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校園文化誤區|哈佛|大學_鳳凰讀書

2020-12-18 鳳凰網讀書

楊朝清

關於美國哈佛大學「訓言」的各種版本在我國盛傳已久。但哈佛大學圖書館官方網站前不久公開表示:「哈佛73座圖書館的任何牆壁上都沒有這些所謂的訓言。」也就是說,這些網傳的「哈佛訓言」是根本不存在的。

經查,「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等20個的假哈佛訓言的最初模板,來自於《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一書。2008年6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該書。作者丹尼·馮在書上的簡介中稱,其1991年畢業於北京聯合大學建築專業,彼時就職於美國密西根州的一家公司。丹尼·馮在該書的前言中寫道:「每次到那座神聖而美麗的學府,參觀它那古老而樸素的圖書館時,看到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時,我都會有一番新的感悟。」

該書出版後,一些媒體對其部分內容進行了介紹或連載。與此同時,網上對所謂「哈佛訓言」真實性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止過。其中有人還聯繫了哈佛圖書館或去過哈佛圖書館的人,求證這些訓言是否真的存在,答案均是否。2010年1月27日《中國青年報》曾報導稱,丹尼·馮向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承認這些所謂的訓言確實是沒有的。事實證明,這些編造的校訓只不過是一些人「託物言志」,「掛羊頭賣狗肉」,將校訓的帽子戴到哈佛大學頭上。

沒有校訓的哈佛,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當下中國高校的校訓狂熱。雷同的詞彙、同質化的校訓,暴露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種誤區,即沒有形成或發掘自身有什麼特點、校園文化有什麼特色,只是一味地把時髦、前沿的詞彙往校訓裡加,這顯然是對校園文化的膚淺理解和片段化閱讀。

生搬硬套、跟風從眾地使用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字眼,固然不會出什麼差錯,卻難以得到學子們的理解和認同。一個經典的校訓,絕不是複製、衍生而來,而是從集體記憶和校園文化中抽離、提煉出來。即使像哈佛大學一樣沒有校訓,只要完成了人才培養這一根本任務,高校同樣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相關焦點

  • 鳳凰佛教哈佛大學演講交流:探討佛教發展思路
    哈佛大學紀念大廈(圖片來源:鳳凰佛教)哈佛大學神學院(圖片來源:鳳凰佛教)美國東部標準時間2016年9月9日上午,鳳凰網北美佛教交流團一行抵達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哈佛大學,正式開啟了美國境內的交流活動。
  • 佛門「哈佛」真相:探訪中國女大學僧校園生活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林恩)宗教女修行者可能是大千世界中最神秘的風景之一,她們捨棄世俗社會的名聞利養,投身救度人類靈魂的偉大事業,她們身上往往帶有一騎絕塵的出世勇氣和信念,在滾滾紅塵中綻放出靜謐芬芳之美。2016年早春2月,鳳凰佛教有緣走進素有佛門「哈佛」之稱的閩南佛學院女眾部,探訪當代女大學僧罕為人知的校園生活。
  • 從「五月花」到哈佛大學
    夫妻倆遙聞哈佛大名,卻總是自認為是南方的鄉巴佬,輕易不敢來,這次趁著我在那裡,就到哈佛來探頭探腦了。 因此,我戲稱這一年的聖誕是「兩個小販到哈佛」,而他們對我的「報復」,則是帶給我一本《總統是靠不住的》,扉頁贈言居然如此回敬:「 1997 年聖誕:哈佛不讀書紀念 ! 」他們開車載著我東跑西顛,走了很多我平時因沒車而到不了的地方。
  • 哈佛大學:處於守勢的帝國
    哈佛大學校園一角哈佛學院:貴族與精英來到劍橋鎮,不由得感到自己得一本正經一點。學生絕大多數來自新英格蘭與紐約,或是住在哈佛「金色海岸」(比如,亞當宿舍樓)豪華公寓裡的富家子弟。學院教育是閒人雅客式的,比如學習古典的拉丁文和希臘文,體驗學問的旨趣,薰陶審美和心靈。即使今天的哈佛已是世俗化的平民精英大學,這一古老的身份仍隱藏在哈佛校園裡,不時與你邂逅。
  • 被譽為「東方哈佛」的中國大學
    哈佛大學誕生於1636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在世界各大高校排行榜上長期雄踞全球第一,是毫無疑問的世界頂尖高等院校之一;她至今已經培養出8位美國總統和15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世界各大高校中高居世界第一
  • 哈佛大學介紹
    哈佛大學是美國最早的私立大學,是以培養研究生和從事科學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哈佛大學的正式註冊名稱為: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總地址是Byerly Hall, 8 Garden Street, Cambridge。
  • 四川大學隆重舉行「鳳凰展翅」 2016-2017年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暨迎...
    四川大學隆重舉行「鳳凰展翅」 2016-2017年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暨迎校慶校園文創活動發布展演
  • 大學新生應避免的「認知誤區」
    如果能夠利用好大學時光,將會對人生起到非常大的幫助。為了更好了幫助大家高質量的度過大學時光,蘇老師提醒大學新生從一入學就要警惕一些陷阱和誤區,我把這些可能擾亂大家思維的誤區和陷阱稱之為「認知誤區」。 誤區一:學習不再重要。
  • 戈鯤化:登上哈佛講臺的中國第一人,哈佛大學的第一位中國教授
    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是清朝的一位秀才,他卻與眾不同,登上了哈佛大學的講臺,他就是戈鯤化。戈鯤化,被譽為中美文化交流的第一人,近代中華文化輸出的先驅,雖然成就斐然,但卻一直鮮為人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敢於變通,抓住機遇戈鯤化,字硯畇,一字彥員。
  • 實驗室賞析 | 哈佛大學生命實驗室
    哈佛生命實驗室(Pagulica Harvard Life Lab)位於麻薩諸塞州阿爾斯通的哈佛大學校園。該建築現在是哈佛大學在西部大街上的第三個創業中心,坐落在i-lab旁邊,在2014年開放的以校友為重點的Launch Lab的對面。
  • 五個問題揭開哈佛大學高冷而神秘的面紗
    問題一哈佛大學有面向遊客開放的校園參觀活動嗎?A:哈佛大學歡迎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參觀哈佛校園。學校不僅有針對遊客設置的校園參觀,還有面向本科申請者和研究生申請者開放的學術參觀活動。想要提前了解校園參觀活動的小夥伴們還可以前往學校官網獲取相關信息。問題二在哪裡我可以了解到更多有關哈佛大學歷史的相關資料?
  • 評「哈佛校訓」:透露出國人文化弱勢心理
    (圖片來自網絡)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盛傳已久。近日,哈佛大學圖書館官方網站驚現留言:有人問,在哪裡可以看到傳說中的哈佛大學校訓?無論是時評文章還是校園講演,隨處都能見到、聽到諸如「此刻打盹,你將做夢;此刻學習,你將圓夢」「你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等所謂「哈佛校訓」,其「勵志效應」的波及面可以說是無遠弗屆。然而,回頭分析這些所謂「哈佛大學圖書館校訓」,其實問題重重。最主要一點在於,這些話明顯不符合校訓要求的精簡、凝練、有特色等規範,而更像是勵志格言。
  • 哥倫比亞大學鳳凰談:哥大佛學研究缺錢怎麼辦?
    哥倫比亞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佛學研究中心主任魏德東教授擔任論壇主持人(圖片來源:鳳凰佛教)為滿足鳳凰網友了解哥倫比亞大學的強烈願望,鳳凰網北美佛教交流團首先遊覽了傳說中的哥倫比亞大學校園。非常榮幸的是,在參觀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時,該館館長親自帶領鳳凰團並解說哥大圖書館非凡的歷史。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最早由當地一位華人出資建立,後有慈禧太后捐款。有眾多中文館藏,海納中國地方志1650種,族譜、家譜的譜牒950種以及多部明清善本古籍。
  • 旅美華人女作家張鳳:書寫哈佛百年華裔文化史
    一晃三十餘年過去,自1993年起她回國演講,此次已經是四度前往北京大學等高校宣講哈佛百年華裔精英的文化史。她告訴記者,在哈佛的32年裡,這所校園已成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在這所校園裡結識了眾多華人文化學者,師友之間建立的深厚情意才是她更加喜歡哈佛的緣由。「當年我也是有感於哈佛華裔師友之情,感念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才將師友的思想記錄下來,不使其成為過眼雲煙」,她說道。
  • 網曝大學校園出現賣卵廣告 商家稱發展同學下線每單提成5000元
    來源標題:網曝大學校園出現賣卵廣告!介紹一單提成5000元 近日,網曝大學校園出現賣卵廣告,記者發現,賣卵商家在各社交平臺大量存在。
  • 在路上 - 在路上|學長|校園_鳳凰讀書
    青春終將逝去,我將倍加珍惜接下來的時光…… 我們曾在同一所高中讀書,但是那時我並不認識你,直到我也高中畢業,一次偶然的機會,哥哥告訴我,他有個高中室友和我在同一所大學,而且哥哥還把接我的任務交給了你。那天,你早早地跑到車站等我,我一下車,你的電話便打來了。「你就是曾卉吧?」你朝我招了招手,「高中的時候,你哥還要我們猜你的名字怎麼讀呢?」
  • 美國哈佛大學阿卡貝拉合唱團一行到訪西安高新一中
    主持人:2018屆周一凡、2020屆李宇嘉18個朝氣蓬勃的大學生進場,觀眾席上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一陣小小的歡呼:「美國哈佛大學阿卡貝拉合唱團來了!」3月10日下午,西安高新一中校園,美國哈佛大學阿卡貝拉合唱團一行到訪高新一中,登上了高新一中的舞臺,用歌聲與高新學子結下情誼。
  • 哈佛大學東方傳統文化研究會創立人王安林在趙寶珠武學堂開設中國...
    他是八次世界武術比賽金牌得主,多次代表中國與海內外交流傳統武術文化,是阿根廷功夫聯合會總顧問,義大利世界武術聯盟顧問,大韓民國傳統武術協會總顧問。2010年作為傑出人才去到美國,創立了"哈佛大學安林太極武道協會"暨"哈佛大學東方文化科學研究會",並任首席主持師,現長期定居美國,傳統國內傳統文化。
  • 哈佛大學哲學家:「和諧」可以是"和而不同"
    早報記者石劍峰 一位是新儒家代表,一位是當代社群主義政治的領軍人物,杜維明和麥可·桑德爾———兩位來自哈佛大學的著名哲學家昨天齊聚復旦大學,為復旦師生作了一場精彩的學術、政治對話。在名為《文明的對話:全球化和文化差異》的學術對話中,兩位思想家分別用儒學和西方傳統政治哲學,對當下世界的熱門話題展開對話,談到「和諧社會」論題,兩位哈佛的學者都表示,「和諧社會」可以是「和而不同」。這是一個別開生面的講座,沒有確定的論題,也沒有嘉賓一個人滔滔不絕的講演,杜維明和麥可·桑德爾———兩位各自學術領域的領軍人物在講臺上毫無拘束地展開對話和探討。
  • 哈佛大學圖書館不以數量取勝
    到大學,參觀圖書館幾乎是必修課。這次在哈佛,也不例外。而出乎我的意料的是,這一參觀,竟然花了一天時間,還有很多圖書館沒去。  到哈佛之前,我知道哈佛的圖書館很多,但卻沒有想到這麼多。哈佛法學院的圖書館令我印象尤其深刻,每個學生座位十分寬敞,相當於國內大學圖書館中三到四個學生的位置,我問安德魯·斯科特,這裡是不是只有法學院學生才可使用,他告訴我,所有其他院系的學生,都可使用,沒有限制的。  另外,國內大學圖書館的功能,已經悄然變化,不是學生借閱圖書的地方,倒成了學生們的自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