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擬上科創板 華大基因來「造勢」?

2020-12-16 金融界

來源:金融投資報

近日,一則「華大基因編輯58個嬰兒」的消息突然在社交平臺上瘋傳。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12月7日晚間,針對該消息,華大基因(300676)緊急聲明稱不存在「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面對突如其來的闢謠,有財經人士認為,這背後或與華大基因旗下子公司華大智造擬登陸科創板有關。「基因編輯嬰兒是嚴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如果傳言屬實,那麼很可能影響華大智造上市。」該財經人士稱。受此影響,12月9日華大基因股價下跌2.28%,收於128.83元。

否認基因編輯58個嬰兒

對於參與基因編輯嬰兒一事,12月7日晚間,華大基因義正言辭地予以否定。公司官微首先稱:沒有瓜,各位群眾散了吧。根據官微,華大基因稱,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重要的事情是:沒有回植!沒有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華大隻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酸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

僅從聲明來看,華大基因完全將此事撇得一乾二淨,稱自己沒做任何違法的事;但從胚胎幹細胞、核酸測序、技術效率,以及安全性評估等字眼來看,有財經人士認為,華大基因好像又在「炫技」。要知道,在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是一項顛覆性技術,這對於逆轉癌細胞,開創癌症治療新途徑有很大作用。

「且不管基因編輯嬰兒是否是在合法情況下做的實驗,如果真有這麼一項技術,那麼華大基因和擬上市科創板的華大智造,在估值上至少能翻好幾倍!」上述財經人士稱。再加上,「Nature」自然雜誌又是國際上頂尖的科技期刊,能在該雜誌上露面,並參與項目中的一環,該財經人士稱,「這可謂是榮耀加身,自我封神。」

華大基因曾遭科技部處罰

既然華大基因在基因檢測這一賽道如此「傲慢」,那麼這家公司目前怎麼樣了?

金融投資報記者聯繫到了成都一位在三甲醫院從事基因檢測的工作人員趙先生(化名)。趙先生稱,在幾年前,華大基因的基因檢測業務確實很牛,但最近兩年卻低調多了。

「低調的原因是華大基因出了一個事。據說,華大和國外一起搞合作,把中國人的基因賣出去了。當然,這件事後來也沒有被深挖。但從那件事後,華大基因就有點不如從前了。」

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之前的確有一則《遭科技部罕見處罰,華大基因又陷14萬孕婦基因外洩風波》的報導。2018年10月24日,科技部首次在官網公布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處罰信息:華山醫院與華大基因未經許可與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華山醫院、華大基因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違反了《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第四條、第十一條、第十六條規定。科技部已於2015年9月對華大基因和華山醫院進行處罰。值得注意的是,被點名的牛津大學曾是華大基因第四大客戶。由此來看,其中有利益關聯。

第三方實驗室大行其道

那麼,在華大基因被處罰後,目前國內的基因檢測行業處於什麼狀態?

趙先生稱,目前來看,各家醫院和誰合作主要是看地方的支持程度。「一般而言,醫院要搞一個實驗室,幾百萬是輕飄飄就砸下的,但搞出來的東西還有可能『四不像』。同時,對於一些地方醫院來說,砸幾百萬搞實驗室,成本也是很大的,因此他們更願意找第三方實驗室合作。」「這些第三方實驗室一方面有資質,另一方面,在基因檢測的今天,很多測試盒都已經標準化了,因此,稍微有點實力和資本的實驗室都能進入該行業。」趙先生表示。當然,最重要的是,第三方實驗室不店大欺客,有什麼都能坐下來談,不像之前的華大基因有點「強勢」。

至於成都醫院的基因檢測是什麼合作情況,趙先生則以「不方便透露」為由拒絕了採訪。「這些東西,各家醫院都諱莫如深,在行業裡一般也不好多打聽。」

數據顯示,2019年華大基因實現營收28億元,其中生育健康業務佔比近半。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年底,華大基因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已累計完成超過600萬例。表明上看,這是很龐大的數字,但趙先生卻表示,目前基因檢測的價格波動性很大。「以今年的新冠核酸檢測為例,最初的檢測的費用是500元,但現在只要120元就能檢測。」趙先生稱,「在胎兒基因檢測方面,如果有基因缺陷,現在也基本是無治療手段。可以說,整個產業鏈仍處於檢測的基本階段。」

華大智造產銷率欠佳

否認基因編輯58個嬰兒之後,華大基因的子公司華大智造也將登陸科創板。

招股書顯示,華大智造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深圳,法定代表人為牟峰,實際控制人為汪建,而汪建亦為華大基因實際控制人。可以看到,兩家公司是一個控制人。當然,也是一個董事長。此次華大智造擬募集資金高達25.28億元,計劃分別用於華大智造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項目、基於半導體技術的基因測序儀以及配套設備試劑研發生產項目、華大智造研發中心項目、華大智造營銷業務中心建設項目、華大智造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對此,有財務人士表示,「華大智造募資就是建樓搞實驗室,並在實驗室裡放置檢測儀器。」

那麼,華大智造究竟缺不缺這個實驗室?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報告期內,華大智造的產能利用率並不高。其中,最重要的基因測序儀業務中的儀器板塊,產能利用率在2017年-2029年1至9 月分別為 86.14%、65.88%、83.5%和45.33%。可以看到,在以往完整的會計年度,華大智造的產能利用率並不是被完全利用。同時,產銷率除在2018年達到 110.06%以外,其餘都在80%以下。今年1-9月就更不用說了,華大智造的產能利用率只有45.33%,幾乎一半都處於停產狀態。這充分說明,華大智造生產的產品,市場需求似乎並不是太大。

基因測序儀業務中的試劑板塊,近兩年來也表現不佳。特別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華大智造加大了馬力生產,報告期內產能利用率都在80%左右。但生產得再多,賣得不好也是白搭。招股書顯示,華大智造試劑業務在2019年和2020年1至9月的產銷率分別為 52.3%和 53.13%。而2018年華大智造的試劑產銷率為76.27% , 2017 年 更 是 達 到96.64%。

從時間點上看,2018年成為華大智造試劑業務的分水嶺。對於這一點,有市場人士認為,這剛好與2018年華大基因被科技部處罰的時間吻合。「可以推斷,也就是這一年,依靠華大基因的華大智造,相關業務都不行了。」該市場人士稱。

除了基因測序儀業務的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數據不佳,在實驗室自動化業務領域,儀器和試劑這兩大業務也表現平平。其中,儀器的產能利用率在2019年1-9月為93.13%,但產銷率僅有41.01%。行業人士認為,這再一次充分說明了華大智造的實驗室自動化儀器產品,在下遊市場上的需求不大。由此來看,華大智造大額募資25.28億元建造智能研發基地項目似乎沒有那麼必要。

依賴大股東 關聯交易多

華大智造還存在大量關聯交易。

具體來看,在前五大客戶銷售中,華大系連續成為華大智造「第一大客戶」。招股書顯示,2017 年-2020 年1至9月,華大基因、華大控股及受汪建控制的企業或組織實現的銷售金額分別佔到公司營業收入的99.15% 、 92.38% 、 69.96% 和23.19%。其中,華大基因和華大研究院的銷售金額佔比又高於50%。這意味著如果沒有華大基因這一靠山,華大智造的業務基本就開展不了。對此,華大智造表示,公司已加大外部客戶業務拓展,關聯交易佔比也在逐步降低。但業內人士認為,效果似乎並不明顯。

上述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採訪的趙先生稱,近年來第三方實驗室風起雲湧。相關數據顯示,在2018年,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就巨增1200多家,並且省級中心化實驗室向地市級實驗室逐漸下沉,在此背景下,依靠華大基因長大的華大智造又有多少硬實力?同時,目前的基因檢測越來越公式化、標準化。「簡單的基因檢測,很多第三方實驗室都能做了。」趙先生稱。

在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的背景下,金融投資報記者也注意到,華大智造的銷售費用也隨之激增。報告期內,公司的銷售費用從2017年的6333.46萬元飆升到2.64億元。算下來,三年多時間增長了3.17倍。其中,僅今年1-9月,華大智造的銷售費用就比去年全年增長了一倍多。但即便如此,華大智造的存貨也依然高企。招股書顯示,2020年1-9月,公司存貨為6.5億元,比去年全年大增1.6倍。

對此,華大智造稱,由於疫情原因,導致公司存貨不能及時周轉。但公司生產的產品,諸如試劑和儀器之類,不正是今年醫院最 需要的東西嗎?在此背景下,有業內人士表示,在華大基因大不如從前、市場競爭激烈且自身產銷率呈下滑趨勢下,華大智造這筆25.28億元的融資顯得有點獅子大開口了。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公司華大智造敲門科創板有關。   「暫且不管基因編輯嬰兒是否是在合法情況下搞的實驗,但真有這麼一項技術,那麼華大基因和擬上市科創板的華大智造,在估值上至少能翻好幾倍!」上述財經人士表示。   再加上,「Nature」自然雜誌又是國際上頂尖的科技期刊,能在該雜誌上露面,並參與項目中的一環,該財經人士認為,這可謂是榮耀加身,自我封神。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闢謠:沒有瓜,散了吧!
    近日,社交平臺上瘋傳一張截圖。一名為「未名湖畔魯智深」的微博網友聲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若華大智造順利登陸科創板,華大基因實際控制人汪建將再添一家上市平臺。 01 華大基因火線闢謠 針對相關傳言,12月7日晚間,華大基因方面通過微博回應:沒有瓜,各位群眾散了吧。
  • 華大基因:關於放棄控股子公司股權優先購買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
    一、關聯交易概述1、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基因」或「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科技」、「標的公司」或「目標公司」)的股東 SCCGrowth2010(HK)Limited(以下簡稱「SCC」)、遠創基因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創基因」)和光控基因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控基因」),擬將其分別持有的華大科技 6.0606%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闢謠:已向相關部門舉報和報案...
    對此,華大基因12月8日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今年以來,華大基因股價接近翻倍,12月7日,華大基因兄弟公司華大智造向科創板提交了上市申請。
  • 子公司獲醫療器械註冊證,華大基因收盤漲停,疫情會是其轉機嗎?
    3月25日晚間,華大基因發布公告,表示控股子公司北京華大吉比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近日取得了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進一步豐富、完善了公司精準醫學綜合解決方案業務產品線,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對公司未來的業務發展將產生積極影響。
  • 華大基因子公司試劑盒獲醫療器械註冊證,北京日檢量從幾百到四千
    6月18日晚間,國內基因測序龍頭華大基因發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的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盒,於近日取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 對於近日北京地區出現了新的檢測需求,華大基因回應AI財經社稱,華大基因的北京華大醫學檢驗所6月12日之前每天的檢測量並不大,大概幾十到幾百例。
  • 全球PC巨頭擬登陸科創板,「最聰明」獨角獸也來了
    1月12日晚間,全球PC巨頭聯想集團公告稱,擬向上交所科創板申請發行CDR上市。同時,據北京證監局網站消息,AI獨角獸曠視科技已經與中信證券籤署輔導協議,計劃發行CDR在科創板上市。聯想集團擬A股上市1月12日晚間,聯想集團公告,董事會已批准可能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並向上交所科創板申請發行CDR上市及買賣的初步建議。聯想集團稱,根據該建議,公司擬發行新普通股佔公司經擴大後的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不多於10%。所募得資金將用於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研發、相關產業戰略投資及補充公司營運資金。
  • 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已報案,證據充分
    時隔兩年,華大基因再次被舉報。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對此,華大基因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 世和基因將完成科創板上市;麗珠試劑被拆分,或將單獨上市
    據悉,德諾資本DNV Capital投資企業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世和基因」)已於4月21日在中國證監會江蘇監管局(以下簡稱「江蘇證監局」)辦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近期內將在科創板上市。
  • 疫苗全產業鏈企業要來了!艾美疫苗擬踏上科創板之路
    疫苗全產業鏈企業要來了!艾美疫苗擬踏上科創板之路 2020-12-24 09:53:02 來源:資本邦 已入駐財經號
  • 華大基因:千裡挑一的頂尖公司
    根據2017年年報,截止報告期末,華大及其全資、控股子公司擁有的已獲授權專利共計282項,其中發明專利263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外觀設計專利9項;自有註冊商標366項。目前華大基因在二代測序儀上已實現自研替代,未來還需關注其在三代測序儀的布局。未來的關鍵詞,一看國產替代,二看技術迭代,三看渠道擴張。 華大基因與華大智造 華大智造主要從事測序儀的研發,成立於2016年4月,它與華大基因的關係如圖所示,其中華大控股也是華大基因的控股股東。
  • 科創板下「眾生相」:投資者義正辭嚴「拷問」 上市公司「花式...
    「2009年錯過了創業板,2019年絕不能再錯過科創板了。」抱著這樣的心態,不少投資者熱情似火,紛紛在互動平臺上向上市公司詢問科創板進展。對於投資者「是否有上科創板的打算,是否有拆分子公司赴科創板上市的計劃」等問題,上市公司回復的態度也風格迥異:一類是較為認真地「澄清」和「否認」,甚至連股權投資關係圖都拋出來了;另一類則選擇直接「漠視」,或者乾脆回應「沒有,謝謝」。這一幕幕有趣的情景,構成了科創板下「眾生相」的一部分。
  • 華大基因市值跌破400億 是非成敗轉頭空
    曾僅次於茅臺的高價股,市值衝破千億的華大基因,面對是否存在泡沫質疑時,華大基因董事長、聯合創始人汪建曾在2017年11月份一次公開演講中稱,華大基因的泡沫不會破裂。
  • 上交所擬增補科創板上市委委員 多家科創板公司高管入圍候選名單
    新華社上海9月25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祁豆豆)9月24日,上交所公示擬增補的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委員候選人。一年多來,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平穩落地,公開透明、規範高效、預期明確的審核機製得到廣泛認可。在此過程中,科創板上市委認真履職,發揮了積極作用。本次增補上市委委員,主要基於三方面考慮:一是推進科創板建設。做優做強科創板,進一步發揮科創板促進科技創新的集聚、示範和引領作用,是建設好科創板的現實需要。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發行上市審核工作仍將保持較高強度和較快節奏,審核任務依然比較繁重。
  • 清溢光電擬轉戰科創板 2017年主板IPO上會被否
    清溢光電擬轉戰科創板 2017年主板IPO上會被否   3月21日,深圳證監局披露了廣發證券關於深圳清溢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溢光電)的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第一期輔導工作進展報告。
  • 盤前提示 | 科創板交易正式滿月,你賺錢了嗎?
    2、市場仍待盈利風險消化,疊加外圍擾動,入局稍緩,結構為上。3、風格切換已開啟,大盤成長將佔優。增配「方向資產」,底倉優選大金融。 新股申購今日無新股申購。科創板動態8月21日,科創板交易正式滿月。這一個月,科創板運行情況究竟咋樣?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8期: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58個嬰兒...
    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58個嬰兒」: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某某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強生收購生物科學公司Hemera基因療法專利權近日,強生旗下子公司楊森製藥收購Hemera生物科學公司基因療法的專利權。有關該項收購,雙方都沒有公布具體的財務細節。
  • 香港科技大學與華大基因合作設立研究中心
    人民網香港8月2日電 (記者張慶波)香港科技大學(簡稱科大)與權威基因組學研發機構華大將合作設立研究中心,為新一代基因序列及研究工作構建平臺,致力開拓具深遠影響的新型醫療診斷和治療方法。
  • 宏川智慧10天9板 毛利比肩華大基因!還有這些帶碼頭的公司收好不謝!
    原標題:宏川智慧10天9板,原來帶碼頭的公司這麼火,毛利比肩華大基因!還有這些帶碼頭的公司收好不謝!   值得一提的是,三大子公司均擁有優良的自建碼頭。太倉陽鴻碼頭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太倉港口開發區,擁有8個泊位,最大可靠泊8萬噸級船舶,是長江入海口第一座液體化學品公用碼頭。南通陽鴻碼頭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如皋港區,經營6個泊位,最大可靠泊8萬噸級船舶。三江港儲碼頭位於東莞市沙田鎮虎門港立沙島,擁有2個泊位,最大可靠泊2萬噸級船舶。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8期:華大「三聯」檢測試劑盒獲歐盟認證...
    華大基因:新冠甲流乙流「三聯」檢測試劑盒完成歐盟CE認證9月23日晚間,國內基因測序上市公司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披露,其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因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製造的兩項新型冠狀病毒紐福斯生物眼科基因療法獲FDA孤兒藥資格9月24日,紐福斯生物全資子公司Neurophth Therapeutics宣布,其眼科基因療法NR082(NFS-01項目)獲美國FDA孤兒藥資格,用於治療ND4突變引起的Leber’s遺傳性視神經病變(簡稱L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