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鯤化:登上哈佛講臺的中國第一人,哈佛大學的第一位中國教授

2020-12-04 東木泗水

提到清朝的秀才,大家會怎樣想?像範進一樣,整日苦學,學成就發瘋?還是像孔乙己那樣,迂腐不堪?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是清朝的一位秀才,他卻與眾不同,登上了哈佛大學的講臺,他就是戈鯤化。

戈鯤化,被譽為中美文化交流的第一人,近代中華文化輸出的先驅,雖然成就斐然,但卻一直鮮為人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

敢於變通,抓住機遇

戈鯤化,字硯畇,一字彥員。他是安徽休寧人,生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也是咱那著名的慈禧老佛爺出生的第二年。自小聰明伶俐,對國學和詩文造詣頗深,年紀輕輕的便成為了秀才。

成了秀才,意味著他是要走當官這一條路,但是在他20歲時,當時正值太平天國運動,戈鯤化的父母去世,家道中落,他就決定不再走科舉這一條路,轉而從軍幕府,投到與太平軍對立的將軍將領黃開榜麾下。這也就開始了他人生不同的道路。

戈鯤化

後來太平天國失敗,而湘軍也必須要裁撤,戈鯤化便到英國領事館擔任翻譯和中文教師,這不難看出,戈鯤化的英語學習從這裡便開始了,同時他也不像當時國內的其他人,一味地排洋,他還是很樂意去接受的。他在領事館待了整整十五年,因此結交了很多的外國朋友,他在這期間還捐了一個五品候選同知的官職,頭上多了個藍頂戴。

留洋海外,登上哈佛講臺

在1879年,也就是光緒五年,美國駐牛莊領事官鼐德代表哈佛大學邀請他去擔任哈佛大學中文教習一職,為期三年,戈鯤化同意了。

於是,經過了五十天的行程,戈鯤化一家到達了美國紐約,之後前往波士頓劍橋城開始了他在哈佛的三年教學生涯。僅僅三年,也就是這三年,讓美國人記住了他的名字,一個來自清朝的中國老師。

戈鯤化

雖然清朝當時沒落,但戈鯤化卻不自卑,他在哈佛一周要講五天的課,他每次上課都要穿戴官服,並且要求他的學生按照儒家禮節敬拜老師,講究一個尊師重道,如果違反了他的規定,他就不會允許學生進入課堂。

當時留洋在外的華人以說英文為榮,以說中文為恥,但是戈鯤化是個例外。他在美國很少與人講英文,同時在上課期間全用漢語,因為戈鯤化認為中國文化要遠勝歐美,中國漢字遠強於英文字母,而詩歌又是中國文化中的精髓,他在課堂上也主講詩歌。所以,無論在何地,戈鯤化來了感覺他就會作詩吟詩,也成為了當時哈佛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受美國人尊敬,為美國人愛戴

為了更方便教學,也為了更好的傳播中國文化,他親自編寫中文教材《華質英文》,這也是哈佛大學第一本中國人編寫的中英文雙語介紹中國詩詞的教材。

在當時的哈佛大學,戈鯤化的課和講座是最受歡迎的,也是因此,讓美國人了解了中國文化,知道了中國的博大精深。

哈佛大學

1882年,戈鯤化因肺炎醫治無效逝世,享年44歲,這讓當時哈佛大學和美國人極為悲痛,哈佛大學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而他的遺體最終也魂歸故裡,安葬在寧波。

為了紀念這位使者,哈佛大學在燕京圖書館牆上為他繪製了巨幅畫像,而他從中國帶來的經典書卷,也是哈佛獲得的第一批亞洲語言文獻,哈佛燕京圖書館最早的館藏。從此戈鯤化成為了哈佛中美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標誌,成為了哈佛不能忘記的一段歷史。

戈鯤化

「他是一個文化高度自信的人,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他講的每一句詩都是中國(China),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中國(China)」這是鼐德對他的評價。

而戈鯤化的這種文化自信,我們如今也是極為需要,為什麼有人說外國的月亮更圓,那是因為你沒有看過中國的月亮,你心中更沒有這個月亮。

相關焦點

  • 他,登上哈佛講臺的中國第一人,上課穿官服,母親殉節,引以為豪
    誰是中國第一位向西方派出的教師?誰又是中國第一位登上哈佛講臺的第一人?誰又是有史以來最早一本中英文對照教材的中國編纂者?誰又是當年燕京大學第一批圖書的奠基者呢?短短在三年之間能創造三個第一的記錄,當時只有一人而已,他就是中國文化輸出的先行者——戈鯤化。
  • 最早登上哈佛大學講臺的中國人戈鯤化
    1879年5月26日,對於哈佛大學和戈鯤化都是個非同一般的日子。這天早上,上海「國際大飯店」的會客廳裡喜氣洋洋,9時許,美國駐牛莊領事鼐德代表埃裡奧特校長和戈鯤化在合同書上分別鄭重籤下自己的名字。至此,歷史上首位中國人去美國哈佛大學的任教合同誕生了。
  • 100多年前,一中國人登上哈佛講臺,他說了啥讓美國人尊敬至今?
    從夏朝發展繁衍至今,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國家,幾千年來,中華文化輻射了周邊各國,不僅對日本、朝鮮產生了重要影響,就連東南亞、南亞,甚至是美洲地區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浸染。不過,若論到中華文化在美國的傳播,戈鯤化絕對功不可沒,畢竟他可是「登上哈佛講臺的中國第一人」。
  • 首位晚清秀才戈鯤化任教哈佛:每月工資兩百美元,48歲客死異鄉
    1877年,美國商人鼐德致信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W·埃利奧特,建議在哈佛大學內開設研究中國文化的專業,為美國在亞洲的利益以及對待中國的策略研究提供支持。1879年5月,鼐德在給哈佛校長的書信中這樣寫道:"我已物色到一位有官銜的、在學術上很有造詣的中國紳士,他願意去哈佛擔任為期三年的中文教師。他是一位作家,曾在英國駐華領事館任翻譯生多年。"經哈佛大學校委會的研究決定,特意撥出了8750美元作為特聘中國教師的專項經費。
  • 他身為清朝官員,照片至今掛在哈佛圖書館,在美國留下巨大影響力
    眾所周知美國哈佛大學,是全世界最頂尖的高校之一,哈佛大學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僅僅諾貝爾獎項,哈佛大學中就有160位獲得者;另外美國總統羅斯福、歐巴馬,以及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都是哈佛大學的著名校友;值得一提的是在底蘊深厚的哈佛大學圖書館中,懸掛著一位清代官員的照片,他到底是誰?
  • 晚清6位官員老照片,圖3是孔子嫡孫,圖6是哈佛大學首位華人教授
    伍廷芳,是清末民初我國傑出的外交家、法學家,1874年在倫敦大學學院攻讀法學,獲博士學位及大律師資格,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也是香港立法局第一位華人議員。在李鴻章幕府期間,曾出任李鴻章法律顧問,參加了中法談判、馬關談判。後被清政府任命為駐美國、西班牙、秘魯公使,籤訂了近代中國第一個平等條約《中墨通商條約》。民國時任中華民國軍政府外交總長,司法總長,財政總長、廣東省長。
  • 哈佛的第一位中文教師,與代表清政府出訪各國的美國人
    通過五位在中美交流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卻又不為大眾所知的使者的故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香港大學嘉裡集團基金全球化歷史講系教授徐國琦為讀者打開了廣闊的視野,填補了官方論述中細節與實例的空白,也挖掘出在傳統中美關係史論述中缺席的重要人物。
  • 哈佛著名的中國老師,上課穿官服戴官帽,被洋人稱為第二個孔夫子
    期間通過捐官方式成為九品官,並出版多部著作,在中國文化圈頗有名氣。十九世紀末期,美國哈佛大學決定設立中文講座,增強美國在中國的商業貿易能力,經過考察,戈鯤化成為了最佳人選。於是,戈鯤化與哈佛大學籤了三年任教的合同。戈鯤化後人作為第一個被哈佛邀請講學的中國人,戈鯤化帶著一家妻兒來到了這裡,為了宣揚中國文化,他開始了傾盡全力的教學。原本被安排教習漢語,通過他個人的影響,逐漸把他的課堂轉變為學習中國文化的場所,他特立獨行的教學方式,以及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成為哈佛大學令人矚目的貴賓。
  • 120年前,一中國人受邀去哈佛講課,如今仍被美國紀念,此人是誰
    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官員戈鯤化,雖然他的名字並不為人所熟知,但在歷史上他永遠佔據著一個特殊的身份——中美文化交流第一人。戈鯤化出生於1838年,由於天資聰穎,頗具語言天賦,故而考取舉人後就一直在各大領事館工作。當時一些歐美國家的大學正在進行漢學研究,美國哈佛大學也想要展開漢語課程,於是找到了時任英國駐寧波領事館翻譯及中文教師的戈鯤化。
  • 逝川:哈佛燕京圖書館的中文善本及其淵源
    哈佛燕京圖書館的源頭——從一本詩集開始 哈佛燕京圖書館的藏書可以追溯到1879年(清光緒五年),彼時有一位中國官員受聘到美國哈佛大學任教。不僅是哈佛大學的第一位中國教師,也是中國向西方大學第一次派出教授傳授中國文化,可謂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
  • 哈佛燕京圖書館是怎樣煉成的
    這位中國人不是別人,正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學教授中文的戈鯤化,其中提到的詩集,就是他當時用作教學的《人壽堂詩鈔》。1879年7月,時任英國駐寧波領事館翻譯生兼中文教師的戈鯤化,受其在寧波口岸任職稅務司官員的中文學生、美國人杜德維(Edward Bangs Drew)推薦,與哈佛大學籤訂任教合同,攜帶家眷和一批中國書籍奔赴波士頓。
  • 第一個被邀請到哈佛講課的中國人,到現在他的照片都在哈佛牆上掛
    19世紀末期,哈佛大學想在學員們增設中文講座,為了培養一些學習中文的人才,用來以後和中國商業打交道,最終認定了戈鯤化,光緒五年(1879年),戈鯤化和哈佛大學籤訂了合同。但是我們的主人公戈鯤化不會有這樣的待遇,因為他是哈佛聘請的,生活待遇不僅比中國人好,甚至比美國人都要好,因為他一個月的工錢是200美元,這相當於普通美國人工資的兩倍,戈鯤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邀請到哈佛講課的中國人。
  • 世界讀書日 哈佛燕京圖書館是怎樣煉成的
    這位中國人不是別人,正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學教授中文的戈鯤化,其中提到的詩集,就是他當時用作教學的《人壽堂詩鈔》。1879年7月,時任英國駐寧波領事館翻譯生兼中文教師的戈鯤化,受其在寧波口岸任職稅務司官員的中文學生、美國人杜德維(Edward Bangs Drew)推薦,與哈佛大學籤訂任教合同,攜帶家眷和一批中國書籍奔赴波士頓。
  • 他是中國第一位人類學博士、哈佛大學人類學研究院的首位外國學生
    1917年8月,他踏上了前往美國留學的遠洋輪船,先在美國的克拉克大學攻讀心理學,畢業後又進入美國的哈佛大學攻讀人類學博士。由於美國的人類學是一門剛興起的熱門學科,他就成了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研究院的第一位外國留學生。
  • 旅美華人女作家張鳳:書寫哈佛百年華裔文化史
    中國僑網11月11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32年前,作家張鳳隨丈夫黃紹光博士來到哈佛大學,後來她進入哈佛燕京圖書館編目組工作,也開始了研究哈佛大學百年華裔精英的漫漫長路。其間,她寫就了關於哈佛的一系列書籍,並被評論家稱為海外華文作家書寫哈佛第一人。
  • 哈佛學霸,一個真實的何江
    ,其母校寧鄉一中昨舉行座談會,師友講述他們眼中的他   長沙晚報記者 李廣軍    最近,走上哈佛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大陸第一人何江博士火了。  學成會考慮回國,計劃在寧鄉開公司  美國東部時間5月26日,哈佛大學第365個畢業典禮日。在3萬多名哈佛人的注視中,來自寧鄉農家的生物系博士生何江,身著紅黑相間的學位袍,微笑著登上哈佛大學2016年畢業典禮的講臺,成為這所世界頂尖大學歷史上第一位登上該講臺的中國大陸學生——畢業典禮演講人,是哈佛學子獲得的校內最高榮譽。
  • 德懷特·珀金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德懷特·珀金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過去在哈佛曾擔任過的職務有:哈佛東亞中心(即現在的費正清研究中心)副主任、經濟系主任、哈佛國際發展研究所所長。他擔任現職前的職務是哈佛亞洲中心主任。
  • 王振忠︱哈佛大學收藏的晚清老照片
    (一)十多年前,我在美國哈佛燕京學社做了將近一年的訪問,其間,因對晚清時期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中文教師戈鯤化有興趣,順帶收集了聘請他前往美國的杜德維(E.B.Drew)之相關資料。戈鯤化照片,1879年戈鯤化是晚清時期徽州府休寧縣人,他的一些著作和照片,迄今仍收藏於哈佛大學的各個圖書館、檔案館中。2000年,南京大學中文系張宏生教授編著《戈鯤化集》(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首次將戈氏的絕大部分著作收錄在內。
  • 海航陳峰再登哈佛講臺 開講海航經典案例
    哈佛商學院柯偉林教授向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贈送書籍   中新網2月24日電 美國當地時間2月22日,《海航集團: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卓越集團》案例成為波士頓哈佛商學院課堂裡,師生們熱烈討論的對象。
  • 哈佛大學教授柯偉林:未來中國或將成高等教育領跑者
    Kirby)系哈佛大學中國研究教授,哈佛大學中國基金會主席,哈佛大學商學院史賓格勒家族工商管理學教授,美國人文科學研究學會院士,前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