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弦理論是否能解釋宇宙的本源?
我們假設粒子在空間中只是一個點,任何電子都只是空間中有特定電荷量和特定質量的點,而且所有電子都無法被區分,這樣物理學家便可以定義它們,並計算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這套理論叫「量子場論」,它的出現解決了許多問題。粒子物理中的標準模型都是建立在此基礎上,而粒子物理實驗的精確值也相當高,有些電子的量子性質被測量出來了,精確值可以達到0.0000000000002%(2×10^-13%)。
-
看此文,你會明白愛因斯坦關於上帝不擲骰子的思考,是多麼重要啊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無論如何,我都確信,上帝不會擲骰子。」多年以來,愛因斯坦的話已經成了他反對量子力學及其隨機性的標誌,但人們其實誤解了他。「上帝不擲骰子」——愛因斯坦的名言中很少有哪句話像這句被引用得如此之多。
-
愛因斯坦說的「上帝不會擲骰子」是什麼意思?
「上帝不擲骰子」——愛因斯坦的名言中恐怕這一句出現的頻率最高吧,而這句話,似乎也被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是愛因斯坦否定量子力學的證據。了解過量子力學的人應該都知道,量子力學是把隨機性看作是物理世界的內在屬性的,而愛因斯坦所說的這句話,則是否定了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至少在大部分的時間裡,人們覺得愛因斯坦說出這句話是為了否定量子力學,然而多年以來,許多的物理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都對這種說法提出了質疑,因為他們發現人們似乎誤解愛因斯坦了。
-
上帝投擲的骰子——愛因斯坦的幽靈超距作用
光電效應理論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量子力學領域奠定了他的重要地位,然而該理論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深意卻深深地困擾著愛因斯坦。眾所周知,愛因斯坦以推導出質能方程E=mc^2聞名於世。然而事實上他對物理學的最後巨獻是與同事鮑裡斯·波多爾斯基和納森·羅森一起合著的發表於1935年的論文--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簡稱:EPR悖論)。
-
《上帝擲骰子嗎?》讀書筆記下
「停止爭論吧,上帝真的擲骰子!隨機性是世界的基石,當電子出現在這裡時,它是一個隨機的過程,並不需要有誰給它加上難以忍受的條條框框。全世界的粒子和波現在都得到了解放,從牛頓和麥克斯韋寫好的劇本中掙扎出來,大口地呼吸自由空氣。」甚至有人認為量子理論可以解決計算機的意識問題。
-
曾為「萬物理論」的最佳候選人,如今又歸於平寂?說說「弦理論」
不過,誰也沒想到最初為了簡化物理圖景所引入的弦理論,後來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複雜性。在我們熟悉的四維時空裡(3個空間維和1個時間維)弦的數學不能成立,它還需要額外的6個維度,總共需要10維!不過這額外的6個維度只有細小的弦能感受到,而我們卻看不見。
-
量子力學與上帝的骰子
如果放到宏觀世界,人能不能穿牆?按照量子隧穿,宏觀物體也能發生隧穿效應。人也可能穿過牆壁,但要求組成這個人的所有微觀粒子都同時穿過牆壁,實際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從概率上說,人可以穿牆。愛因斯坦對於這樣的概率說嗤之以鼻。概率的存在,只是量子力學理論不完整的證明。
-
網友問: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最後為何又反對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本是一個泛概念,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波爾等人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系統稱為根本哈根詮釋。就好比你扔一個骰子,量子力學告訴你有6種結果,每種結果出現的概率是1/6,但是你卻不能了解扔出骰子到骰子選擇一個結果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你就能知道骰子在空中翻了多少圈,移動了多少距離,整個過程遵循牛頓力學,本質上你知道骰子扔出時的一切數據,就能預言骰子最終的點數。
-
「上帝不擲骰子」是什麼意思?愛因斯坦的這句名言顛覆認知
誰也不知道自己每次做出的選擇是對是錯,因為宇宙很大,每一個瞬間都會出現無數個選擇,並且這些選擇會相互影響帶來不一樣的結果,「蝴蝶效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是在這裡,筆者要提出一個疑問,你能肯定自己做出的選擇,就是自己要選的那一個嗎?
-
6-3=6,不是錯答案,愛因斯坦從中發現了什麼
愛因斯坦曾自言自語:「上帝不玩骰子,但是量子力學讓我們不得不相信,上帝似乎是玩骰子的。」骰子本身就是隨機性和可能性,宇宙似乎是隨機的和無限的,但總有無數人渴望探索宇宙的奧秘和定律。愛因斯坦畢生致力於物理研究和解謎,但他是一個智商超群的物理學家,他就像老頑童在一張照片中一樣,伸出舌頭,在黑板上寫下6-3=6的公式。
-
弦理論:來自天堂的傳說,想要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超級理論
於是,愛因斯坦來了。愛因斯坦認為,既然空間裡空無一物的真空,那光可能是粒子。於是,粒子說全線反攻,建立在空無一物的真空基礎上的量子論(後來發展成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橫空出世。但是,託馬斯·楊的雙縫幹涉實驗揭示出光(量子)是一種振動的波,這個事實根本無法迴避。
-
弦理論提出者認為上帝真實存在,它是能量的統治者,宇宙已被操控
西方學說認為,上帝創造了一切,上帝是人類命運的主宰者,他決定著人的出生以及未來。那麼,上帝是真實存在的嗎?近期,著名科學家,「弦理論」提出者Michio Kaka教授提出,上帝是真實存在的,上帝就在理論的粒子裡,我們生活在上帝精心布置的矩陣中。
-
愛因斯坦的「上帝之信」:宗教與科學精神未必就水火不容
在信中,愛因斯坦表達了他對上帝的看法,因此被後人稱為「上帝之信」。不可知論或是愛因斯坦成功的一大原因愛因斯坦的「上帝之信」,如果僅從經濟價值來看,可以體現在拍賣了289萬美元。但是,其自身真正的價值恐怕難以估量,這裡面最重要的是他對上帝的看法。
-
弦理論解釋—什麼是現實的真正本質?
但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重力並不像宇宙中其它作用力一樣。如果宇宙是場戲劇,粒子就是演員,而重力則是舞臺。簡單來說,重力是種幾何學—時空間的幾何學,所以我們必須定義出絕對的距離。但在量子物理的世界中,我們無法明確地測量事物,重力模型與量子物理模型彼此並不兼容。當物理學家試圖增加新的粒子來描述重力時,他們的數學系統卻崩潰了,這是個相當重要的問題。
-
牛頓研究鍊金術,愛因斯坦信奉上帝,他們研究神學的目的是什麼?
而且具有重大意義的科學理論,大多都是西方科學家提出的。牛頓和愛因斯坦就是西方科學家的代表人物,但讓人覺得困惑的是,這兩位科學巨匠晚年都選擇了研究神學。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聽過這句話的人不在少數。牛頓就說過類似的話,他說宇宙中存在一位全能的神,它掌管了宇宙萬物。
-
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派之爭鹿死誰手,薛丁格的貓扮演了什麼角色?
這是一段歷史,是愛因斯坦質疑哥本哈根詮釋的一段爭論史。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會擲骰子」;波爾說:「別去管上帝能做什麼!」這是網絡上流傳的愛因斯坦與波爾之爭的精闢語言。其實這都不是原話,但意思差不多。爭論的兩邊都知道這個世界沒有上帝,他們爭論的「上帝」是指自然規律。網絡上常有聲音認為,愛因斯坦是竭力的反對量子力學,爭論的是經典物理學還是量子力學誰對誰錯的問題,是有我無他有他無我的問題,其實這是嚴重誤解。
-
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上帝創世:6天等於138億年!
原標題: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上帝創世:6天等於138億年! 三體網【宇宙印象專欄】(謝頓)經典聖經《創世記》中記載,上帝用6天時間創造了世界,那麼6天是多久?!科學家傑拉爾德·施洛德利用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了6天等於138億年!有趣的是,宇宙到目前為止的年齡也正好是138億年,如果說傑拉爾德·施洛德是對的,相對論也是對的,那麼上帝用6天時間創造了世界就非常有意思了!傑拉爾德·施洛德的理論基於使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既然時間是相對的,那麼我們就可以把6天換算成三維空間中的時間軸,於是138億年就這麼得出了。
-
《上帝擲骰子嗎?》讀書筆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子茂,ID:BookwormCat】來自專輯子茂的讀書筆記一直對量子理論很感興趣,最近讀了這方面的科普讀物——《上帝擲骰子嗎?》。3愛因斯坦使用光量子概念成功解釋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直接證明了光的粒子性。微粒說捲土重來,開啟第三次波粒戰爭。
-
愛因斯坦和牛頓晚年研究神學,霍金卻多次否定上帝存在,原因何在
歷史上有著許多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們提出的理論推動了整個世界科技的發展,如果沒有愛因斯坦,那麼人類還活在黑暗當中,沒有牛頓,科技要倒退三十年,沒有霍金,太空探索的腳步也要放慢。他們的偉大不容置疑,但是他們的晚年卻是有一些區別,愛因斯坦和牛頓晚年研究起神學,而霍金卻多次否定上帝存在,這到底是何原因?
-
宇宙理論之爭!弦理論最終會被M理論統一嗎?
弦理論的誕生伴隨著時代的契合和要求,它符合了科學家創造出的一切理論和未知的想像。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弦理論陷入了理論困境。幾十年來,理論家們一直希望相信,構成現實的基本構件是微小的、振動著的弦,因為它能夠解釋許多我們未知的存在。這是一個潛在的革命性的想法,能夠把所有的自然力和物質的所有構件結合成一個單一的、和諧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