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在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舉辦

2020-12-01 人民藝術

展廳現場


2020年11月28日上午10:00,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一帶一路文化發展基金、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主辦,行有恆堂(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在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舉辦。中國文聯原副主席田愛習、原文化部藝術市場司司長陳興保、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處主任姚文、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館長洪和文、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一帶一路文化發展基金副主任常東婭、國家博物館藝術品鑑定中心原主任嶽峰、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王宇信等社會各屆領導嘉賓出席了展覽開幕式。開幕式由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館長洪和文先生主持。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田愛習、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處主任姚文、原文化部藝術市場司司長陳興保、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王宇信、國家博物館藝術品鑑定中心原主任嶽峰、中優協會易學啟蒙專委會主任委員王輝湘分別作了開幕式主題演講。

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館長洪和文先生主持開幕式

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處主任姚文宣讀歡迎辭

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秘書處主任姚文代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長許紅海宣讀歡迎辭。在許紅海先生的致辭中指出,甲骨文作為迄今最早的成型漢字,不僅藝術造詣已達到相當之高的水準,且奠定了中國書法藝術的走向,開了書法藝術之先河。王輝湘先生精心創作的甲骨文書法,具有創新性、高水準。對普及甲骨文書法具有重要意義。

原文化部藝術市場司司長陳興保發言致辭

原文化部藝術市場司司長陳興保在發言中提到,甲骨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承與歷史積澱。他回溯了文字之於人類文明誕生、延續和進步的重大作用後,指出文字是我們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而王輝湘同志以甲骨文作書法,是一個十分稀有又十分重要的展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細細品讀研習、大力推廣。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 王宇信 致辭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王宇信對此次展覽的成功表示祝賀。王宇信先生指出,甲骨文發展的120年,一部分是深入研究,一部分傳承普及。在國家關懷支持下,甲骨文研究進入新的階段,而王輝湘先生的工作和努力,也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國家博物館鑑定中心主任 嶽峰 致辭

中國國家博物館鑑定中心主任嶽峰先生在致辭中提到,中國的書法藝術因為它的造型之美、結構之美、線條之美、韻律之美,在文化遺產保護裡獨樹一幟,成為單獨的門類。過去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甲骨文專題展裡,遊人如織,正說明了甲骨文的魅力。今天王輝湘先生用書法藝術,在尊重甲骨文原貌基礎上,用書法形式展現出來,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最後,嶽峰先生號召社會上的廣大群眾,對甲骨文能有一定的認識、理解、欣賞。只有真正全面具體而深刻的認識,才能真正在國際上提升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影響力。

中優協會易學啟蒙專委會首任主任委員 王輝湘 致辭

中優協會易學啟蒙專委會首任主任委員王輝湘先生在致辭中,回顧了自己多年前從古籍研讀進入甲骨文領域並潛心多年研究教學的經歷和體驗。王輝湘先生不僅自己對甲骨文書法進行長期的學習研究,還組織起群眾對甲骨文學習和推廣活動,奮鬥在文脈薪火相傳的第一線。王輝湘先生還特別提到了對於少年兒童啟蒙引導的重大價值。


在觀看甲骨文書法紀錄片《天人之跡》後,各位專家學者針對甲骨文藝術進行了深入探討,抽絲剝繭般地研讀此次展覽與易學知識,並對熱情觀眾的踴躍提問給予了耐心解答。


各位專家學者針對甲骨文藝術進行交流探討


王宇信先生從八卦起源講起,來探討我們從當下的時間點怎樣去認識、去承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

嶽峰先生指出,易經是我們祖先,對自然界的一切存在、對人類的存在、對過去和未來的,帶有哲理性的思索總結和認識,因此學習易經,把握其哲學思想與認識是十分必要的。

朱彥民先生耐心講解了易學對於當下對於當代中國人的重大意義。易學的起源與發展過程,是與我們祖先認識自我、認識人與自然人與宇宙關係這一進程同調的。讓更多人了解易經、甚至能深刻把握易經,具有寶貴的時代價值。

王輝湘先生回顧了易經的內容,從世界觀的深度上,來解釋易經所要探討的「氣的流轉」這一哲學命題。

郭庶英女士則緊接著回顧了父親郭沫若先生當年對於易學的研究與探討。

討論環節的最後,洪和文館長在中國優秀文化對外傳播的角度上進行了總結:甲骨文最大特點是象形,而易經中很多卦辭都與象形有關。不管是甲骨文還是易經,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對自然萬物內在規律的高度概括和總結,都是有著豐富的內涵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應該發揚光大。


專家學者題字留念

中優協會易學啟蒙專委會首任主任委員,王輝湘先生此次展出的作品,是以甲骨文書《易經》為主,正是以天人之跡寫群經之首,具和諧之美,有高古之姿。同時還展出其多種書體書寫的詩詞文賦名篇。整個展館以乾卦內容開篇,以坤卦內容殿後,中間為其他人文名作。象徵著天圓地方,人文化成的模型。透過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漢字,以《易經》為代表的經典,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彰顯華夏和合之美,表達中華文明所特有的動靜合一、陰陽互動、人之有為於天地大化的世界觀。


嘉賓合影

此次甲骨文書法藝術展邀請了眾多領導,嘉賓到訪支持,也吸引了眾多書法愛好者及國學文化愛好者,大家慕名而來,在觀賞甲骨文書法作品的同時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與歷久彌新,幾千年前的甲骨文直至今天,仍潤物細無聲般地滋養著中華民族、孕育著民族文化和民族未來的勃勃生機。對於甲骨文和易經的熱愛、把握與傳承,是值得中華民族的每一份子為之努力!

現場採訪王輝湘先生

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展出的作品第一次將《周易》全本以最接近其時代的甲骨文籀文書法形式完整表現。以甲骨集字,籀文代字,六書創字功夫,海內外亦為首創。體悟甲骨刻畫,字形質樸高古,線條鋒銳鈍拙。以二十年深研易理之功,真力內蘊,風格獨具。

商陸汁書寫的甲骨文


壽山石及篆刻藝術展櫃

現場觀眾欣賞甲骨文書法


展覽信息

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

指導單位: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主辦單位: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一帶一路文化發展基金、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

承辦單位:行有恆堂(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助展單位:福州壽山石鑑定中心、福州壽山石行業協會

展覽時間:2020.11.28—2020.12.15

展覽地點: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朝陽區東土城路乙9號)

相關焦點

  • 「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在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舉辦
    2020年11月28日上午10:00,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一帶一路文化發展基金、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主辦,行有恆堂(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在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舉辦。
  • 金恪集團受邀參加「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
    ,行有恆堂(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在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舉辦,金恪集團受邀參加。前文聯副主席田愛習、原文化部藝術市場司司長陳興保、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處主任姚文、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館長洪和文、國家博物館藝術品鑑定中心原主任嶽峰、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王宇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一帶一路文化發展基金副主任常東婭等社會各屆領導嘉賓出席活動。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2019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預展開幕
    大河網訊 4月2日,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2019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預展在安陽學院開幕。安陽學院黨委書記、校長賀海鵬表示,該校依託甲骨文發源地的地域優勢,成立了「甲骨文藝術研究中心」,啟動了「一帶一路·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國際巡展」。通過甲骨文書法藝術交流活動,推動世界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鑑,為保護傳承好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2019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預展在我校隆重開幕
    針對此次甲骨文書法藝術展,他講到,在春來教育集團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安陽學院依託甲骨文發源地的地域優勢,成立了「甲骨文藝術研究中心」,啟動了「一帶一路·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國際巡展」。我校將積極發揮作用,通過甲骨文書法藝術交流活動,推動世界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鑑,為保護傳承好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
  • 國際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在東京舉行
    新華網東京12月17日(記者梁賽玉)為紀念殷墟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中國文字 世界風情——國際甲骨文藝術祭」暨「天上大風——東京國際甲骨文書法展」16日在日本東京中國文化中心開幕,吸引百餘名中日各界人士及甲骨文研究者和愛好者出席。
  • 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工作進程
    2019年3月22日聯合國NGO組織,美國ust國際文化傳播公司張靖軒女士來安陽學院考察"甲骨文發現120周年,2019年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
  • 笑琰(靳新國)甲骨文行書書法作品欣賞
    現任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常務院長、CCTV廣告《商企匯》攝製組總編導、315記者攝影家網總編、中華文教網總編、華夏寺廟文化網總編、《科學導報·今日文教》主編、文化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宗教文化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理事、中國科學院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研究會理事,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北京書協會員、中國中小學教育藝術教與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 搭建書畫交流平臺 展示文化藝術自信 本社舉辦翟劍鋒書法藝術展
    7月10日,由消費日報社藝術院主辦的翟劍鋒書法藝術展在北京大紅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展。翟劍鋒先生現場致辭走進翟劍鋒書法藝術展展廳,首先感覺到的就是一股文化的氣氛,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的作品分門別類擺放。現場的觀眾,或獨自認真觀賞作品,或低聲與同伴交流心得。
  • 2018中華傳統文化交流大會:在敬天祈福中探求天人合一
    本次大會分為泰山論道--「天人合一」、兩岸名家書畫藝術展、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夏吾角大師熱貢唐卡展三大部分。包括中國儒學研究會學術會長何靜江、世界老子同道會會長李德深、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於鍾華、中國國學院院長高嗣、中國終南山老子學院創辦人張三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山東大學易學哲學博士曾凡朝、加拿大國際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羅柏翰。
  • 「東京國際甲骨文藝術節」暨「東京國際甲骨文書法展」在日本開幕
    120周年、創造甲骨文書道新古典的《東京宣言》發表8周年為主題的「東京國際甲骨文藝術祭(藝術節)暨「東京國際甲骨文書道展」,2019年12月16日在日本東京的中國文化中心隆重開幕。「天上大風——東京國際甲骨文書法展」為主題,既有講述甲骨文的過去、現在、未來的「基調講演」,也有關於20世紀甲骨文書法史演變的「專家講堂」,還有來自各國各地區的學者、專家、藝術家的「東京國際甲骨文圓桌峰會」等。
  • 穗松園廣作家具博物館舉辦禮聘文化顧問李卓祺書法藝術展
    秉承著「弘揚傳統文化精髓,推動當代藝術發展」的創辦理念,9月26日上午,廣州市松園廣作家具博物館舉辦了禮聘文化顧問李卓祺書法藝術展,並聯合廣州博物院院長、知名藝術家李卓祺等共同為松園廣作藝術文化館開館揭牌。
  • 水墨家風—李鈺國畫作品展在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藝術館舉辦
    2020年1月2日,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指導,山西省工筆畫會、黑龍江三江美術學院主辦,北京藝術天成書畫院、九牧林氏家具博物館、北京中韓書畫會、北京世僑書畫院協辦,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國立書畫研究院承辦的「水墨家風——李鈺國畫作品展」在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舉辦,來自文化藝術界的領導及藝術家近百人出席了開幕式
  • 金絲路空中藝術館舉辦「絲路傳承·青花山水」黃俊傑藝術展
    金絲路空中藝術館舉辦「絲路傳承·青花山水」黃俊傑藝術展 2020-11-23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個展謹慎參加: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徵稿啟事
    為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堅持文化自信,宏揚民族藝術,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的認知與理解,為世界文化藝術添彩增輝,
  • 新銳·文化|複製之外——中德國際攝影藝術展三亞開幕
    新銳·訊時值2018年第三屆三亞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盛大舉行,為助力三亞文化藝術產業的蓬勃發展,11月15日下午,由三亞藝海棠藝術綜合體舉辦的「複製之外——中德國際攝影藝術展」在本屆文博會分會場之一的三亞當代藝術館藝術前展廳正式開幕。
  • 「四海瓷心」國際陶瓷藝術展暨李梓源藝術館開館
    大眾報業·魯中晨報9月9日訊 今天上午,「四海瓷心」國際陶瓷藝術展暨李梓源藝術館在淄川區李梓源藝術中心正式開館。來自國內外35名陶藝家的410件作品集中呈現,同時李梓源及7位弟子的刻瓷藝術作品也在館內展出。
  • 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馬爾地夫藝術展在北京開幕
    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馬爾地夫藝術展在北京開幕 2019-05-22   中新網5月22日電 「馬爾地夫藝術展」近日在北京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開幕,展出了馬爾地夫藝術家阿夫扎爾•沙菲烏•哈桑以及艾哈邁德•阿米爾的藝術作品展。
  • 「海上花」李磊抽象藝術展9月亮相上海當代藝術館
    8月19日晚,「海上花」李磊抽象藝術展啟動藝術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幹事長漢思?道維勒(Hans d'ORVILLE)與亞太交流與合作基金會執行副主席肖武男共同參加了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舉辦的《海上花-李磊抽象藝術展》啟動儀式。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組織的主要領導出席中國畫家個展並不多見,惹人矚目。
  • 《世界記憶—江蘇省檔案館館藏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在寧舉行
    南報網訊(記者 呂寧豐)6月6日上午,在第十二個「國際檔案日」到來之際,江蘇省檔案館在南京舉辦了檔案捐贈儀式。同時,還舉行了《世界記憶—江蘇省檔案館館藏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匠心傳承—江蘇老行當百業圖片文獻展》。甲骨文是我國已發現最早的文字。
  • 《甲骨文書法精品展》和《「甲骨之約」甲骨文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將開展
    ,介紹了甲骨文書法精品展和「甲骨之約」甲骨文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活動有關情況。李寬生說道, 2020年3月,根據安陽市委宣傳部制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賀信精神2020年重點工作安排的要求,中國文字博物館精心策劃打造了一系列古文字傳承創新活動,其中《甲骨文書法精品展》和《「甲骨之約」甲骨文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將於11月15日在中國文字博物館三樓臨時展廳開展,展期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