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 行走在東陽盧宅的木雕手藝人

2020-12-19 大眾網

浙江在線4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孟雪倩 戴利強 曹楊)雕刻藝術,世上以中國為最;木雕雕刻,又以浙江東陽為佳。「更好的工藝、更優的設計、更多的選擇、更高的性價比」是現代東陽紅木雕刻家具的發展目標。而在500多年前,一座堪比故宮規格的民間木雕宅院——盧宅,也在這裡享譽一方。

近日,我們走進東陽盧宅與中國木雕博物館,探尋東陽木雕的傳承之路。

吳新雷是東陽市文物保護單位管理所副所長,從事盧宅保護修護工作將近30年,他對這裡的一切如數家珍。在他看來,修復古建築最重要的是,儘可能把過去的歷史財富保管好,傳承給下一代,守護好盧宅這一「國寶」,是自己的職責所在。

2017年中國技能大賽(首屆紅木雕刻)總決賽冠軍黃志勤,被東陽木雕的包羅性所深深吸引。來到這裡,他說:「盧宅所擁有的精美的雕刻工藝,是不輸於故宮的」。

木雕需要傳承,樓浩彬、厲錦蘭夫妻是土生土生的東陽人,因為熱愛,他們決定把自己的一輩子交給「一把刀、一根木」。背負著非遺傳承人的使命,這對心心相印的年輕人繼續前行。

推薦閱讀

  •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今日表示,今年「五一」4天假期,全國收費公路將繼續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具體時間統一確定為5月1日零時起,至5月4日24時結束。加強沿線公路服務區運營管理,重點規範公共場區停車管理,完善公共衛生間服務設施,豐富服務區經營業態,更...[詳細]

  • (記者 李曉喻)中國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的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中,擴大服務業開放被置於更加突出的位置。遲福林認為,擴大服務業開放是適應「一帶一路」建設與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性的一步。[詳細]

  • 圖為「五一」小長假期間,遊客在重慶洪崖洞景區觀光遊玩。□ 豐富夜間旅遊產品是解決「留客難」的關鍵,不僅可以優化文化與旅遊產業結構,還能快速形成新的消費經濟增長點 [詳細]

  •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4月29日05時16分在安徽池州市青陽縣(有感)(北緯30.76度,東經118.05度)發生2.8級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圖片來源: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詳細]

  • 關塔那摩監獄美軍長官被免職新華社華盛頓4月28日電(記者。徐劍梅)美國國防部28日發布聲明說,關塔那摩聯合特遣部隊指揮官、海軍少將約翰·林已被解職,理由是對他的指揮能力失去信心[詳細]

  • 印尼270多名計票官員累死了。印度尼西亞選舉委員會28日證實,自17日選舉結束以來,超過270名選舉官員死亡,多數死於工作過度觸發的疾病[詳細]

相關焦點

  • 民間故宮——東陽盧宅
    盧宅被古建築專家稱之為「具有國際水平的東方住宅」,是我國明清建築藝術中的珍貴遺產。盧宅是東陽第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處,給橫店一萬點暴擊),也代表著東陽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 東陽丘陵起伏、河道交錯,是浙中的富庶之地,盧宅自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盧睿中進士以來,五百年間,科第綿延,於是盧氏家族相繼建房置產,致房屋千間,院落連片,街巷縱橫。
  • 文化大觀園,東陽盧宅
    它被稱作「民間故宮」集東陽教育、木雕、建築「三鄉」文化於一體傳承歷史文脈古今和諧相依雕琢本心《東陽盧宅》盧宅本非宅,而是一個完整的雕刻藝術建築群落。盧啟源:盧宅這個範圍裡面,花園有30來處吧。王魯湘:30來處花園?所以它很平均,那你41處廳堂,這是講禮的地方,禮制禮教的地方。這個30多處花園,是講樂的地方,是講這個身心和諧、自由,這個玩樂的地方。盧宅融東陽木雕、石雕、磚雕及彩繪藝術於一體。
  • 中華木雕的東陽往事
    明永樂年間修建的盧宅,宅內隨處可見技藝精湛的木雕,無論是建築構件還是室內家具,其藝術性之強、布局之豐滿,散而不松、多而不亂、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故事性強,可謂我國民間藝術作品中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東陽木雕風格達到成熟的最好佐證。  清代東陽木雕的發展極盛,尤其在乾隆年間。據《東陽木雕歷史調查研究參考資料》記載,清乾隆時期東陽和嵊縣曾有400餘名木雕藝人進京為故宮雕刻裝飾。
  • 新春話舊俗|木雕:「小技」雕出詩禮望族
    在浙江東陽,借木雕此一「小技」,能看到昔日詩禮簪纓之族的溫儒,更能一窺匠人營國、營族的華夏傳統。詩書精神或許自在自為,而曾經與其相聯繫的「雕蟲小技」又該投向何方?能列入「非遺」名錄,並得以「傳承」,當然是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曾經上得了君子的廳堂又照顧得了手藝人營生的東陽木雕,除躺在「遺產」名錄中,還有何可為?
  • 浙江東陽木雕「舞」進千家萬戶(圖)
    據了解,這套「十裡紅妝」正是東陽木雕的典型作品。東陽木雕始於唐,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除了十裡紅妝,還有西窗剪燭時的鏤空窗欞、觥籌交錯間的華美家具……精工細作的東陽木雕,在人們的生活中可謂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東陽的木雕匠人們以手為準,以眼為尺,在平淡無奇的木板上遊走,一刀一筆,雕刻飛鳥走獸、詩畫山水。
  • 浙江東陽木雕舞進千家萬戶(圖)
    據了解,這套「十裡紅妝」正是東陽木雕的典型作品。東陽木雕始於唐,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除了十裡紅妝,還有西窗剪燭時的鏤空窗欞、觥籌交錯間的華美家具……精工細作的東陽木雕,在人們的生活中可謂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東陽的木雕匠人們以手為準,以眼為尺,在平淡無奇的木板上遊走,一刀一筆,雕刻飛鳥走獸、詩畫山水。
  • 居不可無木雕
    《環球》雜誌記者/劉娟娟  在「北有故宮,南有盧宅」的雅溪盧宅,在居住著李氏後人的李宅村,在中國木雕博物館裡,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小明的個木園裡……橫梁、牛腿、琴枋、雀替、門窗之上,給遊客們留下最深印象的,大概就是那一處處美輪美奐的精美木雕。  自古至今,東陽建築與木雕相依相融,自成一體。
  • 盧宅故裡的前世今生!有500多年歷史的老街華麗變身
    盧宅由盧氏一族所建,盧氏歷明清兩代,一直是東陽望族,人文香火頗盛,共中過9名進士,29名舉人,入選貢生119人。科舉場上還出現過盧氏「一躍雙龍」「祖孫父子兄弟科甲」的史跡。正因為盧氏在江南士族中的顯赫地位,盧宅大量的明清古建築得以保留,有「北有故宮,南有盧宅」美譽。
  • 打造核心優勢 讓盧宅旺起來 東陽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盧宅保護利用...
    12月9日上午,東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朱志傑帶領調研組,對盧宅保護利用項目工作情況進行調研。副市長黃陽明參加調研。朱志傑一行先後深入盧宅景區遊客接待中心、肅雍堂、木雕巷非遺街區、拱宸巷、西河路、太和堂、美術館等地,詳細了解盧宅保護利用項目工作的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並召開座談會,聽取相關情況匯報,徵求做好盧宅保護利用項目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 東陽木雕家訓館要「搬」上中紀委網站
    原標題:東陽木雕家訓館要「搬」上中紀委網站  「東陽木雕家訓館要搬上中紀委網站了!」這幾天金華人朋友圈都被這條消息刷屏了。   東陽木雕全國聞名,可是刻著家規家訓的東陽木雕,大家見得就不多。如果這些木雕還是上了年代的文物,上面刻著的家訓家規既有歷史的滄桑感,又飽含了歲月的智慧,同時又充滿了延續百年的溫情,那就更難得了。   東陽木雕家訓館裡,就收藏著317件這樣的寶貝。前兩天,中紀委還派專人到東陽現場參觀指導家訓館的建設。不久之後,在中紀委的網站上,全國人民都可以在線全景瀏覽館內的藏品。   是不是很贊?
  • 東陽第一花廳,木雕精美絕倫,一個雕花師傅需30年才能完成
    去東陽看木雕,有三個地方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所謂明代木雕看盧宅,清代看馬上橋,民國看史家莊。我們能從這幾處古建築從中切身感受東陽木雕在不同時期的流變與傳承。今天我想推薦給大家的就是這座民國時期東陽木雕的扛鼎之作:史家莊花廳。
  • 【古玩收藏與鑑賞】淺談「雕花之鄉」東陽木雕
    浙江省東陽市的木雕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為東陽傳統民間工藝,素以「雕花之鄉」而著稱。而明清兩代東陽木雕已經發展到繁榮興盛時期,東陽「盧宅」的「肅雍堂」。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1450~1457)年,距今有500餘年,規模宏大,結構牢固,並有專、木雕飾和彩繪裝飾等。其中木雕裝飾極為精細,整個建築蔚為大觀,氣勢不凡。從「肅雍堂」的建築木雕裝飾,不難看出當時的東陽木雕工藝已經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裝飾手法和獨特的地方藝術風格。
  • 東陽木雕:傳承千年的木上巧思
    東陽木雕發源於浙江東陽,由唐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是中國民間雕刻藝術的優秀代表。東陽木雕以平面浮雕為主,散點透視構圖,層次豐富,色澤清淡,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2006年,東陽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最早的木俑製作,到宮殿、寺廟、住宅等建築裝飾,再到現代的擺件、家具、壁掛、室內設計等,在一代代木雕藝人的傳承與推動下,這門藝術歷經千年,不斷演變創新,展現出了強大的活力。
  • 東陽成立木雕家訓館 入駐中紀委官網「網上展館」
    金華東陽是全國聞名的「木雕之鄉」,東陽街頭,幾乎到處都是巧奪天工的木雕建築、精雕細琢的木雕作品。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去年剛開門迎客的東陽首個「國字號」博物館——中國木雕博物館內,設有一個免費對外開放的木雕家訓館。
  • 東陽木雕陸光正:雕刻刀下顯傳承
    陸光正,東陽木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木雕藝術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東陽木雕是我的根,也是我藝術生命所在。」15歲從東陽木雕學校畢業後,陸光正進入當時的東陽木雕廠,並被破格選入設計組。許多個深夜,一起雕花的同伴早已睡下,陸光正卻總是一個人在暗燈下臨摹名作畫譜。數年如一日的潛心苦練,陸光正的畫工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 央視《鄉土》欄目組走進盧宅 拍攝東陽錫藝故事
    6月12日至14日,中央電視臺七套《鄉土》欄目組走進盧宅明清建築群,對話東陽錫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盧曉侃,挖掘其在傳承傳統工藝背後的創新故事。拍攝引出隱居的蜂群「這幢古建築好漂亮!」一場虛驚,讓攝製組領略了盧宅的生態奇觀,感嘆「沒想到就連這裡的蜜蜂也是有歷史的」。探尋歷史現實的關聯作為一項金華市級非遺項目,東陽錫藝起源於明代洪武年間。為了切身感受這項傳統工藝的文化內涵,攝製組還前往盧曉侃的家鄉——城東街道寀盧村,採訪健在的老藝人。
  • 曾祥裕風水團隊浙江人文之旅:探究東陽豪宅盧宅的風水玄機
    important}曾祥裕風水團隊浙江人文之旅:探究東陽豪宅盧宅的風水玄機 曾祥裕 曾海亮 浙江人有錢,顯擺。曾祥裕風水團隊人文之旅考察了東陽豪宅盧宅,對浙江富人有了直觀了解。,盧宅位於東陽市郊。 東陽盧宅(1462年),是江南久負盛名的古建築群,建於明景泰七年(1456年)至天順
  • 鏡畫浙江 | 東陽木雕:傳承千年的木上巧思
    東陽木雕便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東陽木雕因發源於浙江東陽而得名,由唐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是中國民間雕刻藝術的優秀代表。東陽木雕以平面浮雕為主,散點透視構圖,層次豐富,色澤清淡,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2006年,東陽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在木雕藝術領域孜孜以求六十餘年,作品近千件,是東陽木雕代表性傳承人。
  • 東陽木雕小鎮:文化傳承與產業拓展深度融合
    木雕小鎮肩負起傳承中華民族瑰寶的重任,為大師提供展示、切磋技藝的平臺,為「工藝美術之鄉」建設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邊根植歷史,一邊指向未來。木雕小鎮著力厚植工匠文化、加強名師培育,並推動木雕產業與相關產業的創新融合發展,努力打造獨具東陽本土特色的歷史文化產業新標杆。
  • 東陽奮力打造內外兼修景區城
    自浙江省AAAA級景區城創建工作啟動以來,東陽市以旅遊全域發展、主客共享的理念,重點強化東陽中國木雕城、東陽江江濱文化景觀帶、盧宅等景區建設,紮實提升環境景觀、優化設施服務、豐富產品業態、完善管理保障,結合東陽市實際情況對建成區旅遊發展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東陽市景區城位於建成區範圍內,佔地面積約為18.3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