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盛傳已久。近日,哈佛大學圖書館官方網站驚現留言:有人問,在哪裡可以看到傳說中的哈佛大學校訓?對此,哈佛大學校方在其官網上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在哈佛牆上看不到所謂的校訓,並稱所謂校訓都是編造的。
2013年7月16日,一名網友在哈佛圖書館官網留言提問:「我聽說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牆上可以看到校訓,請問在哪裡可以看到?」。這個問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瀏覽量高達14萬。
哈佛大學校圖書館管理員表示:「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網上早已盛傳,尤其是在中國,但我可以證明,哈佛任何牆壁上都沒有所謂的校訓。」
這個回復最後還援引《華爾街日報》2012年11月15日的報導稱,新一代中國學生對所謂校訓的靈感僅僅來自於一個關於哈佛的騙局。
網絡上對所謂「訓言」真實性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止過。其中就有人聯繫了哈佛大學圖書館或去過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人,求證這些訓言是否真的存在。比如「Studies this matter,lacks the time,but is lacks diligently.」(譯為: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這句英語就充斥了語法錯誤。中國人陳應宏在2009年12月初看到這20句哈佛圖書館牆上的中英文訓言時,就發現這些訓言的英文「一塌糊塗」,有的連主語都沒有時,他感到非常意外,並在去年12月14日給哈佛大學圖書館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向其求證是否有這些「訓言」。
哈佛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Deborah Kelley-Milburn在2009年12月15日就回復了某中國人發出的詢問郵件:「已經有很多人就這個問題詢問過我們。我想,這是一個在網際網路上流傳的民間傳說。我們哈佛大學裡的各家圖書館(哈佛大學共有70餘家圖書館——編者注)都沒有這類『訓言』。」
陳應宏進而求證:哈佛大學的校訓是什麼?結果被告知,哈佛大學的校訓是拉丁文「VERITAS」(即中文「真理」的意思)。這一校訓那20句所謂的「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顯然大相逕庭。
這些哈佛校訓的最初模板來自於《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一書。2008年6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該書。作者是丹尼·馮,他在簡介中稱自己1991年畢業於北京某高校,彼時就職於美國密西根州的一家公司。2008年12月29日至2009年1月4日排行榜中,社科類書籍《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銷售排名第七。《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作者丹尼·馮在該書的「前言」中寫道:「雖然沒有實力進入哈佛大學學習,但我知道很多中國人都有哈佛夢,夢想進入那位於麻薩諸塞州的美麗大學。國內的朋友來美國玩兒時,我帶他們到東部遊覽,哈佛是一定要去的。每次到那座神聖而美麗的學府,參觀它那古老而樸素的圖書館時,看到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時,我都會有一番新的感悟。」
儘管丹尼·馮在《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一書中提到的英文版的訓言和網上流傳的版本並不相同,還存在語法問題,但這些「訓言」卻誤導了相當一部分讀者。2010年,作者承認這些所謂的「校訓」和「訓言」確實是沒有的。因此,出版社將在網站上把相關介紹撤掉,並且不再印刷該書。但即便如此,仍有許多網友在論壇或自己的博客上轉貼這些「訓言」;一些學校還把它們製作成雙語展板,布置在學校的教室和走廊的牆上。
哈佛闢謠
哈佛大學圖書館
網傳哈佛校訓
1.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2.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4.勿將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6.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學習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徵服,還能做什麼呢?
9.請享受無法迴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
11.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時間在流逝。
13.現在淌的哈喇子,將成為明天的眼淚。
14.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資未來的人是,忠於現實的人。
17.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過完,不會再來。
19.即使現在,對手也不停地翻動書頁。
20.沒有艱辛,便無所獲。
錯誤百出的哈佛校訓英文版
哈佛大學圖書館內景
耶魯大學校長的謠言
除了哈佛不幸被謠言擊中外,耶魯大學校長也未能倖免於難。有一篇名為「耶魯大學校長炮轟中國教育」的文章也在網絡上生生不息。該文提到,「前耶魯大學校長施密德特說過:中國大學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笑話,中國大學日益嚴重的『官本位』體制表明『宙斯已被趕出天國,權力主宰一切』。中國大學『似乎是孕育自由思想並能最終自由表達思想的最糟糕同時又是最理想的場所。』」
然而,早在2009年,耶魯大學就對此闢謠。校方負責與媒體聯繫的辦公室工作表示,經他們查詢,耶魯大學學報從未刊登過傳聞中的這篇文章。另據證實,最近幾期耶魯大學校刊不但沒有這篇文章,也沒有任何關於中國大學的內容。
一篇名為《戳穿謊言:「耶魯大學校長撰文」是如何形成的?》的網文揭開了這一謎團。文章稱,此文是用1987年施密德特在耶魯開學典禮上的演講移花接木拼湊而成的。施密德特在文章中希望學生們在大學裡能夠以古典文化藝術中的偉大作品作為基礎,「揭露歷史的矛盾,丟掉幻想,把懷疑主義擠到虛無主義的邊緣,擠到『骨子裡無處藏身』的地步。」但不幸的是,施密德特的苦心卻沒有被部分中國網友理解。相反,這篇對大學生飽含期許的演說卻被「扭曲」成對中國大學行政體制的批判。
小布希與柴契爾夫人先後「躺槍」
小布希的某段「講話」也曾經是中文網際網路傳播最廣的謠言,甚至被寫進了中學的歷史考卷:「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裡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裡向你們講話。」
事實上,這個所謂的「小布希講話」是天涯網友林楚方於2002年發表的帖子。林楚方在發帖時已經在標題中註明「代擬」二字,但在傳播過程中,卻被部分網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這篇演講甚至出現在諸多城市的高三歷史試卷上。如上海黃浦區的高考模擬試卷中,該「名言」以材料的形式給出,而題目為:「依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籠子」指什麼?美國是怎樣實現把總統「關在籠子裡的夢想」的?」
小布希總統唱罷,柴契爾夫人登場。已故的「鐵娘子」生前也「代言」過很多中國人的不實想像。比如有一則謠言如是說:「柴契爾夫人曾說過,中國是一個無需重視的國家,它只生產洗衣機和冰箱,不生產思想。美國一位大學教授在講到世界漢語熱時說,十年前在美國也曾颳起過一股漢語熱,但很快就消失了。如果漢語背後沒有文化,文化背後沒有思想,思想背後沒有精神,這個神話也終究會消失。」
這個柴契爾夫人的版本甚至被一些媒體引用過。有趣的是,有人改寫了這段話來譏諷這種偽造:「柴契爾夫人曾說過:如果漢語背後沒有文化,文化背後沒有思想,思想背後沒有精神,光編造俺和賈伯斯根本沒有說過的話,那麼中國永遠不會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小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