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晤」

2020-12-15 三聯生活

「見字如晤」

2013-10-21 15:09 作者:文東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17期

「見字如晤」是書信裡的常用語,與顯示屏上十六號宋體字相比,我想,見到「手跡」時,似乎更有「面晤」的感覺吧?今天,似乎每個人都有一兩個私人郵箱,每天都在收發電子郵件,倘若有一兩個好友,在私信往還時,還保留著手寫、郵遞的習慣,想必也是一件十分愉悅和享受的事。

每天打開電腦,都要進郵箱查看郵件,總有三五封不等,該回復的回覆,能忽略的忽略,然後退出幹別的。日居月諸,郵箱裡不覺積存了上千封郵件,連目錄都有上百頁。於是忽然就收到一條提示,說您的郵箱空間不足,請儘快處理過期郵件,乃一陣猛刪,把郵箱清得一乾二淨,心頭才踏實。過一陣,回過神來,才悵然若失——這麼些日子的應答、往還、噓寒問暖,只幾次點擊,便化作二進位雲煙,不留下一絲痕跡,人生真如夢啊!

過去等一封信來,要幾天到數月不等,還擔心路上有什麼差池,到了後給送錯了地方,十分煎熬,於是希望有更快、更穩妥的傳遞方法。不多久網際網路時代就到來了,郵件以光速傳遞,彈指即來,既快又穩當,當初倚門相候的焦慮沒有了,但寫信也不那麼講究,那麼花心思了,從內容到形式,都從簡、從速。在書信需要用筆來寫的時候,一封比較正式的信,大致有三個方面的講究,即文詞、書法與用箋。因為這三者是組成一封信的必需材料,隨便不得。收信的人,會從中看出你的心意、態度,以至於才學、修養,弄不好,會出醜,嚴重一點,會得罪人。書信的語氣,一般都講究客氣恭敬一點,即便是問罪、絕交,也要說得得體為宜。倘若書法還能夠精妙,用箋也頗精雅,則收信人還會把來信視為藝術品,好好地保存起來,傳諸後代。所以在過去寫信也是一種創作,可以說是文學創作,也可以說是書法創作。這創作很多時候是即興、隨興的,所以往往有偶得之妙,性情是自然流露,文詞與書法也不造作扭怩,所謂「書如其人」說法,在書信上最能體現出來。總之一封信,在字裡字外,能夠傳達出許多信息來,令人玩味再三。

等信的焦慮、收信的喜悅以及讀信時的審美愉悅,隨著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出現結束了。電子郵件本質上是一種高效極簡的信息溝通方式,它儘可能地淘汰了寫信這件事在工具上和行為上的冗餘,利用電子傳輸手段把傳遞時間縮減到以秒計,使人類的書信往還達到前所未有的便捷。唯一的問題是,對於中國人來說,它也擠幹了附著在那些看似冗餘的形式上的情感和趣味。用毛筆墨汁在宣紙信箋上寫信可能確乎是一種太過舊式的情懷,但這種形式有時候恰好最能表達中國人之間細膩微妙的情感和趣味,它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在一塊空白屏幕上用一種標準印刷體來寫信時,這種意味是無法傳達的。

「見字如晤」是書信裡的常用語,與顯示屏上十六號宋體字相比,我想,見到「手跡」時,似乎更有「面晤」的感覺吧?今天,似乎每個人都有一兩個私人郵箱,每天都在收發電子郵件,倘若有一兩個好友,在私信往還時,還保留著手寫、郵遞的習慣,想必也是一件十分愉悅和享受的事。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你好,見字如晤
    寄給你,我所有的想念你好,見字如晤這種交流方式也幾乎沒有了。那天偶然的看到九幾年父親寫給母親的信,薄薄的信紙,承載著一個丈夫對妻子想念,承載著一個父親對女兒的關懷。你好,見字如晤。我的朋友,希望你開心快樂,人生總有許許多多的不如意之處,不必糾結,一生也就短短的幾十年,要珍惜的,需要珍藏的都在身邊,願所有遺憾遠離你,願所有美好包圍你,走過路過,別錯過身邊最好的風景。你好,見字如晤。我的朋友,我們好像已有許多年未見,但我願你在這個世界的某一個角落,快樂生活。
  • 海外戰疫|見屏如面 見字如晤
    海外戰疫|見屏如面 見字如晤 2020-05-23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子夜薦讀 | 見字如晤
    見字如晤就連寫字這種方式都被電腦衝擊的喘不上氣來,成年人也就經常性的提筆忘字。字是有體例的,不說臨習過字帖的,就算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筆體。字如其人,見字如見人。你看看郭德綱寫出來的字,圓潤詼諧;徐靜蕾的字流暢秀氣。畢竟字是通過大腦和手協調聯動之後勾畫出來的,一定會遵從內心。當然,見字如晤並不是單純說見到了某種字型,更只要的是睹物思人,看到了信的內容,通過字裡行間聯想到和某人的見面。
  • 展信佳,見字如晤
    展信佳,見字如晤 2020-02-20 1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見字如晤——指尖上的「家書」十佳作品評選揭曉
    自6月起,光明網、光明日報微博、光明日報微信、光明日報客戶端聯合開展了「見字如晤——指尖上的『家書』徵集活動」,獲得各地網友大力支持和參與,本次徵集活動共收到家書投稿作品五百餘件。
  • 見字如晤與你顏值相配的是你的字
    古人常說「見字如晤」,意思是見字知其人。 寫下一筆好字,足以讓人眼前一亮,對你自然也讚賞有加。   相比於身上佩戴的昂貴首飾,一筆漂亮的字,才是最美的配飾。    與外表的光鮮亮麗相比,你的字可與你的顏值相配?
  • 一封家書,見字如晤
    書信原文吳軍吾夫:一封家書,滿目深情;一封家書,見字如晤。今天是你的五十歲生日,向你道一聲生日快樂!孔子說"五十知天命",你的身體已不如從前,在外出差記得保重身體。藏藍歲月,從你初入警營,現已是三十多個年華,這是你的芳華,也是我的芳華。
  • 書如其人,見字如晤
    原標題:書如其人,見字如晤——從王漸鳴新著《書如其人》談起曾:人們常說「書如其人,見字如晤」,你對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王:最早將「書」與「人」聯繫起來觀照的是蘇東坡,他講的「人」,主要是人品。到清代劉熙載總結得就更全面了:「書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學,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書法寫到一定的層面,寫的就是性情和學養。很多時候一看字就能辨別出一個人品性,比如你看蔡襄的字端正沉穩,而米芾的字就跳蕩蹈厲,這與他們的性格是一致的。
  • 書信集:見字如晤
    一封封信件,記錄的不僅是作者所感所想的文字,更是思想碰撞、信息交流的一種有趣方式,那些在生活中不說出來的話,就用文字去表達吧,這種蘊藏於字裡行間的情感傳遞,那些令人難忘的美好歲月,把人世間最美好的邂逅都收於信件之中,匯集成冊,@領航出書網出版成書,讓大家一起作為收信人見字如晤!
  • 見字如晤| 100天了,你還好嗎?
    見字如晤| 100天了,你還好嗎?100天很快就要過去的,到時候可不要抱著遺憾來見我哦!教室的陽光,開闊的操場,迎面的春風,盛開的繁花,走在路上看到的笑臉,總是躲著我的玳瑁貓,構成了我每晚夢境中的元素——請代我向南開的一草一木問個好,再相會之時,希望街頭春暖花開。太陽尚遠,但仍會有太陽。春天已到來,懷抱著希望。我們挺過來了!
  • 「見字如晤」日本文豪書法展
    舊時人們寫信時,習慣以「見字如晤」開頭,意思是見到他的字,就如同見到他本人。書法更是一門禪意的藝術,方寸之間體現揮毫者的意志、情趣和追求。 細數已逝世的文豪作品,《人間失格》、《逆行》、《金閣寺》、《羅生門》每一部深刻作品的背後都湧動著充盈人生閃亮碎片的暗河,而作者揮毫寫下的文字則為我們揭示了暗河下的波瀾。
  • 名人手稿 見字如晤
    還有夏衍《林家鋪子》的劇本、張樂平「三毛」形象的漫畫畫稿、陸谷孫在其主編的《英漢大詞典》上的題詞……這些平時只出現在書上電視裡的名字,此刻悉數呈現在我眼前,見字如晤,不勝欣慰——手寫的字才有溫度,歷久彌新。(陸小鹿)
  • 見字如晤,走近李叔同——虎跑展出弘一大師書信及《斷食日誌》原稿
    展覽信息見字如晤從11月2日至11月30日,虎跑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舉辦「見字如晤——李叔同弘一法師書信展」,李叔同百年前在虎跑寫下的《斷食日誌》原稿也同步展出,展期千萬別錯過!11月2日起至11月30日,虎跑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與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展開館際交流,推出「見字如晤——李叔同弘一法師書信展」,展出大師寄予學生劉質平的41封書信。跨越二十八載春秋,向您揭示著作之外、日常生活中,不曾被太多人了解的大師。
  • 三封家書,見字如晤
    三封家書,見字如晤 2020-04-07 2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見字如晤、唯願安好——致全體研究生同學的一封信
    見字如晤,唯願安好致全體研究生同學的一封信近些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學校也在密切關注著每一位同學的狀態,希望盡最大努力保護大家的身心健康、保證大家的課程質量。見字如晤,紙短情長。見與不見,我們都一直牽掛著你們!
  • 鎮原:書法宣傳防控「見字如晤」表信心
    見字如面、見字如晤,隨處可見、隨時可賞,成千上萬副帶著生命氣息和心靈溫度的書法作品,大量在微信等新媒體裡傳播,疏導了緊張的社會情緒,凝聚人心增進共識,表達了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
  • 見字如晤,你的字裡,藏著你的氣質和修養!
    見字如晤,哪怕數年未見,只需看到字跡時,便能記起你的樣子。 因為你的字跡裡,有你專屬的氣質和修養,是你的另一張臉。 這便是所謂的「字如其人」。  一個人的氣質、心境和修養,統統流露在他的字跡裡,這便是所謂的字如其人。
  • 見字如晤:夏子魁的信札收藏
    夏子魁第一次了解方還先生是因為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的《墨林崑岡·崑山近四百年書畫名家作品集》一書,其中收錄了共十九件方還先生的書法作品,其書碑骨顏韻,一見便已鍾情。近人《紉芳簃瑣記》雲:「(方還)書法顏真卿,略變其體而有自己面目,古拙絕倫」,後續他查閱了很多資料對方還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 見字如晤,家書寄情~致敬戰「疫」人!
    見字如晤,家書寄情~致敬戰「疫」人!徵稿時間即日起至2020年3月31日投稿要求◆作者原創,標題自擬,結構完整,文美情深,400字左右;◆請附上防疫抗疫一線女職工的工作場景照、家人合影等3—5張,照片大小在2M以上;◆如有相關的繪畫作品、手寫書信稿等,也請用照片形式一併附上
  • 見字如晤,一封來自紫禁城的情信
    原文來源:微故宮,原文發布於2018年08月17日原文標題:故宮文創|見字如晤,一封來自紫禁城的情信末伏已至,長夏將盡,涼風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