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午陽光的《我是餘歡水》熱播,此劇一播出就廣受好評,劇情飽滿充滿張力,人物刻畫精彩紛呈,符合正午陽光一貫的水準,在豆瓣獲得8.5的高分,可是在電視劇播放到最後的時候,評分卻一路下跌,從8.5跌到了8.1,今天下午已經跌到了7.5,按這個情況來看可能會。
《我是餘歡水》,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劇情得罪了女權團體,從而引來大量一分差評。先來看看這些差評
看完這些評論,我們基本上明白了大年憤怒給差評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女權問題,而這個女權問題又來源劇中哪呢?讓我們梳理一下劇情
匪徒綁架了餘歡水單位的惡人三人組,戲弄他們放誰走,梁安妮向他求饒:「肯定放我呀哥哥,我是女的,我是弱勢啊!」
匪徒聽了,卻是不耐煩地說:「別來這套,男女平等,你們天天哭著喊著要女權,我給你呀!」
看到這樣的臺詞,女權群炸了,不少女權大v開始重拳出擊!
所以在這些女權領袖的引領下,微博女權開始瘋狂出擊,用他們的話叫「求拳得拳」,於是豆瓣評論區就出現了那樣的盛況,從最初的8.5到現在的7.5。
而實際上呢,很多不明情況的群眾去跟風,卻不知這只是劇情的一部分,最主要是下面的這些劇情
這樣的劇情是侮辱女性嗎?分明是在為女性鳴不平啊,有木有?
可是那些女權主義者一副我不聽我不聽,我就是要重拳出擊的模樣!而且發動了大量的信徒前去豆瓣打差評。
可是仔細想想,這麼好的一部12集精品電視劇,就因為一句臺詞,就可以讓一些人不顧電視劇本身的質量,以及它所傳達出來的價值觀,重拳出擊拉低評分,如果他們的力量再大一點,是不是可以要求電視劇下架呢?
如果說《我是餘歡水》這部劇真的涉及歧視女性、歧視女權,那麼只是一句臺詞就定罪了?難道不是從整部劇的思想體系、價值觀呈現上去看嗎?
也有理智的網友這樣說:表面上是女拳出擊,背後其實很明顯是對家潑髒水。
說到底,《我是餘歡水》的十二集精品劇模式,可能已經動了影視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了。
過去,電視臺壟斷電視劇生物鏈頂端,他們並不在乎製作公司注水劇集來謀利,他們也不在乎劇情好壞和播出後效果如何,畢竟收視率是一個人工合成的數據。
他們在乎的只有一點——「最熱門的劇必須是臺播劇」。
只要這一點控制好了,那麼就可以:
1.壟斷廣告資源,保證贊助商不流失。
2.決定劇中用什麼演員,推薦自家關係戶直接進組,甚至改劇本寫飛頁加戲份。這樣可以讓很多有特殊癖好的少爺小姐們體驗一下明星感覺,同樣也能幫很多金主爸爸照顧一下紅顏知己。
3.能定向造星,決定誰紅誰涼,然後包裝運作,攫取其中利益。
過去圈子外的好演員好作者還沒行成形勢,老百姓的觀影審美還沒提高,盲目相信電視臺引導。直接導致電視臺能當老佛爺,垂簾操盤。
可現在不一樣了,觀眾知道什麼是好片什麼是爛片,好演員也扎堆出現了,還遇上了影視寒冬,熱搜大法也不靈了。所以曾經的一些大佬們慌了。
他們害怕如果這個潮流真的起來,以後網播取代臺播,他們就成了超市時代的供銷社,手機時代的傳呼機,沒人理會了。
所以作為出頭鳥的餘歡水,就成了他們的目標,數字刷子刷起,女拳馬甲穿起。
但時代總是要變的,未來甚至連電視機都要被淘汰了,臺播總有一天會涼的。
未來季播網播是絕對的潮流,他們是擋不住的。
總的來說《我是餘歡水》的12集短劇模式對行業是一種創新,至少我這種受夠國產劇注水的人覺得非常喜聞樂見看到這種形式的短劇多多出現。同時這種黑色幽默題材,對現實社會的諸多赤裸裸諷刺,也是在追求享樂主義的當下,一種大膽的打破觀眾固有觀劇思維的行為了,不能不說也算一句用心良苦。
一句被誤讀的臺詞,上升到攻擊公司,上升到攻擊編劇,恨不得公司倒閉編劇封殺,這黨同伐異的世界,是什麼時候悄然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