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王羲之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和他自身的努力分不開,關於王羲之練字認真的小故事就層出不窮,有說王羲之家中丟棄來垃圾的地方已經被王羲之用寫壞的毛筆堆成小山;王羲之院子後面的池塘的水被他洗毛筆和硯臺染成黑色,因為練字太認真,他誤用墨水蘸饅頭吃了還毫無知覺。後人認為王羲之的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就像掠過一撇的鴻雁,又像遨翔蒼穹的遊龍,看王羲之的書法有一種輕雲蔽月,流風回雪的感覺,王羲之書法最明顯的特點是結構多變,草書和行書原本就是人們為了簡化寫法,為了彰顯自己的隨性而演變出來的字體,王羲之在這一方面把字體的變化用的淋漓精緻,再看到他的作品的時候都有一種暢快的感受。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遊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將不同字體的寫法融會貫通,加到自己的行書中,逐漸形成了自己關於書法的理解,為後代開闢了新天地。
王羲之從衛夫人那裡學到除了書法,王羲之不滿足於現狀。心懷大志遍訪名勝古蹟,通過觀摩前代書法名家李斯、鍾繇、張芝等人的書法,王羲之博採眾長,歸納創造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風格。
王羲之一改秦漢時期的書法只重視實用的風格,他在一種歷史的層面之上,在書法史上開拓出了以個廣袤而雄闊的新天地。王羲之見鍾家的飛鳥高遠之勢的書法,自己則是翻直為曲,筆法內抵。他學張芝的書法之後,又改其狂放為曼舞,進而折衷。因而沒有照畫葫蘆。王羲之將前人的長處融入到自己的行草之中後,又以不同於前人的筆法,創造出東晉之時最為完美的體態。
提起書法,都能想到「書聖」王羲之,他的作品《蘭亭集序》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字寓剛健於優美,真態多姿,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王羲之修為至深,其書法形斷意連,豐潤,圓活,極具神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美不勝收,《蘭亭集序》字字俊秀,行雲流水,收放自如這字寫的有氣魄,有靈魂,仿佛行雲流水般流動,像是一副美輪美奐的山水畫,美的讓人陶醉。
古人總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做到天衣無縫,除了王羲之的書法外,再比如《易經》,《孫子兵法》,比如麻將,象棋等等。今人也能做出更多極致的東西。我們只有把各個領域做到像古人一樣的極致,才能得到世界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