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是我最喜歡的一位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看似信手拈來,只是描寫了尋常之景,還有普通的事物,但是每一首都別具一格,可謂是自成一派。有一些經典的作品,那更是膾炙人口,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其中一些名句,那也是深入人心,所以楊萬裡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一讀。
熟悉傳統文化的都知道,唐詩和宋詩是有區別,前者更側重於抒情,後者則是更側重於哲理,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但是楊萬裡的詩不一樣,承受了唐詩的文風,他的作品也就更具有感染力,特別是他後期的作品,更是別具一格,以這首《桑茶坑道中》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同樣寫得很唯美。
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此詩寫於公元1192年(宋光宗紹熙三年),當時楊萬裡已經是六十六歲高齡,由於得罪了朝中的權臣,他只好告老還鄉,回到了老家吉水,這一時期他在老家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於是創作了很多有趣的作品,這首《桑茶坑道中》也是那一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篇美得猶如一幅畫。
蘇軾對於唐朝詩人王維就有過極高的評價,認為他的作品,真正是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還有詩的境界,那麼楊萬裡這首詩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通篇寫得也是很唯美,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美得也是令人驚豔。完全是在描寫普通的事物,還有尋常之景,可是他筆下的景物又是不一樣,真正是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這也正是他詩作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南宋時期的亠人其實比任何一個時代的文人都要更痛苦,這一時期南宋退到臨川,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北方被金國所佔領,對於文人來說,那自然是悲痛欲絕,所以那一時期的文人,他們背負著家國之痛。楊萬裡的作品中,也是處處能夠感受到他的家國情懷,所以讀他的作品,也是很令人感動。
這首《桑茶坑道中》雖然是一首隨興之作,可是同樣很有趣,開篇的兩句完全是在寫景,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剛剛由於下過了一場雨,現在雨後初晴,空氣清新,地面上的雨水也早已消失了,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小溪的水暴漲,兩岸的野草也是長得很茂盛,同時野花也開得很豔麗,這是美好的春天,這種美景也是讓人嚮往,詩人也喜歡這樣的春天。
最後兩句也是整首詩的精華,寫得更加生動,只有短短的兩句,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遠處的柳樹下有一個小童在睡覺,旁邊還有一著老黃牛,此時悠然自得地吃著草,已經去到了柳蔭的西邊。這兩句與前面的兩句連接起來,那就是一幅唯美的畫。
楊萬裡的詩很有趣,也很唯美,這首詩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看似信手拈為,可是每一句又都寫得很美,這也正是他詩作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這樣的作品,無論過去讀過多少遍,那也是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讀。而且此詩語言淺顯易懂,人們一讀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這也是楊萬裡詩作會受到讀者追捧的原因,普通的事物,尋常之景,可是到了詩人的筆下,卻是美得猶如一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