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霜是天上落下的,其實霜是由地面的水氣遇到了寒冷的天空,從而凝結而成一種白色的細微顆粒,所以並不是從天而降,每當初春,或者是秋末,以及整個冬季,地面上經常會看到一層厚厚的霜,用肉眼可以看得很明顯。形成霜最核心條件那就是空氣,每當氣溫驟然下降,地面上的水氣與寒空氣形成對流,於是會凝結成細小的固體顆粒,會被寒風捲起落到樹木和路面上。
霜也是很一種自然的現象,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對於這一現象也就見怪不怪,只是我們還是要了解霜並不是從天而降。可能這種現象在我們普通的眼中,那是再正常不過,但是對於詩人來說,看到了這種獨特的奇觀,則又是會把霜寫進詩歌中,從而在文學作品裡,形成一種獨特的意境。
古詩詞裡關於描寫霜的詩歌,那也是比比皆是,其中我個人比較喜歡楊萬裡的這首七絕《霜》,整首詩也是意境唯美,不僅寫出了新意,同時也美得如詩如畫。楊萬裡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卻是把霜這一自然現象描寫得充滿了詩情畫意,每一句都別具一格,有著一種獨特的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不失為一首難得的佳作,所以如此唯美的一首作品,自然也是不容錯過,值得我們一讀。
天欲吹霜不作難,連霄也費許多寒。
新裝瓊甲為蔬甲,仍化朱欄作玉欄。
楊萬裡是南宋著名的詩人,而且他的詩自成一派,被後人稱為「誠齋體」,其特點是簡練,不會刻意引經典據,也不會使用華麗的辭藻,只是那麼淡淡著筆,可是同樣美得令人驚豔;另外楊萬裡與範成大、陸遊等人,也是並稱為「中興四大家」,無論是他詩歌,還是詞作,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所以楊萬裡的詩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這首《霜》論名氣的話,不如那首《小池》,可能很多都沒有讀過,儘管有一些冷門,但是寫得很有趣。楊萬裡的存詩量也是很豐富,有一千多首作品流傳於世,其中有很多名篇佳作。我們從這麼一小詩中,其實就可以感受到楊萬裡過人的才華,只是把普通的霜寫進詩歌裡,讓這一自然現象充滿了勃勃生機,從開篇美到結尾。
天氣越來越寒冷,這個時節想要霜不來都難,每當清晨起來,那地面上就有了一層厚厚的霜,這些霜很厚,使得天氣也更加寒冷。在這開篇的第一二句中,先是寫了霜的形成,這樣也是為了給下面的第三四句做鋪墊,那霜就是一層白雪,讓世間的萬物換上了新衣,而且還把原本是紅顏色的欄杆,變成了潔白的玉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是二十八個字,可是每一句都很有趣,猶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讀來也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楊萬裡很多的詩都是這種簡練的風格,不像別的詩人會刻意使用典故,所以也使得作品清新脫俗,有了一種獨特的美。在這首《霜》一詩中,楊萬裡返璞歸真,用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從霜的形成,再到所見所聞,通過極為精準的描寫,從而使得這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每當有了霜的時候,天氣就變得異常寒冷,而那些霜被風到紅顏色的欄杆上面,也讓欄杆變成了白色,看上去晶瑩剔透,有了一種更為纖細的美。可見楊萬裡對於現實的感知,還有對於事物的觀察,那是非常的細膩,不然也寫不出如此有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