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之幕下高考資源分配正義

2020-12-17 中國教育在線

  提要:羅爾斯認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一個社會制度是否合理,首先就要看它是否正義。在他的正義論中,他所要探討的是:社會的主要制度對於分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分配社會合作的利益時,所應該採取的方式。

  只有在每個人都受到無社會差異的對待時,正義才會出現。無知之幕下,大家不會因為自己的既得利益而給出不公正的意見,即可以避免「屁股決定腦袋」的情況。因為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將來的位置,因此這一過程下的決策一般能保證將來最弱勢的角色能得到最好的保護。

  一,表面上是計劃招生體制的問題,實質上是教育公正問題,是對優質高等教育稀缺資源的分配問題

  教育公正是最大的社會公正之一。做到教育公正,就要通過合理的教育制度,恰切地分配教育資源,使每個人獲得與其相適宜的教育。

  如果沒有恢復相對公正的高考制度,許多農村的孩子也許永遠都只能起早摸黑,臉朝黃土背朝天地修理地球。可是,有是一回事,如何設置這個制度又是一回事。比方說,如果你戶口在北京參加高考,你會感覺比在湖南參加高考要幸運得多,因為北京的高校雲集,高考錄取分數又相對低,2015年本科錄取率達到71.8%;而同期的廣東、山東、湖南,還不到40%。如果看看一本的錄取率,差異就更大了:同樣的分數,在外地可能只能上二本而北京卻能上名校。你會覺得這樣的制度不公正,憑什麼?湖南考生這樣,湖北、江蘇兩地的考生同樣會有這樣的想法,最近一條新聞更是火上加油。

  在距離高考只有20餘天的時候,湖北、江蘇兩地「高考減招」事件備受關注,這就是國家實施的跨省生源計劃調控,包括江蘇、湖北等12省份今年將向10個中西部省份調出16萬招生計劃,其中江蘇和湖北各調出3.8萬和4萬個。調出生源計劃的名額,是因為這些省份的高等教育資源豐富、升學壓力較小,因此,為了縮小一些錄取率低的省份同全國平均水準的差距,就需要進行調撥。

  當然,由於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教育資源匱乏等原因,當地的錄取率往往低於經濟發達省份。因此,高校招生指標向貧困地區傾斜是在現有招生體制下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的手段之一。這固然沒錯,可是人們所質疑的是,為什麼錄取率也高的北京沒有列入調出省份。雖然,繼江蘇湖北兩省回應今年高考不會「減招」後,近日又有黑龍江、吉林等多個省份公開表示,今年高考不會減少本省招生計劃。

  一場風波漸漸緩和下來,可這並沒有消除人們對高考錄取制度的質疑,大家爭論的焦點表面上是計劃招生體制的問題,實質上是教育公正問題,是對優質高等教育稀缺資源的分配問題。

  二,羅爾斯的第二原則明顯地表明了他對於社會中最少受惠者的偏愛與保護,他認為只有保證了這些人的利益,該社會才能說是正義的

  如何對稀缺資源進行分配涉及到公正問題。這裡不得不提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爾斯的《正義論》,有人說,羅爾斯的公正理論是迄今為止學術界所有對公平價值觀念所作的解釋中最令人滿意的一種,也是最有利於稀缺資源分配的公正理論。

  羅爾斯認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一個社會制度是否合理,首先就要看它是否正義。在他的正義論中,他所要探討的是:社會的主要制度對於分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分配社會合作的利益時,所應該採取的方式。比方說公民的受教育權利如何分配。

  羅爾斯提出最著名的兩條正義原則是,「第一個正義原則: 每個人對與所有人所擁有的最廣泛平等的基本自由體系相容的類似自由體系都應有一種平等的權利。」(平等自由原則)。這一原則,主要是支配權利與義務的分派,確定與保障公民的平等自由權利。第二個正義原則是:社會的和經濟的不平等應該這樣安排,使它們:(1)在與正義的儲存原則一致的情況下,適合於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別原則);(2)依繫於在機會公平平等的條件下職務和地位向所有人開放(機會的公正平等原則)。這一原則主要適用於收入和社會則富的分配,以及對那些利用權力、責任方面的不平等或權力鏈條上的差距的組織機構的設計。雖然權力和財富無法做到真正的平等,但它必須合乎每個人的利益。同時,權力的地位和領導性職務也必須是所有人都能進入的。人們通過堅持地位開放而運用第二個原則,同時又在這一條件的約束下,來安排社會的與經濟的不平等,以便使每個人都獲益。在這兩個原則中羅爾斯認為第一原則優先於第二原則,第二原則中的第一條優先於其中的第二條。但是這兩條優先後面實際上還蘊含著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優先,即正當對善的優先。此外羅爾斯的第二原則明顯地表明了他對於社會中最少受惠者的偏愛與保護,他認為只有保證了這些人的利益,該社會才能說是正義的。

  按照他的第一原則,法律的制定首先應該保障公民的平等自由,包括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它意味著,法律的制定不應該只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或者說像邊沁等功利主義論者所認為的那樣只維護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而應該首先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義務和自由。這也就是平等自由原則,或者是程序性正義,主張一個中立的程序施用於任何社會群體,而無論結果如何——大家都在同一條起跑線,就像高考一樣,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但同時都需要通過相同的高考分數線來錄取,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當這種平等分配不可能實現或難以實現時,則可以使用第二個原則,即首先使用差別原則,或者是補償性正義,主張根據歷史、文化、經濟條件有偏向地制定法律和政策,以保證一個相對公平的結果,保障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只有保護到弱者的利益才能使社會趨於平等,比方說,高考政策要對中西部地區的考生相對傾斜。但這其中最關鍵的難題就是由誰、如何來制定這個制度,又如何把握其中的度。

  三,無知之幕要求人們擺脫現時現刻的各種感覺和知識,在現實社會面前拉上一道大幕,使人們純粹從零點開始思考正義的原則

  羅爾斯為此提出一個無知之幕的著名概念。這個概念是個大膽的假設,以便能運用純粹程序正義的概念。原始狀態是一種假設,它要求人們擺脫現時現刻的各種感覺和知識,在現實社會面前拉上一道大幕,使人們純粹從零點開始思考正義的原則。無知之幕假定各方不知道他在社會中的地位、階級出身、天生資質、自然能力、理智和力量等情形,也沒人知道他的關於善的觀念,他的合理生活計劃和心理特徵,各方也不知道這一社會的經濟或政治狀況。因為每個人的社會地位、條件或個人氣質均會影響一個人對正義原則的判斷。所有的參加者都處在無知之幕背後,他們對他們的特性、能力、宗教信仰及個人的歷史一無所知,這樣原始狀態才能成立。處在原始狀態中的各方都是平等理性的,在選擇的過程中,所有的人都擁有相同的權利,人們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確定正義的原則。

  羅爾斯提出,只有在每個人都受到無社會差異的對待時,正義才會出現。無知之幕下,大家不會因為自己的既得利益而給出不公正的意見,即可以避免「屁股決定腦袋」的情況。因為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將來的位置,因此這一過程下的決策一般能保證將來最弱勢的角色能得到最好的保護。當然,它也不會得到過多的利益,因為在定規則的時候幕布下的人們會認同那是不必要的。

  「無知之幕」最通俗的一個例子:「幾個小孩子分一塊蛋糕,怎樣分才能夠做到最公平?」答案是負責切蛋糕的人最後拿。正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將拿到哪塊,才會儘量把蛋糕分得均勻。

  人們對這次「高考減招」事件的質疑,不是不要對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中西部地區政策傾斜,而是如何相對公正地分配高考資源,為什麼錄取率也高的北京沒有列入調出省份,這樣的政策出臺是否在無知之幕下所做出的選擇,是否公正。

  有專家提出,政策制定者應該在無知之幕下制定分配稀缺資源的政策。而理想的招生模式應當是完善現有招生體制:參與招生的高校形成一個「牛吃草」的平衡機制,就如同草原上放牛那樣,每所學校相當於一頭牛,它們總會在儘可能的範圍裡找最好的草吃,各校也會招收他們認為素質較好的學生,這樣在總體上就能避免計劃體制下各地因指標分配不均造成的招生不公平。

  (定國 作者系文化學者) 

相關焦點

  • 劉瑜:「無知之幕」的正義
    不幸的是,你被扔到中國去的使命,就是去上中學,然後高考。當然了,如果你想考進北大清華這樣的牛校,你肯定希望自己被扔到北京上海,因為那裡學習條件好,分數線又低嘛。問題是,你被扔到這3個地方的概率一模一樣,各三分之一。這個時候,讓你來設計一個理想的高考分數線制度,你會怎麼設計?這個假設的情形,不是我的發明,而是美國政治哲學家羅爾斯的發明。
  • 羅爾斯《正義論》第一章讀書筆記
    對羅爾斯《正義論》的總述:正義論是美國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羅爾斯之集大成之作
  • 「無知之幕」背後的正義
    但在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不充足、不均衡的現實下,這註定難以實現。義務教育法規定了就近入學,「擇校熱」卻愈演愈烈,在這樣的情況下,限制跨區就讀有一定合理性。政策限制了自己孩子到更好中學就讀,朋友很憤怒。不過,我也從一些家長口中聽到「好得很」的評價——多一個跨區就讀的孩子,本區就會有一個孩子失去就近入學的機會,部分家長早已對此深惡痛絕。
  • 新時代如何實踐馬克思主義分配正義觀
    【摘要】馬克思主義的分配正義觀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是在繼承和批判前人分配正義思想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馬克思主義認為,分配正義的基礎是生產方式。在一定的生產方式中,生產資料的佔有關係和相互地位決定了人們之間如何進行分配。所以,生產方式才是分配正義的真正依據。
  • 沃爾澤多元分配正義思想評析
    ,研究論述領域涵蓋了戰爭倫理、分配正義、社會批評理論等諸多方面,他的代表作有《正義諸領域》《正義與非正義戰爭》等。針對羅爾斯的正義理論,沃爾澤提出了其獨特的正義思想。揚棄羅爾斯的平等觀沃爾澤正義理論的邏輯起點是批判羅爾斯的普遍主義一元正義觀和簡單平等觀。沃爾澤的多元分配以多元的善為基礎,包括「與分配正義有關的所有善都是社會的善」、「分配之正義或不正義於善的社會意義有關」等6個命題。
  • 養老金並軌,我們需要「無知之幕」
    學者約翰·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提出了無知之幕的假設,所謂無知之幕就是人們在商定給予一個社會或組織中不同角色成員的正當對待時,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大家聚集到一個幕布下,約定好每一個人都不知道自己走出這個幕布後將在社會或組織裡處於什麼樣的角色,然後讓大家討論針對某一個角色應該如何對待。這樣可以保證參加者做出的選擇不受他們的特殊利益和好處所影響,可以使他們公正客觀地確定原則和制度。
  • 馬克思分配正義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如何公平地實現經濟發展成果的分配已經成為當下最緊迫的任務之一。回顧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思想,對分配正義進行馬克思主義的追問,探求解決人類社會分配難題的思考路徑、行動方案,是構建中國特色分配正義理論,實現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馬克思分配正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分配正義是馬克思正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無知之幕」視角下看大氣汙染治理中的公正問題
    大氣汙染治理中如何考慮治理收益的分配正義?這個問題恐怕已經到了不能迴避的時候了。政治哲學大師羅爾斯指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美德」(Rawls,1971);「公平的分配原則是有利於社會的所有成員,特別是有利於社會中處境最差的成員的分配規則」(Rawls, 1971;1988)。他在著作《正義論》中提出了「無知之幕」這一觀點。
  • 《正義論》對法官公正審判的啟示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具有不可侵犯性  羅爾斯在《正義論》中寫道:「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每個人都擁有一種基於正義的不可侵犯性,這種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會整體利益之名也不可逾越。」正義之所以具有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會整體利益的名義也不得逾越正義的邊界,乃是因為正義本身就是社會的最高利益。
  • 分配正義與構建和諧社會
    分配公正理論主張,社會有責任使基礎好地區和素質高的人充分得到發揮和發展,以帶動全體社會成員和地區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在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社會主義制度中,只有勞動才是應得權利的惟一基礎,公平意味著付出的勞動與其得到的回報具有一致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是衡量個人消費品分配的標準。
  • 當代中國正義理論的建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探究建構當代中國正義理論的思想資源與可能路徑,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編輯部和《學術月刊》雜誌社聯合主辦的「當代中國正義理論的建構」學術研討會近期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20餘位學者圍繞當代中國語境中的社會正義、正義理論的源流與建構模式、當代西方正義理論的啟示等議題展開深入的學術對話。
  •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確立有利於社會公正的分配正義原則
    分配正義是社會公正的基礎性內容。確立有利於促進社會公正的分配正義原則,是維護和促進社會公正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促進社會公正需要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分配正義原則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將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各個方面加大對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保護,在促進社會公正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 諾齊克:「分配正義」違背市場原則
    有人斷言,如果100年後,還有什麼20世紀下半葉的哲學家,其著作被繼續閱讀,一位是羅爾斯,另一位就是諾奇克,因為他們對正義問題,提出了裡程碑式的理論。但在中國,兩個人的境遇卻大為不同,羅爾斯那裡門庭若市,諾齊克卻鮮為人知。
  • 俞敏洪:改變城鄉英語教學資源分配不均衡
    中廣網北京3月11日消息(記者溫飛)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機會,但他們進入中國一流大學的難度卻越來越大。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表示,中國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這一點在英語教育資源分配上最為明顯。  俞敏洪:城鄉英語差距直接影響教育公平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近些年來一直關注中國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問題。他表示,這一點在英語教育資源分配上最為明顯。
  • 《正義論》
    中國的經濟改革是一種把蛋糕做大的努力,但近年不少人因覺得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均而產生一種被剝奪感。那麼,人們該如何通過社會和政治制度公平地分割蛋糕呢?   在對這一古老的政治哲學問題的諸多回答中,20世紀美國的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的回答,尤其值得我們重視。他的回答體現了對弱勢群體的一種深刻關懷。
  • 專訪俞敏洪:改變城鄉英語教學資源分配不均衡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資料圖片)  中廣網北京3月11日消息(記者溫飛)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表示,中國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這一點在英語教育資源分配上最為明顯。  俞敏洪:城鄉英語差距直接影響教育公平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近些年來一直關注中國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問題。他表示,這一點在英語教育資源分配上最為明顯。
  • 讀《正義論》
    這可以從羅爾斯在《正義論》開篇部分就提出其討論的正義的對象是社會基本結構,以及《正義論》第二編的內容看出。其次,發言者討論了《正義論》中「原初狀態」和「無知之幕」這一對概念,認為這一對概念可以為問題分析提供一個很好的工具,並用這對概念來分析電車難題。最後,發言者介紹了羅爾斯在論述機會公正平等原則時提到的三種程序正義:完善的程序正義、不完善的程序正義和純粹程序正義。
  • 《玄元劍仙》洞府資源怎麼分配 洞府資源分配攻略
    導 讀 玄元劍仙中洞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遊戲中大家洞府的資源怎麼分配的呢?
  • 關於「無知之幕」
    美國哲學家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在其《正義論》中提出了「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的概念作為選擇恰當的正義原則的方法
  • 劉瑜:「平權運動」中的程序正義與補償正義
    不幸的是,你被扔到中國去的使命,就是去上中學,然後高考。當然了,如果你想考進北大清華這樣的牛校,你肯定希望自己被扔到北京上海,因為那裡學習條件好,分數線又低嘛。問題是,你被扔到這3個地方的概率一模一樣,各三分之一。這個時候,讓你來設計一個理想的高考分數線制度,你會怎麼設計?  這個假設的情形,不是我的發明,而是美國政治哲學家羅爾斯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