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送別詩,為何能在眾多送別詩裡脫穎而出呢?看它是誰寫的

2020-08-25 雲上小詩文

提起送別,首先出現在腦海之中的便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是一首著名的送別詩,但為什麼它能夠在眾多的送別詩中脫穎而出呢?

王勃其人,充滿了對於仕途的熱情和嚮往,性格樂觀,積極向上。但是他雖然才氣高官職卻不高,名氣高地位卻不高.因此,內心充滿鬱結之氣,也更加充滿著對於功名的幻想和激情。王勃擅長寫五律詩體,重視抒發一己之情懷,常作不平之鳴理論。因此他的詩中常常具有一種壯大的氣勢和慷慨悲涼的精神力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是王勃與友人杜少府訣別之際所贈,詩中雖包含離別之意,但讀起來並不扭捏造作,柔情婉轉,而是充滿了勉勵之意,飽含了詩人對於友人的娟娟祝福,使人讀起來充滿了激情澎湃的力量。

在這首詩中,作者通過此詩表現出對友人的惺惺相惜之情和對友人即將離別的不舍之情.作者通過短短幾句詩,將送別之情表現地依依不捨,使全詩都沉浸在真摯的友情之中,既體現了作者文辭真切和情感深刻,又使得此詩成為送別之情的千古絕唱。

本首詩繼承了詩人王勃有別於其他詩人的送別特點,王勃作為「初唐四傑」之首,他的送別詩不僅包含送別之意,還體現出他於傷別之外尚存有昂揚的抱負和氣概,本詩尤為體現了他的自負的雄傑之氣和慷慨的情懷,因此此詩自然成為了千古佳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本詩開篇便通過對於古都城長安和位於蜀州岷江的五津的描述,突出了長安城與蜀州五津的距離十分遙遠。要知道,古代車馬很慢,一旦二人相隔距離較遠,可能一生就再也見不了一面。所以,本篇開頭便營造了一種悲傷的氛圍。

然後,作者又寫到:雖然你我即將離別,但我們心中仍然還在牽掛著對方,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的人,所以作者更懂得友人此去心中的感受。同時,作者也由友人的離鄉思鄉之情聯想到自己,想著自己離開家鄉,漂泊在外,不由得對離別更加傷感。

詩中的「望」之一字,用得很是巧妙,既是長安望五津,表現出距離之遠,又是詩人望友人,表達出離別的傷感,對友人的真摯友情。

本詩的下文則運用了誇張、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達了對友人的真摯友情,以及勸勉友人不要像少年男女一樣,傷心哭泣。這兩句同時還運用了對偶的手法,使詩句充滿節奏感,增強詩人的豪邁之氣,這正是王勃達別詩有別於其他送別詩的地方。

其他送別詩大多講述對友人離別時友人的傷感和自己的不舍之情,但王勃不同。他將自己的雄態之氣和慷慨情懷融入詩中,使詩充滿了豪情而缺少了一般送別時的扭捏之感。從而體現出了王勃優秀的詩作和個人魅力。

在本首詩中,作者運用了誇張、比喻、對偶的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了與友人離別之時的傷感之情,突出了與友人真摯的友情。同時,本詩飽含勸勉之意,在眾多送別詩中獨樹一幟,使送別之情更加飽滿自然。

詩人通過樸實自然的語言,將一首送別體現得今人仿佛身臨其境,體現了詩人超高的文採。因此,這首詩被稱作送別詩中的千古佳句,在後世中,經常被用來表達友人送別,心心相惜之情。

編輯:張聖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

相關焦點

  • 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寫得如此壯美雄健,它是送別的誰
    我們欣賞唐詩宋詞,其中就有很多送別的詩。送別的詩一般都有主人和客人,或者還有餞行、祝酒之類的。但是我們讀李白的這首詩題目裡有送別二字,但是詩裡卻沒看到一個人,這算不算是送別詩,如果是,那到底是誰送誰呢?
  • 唐詩中送別詩光彩奪目,劉長卿這首詩為何能出彩?妙在奇思
    古時候由於交通、通信條件受限,離別總是非常令人感傷,所以古詩中送別詩的數量非常多。如果一首送別詩能流傳千古,而沒有沉沒在歷史的長河中,那麼,它肯定有非常出彩的地方。這句詩中的「君」,就是證據。我們熟悉的「勸君更盡一杯酒」、「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都是在兩人分開之前寫的,用「君」是沒有問題的。而這首詩中,詩人和朋友已經分開,為什麼詩人還要用「君」字?只有這一種合理的解釋:這首詩,就是詩人特意寫給朋友王十一的。這種觀點應該比較清晰了,如果您還有疑問,我們再討論。
  • 王維的這首送別詩格調高遠,成為了送別詩中最經典的一首作品!
    送別詩是唐詩裡很重要的一種題材,而且很多詩人在描寫送別情景時,那都是哭哭啼啼,只有極少數的詩人,在描寫這一類題材時,別出心裁,寫出了新意,沒有了往日的那種悲傷氣憤,反而寫得極為自然,這其中非常典型的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他的這首詩,其實就是一首非常經典的送別詩,然而王勃寫得與眾不同
  • 送別詩: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  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賞析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與上面這首詩參證的江邊送別詩,有《別人四首》、《秋江送別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間所寫的客中送客之作。
  • 王維這首送別詩,沒有一句寫離別,為何能成為千古名篇?
    所以大多數送別詩,都寫的很悲傷。但王維的《送梓州李使君》與眾不同。這首詩不僅沒有悲傷,甚至沒有一句寫送別,但情意深長,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這是一首送別詩,但詩人沒有寫送別地點和時間,更沒有寫送別地點的景物,卻寫朋友要去的梓州的景物。這是為什麼?顯然,這完全是詩人的想像。詩人對梓州很熟悉嗎?
  • 同樣是送別友人,王維的這首詩,卻獨具匠心,看完令人回味無窮
    但寫的人多了,既要獨具匠心,又要感動人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景從外來,而情從心出。清代詩人袁枚也曾說過:「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所以身處後世的詩人,往往會採用一些手法來「言情」,以期達到獨具匠心,又感動人心的藝術效果。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山中送別》,就是一首抒寫離別情緒而獨具匠心的送別詩。
  • 王維的這首送別詩,立意之高無人能及,其中還包含一個千古謎團!
    朋友、戀人之間一旦分別,可以說想要見一面是很困難的,因此十裡相送顯得是那麼重要。一般還會在送別之地擺下酒宴,送上最誠摯的祝願,此時,賦詩一首表達自己的不舍之情也就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從而催生出了眾多流傳千古的送別詩。
  • 這兩首送別詩都是千古名篇,但是放在一起,就很搞笑!
    在盛唐時候,有一類詩是專寫朋友間的的離別的,叫做「送別詩」,唐代有很多送別詩,不管內容是什麼,送別詩總是體現了兩個人的深情厚誼,許多大詩人都寫過送別詩,所以有不少名篇佳作,比如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兩首,就是盛唐時著名的大詩人王維和高適寫的,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適的《別董大》,這兩首詩都是歷經千年而不衰的佳作
  • 這首詩被譽為「送別詩之祖」,每個小學生都能背誦
    這江水讓人不由得想起李白的另一句詩「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真真是悵惘之情,俱在言外。這首情意悠渺的送別詩,充滿了詩意與瀟灑。就像俞恕誠先生所說: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繫,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與這首詩相比,兩首詩都是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
  • 從詩經到宋詞 簡析10首送別詩 看看古人怎樣寫好送別詩詞
    前言送別本是敘述一件事情,但是寫好送別也要用好情、景二字。處理好情和景的融合以符合整首詩的立意,是詩詞創作的章法安排。 同時在具體每一句或每一聯的情景描寫中,句法、字法的應用也能顯示作者的功力。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隨園詩話·卷六》中感慨: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
  • 古代送別詩十首扛鼎之作:首首黯然銷魂
    古代送別詩十首扛鼎之作:首首黯然銷魂為離別而寫的送別詩,亦是浩若煙海,不可勝數。縱觀古代詩歌史,你會發現,最擅長寫送別詩的,是唐朝人。送別詩,亦是唐詩一個重要的類別。以下所選的十首送別詩,絕大多數是唐詩。為何?
  • 這首詩是詩人送別顏真卿時所寫,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送別之意
    本文由作者《小都愛歷史》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據歷史資料記載,唐詩的種類有很多比如說:田園詩、送別詩、山水詩、愛情詩邊塞詩等等,今天要說的就是送別詩,送別詩顧名思義寫的就是送別時的情感,像李白、王維等人就是以送別詩而著名的,今天咱們就來欣賞一下詩人岑參寫的這首送別詩《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天寶七載八月,當時岑參正在長安任職,顏真卿臨行前,詩人寫了這首《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贈給他。
  • 晚唐詩人韋莊送別日本高僧,寫下的這首送別詩,同樣寫得很感人
    敬龍這個名字也是有講究,我們中國人是龍的傳人,而他取名敬龍,那意思是崇拜中國文化,敬重中國文化,不過關於敬龍更多詳細的資料,沒有多少的記載,只在韋莊的這首詩中出現過。那麼這首《送日本國僧敬龍歸》同樣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也是寫得很深情,讀來讓人讚嘆不已。
  • 王維是詩的全才?他能將邊塞、送別、山水和禪詩寫得出神入化
    詩仙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既擅長寫遊俠詩,又擅長寫送別詩,比如他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在送別詩中算是極品了。李白甚至還擅長寫一些非常婉約的、綺麗的宮怨愛情詩。比如他的《春思》: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 五律中難得一見的送別詩,你以為寫的是送別,實際上寫的是寂寞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一首送別詩,但是這首送別詩倒是很奇怪,一般的送別詩中描寫的肯定是自己如何如何捨不得自己的友人,一定要寫到涕泗橫流才能表達出自己與朋友之間的友誼。但是這首詩卻十分獨特,表面上寫的是送別,實際上寫的卻是寂寞,一起去看看這首詩吧。
  • 唐朝最好的送別詩,都在這間酒館裡
    此處乃江湖,只記詩名。」「那,對詩可有要求?」「此地乃渭城,千古送別地,只題送別詩。」窗外寒風呼嘯,李白卻感覺血液在變熱。他快步走到一張桌前,從書包裡掏出一張紙,遞給店老闆。一首詩有一聯金句,已算好詩。而這首,有兩聯。多年以後,他的小迷弟杜甫在夢中想念他,寫了《夢李白》,開頭一句就是「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如今,「浮雲遊子」已經成為一種特定的意象。
  • 劉長卿的這首送別詩,綺麗唯美,不輸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他的一生坎坷不順,詩詞也以山水詩為主,主要描寫的是當時在安史之亂前後唐朝興衰的對比,將自己內心的憤懣與無奈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而這首詩時劉長卿詩文中比較罕見的一首送別詩,從題目中的「重送」就能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之所以叫「重送」是因為在這之前劉長卿曾經作過一首題目一樣的送別詩,只不過當時的那首詩時五言律詩而已。
  • 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別具一格的表現手法,寫得非常悽美!
    那麼說起唐詩,很多的詩作,那都是寫得非常的優美,而且各種各樣的類型都有,這又是唐詩另一個偉大的地方,只要去讀這些唐詩,那麼總能夠在唐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那麼說起唐詩可能大家都是比較的熟悉,很多的詩人,他們的作品,都是有被收錄在小學的課本裡,可以對於小朋友來說,剛開始讀這些唐詩的時候,只是能夠感受到唐詩的美,並不能夠真正明白唐詩的意思,但是只要能夠感受到美。
  • 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
    白居易有"詩王"和"詩魔"之稱,而大多數人對白居易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來源於《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當然還有那流傳千古的"離離原上草"。說到"離離原上草",甚至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但卻不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特別是這首詩的詩名,可能跟多人還以為就是"離離原上草"呢?
  • 王勃的這首送別詩,可謂是寫出了新意,沒有了以往的依依不捨!
    那麼說起王勃最著名的詩作,當屬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這首詩中,有這麼兩句詩,非常的經典,即使是你沒有讀過,那麼在現實的生活中一定也聽說過,那便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詩便是出自於王勃之手,可見王勃的才氣,在當時可以說是眾多詩人中最高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