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詩是公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每一首詩都美得猶如一幅畫,而北宋大文豪蘇軾,也是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那這裡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正是蘇軾所說的,他認為王維的詩就像是一張畫,但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達到了很高的藝術的水準,可以說是獨樹一幟,深受歷代名家的推崇。王維那種簡練的詩畫風格,也是影響了很多的詩人。
一首詩就是一幅畫,而一幅畫中也可以是詩,這種詩畫的結合,首創是盛唐的王維,以至於後來很多的詩人,都在學習王維的風格,儘量讓作品通俗,但又不落入俗套。這種細膩的風格,也讓作品充滿了詩情畫意,譬如唐朝另一位詩人韋應物的這首《滁州西澗》,那我個人認為,同樣是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是一座千年古城,位於安徽省東部,這座城市風景優美,歷代的文人墨客在這裡都留下了很多的傳世名篇,其中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的一篇美文《醉翁亭記》,裡面的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可以說是婦孺皆知,成為了千古名言,那麼這篇文章所描寫的正是滁州,當時歐陽修正是在當地為官,所以滁州這個地方也是一個風景優美的絕妙之地。
韋應物也擔任過滁州刺史,這是一個類型於「市長」的官職,創作這首詩的時間是在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由於他非常喜愛滁州的風景,有一日去到郊外遊玩,被周圍秀麗的風景所感染,於是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小詩,成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名篇之一,整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每一句都猶如一幅畫,寫出了滁州最美的春色美景。
這首詩其實沒有什麼高超的技巧,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卻寫出了新意,也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當真是美得如詩如畫,開篇的兩句用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了周圍秀麗的風景,我一個人時常出門遊玩,最喜愛這小溪邊生長的野草,每當到了春天之後,那地面上的小草就長得鬱鬱蔥蔥。樹林深處還不時傳來黃鸝鳥的叫聲,聽來讓人心曠神怡,所以我每天都來以這條小溪邊遊玩。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最後兩句寫得很美,在這整首詩中也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遊玩到了傍晚時分,下起了淅淅瀝瀝的雨,那小溪裡的水暴漲,以至於很快就漫過了堤壩。遠處荒蕪的渡口,沒有一個行人,只有一隻悠閒的小船橫在水面上。這兩句就像是一幅畫,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也從側面說明詩人觀察很細膩,才能夠寫得如此生動有趣。
韋應物的詩大多都很簡練,這種風格其實與王維很像,所以在這首《滁州西澗》一詩中,他正是模仿了王維的風格,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並沒有刻意去引經據典,也沒有使用生僻的字,但是同樣寫出了新意,也把當時內心的感受,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這種情景交融的描寫方式,使得這首詩美得令人驚豔。這樣的作品也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只要靜下心來多讀幾遍,一定能夠感受到那種獨特的美,還有詩人對於滁州發自內心的讚美,短短的幾句,可以說是如詩如畫,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