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女權的本質,就是偽女權

2020-12-15 騰訊網

文 | 挪威

這是新90後早起推的第247篇文章

最近寫了3篇文章,一篇是討論「中國女孩只嫁中國男孩」這種荒謬話題的,一篇是寫歐洲難民危機的,最近的一篇,是寫張偉麗的。

都和女孩有關,所以有一位讀者在後臺和我們說:

「你們能不能寫寫女權這個話題啊,我看網上吵得好兇,但現在越來越像撕逼,撕得烏煙瘴氣。」

重要的是下面這句話:

我想想聽聽你們作為男生是怎麼看待女權這個詞兒的。

很好,給了我一個男生寫女權這個話題的理由,平常不敢寫,怕被口水淹死,應讀者而寫,我想即使有口水,但也有給我鏟水的人。

也許你可以聽聽我的看法。

我確實是個男生,並且無法經歷一個女孩必然要經歷的種種痛苦,當然,也無法經歷她們的幸福。

但我不認為我就沒有資格談論這個話題,當我談論女權時,我不是站在男人的立場,也不是站在女人的立場,站在人的立場上。

人類縱然割裂如深壑,但人性有差不多相同的美好與惡賤,文明有相同的底褲與上衣,所以無論拐多大圈,我們會殊途同歸。

這是一切可以拿來討論的基礎,這是男女可以在這個星球上共存並且還能做做朋友、談談戀愛、打打結婚證和離婚證的基礎。

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世界,女權大概分為兩類:

第一種是女權。

第二種是微博女權。

大多數的時候,你看到網上在吵女權,都是在吵「微博女權」,本質上和女權沒什麼關係。

關於微博女權,我舉個例子。

一位父親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早點嫁人,有個安穩的家,偶爾也說幾句哎呀如果你是個兒子就好了,為自己這輩子沒能有個兒子而遺憾。

這件事情,我不知道你們怎麼看,但在微博上的評風如下:

「死爹的都是命好的女人。」

還有一件事兒,曾經在微博很火,大概的故事是:

一位女職員,忘了今天有一個重要的客戶會議,沒有穿職業裝,穿了一件花裡胡哨的超短裙,踢著拖鞋就來公司了,就去開會了。

會議開得不怎麼成功,客戶是陰著臉走的,後來老闆直接把這位女員工開除了,理由是,工作期間穿超短裙上班,破壞公司形象。

事情捅到微博,老闆很快陷入輿論暴力,大批所謂的女權主義者罵老闆不得好死,說這是赤裸裸的職場性別歧視!

「穿超短裙是女性的權利好嗎!」

——說得義憤填膺。

這類事情如果看多了,你會發現,微博女權無論在什麼事情裡,都在堅決貫徹著兩條原則,兩條扯淡的原則:

第一,主張自己作為女生擁有的權利,大於來自其它任何方面的權力。

比如職場女性,她們認為女性這個身份是能壓倒一切職場規則的,能壓倒一切來自上級和公司的權力的。

概括起來,中心意思就是:

「我是個女生,這是我的權利,你們怎麼能要求我做那事兒。」

第二,更要命的是,她們擁有什麼權利,完全由自己說了算。

作為前臺,公司要求你適當化妝,表現公司形象,按照微博女權的邏輯,你是可以拒絕的。「憑什麼一定要求女孩子化妝啊,素顏是女孩子的權利。」

作為銷售,公司要求你不能濃妝豔抹,淡妝就好,以體現專業性。按照微博女權的邏輯,你同樣可以拒絕。「化妝是女孩子的權利,我隨便怎麼化都行。」

總之,都有理。總之,女性這個身份延伸出來的一切權利,在他們眼裡,是最高級的法則,可以壓倒一切人間規則,弄不好還包括法律。

總結起來,三觀幼稚,有點白左,邏輯懸空,經常雙標,活在自己幻想裡,只贊同呵護自己胃口的內容,而不管這種內容是什麼。

哪怕是坨屎,拉在我的立場內,就是坨好屎。

我認為這就是偽女權。

關於女權,這場運動的鼻祖波伏娃有一句話:

女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變成了女人。

波伏娃認為導致女人在這個社會收到歧視的原因,不在於「生理性別」,而在於「社會性別」。

指的是社會基於性別而作的一切區分,並把女性圈定在某個範圍裡,就是那些針對於女性的條條框框和固有認知:

例如女司機天然開車就爛,女人天然就不能做某些工作,女人天然就不能理性討論,所以不適合做議員等等。

一些觀念,到今天依然有。

女權的本質,就是要打破這些固定的條條框框和觀念,打破固定的「社會性別」邏輯與框架。

很久之前,那些真正的女權主義者,喊的口號是:

「給我們和男人同樣的機會,我們一樣能幹。」

然後她們幹得比男人還好,人們耳目一新,而男人們則迅速認識到自己以前的認知,極愚蠢。尊重與平等由此而來。

女權得到了伸張,那只能是因為一個原因,就是她們的價值得到了證明,這個社會為此前的愚蠢認知付出了巨大代價。

由男人呵護著的女權,大家捧著的女權,女人自己吹噓著的女權,都不是女權,鬧著玩兒呢。

女權與偽女權,一種區分的方法是:

女權:女人憑什麼不能做?

偽女權:你們憑什麼要求女人做?

前者是要求,要求同等的機遇,同等的平臺,是向外延伸,是一種打破。

後者是拒絕,緊緊把自己包裹在女性這個外殼裡,蜷縮不前,而且認為自己有蜷縮的權力,這權力就是女性這個身份賦予的。

女權追求的是權利,平等參與任何一份工作的權利;

偽女權追求的是一種特權,想來就來不想來就不來的特權。

當然,還是那句話,我是個男生,你讓我生個孩子給你看,我確實沒法做到。

這可以成為我不適合討論這個話題的原罪,但我還是想向中國那些真正的女權主義者致敬。

3月8日婦女節,人民日報做了一組海報,主題是疫情中的女性,在每個參與到其中的崗位中,你都可以看到女性的力量。

什麼是女權主義者,這就是真正的女權主義者。

這些人當中,有醫生,有護士,有交警,有普通基層公務員,有環衛工和志願者。當她們站在那裡的那一刻,你是看不出性別的,只有尊重與敬仰。

任何一種長久的尊重,都不會因為你與生俱來的身份而輕易獲得,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這是一個健康社會的基本原則。

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打破它,徹底打碎,然後重塑,因為這是特權。

而這不僅是女性該做的事情,是全人類都該做的事情。END

*本文封面圖來自電視劇《北平無戰事》

*另外我們的微博:@愛新覺挪威 @許天同學

相關焦點

  • 女權如何興於微博?
    「女權」對壘在越來越多女性真正站在女性視角,反思和解構傳統的性別符號,並為此發聲吶喊時,微博上也出現了一些另類的聲音,網友將此稱之為「偽女權」。在「偽女權」面前,男性出現某種式微,對一些字眼變得敏感。在微博上還有這種現象:給某個人點讚評論支持,並不是因為TA說的有道理,只是因為說話的這個人是女性,或是這個人的觀點傾向於女性。甚至馬蓉都有一批忠實粉絲,認為她就是「女權」的代表。這其實都是「偽女權」的一些表現。
  • 是時候擺脫「偽女權主義」了
    6月4日,中國警察網的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條鼓勵大家報考山東警察學院的內容,並且詳細說明了學校的錄取規則。但其中一條「女生錄取比例不超過15%」的規則引發了網友的熱議,甚至有些「女權主義」為它貼上了性別歧視的標籤。(6月5日 觀察者網)如果單看這條規則,而不結合相關背景的話,它毫無疑問侵犯了女性的權利。但是制定這項規則的學校是一所警察類學校,類別的特殊性不能被我們所忽視。
  • 如何正確認識「女權主義」?「偽女權」的本質是什麼?
    女權主義,這是世界政治和社會中一個永遠熱門的話題。與此對應的就是「男權主義」。這兩種主義的鬥爭從人類社會成型開始就已嶄露頭角,並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到了現在。女權主義是怎麼發展的?現代社會出現了哪些對女權主義的錯誤使用?這兩個問題就是今天我們所要說的主要內容。
  • 《傳聞中的陳芊芊》吸引女性觀眾,真女權,還是偽女權
    需要注意的是,此劇所呈現的女權並非「真」女權,這僅是一種基於封建男權社會制度的簡單粗暴的性別替換。可以說,該劇編輯這麼做只是為了製造戲劇衝突、迎合主流網劇觀眾口味,從而保證收視率。《傳聞中的陳芊芊》引發的各色討論讓人們再一次清醒地感知到「偽」女權主義的甚囂塵上。
  • 從微博女權來聊聊真正的女權人士是什麼樣子?
    各位一定在微博上看到過所謂「女權」人士吧!那種人多是一些年輕女性,有一些是剛大學畢業,甚至有的剛剛成年。這種人被部分網友戲稱為「拳師」或「中華田園女權」。而且這些「微博女權」中大部分很極端,真正追求男女平等、想要打破性別對立的女權主義者屈指可數。想要分辨這些「微博女權」很簡單,這些女性認為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
  • 偽女權:女人在婚姻中就是一頭驢
    02偽女權:仇男說起偽女權,就要提起韓國。金希澈作為公眾人物將偽女權撕開,那真實的韓國偽女權是怎樣?鼓勵殺男嬰,對著被打胎掉的男嬰屍體說又殺掉一個公畜牲並宣傳。發虐待男性和男童的殘忍照片。發動輿論攻擊一個想要上女子大學的變性人,不承認男變女的變性人是女性。
  • 冠姓權爭議之下:偽女權主義的狂歡
    5月10日,自媒體博主papi醬發微博曬娃,卻因孩子隨父姓一事,被不少打著「女權」名號的博主,使用極其骯髒的詞彙進行詆毀與辱罵,由此掀起了新一輪的網際網路罵戰。顯然,在如此暴戾直接且流於形式的輿論和方式之下,這是一場網絡偽女權主義的狂歡。
  • 誤入歧途的「微博女權」,終究會淪為笑料
    誤入歧途的「微博女權」,終究會淪為笑料作者/慧超(一)當下網絡上轟轟烈烈的關於「冠名權」的討論,坦白講我是不以為然的。名字只是一個代號,對孩子一生的成長,可能最不重要的就是姓甚名誰了。姐妹,你要是迷途知返喜歡出軌和約炮,並堅定選擇離婚,我們為你歡呼,「為你高興,為你鼓掌,姐妹加油」,恭喜你重獲新生,從婚驢進化成女人……在這些人的邏輯裡,認為婚姻對女性就是「不平等條約」,所以無論你的丈夫素質修養如何好,如何尊重女性乃至站出來為女性發聲……對不起,在微博女權的認知範疇裡
  • 微博女權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近期微博女權的事兒,我覺得,有必要跟大家細細聊一聊!微博女權,又出來錘人了。同樣的,她們通過這些識別性極強的論調,快速篩選出一批自主思考能力較差,受教育程度不夠全面,比較容易煽動和控制的微博用戶,迅速在她們周圍形成一個執行力強,思考力差的輿論團體,方便她們在微博上搞些聽風就是雨的小動作。畢竟嘛,十四億中國人,不出幾個傻逼,你真當自己活在天堂了嗎?
  • 「中華田園女權」,自私自利的假女權
    「女權主義」的概念是一個非常廣泛的,也是五花八門。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為婦女的權利而戰。因為利益,可以分為兩種:爭取平等權利,爭取特權。第一個是一般意義上的女權主義,即消除性別歧視,平等權利的追求。換句話說,他們認為女性遭受歧視和不平等,並要求更正,「平等」,畢竟,基本可以說是現代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它讓人可以意識到性別差異,比如同工同酬的合理要求,可以被稱為實用主義者,這種溫和,容易接受,對社會具有進步意義是肉眼可見的。
  • 萌說新語丨偽女權
    然而因為孩子隨父姓,不少網友指責她「虛偽」「假裝獨立女性」「偽女權」等。萌說新語:在眾多辱罵papi醬的聲音中不乏一些極具侮辱意義的詞語,這顯然與正常的女權主義背道而馳。現在網絡上關於女權的討論很多,但大部分好像都偏離了女權主義的真正含義,陷入莫名的情緒化狀態。
  • 男權與偽女權之爭:生孩子警告
    但是偽女權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平衡——既要求得到高回報,又不願意付出,致力於追求單方面利己的特權,試問,天底下哪裡有這般好事?到了現代,女性在工作學習上的優勢在逐步顯現,社會地位也在逐步升溫,大家喊著「男女平等」「尊重女權」,背地裡中國的偽女權者卻借著女權意識的覺醒,在要求爭取更多權力的同時還在做著不勞而獲的美夢,將女權和田園女權混為一談。
  • 《小婦人》:偽女權泛濫的時代,我們需要一點「小婦人」精神
    文 | 不逃(原創不易,請勿擅自轉載) 引言:「小婦人」精神是不卑不亢做自己 前陣子papi醬冠姓權的事在微博鬧得沸沸揚揚,網友們再一次見識到網絡女權的極端和奇葩,有許多人罵papi醬是婚驢。願意結婚就是婚驢?孩子隨父姓就是跪舔父權?
  • 只要權力不要義務的偽女權,「中華田園女權」
    真正的女權主義是積極的,和正常三觀正的人是一樣的,並不會對三觀正的人產生影響。當你走在街上,是自豪挺胸抬頭走路的人吸引你的注意力,還是滿地打滾的人吸引你?真正的女性權利是普通的,並沒有顯眼突出的地方,但假女權在噁心人的方面卻很突出。
  • 關於女權與平權的事情和論女權不是平權
    我問她既然你們是反對社會對女性的壓迫,爭取女性合理的利益,追求男女平等,那你們為何不用平權這個旗號,而用女權。她沉默一會後又跟我說,女權就是平權。我耐心跟她說,你們這樣會讓人誤會的,畢竟很多人不了解這份歷史,不知道最初的女權是指平權,而且田園女權都打著女權的旗號而不是田園女權的旗號。
  • papi醬孩子隨父姓 偽女權主義挑錯了刺
    讓孩子隨父姓就是男權病入膏肓。」讓孩子隨母親姓,自己就是獨立女性了?再往上延一輩,孩子不是還隨外公姓嗎?有哪個事業成功的女性是單獨靠自己奮鬥的?這個過程中,有老爸的支持,有老公的支持,有老闆的支持。抽離這些支持,你獨立一個給我看看?
  • 微博與女權
    由於出言不慎,俞老師旋即被張雨綺在微博diss,後又被光明日報批評。之後,俞老師不但在朋友圈裡解釋,還通過中國女網公開道歉。網友們對俞老師這番言論的態度,其實也反映了女性話語權的提升,而這種話語權的提升,離不開以微博為主的新媒體的崛起。
  • 如何分辨偽女權:為什么女人不能做 VS 憑什麼都讓女人做
    女權話題最近屢屢成為熱點,從辛芷蕾微博「不會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再到張偉麗不懼質疑,成為第一個衛冕UFC的亞洲人。正應了一句話:「不是中國足球不行,是男足不行。不是中國排球不行,是男排不行。」用實力打破性別歧視,打破刻板印象,贏得別人尊重,這樣的女權我雙手支持。但是越來越多夾雜其中的偽女權、田園女權只會讓人氣憤,演繹了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的戲碼。比如2019年警校男女錄取20:1的問題,受到偽女權者們的群嘲。
  • papi醬因孩子隨父姓遭謾罵,偽女權讓中國女性平權路走得更加艱難
    01女性平權和偽女權的區別我們一直聽到「女權」這個字眼,那么女權到底是什麼,為何會有「偽女權」的存在,兩者的區別到底在哪裡?而偽女權則是激進、極端的女權主義者的產物,她們過分強調男女性別的對立,在許多社會事件中發表男女對立的不友善的言論。更有甚者,偽女權覺得女性結了婚就是「驢」,是向父權主義屈服而不自知的蠢驢。偽女權要求女性做一個真正字面意思上獨立的人,不能結婚、不能生孩子,反婚反育,站在和男性敵對的位置。
  • 追求公平的真女權,被中華田園女權毀滅殆盡
    女權主義這個概念近年來在網絡上經常遭到抨擊,很多人對女權主義的第一印象就是「田園女權主義」或者「女性霸權」。這些女權主義者所提倡的並不是「性別平等」或者「男女平等」,許多女權主義者被掛、被打上田園女權主義者的標籤正是因為那些偽女權主義者譁眾取寵的行為導致的。