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歷史文化是建立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之上的,而廣大的勞動人民生活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並通過實踐和發展將文化傳統進行影響和制約。所以人們的傳統思想習慣就是這些文化的一種體現與折射,思想產生於生產勞動的過程中,作為文化的一種精髓,民間剪紙受到傳統文化思維習慣的影響和作用。同時也在實踐當中融入了民俗、思想,情感等,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發展具有推動的作用。民間剪紙的作者多數是廣大勞動者,而他們所處的經濟基礎狀況是自然經濟,所以在一年當中經歷春種、夏作、秋收、冬藏的整個環節,使得他們與農作物和家畜的生長過程緊密相連。由於我國歷史文化的原因,造就出「男耕女織」的社會場景,所以在勞動的過程中對於農作物的成長,對自然環境的敬畏,以及祈禱人丁興旺等一些來自於勞動人民對生活最為樸素的情感,逐漸的融入到剪紙創作當中。
其勞動過程與生長的過程成為農民的客觀再現,所以在剪紙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會將主題進行「過程化」。比如在表現養雞的剪紙藝術圖案創作中,表現的是飼養小雞到產蛋的過程,這裡不僅表現了主婦撒食餵雞,也有小孩攆雞、小雞吃食、小雞產蛋的畫面,而所有的表現形式都是在一幅作品中體現的。再比如,表現耕種收穫的剪紙,會在一幅剪紙作品中體現春種,夏作、秋收、冬藏等畫面。 所以說民間剪紙在一幅作品當中,可以表現出非常豐富的內容,井且不受時空的限制,有其多維空間的表現形式來進行對題材的創作,也正是這樣有始有終的一種「過程",成為剪紙創作者對農耕文明的一種敬畏和傳承。
在農耕文明中,人們對於很多自然現象還不是十分的了解,所以將一些客觀現象主觀化,情感化,造就了很多的宗教性或習俗性的情感。正是由於這一意象,很多民間的習俗或者所謂的「好彩頭"等形式,逐漸的融入到了剪紙藝術創作當中。比如在不同場合和時節,剪紙所創作的主題也不相同。「壽"用「桃子」或「松樹" ,婚姻用「鴛鴦"等形象來表現等。人們對於陰陽觀念從遠古時期就有了一定的認知性,井且陰陽哲學在我國歷史文化當中已經根深蒂固,勞動人民在勞動實踐當中進行體會,對陰陽觀念有更深的認識。陰陽思想最初是男女交合產生的基本起源,是一種生命力和繁衍的象徵。在文化的傳承下,更是對我國民間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在結婚的時候會選擇雙數日子,送禮要送雙數,而禮品不能超過中午送去等。
因此,受到陰陽思想的影響,在剪紙藝術當中就出現諸如:拉手娃娃、抓髻娃娃、陰陽八卦魚等直接表現陰陽五行的題材。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寓意和思想上的影響,很多的剪紙藝術會以對稱的圖案出現,其表現手法多數以對摺裁剪的方式進行,然後拉花產生。對於製造大幅的剪紙圖案還是比較常用,並且其製作的題材也多數是以陰陽五行為主。但是隨著人們觀念的不斷改進,以及商業化的滲透和影響,這樣的陰陽五行題材的剪紙越來越少。可以看到,我國民間剪紙藝術是廣大勞動人民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創作並發展的。其藝術風格是廣大勞動人民經過農耕文明與地域文化之間的融合所形成,是依靠於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所造就出來的,是當之無愧的文化藝術瑰寶。
作者:張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