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現場
2020年11月28日上午10:00,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一帶一路文化發展基金、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主辦,行有恆堂(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在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舉辦。中國文聯原副主席田愛習、原文化部藝術市場司司長陳興保、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處主任姚文、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館長洪和文、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一帶一路文化發展基金副主任常東婭、國家博物館藝術品鑑定中心原主任嶽峰、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王宇信等社會各屆領導嘉賓出席了展覽開幕式。開幕式由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館長洪和文先生主持。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田愛習、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處主任姚文、原文化部藝術市場司司長陳興保、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王宇信、國家博物館藝術品鑑定中心原主任嶽峰、中優協會易學啟蒙專委會主任委員王輝湘分別作了開幕式主題演講。
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館長洪和文先生主持開幕式
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處主任姚文宣讀歡迎辭
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秘書處主任姚文代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長許紅海宣讀歡迎辭。在許紅海先生的致辭中指出,甲骨文作為迄今最早的成型漢字,不僅藝術造詣已達到相當之高的水準,且奠定了中國書法藝術的走向,開了書法藝術之先河。王輝湘先生精心創作的甲骨文書法,具有創新性、高水準。對普及甲骨文書法具有重要意義。
原文化部藝術市場司司長陳興保發言致辭
原文化部藝術市場司司長陳興保在發言中提到,甲骨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承與歷史積澱。他回溯了文字之於人類文明誕生、延續和進步的重大作用後,指出文字是我們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而王輝湘同志以甲骨文作書法,是一個十分稀有又十分重要的展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細細品讀研習、大力推廣。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 王宇信 致辭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王宇信對此次展覽的成功表示祝賀。王宇信先生指出,甲骨文發展的120年,一部分是深入研究,一部分傳承普及。在國家關懷支持下,甲骨文研究進入新的階段,而王輝湘先生的工作和努力,也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國家博物館鑑定中心主任 嶽峰 致辭
中國國家博物館鑑定中心主任嶽峰先生在致辭中提到,中國的書法藝術因為它的造型之美、結構之美、線條之美、韻律之美,在文化遺產保護裡獨樹一幟,成為單獨的門類。過去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甲骨文專題展裡,遊人如織,正說明了甲骨文的魅力。今天王輝湘先生用書法藝術,在尊重甲骨文原貌基礎上,用書法形式展現出來,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最後,嶽峰先生號召社會上的廣大群眾,對甲骨文能有一定的認識、理解、欣賞。只有真正全面具體而深刻的認識,才能真正在國際上提升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影響力。
中優協會易學啟蒙專委會首任主任委員 王輝湘 致辭
中優協會易學啟蒙專委會首任主任委員王輝湘先生在致辭中,回顧了自己多年前從古籍研讀進入甲骨文領域並潛心多年研究教學的經歷和體驗。王輝湘先生不僅自己對甲骨文書法進行長期的學習研究,還組織起群眾對甲骨文學習和推廣活動,奮鬥在文脈薪火相傳的第一線。王輝湘先生還特別提到了對於少年兒童啟蒙引導的重大價值。
在觀看甲骨文書法紀錄片《天人之跡》後,各位專家學者針對甲骨文藝術進行了深入探討,抽絲剝繭般地研讀此次展覽與易學知識,並對熱情觀眾的踴躍提問給予了耐心解答。
各位專家學者針對甲骨文藝術進行交流探討
王宇信先生從八卦起源講起,來探討我們從當下的時間點怎樣去認識、去承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
嶽峰先生指出,易經是我們祖先,對自然界的一切存在、對人類的存在、對過去和未來的,帶有哲理性的思索總結和認識,因此學習易經,把握其哲學思想與認識是十分必要的。
朱彥民先生耐心講解了易學對於當下對於當代中國人的重大意義。易學的起源與發展過程,是與我們祖先認識自我、認識人與自然人與宇宙關係這一進程同調的。讓更多人了解易經、甚至能深刻把握易經,具有寶貴的時代價值。
王輝湘先生回顧了易經的內容,從世界觀的深度上,來解釋易經所要探討的「氣的流轉」這一哲學命題。
郭庶英女士則緊接著回顧了父親郭沫若先生當年對於易學的研究與探討。
討論環節的最後,洪和文館長在中國優秀文化對外傳播的角度上進行了總結:甲骨文最大特點是象形,而易經中很多卦辭都與象形有關。不管是甲骨文還是易經,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對自然萬物內在規律的高度概括和總結,都是有著豐富的內涵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應該發揚光大。
專家學者題字留念
中優協會易學啟蒙專委會首任主任委員,王輝湘先生此次展出的作品,是以甲骨文書《易經》為主,正是以天人之跡寫群經之首,具和諧之美,有高古之姿。同時還展出其多種書體書寫的詩詞文賦名篇。整個展館以乾卦內容開篇,以坤卦內容殿後,中間為其他人文名作。象徵著天圓地方,人文化成的模型。透過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漢字,以《易經》為代表的經典,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彰顯華夏和合之美,表達中華文明所特有的動靜合一、陰陽互動、人之有為於天地大化的世界觀。
嘉賓合影
此次甲骨文書法藝術展邀請了眾多領導,嘉賓到訪支持,也吸引了眾多書法愛好者及國學文化愛好者,大家慕名而來,在觀賞甲骨文書法作品的同時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與歷久彌新,幾千年前的甲骨文直至今天,仍潤物細無聲般地滋養著中華民族、孕育著民族文化和民族未來的勃勃生機。對於甲骨文和易經的熱愛、把握與傳承,是值得中華民族的每一份子為之努力!
現場採訪王輝湘先生
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展出的作品第一次將《周易》全本以最接近其時代的甲骨文籀文書法形式完整表現。以甲骨集字,籀文代字,六書創字功夫,海內外亦為首創。體悟甲骨刻畫,字形質樸高古,線條鋒銳鈍拙。以二十年深研易理之功,真力內蘊,風格獨具。
商陸汁書寫的甲骨文
壽山石及篆刻藝術展櫃
現場觀眾欣賞甲骨文書法
展覽信息
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
指導單位: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主辦單位: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一帶一路文化發展基金、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
承辦單位:行有恆堂(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助展單位:福州壽山石鑑定中心、福州壽山石行業協會
展覽時間:2020.11.28—2020.12.15
展覽地點: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朝陽區東土城路乙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