、汽車金融服務等後服務業務轉移。9月25日,物產中大復牌早盤高開,經過一波震蕩,以一筆3306萬封死漲停板,收報8.25元。
  • 物產中大以供應鏈思維助力浙吉對口合作
    在吉林實施「雨露計劃」的,正是物產中大集團。2018年以來,物產中大積極落實浙吉對口合作,奔赴東北與當地家庭農場合作「深耕」黑土地,通過供應鏈集成服務模式來改造提升東北大糧倉的玉米種植產業,助力當地種植戶豐產、豐收。尤其是今年玉米收穫後,「雨露計劃」成效愈發顯現,引導當地農戶由傳統手掰棒子轉變為籽粒直收、顆粒烘乾歸倉,改變了當地粗放式的作業習慣。
  • 產信通:中國建材與物產中大集團即將開啟「強強聯手」模式
    11月6日,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老總周育先與物產中大集團黨委書記、老總王挺革,黨委副書記、ceo宋宏炯在杭州舉行會談。產信通了解到兩方就發展戰略協作、改革創新開展了深入交流,緊緊圍繞供應鏈管理資源優化配置、發展戰略投資項目、國際性市場拓展、企業戰略轉型協作等層面互換了建議。
  • 物產中大集團:「雙循環」格局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物產中大元通電纜已發展成國內行業龍頭   物產中大總裁宋宏炯接受大公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這幾年我們立足內需市場,同時接軌國際市場,贏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打造智慧供應鏈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企業   提高集成服務能力,構建產業生態體系,打造智慧供應鏈,從賣產品到賣服務,從為企業創造利潤到為客戶創造價值,是物產中大集團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的重大轉變,阿里有句話叫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企業,企業有什麼困難和痛點,我們來幫助他們解決。」宋宏炯說。
  • 物產中大:分拆浙江物產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至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
    物產中大:分拆浙江物產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至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申請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受理 時間:2020年12月13日 14:20:47&nbsp中財網 原標題:物產中大:關於分拆浙江物產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至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申請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受理的公告
  • 臨淄區人民政府與物產中大歐泰戰略合作協議籤約
    12月5日上午,臨淄區人民政府與物產中大歐泰有限公司新舊動能轉換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舉行,這是我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傳統產業實現供應鏈集成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區委常委、副區長王立明,物產中大歐泰有限公司董事長餘飛鵬出席。
  • 物產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報告摘要
    公司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採用公允價值計量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投資性房地產的真實價值,便於公司管理層及投資者及時了解公司真實財務狀況,為其決策提供更有用的信息;同時降低資產負債率,提高公司的融資能力,符合全體股東的利益。公司決定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模式進行會計政策變更,即由成本計量模式改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本次會計政策變更需要對2014年12月31日的財務報表進行追溯調整。
  • 太平人壽與物產中大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10月13日,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人壽」)與物產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物產中大」)在杭州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作為金融央企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旗下的專業壽險公司,太平人壽深入布局大健康、大養老產業,為客戶搭建閉環生態圈。
  • 物產中大集團擬作價近105億元整體上市
    去年10月13日停牌的物產中大(600704.SH)2月12日晚間發布重組預案,公司擬向物產集團的全體股東綜資公司、交通集團發行股份吸收合併物產集團,後者整體預估值為104.89億元,同時公司擬發行股份收購物產國際9.6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
  • 物產中大王挺革:對混改企業應加大鬆綁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物產中大集團董事長王挺革在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股權多元化,打造現代企業制度,是讓國企更具競爭力的必要途徑。  物產中大集團自從成立之初便踐行以混合所有制確定市場主體地位,到2015年在浙江省新一輪國企改革中實現整體上市,再到開啟「二次混改」全面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圍繞股權多元化和打造現代企業制度開展的種種實踐,讓物產中大集團成為地方國企混改的創新樣本。
  • 浙江物產中大元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報告摘要
    浙江物產中大元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  2015年3月28日    股票代碼:600704 股票簡稱:物產中大 編號:2015-022  物產中大七屆七次監事會決議公告  本公司監事會及全體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