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研究智能康復機器人的工科博士,到「詩詞女神」,2月14日晚《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總決賽中,鹹陽籍女孩、北大工科博士生陳更戰勝另一位工科女博士,如願問鼎總冠軍。
「會造機器人的詩詞才女」 4次參賽終問鼎
2016年,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重新讓觀眾認識到古典詩詞的美。節目中,一名身穿民國學生裝、梳著麻花辮的北大工科女博士甫一亮相,滿腹經綸,出口成詩的氣質,加之「中國詩詞講究四素:氣象、體面、血脈、韻度。氣象渾厚、體面宏達、血脈貫通、韻度飄逸。」這段精彩開場白,令她收穫眾多粉絲。因為研究智能康復機器人,她被人稱為「會造機器人的詩詞才女」,她就是鹹陽籍女孩陳更。
截至目前,《中國詩詞大會》已成功舉辦四季,每一年陳更都會如約出現在百人團中,但前面三年,陳更每次都與冠軍擦肩而過,但也積攢了極高的人氣。2月14日晚,《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最後一場比賽,陳更對決另一位女選手孫曉婧,一個是北大博士生,一個是中科院在讀博士生,一場「神仙打架」式的精彩對決讓觀眾大飽眼福,最後陳更以5比2的比分毫無爭議地戰勝了孫曉婧,贏得了第四季的總冠軍。
14次登上詩詞大會的主舞臺,陳更是唯一一個連續四年參加詩詞大會的選手。每次失敗後她沒有氣餒,一直努力勤奮,不停地學習進步,終於在這一次捧起了冠軍的獎盃,許多網友都替她直呼「不容易」。對於陳更的堅持,主持人董卿將「天道酬勤、水到渠成」的評價送給了她。
奪冠後感恩家鄉鹹陽 「它的溫柔,塑造了今天的我」
1992年,陳更出生於鹹陽市秦都區一個村子,曾就讀於鹹陽市灃東小學、育才中學,本科從同濟大學自動化專業畢業後,現在北京大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專業讀博士。
聞得陳更奪冠,鹹陽市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爭相轉發,都為鹹陽出了這樣一位滿腹詩論又會造智慧機器人的才女感到驕傲。2月15日,華商報記者聯繫到陳更,她對家鄉父老對自己的關注、關愛表示由衷地感謝,「鹹陽是曾經的大秦帝都,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我深愛鹹陽,它的平靜,它的堅毅,它的敦厚,它的蘊涵,它的溫柔,塑造了今天的我。」
詩詞結緣原本只是愛好,卻因為參加《中國詩詞大會》成了「網紅」,這讓她多少有些始料不及。除了在網絡走紅外,陳更也成了鹹陽學生們的偶像,並主持過秦都區舉辦的中小學詩詞大會。「我沒有系統的高中學習經驗,但每到高考誓師大會,都會為小學弟學妹們錄製視頻加油鼓勁。」奪冠後,陳更曾感慨,希望自己能在傳統文化的路上,多做了那麼一點點事,讓更多的人看到,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也希望我能帶動更多鹹陽學子學習詩詞的熱情,讓更多鹹陽學子感受到古典文學的薰陶。」
談對手 「他們外表已經很出眾,還有如此有趣的靈魂」
談及今年的比賽,陳更介紹,「今年的比賽中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難度,從前是比準確度,現在是比速度,詩詞大會已經被140位大神變成了『最強大腦』。」本以為是文科生佔優勢的比賽,最後成了工科人的主場,「放眼望去,核電站高級操縱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工程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師、飛彈工藝員、海洋採油工程師、程式設計師……我經常感嘆,他們的外表已經很出眾,還有如此有趣的靈魂。」
比賽中,讓陳更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選手帶著一本波蘭詩人辛波斯卡的詩集《外物靜默如謎》,在錄製間隙翻看,「他沒有拿唐詩宋詞,顯然不是為了比賽才看的。我問他為什麼看這本?他說因為最近在看這本,不想因為比賽打亂了閱讀計劃。我感到內心被撼動,這是真正的愛詩之人,只有赤子心,沒有勝負心,所以詩詞大會是我的人間淨土,讓我一次次得到淨化。」
作為一個標準的工科女生,陳更的日常生活大多是在實驗室度過。在繁重的學業之外,陳更不忘研讀詩詞,還曾付梓出版了一本讀古詩的小品文集《幾生修得到梅花》,在書中暢談自己與詩歌的際會。「因為詩詞大會,我能有機會把自己讀詩的感悟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我能回報的,只有多讀書,好好寫。」對於未來是否會繼續參加《中國詩詞大會》,陳更笑著說,她很感恩詩詞大會,「以後隨時隨地,隨叫隨到。」
談成長 「我不是學霸,我只是很努力」
2016年,陳更走紅第一季《中國詩詞大會》時,華商報記者曾採訪報導。採訪中,陳更的母親梁女士曾表示,自己是一名中學老師,與丈夫都熱愛文學,一家人一直保持著寫日記的習慣,陳更從小愛讀書也與此有關。2月15日,記者再次聯繫梁女士,遺憾電話未能接通。
「工科博士」、「詩詞女神」,人們稱讚陳更是學霸和天才,然而她卻並不認可這些稱謂,「我不是學霸,我只是很努力。我只是個從小刻苦學習的孩子,在讀本科前,我從來沒有出現過偏科。對於未來職業規劃是否會與文學有交集,陳更說自己現在最大的目標就是能順利畢業,「學業和愛好兩方面都捨不得,兩方面都會堅持下去。」
從鴻雁傳書到網絡時代,《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類節目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古典詩歌的美,對於讀詩的感悟,陳更覺得,詩是讓你能改變一點兒的東西,有助於你放下一點什麼,看開一點什麼,看淡一點什麼,明白一點什麼,頓悟一點什麼,「所以我會背詩,不是說我會背,背的很流暢,而是我讓詩詞影響了我的修養和性情,這才算懂了詩。比讀字更重要的,是讀人。」
陳更還給大家分享了一些記憶古詩詞的方法。陳更說,中國文化講究含蓄,因此不能死記硬背,要注重理解和思考,「 記憶詩詞不能如同背圓周率一般只是生理的記憶,應該理解詩人說了什麼。把詩讀通讀透,多溫故,看到美好的事物,自然就可以在大腦裡將它與情景相符的詩詞聯繫在一起。」
華商記者 王斌
來源:華商頭條-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