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說鬼:中國人關於「恐懼」的集體潛意識

2021-01-14 新京報書評周刊

微信ID:ibookreview

『與381000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


按:中元節作為「鬼節」,內容與具體的鬼怪(如狐黃白柳灰或畫皮一類)並不相關。這個節日中的鬼,與其說是鬼,不如說是中國文化深層結構中,原始恐懼的象徵物,這種恐懼和中國文化的特徵緊密相關。



清 羅聘 《雄鬼圖冊》


「鬼」字誕生之初,專指人的「歸宿」,也就是死亡。《禮記•祭法》云:「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萬物死曰折,人死曰鬼。」《說文解字》中解釋鬼為「人所歸為鬼」,《爾雅•釋言》中也有「鬼之為言歸也」的說法。鬼並沒有具體形象,只按照是否害人,被分化出一部分來,那就是厲鬼、冤魂。與複雜的神仙體系相比,鬼顯然單調的多,那鬼在中國文化中究竟扮演什麼角色呢?厲鬼、冤魂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中國文化有薩滿文化的特點,張光直在《考古學專題六講》中說:「薩滿式的文明是中國古代文明最主要的一個特徵。」日本學者福永光司則認為中國的傳統宗教道教是以中國古代以來薩滿式的咒術信仰為基礎,重疊複合地採入了儒家的神道與祭祀的思想與儀禮、老莊道家的『玄』與『真』的形上學、佛教的業報輪迴與解脫以及濟度眾生的倫理與儀式等。也正因為中國文化這樣的特點,所以人們對類似巫術的東西非常恐懼。



20世紀早起的薩滿巫師


詹姆斯·弗雷澤在《金枝》中將巫術分為兩大類——模仿巫術和接觸巫術:「如果我們分析巫術賴以建立的思想原則,便會發現它們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同類相生』或果必同因;第二是『物體一經互相接觸,在中斷實體接觸後還會繼續遠距離的互相作用』。」


中國人對鬼的恐懼則兼具這兩者。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有一套複雜的邏輯,既要用到陰陽五行,又要用到比附。比如人死後肉身歸於土,而魂是要飛到天上去的,這樣才平衡;祭祀時既要祭善神,又要祭兇神,關羽和安祿山都曾被當做兇神祭祀過。人是屬陽的,那麼人死後自然屬陰。不僅如此,一年四季、不同日子也有陰陽之分,而這個區分的根據頗為古老,是根據月亮。



關公像


月亮的陰晴圓缺,在先民們看來非常神奇,因此把月亮看成是時間、生命之神。最初,每到月圓之夜,先民們就會舉辦「跳月」儀式,這可以看做是中國最早的狂歡節,這種習俗直到遼代仍有繼承。久而久之,經過民俗的自生性篩選和人為性篩選,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日這四個「跳月」之日流傳了下來,成為節日。其中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較多的保留了祈拜月亮與生命之神的遺意,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則被賦予了祭奠鬼魂和主殺之神的主題,這又是平衡。


四季之中,春是少陽,夏是太陽,秋是少陰,冬是太陰;寒暑之中,暑是陽,寒是陰;方位之中,南是陽,北是陰。純陰之鬼與同屬陰的冬、寒、北相對應。陰之氣,主要為水氣,以五行言之,方位中之北、時令中之冬、十二地支中的亥子、五氣中的寒,都屬水。根據陰陽五行理論,天地萬物同類相應,純陰之鬼應與積陰之水相一致。而對於人們祭祀的孝順行為,鬼也以水德來報應。七月為申,申也說明鬼氣與水氣相一致。《說文解字》:「申,神也」。馬書田在《中國冥界諸神》一書中指出:「陰氣指鬼,七月為鬼節。申,就是神,在七月的時候,鬼會顯現形貌動態,吏臣們在時(傍晚)持臼,聽命神令政事」,而五行之水氣開始顯現的時間正是申。



立秋之日在農曆七月,而立秋之時,是酷熱的夏天轉換為涼爽的秋季之時,因此如果一年中陰陽之氣發生變化,那也只可能是這時候。所以一到七月,難免人心惶惶,因為人們害怕陰陽轉換會導致混亂。這種擔心在節日中被加強了。中國人重視家庭和祖先,祖先在陰間的境遇如何也關係到其後代在陽間的禍福,所以對祖先的祭祀供奉,是要格外尊隆的。但死去的人中,總有沒有家人,或因種種原因無法得到供奉的,人們猜測,這些人沒有供奉,多半會氣急敗壞,難免會破壞別人的幸福,因此也要特別為其準備貢品。但畢竟普通人能力有限,如果不能心誠,又無法將供奉送到魂靈手上,因此節日期間,就產生了分工,普通人自家供奉自家的祖先,道教「祝禱」,安撫兇神惡靈,佛教「超度」,拯救冤魂。這樣陰陽兩界相安無事,才能保一年太平。



《鍾馗嫁妹圖》中的鐘馗與小鬼


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會害人的鬼,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中,實際上代表了無序和混亂。它不屬於任何家庭,在陽間沒有歸屬,因為其沒有供奉,所以在陰間也不可能過得好,它還可能是非正常死亡(這也是一種無序),所以才會害人。古人自有一套完整的邏輯,這套邏輯將一切不符合規範的事物排除在外,視為禁忌,這正是薩滿文化的一種特徵。這一套邏輯,缺一環也不行,可嘆古人想像力之嚴謹。


本文為獨家稿件,撰文:張彰,編輯:禽禽,轉載請聯繫書評君,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挺一下堅持原創的書評君



點擊以下 關鍵詞 查看精彩內容


年度好書 | 四月好書 | 紅鏡頭 | 聶隱娘 | 同性戀群像 | 馬克·吐溫 | 康夏 | 權力的遊戲 | 小王子 | 孤獨圖書館 | 黃家駒 | 腋毛禁忌 |二十四節氣 | 伍迪·艾倫 | 夏日翻書 | 禁菸令 | 瑪麗蓮·夢露

新京報書評周刊

ibookreview

投稿&合作郵箱:ibookreview@163.com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購買《夢落華枕——金代瓷枕藝術》全國獨家發售!

相關焦點

  • 「鬼節」前聊聊「怕鬼」這事
    明天便是道教節日中元節,因為中元地官赦罪陰陽兩界,故冥府大開,百鬼夜行,所以民間也常常稱中元節為鬼節。故老相傳,在鬼節這一天,很多小孩子能看見不乾淨的東西,大人們可千萬別不當一回事!例如,曾經有個信眾說他兒子小時候就經常看到兩個小孩站在他家空調上,把他們一家人嚇得七葷八素,又是請法師又是找風水先生的,各種靈魂操作也沒用,兒子堅持說空調上有兩小孩。無奈之中,信眾便宜賣掉徐家匯的房子,搬到莘莊。
  • 鬼節的鬼都出來幹嘛 中元節說一說關於鬼的傳說
    今天是中元節,也就是傳說中的鬼節,很多網友應該都聽說過鬼節是鬼門大開的日子,傳說這一天鬼魂返回人間,那麼問題來了,他們要幹嘛?   其實這個世界上是沒有鬼的,只不過「鬼」文化的產生和繼承有一定的歷史,因此可以當做一些傳說故事來聽一聽。
  • 鬼節戲說鬼
    鬼節(農曆七月十五)要到了。鬼節又叫中元節、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七月半,是中國民間祭祀鬼的節日,當然最主要的是祭奠自己已故的親人。在中國的文化習俗裡,鬼,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幾千年的華夏文明,也貼得有鬼的標籤。無論鬼是否存在,鬼的形象一直都在人們的意識裡根深蒂固。關於鬼的文學作品和神話傳說也一直點綴著中國歷史,將中華文明渲染了一層濃鬱的神秘色彩。其實鬼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 鬼都被西方人玩壞了,萬聖節為啥不像中國人鬼節那樣,敬重鬼魂?
    但對待死者問題上,中西又產生了巨大差異,中國對鬼更尊重和敬畏,西方則把鬼節當成過年。 一、鬼的出現 鬼,恩格斯下過定義:在人類發展的早期,人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構造,受夢中影響,產生了特定觀念……這就是靈魂不死,鬼(或者說靈魂)就是人死後的生存方式。由此可見,鬼就是一個被構思出來的概念。
  • 俠文化心理研究:集體潛意識與俠的人格面具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的最偉大發現,也是最深奧費解和引起最大爭論的一個問題,就是關於集體潛意識的研究。集體潛意識是指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世代積累的人類祖先的經驗,是人類必須對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應的先天遺傳傾向。
  • 中元節竟是集體潛意識的產物?
    明天就是中原節了,藉由這個節日,我們來講一下集體潛意識。中元節俗稱為「鬼節」。也不完全是,這就不由得提到上一期我們介紹過的集體潛意識。榮格認為,人們(同一物種),他們都有一種看不見的東西連接在一起,而這個東西就是今天講到的集體潛意識。當只是有限數量的人知道一個新方法時,它仍是這些人的個體意識,但是存在著一個臨界點,只要再有更多人接納了新思想,之後幾乎每個人就都會接納這種新思想!
  • 環球時報:民族復興根植於中國人集體潛意識
    環球時報:民族復興根植於中國人集體潛意識 發表時間:2012-11-30   來源:我們的潛意識中因此有種種不安,怕這也怕那,迷惘經常變成朝某個方向走極端的宣洩。  必須指出,最近三十幾年是中國人家國關切得到最綜合、也最全面回應的時期。這個國家一步步強大,獨立自主自近代以來終於變得牢不可破。同是這三十幾年,中國人的人權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個人尊嚴和幸福歷史性地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軸心之一。
  • 西方有萬聖節,中國有中元節,人類為何要給「鬼」過節?
    這是大家經常討論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目前來說還沒有標準答案,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從人類發明「鬼」這個詞開始,鬼怪文化就已經在人類文明中打上了一個深深的烙印。 甚至在人類的歷史上,還專門給鬼怪準備了節日,比如說西方的萬聖節,中國也有中元節(俗稱鬼節),流傳到現代依然在過,可見鬼怪即使是不存在的,作為一個虛構的概念,也在人類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
  • 社評:民族復興根植於中國人集體潛意識
    習總書記昨天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講得很清晰,也很堅定,展現了新領導集體帶領國家前進的決心和自信。這次參觀和講話是一個無形的龐大回答,它的內容遠遠大於畫面和聲音的傳達,中國內外的人和力量都能從中找到、悟出指引中國未來的路標。民族復興是中國作為歷史悠久大國最深層、根植於集體下意識的民族追求。
  • 因為怕鬼,我被送進精神病院:怕鬼的人,潛意識在怕什麼?
    你害怕不是鬼而是你內心的秘密其實,怕鬼只是表象,真正的恐懼藏著她的潛意識裡。心理學認為,我們日常「有意識」的念頭佔 5%,只是冰山一角,其餘 95% 都是隱藏在水下的潛意識。人性的秘密,大多都藏在潛意識裡。那麼,這個女病人潛意識到底怕什麼?
  • 七月半,鬼亂竄!四川的「鬼節」有些啥子禁忌和講究?
    以前小時候到了8月底,就經常聽到老輩子嘴裡念叨,「七月半,鬼亂竄。」在老輩子看來,「七月半」這個鬼節還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忌諱別人拍肩膀,忌諱踩冥錢撿錢,忌諱半夜慶生,忌諱半夜晾衣服等等。小時候百無禁忌,自然會嫌老輩子說這些禁忌囉嗦,現在長大之後反而會不由自主地去講究這些禁忌。若是身邊有親朋好友不小心犯了忌諱,還會苦口婆心地說上半天。
  • 七月半,鬼亂竄!四川的「鬼節」有些啥子禁忌和講究?
    在老輩子看來,「七月半」這個鬼節還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忌諱別人拍肩膀,忌諱踩冥錢撿錢,忌諱半夜慶生,忌諱半夜晾衣服等等。小時候百無禁忌,自然會嫌老輩子說這些禁忌囉嗦,現在長大之後反而會不由自主地去講究這些禁忌。若是身邊有親朋好友不小心犯了忌諱,還會苦口婆心地說上半天。
  • 鬼節聊鬼:我一年也就出來溜達兩回:清明節一回,七月十五一回
    鬼是在人類蒙昧時期,對生命的一種延伸。東西方文化對於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很多鬼節,分別有七月半,清明節,三月三,十月初一等。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
  • 因為怕鬼,我被送進精神病院:怕鬼的人,潛意識都在害怕什麼?
    01你害怕不是鬼而是你內心的秘密其實,怕鬼只是表象,真正的恐懼藏著她的潛意識裡。心理學認為,我們日常「有意識」的念頭佔 5%,只是冰山一角,其餘 95% 都是隱藏在水下的潛意識。人性的秘密,大多都藏在潛意識裡。
  • 心理學:集體和社會的潛意識
    我們都知道個人有潛意識,那在集體和社會中有沒有潛意識呢?什麼又是集體和社會的潛意識呢?今天我們聊一聊心理學上的集體潛意識和社會潛意識。我們聊集體潛意識就得了解集體潛意識它的對應的集體意識是什麼,什麼是集體意識呢?
  • 鬼節是鬼的狂歡日嗎?
    民間都認為「鬼節」是鬼的節日,每年的七月十五這一天按照各地習俗大部分人都會給逝去的親人燒很多紙錢,還有祭拜。也有人說鬼節這一天鬼門打開,很多鬼都出來溜達,因此造成很多世間人畏懼這一天的到來。其實真相併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鬼節就是盂蘭盆節,盂蘭盆節就是佛歡喜日。
  • 心理學上的集體潛意識你知道嗎?我們身邊有案例嗎?
    從心理學的角度,有潛意識的說法。意識好比海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而潛意識則是海面下的巨大冰山。我們每個人的顯象問題,基本都可以在潛意識中找到根源和答案,只是當局者迷而已。例如有孩子特別叛逆,可能在他的潛意識裡,希望家裡氛圍熱起來,而不是冷下去。如果觀察叛逆孩子父母的婚姻,大多數都會存在問題。
  • 中國鬼節是幾月幾號 鬼節的傳說及鬼節的禁忌
    但「不同年齡段的人對這個特殊的節日有著不同的感受,因為,未來的節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來,從朦朧到清晰,從思念到恐懼,從恐懼到坦然,想念過去人的時候,其實也在思考著自己今天活的經歷、內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
  • 七月十五,中國鬼節的來歷
    「倒懸」的意思,本來這個節日與中國的中元沒有關係,但剛好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這一天,於是「盂蘭盆會」的故事與中元相融合,並加入許多中國化的元素,比如與儒家的孝道思想結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元鬼節。 中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在原始社會,人類崇尚萬物有靈思想,《禮記•祭法》載:「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萬物死曰折,人死曰鬼。」
  • 「鬼節」到底是什麼,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
    有明明很多話要說,卻無法再讓他(她)聽見的人嗎?如果有,那麼明天,農曆七月十五,就是為他們準備的節日。1. 鬼節是孝親節明天是鬼節,一個歷史悠久,卻被很多人忽視、誤解的傳統節日。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又稱「中元節」「亡人節」「七月半」因為有個鬼魂出沒的傳說,很多人以為鬼節是在宣揚封建迷信,於是對它越來越不重視,以至於現在這個節日幾乎被邊緣化了。但是,作為中國人,理解節日背後的真正意義,才能更好的走進我們的傳統文化,才能使我們更符合中國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